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鸦智能的奇幻漂流记

2022-07-08
不急着盈利的涂鸦,和他的「IoT云平台」故事仍在继续。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锌产业(ID:xinchanye2021),作者:金旺,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2021年3月18日,涂鸦智能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上市前夕,创始团队被问及最多的一个问题是:涂鸦智能为什么会选择在美上市?

彼时,藉由各种原因,中概股回港上市已是大势所趋,阿里、百度、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甚至早年间四大门户中的网易、新浪(微博)也先后回国,在港交所二次上市。

这让在那个时间节点选择赴美上市的涂鸦们不得不一再解释,这个放在之前算不上是问题的问题。

在涂鸦智能上市前的媒体沟通会上,涂鸦智能CFO刘尧再次就这一问题从两个方面给出了官方解释:

第一,涂鸦是全球化企业,要考虑客户全球分布的特性;第二,美国的投融资环境更适合涂鸦这类企业成长。

然而,在美上市仅仅一年后,2022年7月5日,涂鸦智能回港,完成两地上市。

回过头来看,在这颇为动荡的一年里,涂鸦智能经历了怎样的奇幻漂流?

1、

大多数明星创业公司背后的创业团队都有一些颇为相似的经历,有的是天才少年,一路风光霁月,有的是草根逆袭,风口平步青云,而更多的,其实是像王学集这样的连续创业者。

王学集2003年在大学期间创办了PHPWind,PHPWind随后赶上了国内BBS大时代,在BBS大战中于2008年连同团队一并被阿里收购。

之后的六年里,被收编的王学集效力于阿里云,直到2014年再次带队出走,创办了涂鸦智能。

有此经历的王学集,实际上也曾是阿里人,正因如此,涂鸦智能无论是在企业理念上,还是在业务发展上多多少少带了一些阿里云的影子。

涂鸦智能起家时,刚好赶上了智能音箱崛起。

智能音箱算是消费电子产品发展史上的一个意外,就连这一品类的创造者亚马逊最初也没有想到智能音箱有朝一日会火爆大街小巷。

从后来的发展来看,借力智能语音技术那几年的迅猛发展,智能音箱不仅出货量颇为惊人,还为整个智能家居行业带了一波流量。

2014年,尚且处于拓荒期的智能家居行业,没有统一的接入标准不说,甚至都没有多少能拿来把玩的新奇硬件,第一批体验智能家居的人多是本身就对智能硬件有些了解的极客玩家。

于是,当时的涂鸦瞅准时机,做起了联网模组的生意。

联网模组实际上是一门帮助传统设备厂商快速生产出联网设备的生意,本质上有点数字化转型的意思,但是要更轻量级,放在现在其实有另一个更性感的名字。

不过,在当时,这门生意还谈不上高大上,尤其在国内,经常是干到最后,发现某一设备联网后并没能带来多大商业价值,没能赚到钱的项目在那几年遍地都是。

于是,一些同类企业几经试错后转向硬件制造,做产品,做爆品,涂鸦则是将业务重心转向了智能硬件更为热闹的北美市场,国内智能硬件出海也成了涂鸦一项核心业务。

涂鸦的生意在最初几年一直做得还算不错,不过意在成为平台型企业的涂鸦一直保持着高速扩张,企业账面营收做得并没有很漂亮。

从后来上市招股书中的公开数据来看,截止2020年底,涂鸦智能已经累计亏损了1.925亿美元,其中,2019年、2020年分别产生了7050万美元和6690万美元的净亏损。

好在涂鸦智能的融资节奏还算不错,2017年B轮融资拿到了几个亿人民币,2018年C轮融资又拿到了2亿美元,涂鸦智能的故事也就这样在资本加持下继续演绎着。

2、

2021年3月18日,涂鸦智能在纽交所敲钟上市,这在近几年的科创上市潮中,算得上是一个不小的新闻。

前文提到,选择在纽交所上市的涂鸦当时需要向国内媒体、投资人一再解释为什么在中概股回国潮中选择逆流而上。

实际上,这个问题解释起来并不复杂,复杂的是另一个问题——该如何解释企业定位,讲好增长故事。

王学集曾坦言,很多VC不一定看得懂涂鸦。

实际上,看不懂涂鸦的,远不只有VC。

2021年,国内智能家居行业已经初具规模,尤其在智能音箱、智能面板、智能照明几轮爆品,以及互联网巨头、家电巨头、地产巨头几方势力推波助澜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行业也总算是挺过了艰难的拓荒期。

尽管这时仍是乱象重生,但已经没有人怀疑智能家居是大势所趋,是浪潮之下。

不过,智能家居这个故事对于要赴美上市的涂鸦显然不够性感,这时的他们需要一个新的概念。

早在2017年拿到B轮融资后,涂鸦智能就开始将业务拓展到智能家居、智能商业生态、智慧城市在内的三大领域,后来,涂鸦智能在官方表述中进一步将这一概念具象化为「IoT云平台」。

相较于智能家居这样一个产业化概念,云计算(云平台)是一个更技术化的概念,而且是一个已经开始成为贯穿各个行业的基础性技术。

可以说,这几年被不断提及的数字化、智能化的根本正是云计算,或者说云平台。

涂鸦的「IoT云平台」指的并不是CDN、数据库,而是基于此的云服务。

在涂鸦构建的商业模式中,并没有自建数据中心、搭服务器,而是从几大云厂商采购基础云服务,从早期采购阿里云、基于阿里云搭建服务体系,到如今从微软、腾讯、亚马逊多个云厂商采购云服务。

涂鸦的核心产品则主要由IoT PaaS、IoT SaaS、智能设备分销、增值云服务四个部分组成,其中,IoT PaaS(早期的联网模组)仍是涂鸦的核心业务,营收占比超过80%。

涂鸦是一个典型的To B企业,业务模式并不好解释,而「IoT云平台」的概念确实更容易让投资人买单。

就在涂鸦上市前夕,涂鸦背后包括高瓴、腾讯、老虎环球、DIG、CPPIB在内的资本势力浮出水面,其中,腾讯更是凭借2019年、2021年两次注资,拿到了涂鸦智能10.8%的股权,成为仅次于NEA(23.9%)的第二大机构投资人。

正是在一众资本的簇拥下,涂鸦在纽交所上市,上市首日市值一度逼近140亿美元。

尽管这时仍有很多人看不懂涂鸦。

3、

纽交所上市后,涂鸦加紧对外扩张。

2021年,涂鸦和国内三大运营商频频互动,在酒店、地产、移动出行等多个领域继续地推。

也是在这一年里,涂鸦不仅加入了国内科技巨头组成的OLA联盟,也接入了国际科技巨头支持的Matter标准。

截至2021年底,涂鸦客户群增至8400个(2020年底为5000个),IoT PaaS客户增至5527个(2020年底为3296个)。

从后来涂鸦官方公布数据来看,2021年,涂鸦智能营收达到了3.02亿美元,同比增长67.9%。

一面是迅猛的扩张势头,另一面是惊人的烧钱速度。

据涂鸦智能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净亏损达到1.75亿美元,同比扩大了161.54%,亏损金额超过了2019年、2020年亏损金额总和。

上市这一年,涂鸦智能走的依旧是一条持续烧钱拼研发、拼营销换市场规模的老路。

这样的运营情况实际上也在涂鸦自己的预期之中,只不过,持续亏损的涂鸦在未来几年需要大量资本输血就成了一个必然。

刘尧说,美国投资人认为涂鸦是一个“基础设施类云公司”,“为整个IoT行业提供类似、水、电这样的基础服务。”

这也是涂鸦首选在美国上市的原因之一。

然而,在过去一年里,涂鸦智能的股价在经历了上市初期的千亿市值后,一路绿灯,8月市值跌破60亿美元,10月市值跌破40亿美元,到12月底市值仅剩35亿美元。

显然,如今的美国资本已经很难再给涂鸦一个不错的估值。

4、

2022年年初,互联网裁员大潮来袭。

根据媒体报道,阿里裁员达30%,腾讯裁员为10%-20%,此外,京东、快手、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大厂也相继传出了裁员消息。

就在互联网大厂裁员消息接踵而至时,身在大潮中的涂鸦也未能幸免。

据《正观新闻》今年2月报道,涂鸦智能在2021年有员工约3800人,这次裁员或超过800人。

不过,涂鸦的裁员消息很快被回港上市消息所淹没。

2022年6月22日,涂鸦智能通过港交所聆讯,7月5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市值112亿港元(约合14亿美元)。

在涂鸦智能正式在港交所挂牌、完成两地上市后,行业中一时涌现出大量关于这一新闻的报道,在这些报道中,“3年亏损3亿美元”、“市值缩水90%”不断被提及,涂鸦的盈利能力一时成了行业热议的焦点。

不过,就在行业热议涂鸦智能的盈利能力时,官方其实并没有急着盈利。

在提交到港交所招股书的投资风险描述中,涂鸦智能这样写道:

我们预计继续将大量资源用于研发投入,继续在获取客户、提高品牌知名度上产生大量的营销费用……,未来三到五年内,我们可能无法实现盈利。

实际上,在这份招股书中,涂鸦智能还提到了诸多风险,例如市场竞争激烈、巨头林立,例如缺芯潮下第三方芯片/模组厂商供货存在不确定性,例如疫情对全球商业环境带来的影响。

好在,物联网、数字化仍是大势所趋,对于相应的第三方服务商的需求也还一直都在。

不急着盈利的涂鸦,和他的「IoT云平台」故事仍在继续。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