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是一盘大棋,K-12破后还能立吗?

2022-11-09

过去数年间,跟随国家发展战略调整,中国的教育行业图景与生态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震荡和变革。站在"双减"落地一年以后,及二十大闭幕、新发展周期即将起航的时间点上,本文回顾了中国教育行业的"变"与"不变",重点分析K-12板块在新发展周期的关键词与破局之道。

教育行业的两条主线

中国近年来的教育变革是一盘大棋,上自高等教育下至学前教育,从课外培训渐入学校教育,谋局在先,交贯纵横。数年间若干个子行业经历沉浮,直至今日,我们认为得以窥见长期趋势的态势终于形成。政策基调已经确定,接下来的10-20年,行业将可以在稳健的政策基本面之上,寻求理性的可持续发展。

近五至十年来,中国教育行业的变革始终有两条主线。一条主线稳字当先,以维护公平公益为主旨;一条主线以发展为要义,意在理顺教育在国家宏观战略调整中的关系。回顾十九大和二十大报告中教育板块的两段关键描述,这两层深意清晰可辨。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十九大报告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 ——二十大报告

我们认为,在未来10-20年,中国教育行业发展仍将贯彻以下宏观主题:学校教育在K-12板块的基础性作用和核心功能的夯实和完善,反映人才全面发展和选拔需求的升学考试体系的有益探索,服务产业转型、内需驱动和多元就业的职业培训和中高等职业教育的优质发展,服务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和高等教育内容和教育质量的升级。

K-12学校板块未来有哪些确定性

身处振荡期,民办K-12板块的学校只能先谋生存;确定性增强的新周期,才可以重整旗鼓,再谋发展。在新常态之下,首先要厘清教育板块基本面的"变"与"不变"。在上一个周期,政策是最大的"变数"。切换到长期思维,有两个基本面和两组基本矛盾,是中国K-12教育板块的发展基调。

需求的基本面是人口趋势与考试选拔的根本制度。人口红利退坡,目标人群数量进入缓慢下行通道,似乎为K-12板块笼罩上了一层阴影。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便以每年超过2%的数量下降,中国仍然拥有世界第二大的K-12在校生体量。这是一个体量巨大的市场, 下行的人口趋势并不能动摇其分量与吸引力。

其二,中、高考指挥棒仍将长期作为中国教育产业的基础性要素。即便在职普分流、发展职业本科、推进中高考多元评价体系的背景下,选拔和淘汰制度以及优质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等性,将使得学生与家长的培优需求长期存在。

在政策的引导下,两组基本矛盾也被凸显出来。一则,家长培优、照护、托管和家庭教育的刚性诉求,与双减之后供给缺位的矛盾;二则,未来以学校教育为第一阵地,以学校教育为中心推行新课标改革,与公办教育体系当前"产能不足"的矛盾。

这两组基本面要素将驱动民办K-12教育板块的中长期发展。

新周期,K-12非学校板块如何转型

政策边界和意图逐步清晰,业内对转型方向亦有共识。进校服务、素质教育、智能硬件、海外市场基本概括了教培玩家在过去一年,在该板块内做出的大多数转型尝试。

横向的国际比较已经告诉我们,在同样经历课后辅导市场整肃的日韩,多元化课后教育内容供应(线上教学平台、智能硬件)、素质教育和进校服务成为了行业转型期的答案。我们预计中国K-12板块玩家的转型也难出其外,只有掌握核心竞争优势的玩家,才能在新周期实现整合,打造更坚实、健康和可持续的增长曲线。

方向虽然明确,但执行起来挑战不小。

素质教育面临"非刚性"和低龄化的天然缺陷,市场结构分散,标准化难度高。如何真正实现规模化和精细化运营,如何突破传统的素质教育品类打造差异化优势,如何平衡好未来潜在的监管风险将是核心议题。头部的教培玩家凭借品牌和内容研发实力更有希望在这一板块站稳脚跟,也存在其它线上玩家通过标准化和低成本的产品切入市场的空间,但中长期内相对分散的市场格局难以改变。

以智能硬件为代表的"学科课后教育内容"产品和服务是课后辅导的直接替代品,双减之后,课后辅导需求以智能硬件为新载体,似乎又回到了"教辅出版物"和"学习机"主导的时代。智能硬件在过去一年成为了"教培板块"最亮眼的新赛道,但也已经变得拥挤了起来,所有头部的课后辅导玩家几乎都已经入局。在不出现新的政策干预的前提下,这一细分板块有维持稳健增长的潜力。与素质教育不同,智能硬件市场更有希望迎来行业龙头整合的机遇,具备深厚的内容研发护城河,率先补足智能设备供应链基因,深刻理解用户智能硬件学习场景需求的玩家才能脱颖而出。

在中长期,进校服务拥有最稳健的需求基础,但运营和扩张难度也最大。进校服务玩家面临人才招聘、培育和管理的挑战,面临在全新的业务场景下重新理顺服务模式的挑战(学生、家长和学校三类客户的需求都要满足)。最突出的挑战来自于公办校体系2G特征(关系驱动,决策周期长,市场分割),在此种市场形态下,规模化扩张的速度放缓,不确定性增强,教培行业头部玩家的优势也将被极大弱化;竞争的终局将可能是众多区域龙头的并存。

在新周期,K-12非学校教育板块将无法复制过去10年间教培行业的"畸快"增长。但在确定性提高的基本面支撑下,我们预期行业进入一个健康发展和收益修复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特征在于"虑而后能得",在审慎理解政策意图和回归用户价值的基础上,行业龙头和新兴进入者,开发出符合新课标改革题意的优质教育内容产品;回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探索出多元化的"课后辅导"替代产品形态;应用先进的教育科技,为用户带来更多个性化成长和多元化探索的价值,树立起中国"教育智能化"的新标杆。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