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企业如何突破成长天花板,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2023-12-21
专注深耕,创新不止

12月13-14日,2023创业邦100未来独角兽大会暨创业邦年会在上海举行。大会始于2009年,已连续举办15年。众多优秀的上市公司、独角兽、未来独角兽企业、投资机构、政府及学界代表年底相聚,守望前行。每年大会现场隆重发布“创业邦100未来独角兽榜单”,聚合创投圈最耀眼的未来新商业领袖。过往14年,共评选出1093家高成长企业(去重),根据睿兽分析数据显示,目前87家公司已经成功上市,65家企业被并购,143家独角兽企业。

本届大会以“向新而行”为主题,继续揭晓“2023创业邦100末来独角兽榜单”“2023年度创投人物”,并首次发布“2023硬科技创变者榜单〞。大会通过主题演讲、焦点对话、颁奖典礼、企业对接会、交流宴会、创新成果展览等多种形式,碰撞思维、激发合作!

会上,视比特机器人CEO邓文平博思得电气董事长、CEO黄强同驭汽车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舒强围绕《走向专精特新,成为隐形冠军》展开焦点对话,摩根大通银行执行董事钟音担任嘉宾主持,精彩观点如下:

1、我觉得要成为真正的隐形冠军,选赛道很重要,布局的时机也很重要,所以前提就是对于前瞻技术的研判;经过研判选定了这条赛道,就要持之以恒去做,要克服诸多困难去做。

2、一个企业要发展不能总是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每一年都要做出能够让这个行业为之振奋新的产品出来。

3、战略是战+略,从形式来讲,你选择做什么很重要,但更重要是你为坚持选择而做的取舍,对于初创公司来讲,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能不能识别真正的机会,有很多碎片化的需求都在诱惑你,你能不能忍住。

以下为演讲内容,由创业邦整理:


“专精特新”是怎样炼成的?

主持人(钟音)三位嘉宾都是来自不同的行业,机器人做智慧产线,X激光应用于医疗和工业,智能底盘的核心部件,第一个问题聚焦隐形冠军或者准隐形冠军如何练成,现在专精特新的小巨人平均专注在各个领域的年限要达到16年,80%的专精特新企业都在10年以上,这是一个长期主义的事情,如果决定这么多年专注一个赛道,其实选择什么样的赛道是战略性的决定,请各位回顾一下你们是处于什么样的因素选择了现在专注的赛道,同时分享一下供其它创业者借鉴的经验。

邓文平:我们公司刚刚满五年,专精特新的路是一条很长的路,早期的时候我们就有很清晰的战略。战略是战+略,从形式来讲,你选择做什么很重要,但更重要是你为坚持选择而做的取舍,对于一个初创公司来讲,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能不能识别真正的机会,有很多碎片化的需求都在诱惑你,你能不能忍住。

我们公司最开始定的战略是面向大客户的大场景,两个大是发起研发的准则和起点,为此,我们投入了大量的研发,攻克了很难的难题,未来如果不能带来持续的增长,这个投入是没有意义的。这一笔订单赚100万、1000万对企业发展的历史长河来说都不重要。

2019年我们公司特别需要业绩的时候,我们只选择了两个方向,一个是重工领域基于“AI+3D视觉”技术的钢板切割智能下料分拣产线,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钢构、船舶和矿山机械,今年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多亿的订单。另外,2019-2020年我们推出了面向新能源电池盒的大尺度高精度在线测量系统,当时研发了14个月,这一套自研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现在已经批量落地于国内很多电池厂家,并且这个产品今天已经出口到了欧洲很多国家,今年又到了印度的孟买、北美的墨西哥,这都是我们早期聚焦带来的效益。

黄强:我在创办博思得的时候做了很多的思考,一家企业有两个最重要的点,一是企业的出现能否给社会带来价值,而非加重社会的产能过剩,一定是解决社会的某个需求,这种需求越强烈,企业的价值就越高,未来的发展就越好。

第二个点做这件事的难度够不够大,如果壁垒足够高,这件事就很值得去做。我们公司刚成立的时候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做难的事,要成为世界级的隐形冠军。

在我们开始做这个行业的时候,高压发生器这个领域是严重被外资品牌垄断的,经过8年的发展,我们成功打破了多个领域被外资垄断的局面,包括疫情期间用到的CT高压发生器,在我们之前都是几乎100%依靠进口,我们成功突破了垄断。

我们八年下来积累的专利技术差不多有150项,我们做了一下统计,全世界范围内,在我们细分赛道的发明专利近5年80%都在我们一家公司手上,我觉得这体现了我们注重技术壁垒的构建。

舒强:我分享一下同驭汽车是如何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我们公司2016年9月成立,到现在是7年多的时间,我们花了6年时间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我在智能底盘领域的研究已经有11年。我们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我在读研二的时候,创办了同驭汽车。很幸运选择了智能底盘这样的一个领域,当时得益于我们同济大学的课题组,我们知道汽车的智能化、电动化发展方向,当时分析发现底盘领域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但到底什么时候这个趋势到来,其实说实话在2012年的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不知道智能驾驶什么时候会有。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要成为真正的隐形冠军,选赛道很重要,布局的时机也很重要,如果你选太过早有可能坚持不到那个时候,如果大家都看到机会你再去选,来不及积累专精特新的特色出来。所以,前提是对于前瞻技术的研判。

第二点,我们经过研判选定了这条赛道,要持之以恒去做,要克服诸多困难去做。同驭汽车在成立前两年尤其困难,花了两年才融到第一轮,当时很多投资人担心一个还没有毕业的学生来要钱,会不会拿了钱之后毕业去找其他的工作。我们融资起步非常难,第一笔投资款还没有把产品做到量产,资金链就断了,进而又进入第二轮艰难的融资。

不止融资难,开拓客户也非常难,我们首先要说服客户,从传统的刹车系统变成智能刹车系统这样的转变是必然的,要让客户有迫切感用上新技术,还要说服客户花更多的钱买性能更好的技术。但是在汽车领域,刹车系统是要命的东西,不是说试试看就可以的,因此我们的市场开拓进行得异常艰难。

第二个问题,以前的智能底盘领域带电控的产品都是国外100%垄断的,我们公司成立的时候2016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占比已经达到了93%,但是我们的智能底盘国产东西要万无一失,所以我们要说服客户相信国产也能够把智能底盘、智能刹车做好。

过程千辛万苦,但是我们必须要保持足够的韧劲,足够的耐心,挺过一个又一个难关,才能成为这个行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专精特新企业如何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主持人(钟音):谢谢舒总。下一个话题比较关注是大家未来的增长策略,大家谈起专精特新往往觉得这是一个小而美的模式,但是从专精特新走向隐形冠军其实是需要一个质的飞跃,你们如何从小而美的模式突破现有市场的天花板,找到新的增长曲线,成为一个更有前景和想象空间的企业?

邓文平:讲增长曲线也好,横向拓展、纵向拓展也好,策略对于做To B业务的企业很重要。华为在很早的时候给出一个矩阵,老客户老场景、老客户新场景、新客户老场景、新客户新场景,四个象限。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策略:

第一是深耕老客户,我们在很多汽车厂深耕的客户可能会有超出原来边界的需求,那你要不要去响应?对视比特来讲,在符合我们技术赛道的前提下,我们尽可能服务好一个客户,我们希望服务一个大的客户让他的衣食住行对我们都有依赖,大家可以持续合作走得很远,对于这样的大客户我们很珍惜。

第二是对于已有产品在新客户之间的复制,这个是视比特非常看重的。研发一个产品不容易,我们要常怀敬畏之心,要珍惜产品在不同客户,甚至是不同行业之间的复制,这可以让你的增长曲线冲得很高。

第三个,一个企业要发展不能总是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每一年都要做出能够让这个行业为之振奋新的产品出来,所以我们每年就做一件新品,希望这个产品能够给行业带来新的血液,提升技术革新的加速度。

这些是我们从第一个产品中找到的发展模式,先悟出它的真道,再陆陆续续开拓其它可能性,这个模式是可复制的,对企业自身经营发展来说,这些成功的经验也是可借鉴的。

黄强:关于未来增长我们充满了信心,目前来讲我们在国内虽然是细分龙头,我们的竞争对手是国际老牌企业,很多有近百年历史,虽然和他们相比我们很小,但我们有信心成为未来世界冠军,目标已经在那里我们通过“三高”策略来逐步实现:

一是占领技术高地。我们着眼于底层技术、结合前沿技术搭建了一个全正向、创新性的研发平台,成为一个技术平台型公司,一方面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多项性能指标赶超国际同行,另一方面也帮助我们从医疗影像高压发生器的领先企业,向工业安防、半导体及高端仪器的核心高压部件领域发展,新的有竞争力的产品不断积累涌现,面对的市场规模也显著扩大,我们在技术上不输国外的同行,很多时候我们也在高端客户跟对手同台PK没输过,这是从技术的角度。

二是永远与强大的伙伴站在一起共同成长。头部客户对卓越有着最深刻的理解,我们在配合他们的过程中不断打磨了我们的能力,我们也为我们的头部客户倾注资源帮助他们获得国际竞争力,这类型的客户也具有前瞻性,他们不会过于关注低价,他们更愿意看到博思得这样公司成长起来,一起发展壮大,成为他们全球竞争的有利供应链伙伴。

第三,占领知识产权与份额高地。我们获得了所在领域全球领先的知识产权优势,近5年高压发生器国内发明专利80%左右都是我们贡献的,在技术高地、知识产权高地以及标杆客户的认可加持下,我们一批参与国际竞争的客户主动将越来越多的份额给到博思得,因为这样没有技术支持、法律风险等后顾之忧,当然我们一定要做得更好,对得起客户的信任。

舒强:同驭汽车最早做线控制动产品,我们花了三年的时间做成了单一的精品,过程中我们只做一个产品,有了这个产品之后我们把这里面的很多核心技术自主掌握,做得足够精益化,把核心技术在其他的制动技术上进行铺开,变成一个平台化的技术,又进一步的扩展,把它扩展到底盘里面的转向产品,这些产品有比较相通的技术,所以这样的横向扩展实际上我认为是最合理的多元化,如果太简单粗暴的多元化很容易会失败,怎么把同样的技术平台化之后用在不同的产品上,同样在这几个产品上都能体现出咱们的竞争优势,这样的多元化能够迅速把公司做大做强,总结起来核心技术精益化,精益技术平台化,平台技术系列化。


资本市场如何支持专精特新企业

主持人(钟音):谢谢舒总,基本上把三位嘉宾分享已经总结了,接下来的话题是跟融资相关的,创业邦也提供了一些数据:2023年,整个专精特新领域所获得的一级市场融资,无论是数量还是金额,都较以往大幅下滑。大家普遍感受到融资的环境是怎么样的?第二个,现在融资的投资方有各种多元化的背景,比如说国有产业投资方,有地方政府引导基金,有纯市场化的基金,各自的诉求是不一样,你们跟他们沟通中有什么样的经验,你们选择自己企业的投资人组合是怎样的搭配方法?

舒强:简短回答一下,资本环境大家都说资本寒冬,可能因为我比较胖的原因对寒冷感觉比较迟钝,我今年的感觉,这轮融资原计划是融2-3个亿,超募到5个多亿。

过去融资很困难,不同的阶段感觉差异太大了,2018、2019年的时候大家说资本市场到处都是钱,随便都可以融到,反而我那个时候见了100多家投资机构,只有2家投资机构对我感兴趣。我感觉自己一定要把主业在行业里面做出水平,以前的阶段就是谁能给我钱我很可能就要,现在这个阶段,我们现在融资不仅是融资金,而是融资源,我要判断一下它对我们公司现阶段能否带来强有力的赋能;第二,投资人对我们从事事业的认知度是不是高度匹配,是否愿意长线支持我们,这个也很重要。第三,看投资条款,投资条款是否符合当前情况,这三条看下来就能找到最适合我们的投资机构。我们的投资机构很多元化,有政府,有高校,也有车厂等。

黄强:我们之前已经完成了深创投、国投招商、元生、北极光、苏高新等知名机构多轮融资,大家都会提到资本寒冬,当然我们即使在资本盛夏的时候心态也一直放的比较平,我们一直都以寻找理解我们战略、认可我们价值的长期合作伙伴的角度与投资机构合作,我们的股东都非常优秀和支持我们。我们也很幸运,今年年初刚完成一轮,后续我们也会有融资计划,现在也有很多机构主动和我们接洽,总体我们的感觉还好,即便在资本寒冬的时候,头部的企业还是会占据很大的优势。

邓文平:今年的形势和去年相比有很大区别,近两年视比特受到了不少投资机构的关注,我们三家企业的阶段应该都是在B轮以后,估值已经到了一定的体量,投资人在这个阶段做出投放资金的决策会更加谨慎,这是客观事实。此外,投资人今年对亏损更加关注,做企业最终是企业要自我造血,实现自我盈利,融资是很好,但是如果没有它,也要问自己的企业能不能继续发展下来,这才是做企业的终极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