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追《梦华录》眼睛疲劳疼痛,“真激光”电视拯救“熬夜眼”

2022-06-23

最近《梦华录》大火,上线首日不到半小时就登顶猫眼剧集热度榜,10日播放量突破15亿,还上演了一天之内豆瓣评分从8.3涨到8.8的奇迹时刻。“神仙姐姐”绝美颜值,加上节奏紧凑、悬念引入入胜的剧情,让追剧党“完全停不下来”,熬最晚的夜,一口气连刷8集!

然而,熬夜追剧的后果就是眼睛疲劳疼痛。其实远不止追剧,受新冠疫情防控的影响,很多人都处在居家办公或居家学习的状态,用完一天电脑、电视,大多数人会有眼睛干涩、疲劳酸胀、视物模糊等感觉,严重的还会伴有头疼等不适症状。如何能够在不影响办公学习效率、享受追剧乐趣的同时,减小对视力的伤害呢?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理化所)研究员许祖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重点强调了激光电视是未来主流。它的色彩呈现和护眼属性对“追剧党”及其友好。

许祖彦院士接受采访

从漫反射成像到有害蓝光规避,“真激光”电视多维度护眼

激光电视是2021年中国家电市场中唯一正增长的产品品类。作为继黑白电视、彩色电视、液晶电视之后最新一代的电视技术,激光电视逐渐走入广大家庭的客厅,其“健康护眼”的特性也受到广泛关注。

据了解,许祖彦院士团队在中国最早提出并推动了激光显示技术的研发工作,团队以三基色激光为光源,走出了领先行业的“真激光”显示技术路线。许祖彦院士的办公室里摆放了一台最新“真激光”电视,投射到墙上的影像尺寸足有100英寸,妥妥的大屏。同时,其投射在墙上的影像清晰灵动,虽然没有拉上窗帘,没有幕布,但完全不影响视觉效果。

中科极光“真激光”电视

许祖彦院士介绍,激光显示的优势就是观看舒适度高、护眼。从成像原理来看,激光显示采用漫反射成像方式,跟人类视觉形成过程一致,与人眼观看大自然万物原理一样,光线首先反射到屏幕,再进入到人眼,所以人眼接收到的光线非常柔和,最适合人眼。

从工作原理看,“真激光”电视在工作时是全像素反射,像素之间没有边缘效应,过渡平缓,可以实现全像素发光,而不是一个小点发光,小点发光为了满足整个屏的亮度,就把发光点弄得非常亮,相对刺眼。全像素发光有效降低了单位面积内光强,既不耀眼也不刺眼,长时间观看不易引起人眼视觉疲劳。

根据色彩与视觉感知的H-K效应,即同样亮度下人眼对不同颜色在主观亮度感知上有差异明显。“真激光”电视由于可以实现最大的色域覆盖率,可以还原人眼识别自然色彩的70%以上,能接近人眼颜色范围极限,传统电视目前最高能还原50%,传统投影产品还原度在30%左右。因此,“真激光”电视只需要一半亮度就可以实现人眼相同的感受。既舒适又节能。

另外,“真激光”电视亮度为300~400nit,为人眼的最佳视觉感知区。同时,“真激光”电视可以满足全天时家用电视观看标准,可以根据环境光的变化有效的调整亮度,不会造成人眼的不舒适。

中科极光“真激光”电视视觉效果

此外,“真激光”电视能够有效规避对人眼有害的短波蓝光。所谓短波蓝光伤害,是指波长小于445nm的蓝光,会对人眼视网膜造成损伤。“真激光”显示的蓝光超过453nm,避开了短波蓝光,具有很好的护眼特性。

许祖彦院士也提醒,一些观点提到激光电视的眩光不护眼,“其实眩光是用来评价如灯具等室内照明装置的,评价其发出的光人眼是否感觉舒适,是否满足阅读、看书的标准等,但并不适用于评价激光电视。首先激光电视不属于照明设备,其次上述测试是在黑暗条件下进行的,并不符合日常观看习惯,所以用眩光来评价激光电视是不合适的”。

“追剧党”的眼睛有救了!“真激光”电视即将进入市场

除了健康护眼之外,“真激光”应用于显示还有很多独特的优势,它解决了图像高保真再现问题,能够精准控制在人眼最佳视觉感知区,易实现8K高分辨、高对比度,75%以上大色域覆盖率和12bit大颜色数,是唯一能够全面达到超高清显示BT2020国际标准的显示技术。“显示产业的发展历程是从标清走向高清,目前高清正在走向超高清,因此,激光显示技术一定能成为下一代显示产业的主流技术。”许祖彦院士说。

为了推动“真激光”显示技术的产业化,2015年,中科院理化所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企业——杭州中科极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极光”)成立,全面展开对“真激光”电视的开发和产业化工作。2017年,中科极光团队成功研发国际首台超高清三基色激光电视产品样机,同年,100英寸高亮度“真激光”家庭影院通过3C认证。

2022年,中科极光将正式面向C端发布首款“真激光”电视,并携手云南南天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进行全渠道拓展。南天负责该项目的团队脱胎于3C数码领域,拥有丰富的操盘经验和成功案例,将利用其渠道优势推动“真激光”电视更快触达消费者。

这意味着,“真激光”电视将很快走进“追剧党”的客厅,让“追剧党”在享受极致视觉体验、无限接近“世界本色”的同时,远离熬夜追剧引发的“视力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