常态化防控下,投资机构需要找到自己的新节奏

2022-06-13
2022年,投资行业面临巨大困难,但并不悲观。

2022年6月8日,创业邦3040新青年创投峰会在北京开幕,并以线上直播形式举行。

此次线上峰会以“行者皆勇者”为主题,邀请到“30位30岁以下创业先锋”“40位40岁以下投资人”榜单上的多位优秀代表,畅聊创业的机遇、挑战、经验,对话行业技术、模式与未来趋势,追寻勇往直前的青年创业精神。

会上,中金资本董事总经理、管理委员会委员佟重,和暄资本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项与秋,盈科资本首席投资官、合伙人陈宇雷,接力基金管理合伙人刘春松,晨晖资本合伙人张磊,在主题为《“穿越者”的信心,见过“冬天”的人敢闯》的圆桌对话中的犀利观点如下:

1、虽然面临疫情反复、中美脱钩、全球范围通胀等众多不确定风险,但从长远周期看,2022年是不好也不坏的一年。灰犀牛也好,黑天鹅也好,反正每年都有不同的困难,2022年也并不特殊。中国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国产替代、自主可控这样的大趋势没有变化,相应的投资逻辑也不会发生调整,

2、疫情之下,各行各业都很困难,投资行业当然也困难,面临无法出差、无法尽调、内部流程重构等种种困难。但对比别的行业,并没有特别困难。觉得自己困难的时候,想想餐饮、旅游和影院。

3、作为投资人,要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局面,今后可能无法随意出差了,难以线下面聊。整个投资流程中,如何将非必要线下环节怎么做到线上化和数字化,以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可能是所有投资机构今后都要面临的问题,也是一定要思考和探讨的。

4、与一般人认知不同,疫情反复下,医疗行业只有极少数的细分赛道有增长红利,绝大多数细分赛道同样面临巨大挑战。临床试验无法开展,医院的手术量和门诊量在下降,公司运营无法开展,物流严重受阻,受疫情的影响程度跟其他大多数行业都是类似的。

以下为对话内容,由《创业邦》整理:

主持人:2022年是不寻常的一年,之前觉得2019年已经很难了,但没有人想到2022年会更难。大家怎么看待2022年?觉得挑战大吗?

陈宇雷:当然现在上海的疫情已经逐渐好转,今年至少还有半年的时间留给我们去奋斗。

下半年会有一些新的赛道和新的投资的亮点,包括新能源,光伏或者汽车,这些领域都有大力的政策支持。电池,光伏行业的上游硅料和光伏组件,这些可能是我们未来会比较关注和了解的赛道。

佟重:过去几年,灰犀牛也好,黑天鹅也好,反正每年都会有不同的困难。2022年,作为一个投资行业的从业者,我觉得是一个正常的状态。对比一下其他行业,比如消费类行业的餐饮、影院、旅游等,他们面临的困难远远比我们大。

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常态化疫情防控时代,我们也在逐渐适应疫情防控下的工作状态,从线上会议到投管系统,我们正在尽量数字化和线上化。但和创业者面对面的深入交流还是必不可少的,这个环节确实效率下降了。但整体来讲,不用那么悲观,我们的被投企业的表现还是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

刘春松:我也在上海,在家里面被封了两个半月,6月初才刚刚能够走出小区。疫情最大的影响其实是物流,长三角乃至全国的整体物流都遭到了非常大的影响,给企业增加了很多成本。

从08年开始我们也经历过一两个周期,2022年我个人觉得,也就是一个不好不坏的年度,接下来几年也不会坏到哪去,也不会好到哪去。

这两个月我们也意识到,后疫情时代,我们的尽调,内部决策流程等,必须要有一些改变。疫情肯定还会反复,动不动就不能出差了,我们的尽调和内部的一些流程性的事务,怎么能够不被疫情所影响,这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我们也尝试着做了一些改变。

张磊:这一个月来北京也在严格管控,我们的投资节奏、工作效率都有调整。上海作为全国的中心城市,这两月的疫情对我们的工作以及各行各业都有影响,尤其对工业产业链和金融行业的影响超过2020年武汉的封城。

2022年至今来看,我觉得科技创新发展方向没有变化,我们的投资逻辑也不会发生调整。比如中国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内生趋势,国产替代、自主可控的政策趋势,这是不会变的。还有一些细分领域,比如网络协同,卫生医疗等在疫情的催化之下取得了更快的发展。

总结一下,我们投资信息科技的大趋势和投资逻辑不会变化,过去三四个月没有出手,但是工作一直在进行中,后面会适度加快投资节奏。

主持人:看来疫情确实对大家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但市场需要更多的信心。2022年,你们看到了哪些能鼓舞人心的事情?

陈宇雷:2022年肯定不是最好的,但也不是最差的,用最近比较流行的词叫多元宇宙,或者叫一个多元世界。

我们总能够在多元的情况下发现一些亮点和优点,这是我们投资人的一个基本能力,机会还是存在的。

主持人:接下来2到3年,哪些是重点看的领域?

刘春松:简单提两个我们一直在布局和聚焦的赛道,第一,国产替代进口的赛道,在一些新材料领域和高端装备领域都在做国产替代。

第二,科学服务赛道。这是一个我们所关注的,比较特备的赛道,围绕着很多核心科研提供产品及服务,做个比喻,其实科学服务这个领域,有点类似于我们向挖金子的人卖铲子、卖水、卖牛仔裤。

比如半导体领域,我们投了做清洗液的,做温控系统的;生物医药领域,我们投了做CDMO的,做试剂耗材的。

项与秋:疫情下的创业环境,创业者们首先要保持定力,专心做好自己的核心业务;其次要专注于商业化落地、研发支出与产品推出的节奏,只有将产品性能、成本控制在合理的、可大规模商业化的空间内才是真正优秀的企业;再者如条件允许可以加速国际化战略的布局,对于那些有海外业务的公司,在估值上会更有优势一些。

主持人:接下来一个环节是嘉宾互问的环节。

张磊:我们是一个专业化的中小基金,很关心募资这一块。我想提问一下盈科的陈总,从LP的角度来讲,下半年在投资基金方面会有什么策略调整?

陈宇雷:我们现在也面临募资的问题,我们上半年或者去年已经谈完的一些 LP,包括各地政府、当地的母基金都很谨慎。去年下半年,生物医药率先进入了调整周期,今年新能源,半导体在疫情前也出现了一定的波动。

最近看到一个野村证券的报告,也对半导体的产能是否过剩提出了一个疑问。建立信心、修复信心的过程,我觉得可能还是需要一点时间。从疫情方面、经济方面,A股二级市场整体的一个热度都有一个恢复的过程。

陈宇雷:复杂多变的形势,对你们被投企业影响大吗?

项与秋:今年的形势非常复杂,多重因素叠加在一块,美国的加息,俄乌战争,中国的疫情,今年我们觉得还是要非常的谨慎。我们会集中资源,重点扶持已投项目,确保公司稳健运营。比较欣慰的是,我们所投公司中,现金流均比较充裕。

刘春松:中金管理了很多引导基金,您之前也是在做母基金业务的,抗疫的开支对地方财政的压力很大,接下来半年到一年,政府引导基金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和变化?

佟重:抗疫的这三年,各地方财政都承担了较大压力。所以从出资的角度来讲,今年是面临很大挑战的,但我认为大家不必担心出资能力,尤其是在引导基金上面,子弹还是比较充裕的。从长远来看,政府引导基金的管理以及市场化的改革,我个人是非常乐观的。

过去的政府引导基金还是以长三角为主,但最近几年,政府引导基金在逐步往中部和西南几个省份拓展,湖北、江西、四川等地都有了政府引导基金。政府领导,特别是省政府领导,对引导基金都是越来越重视的。

作为GP来讲,怎么服务好这些引导基金的LP,也是一个核心话题,比起很多纯市场化资金,以及追求纯财务性回报的LP,政府引导基金的诉求相对会更复杂一点。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