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动力8年3次易主,论技术还是“你大爷”

2024-05-25
液压变电动,明年去打工

图片作者丨临风

编辑丨海腰

图源丨Boston Dynamics

5月,Optimus刚进厂打工挑拣电池,秀走路姿势,另一边,波士顿动力已经在教他们的新版Atlas学习正确的摔倒。

4月17日,波士顿动力(Boston Dynamics)正式下线液压机器人Atlas。

来源:YouTube,Farewell to HD Atlas

7年前,Atlas的180°转体后空翻震惊全世界。它的下架意味着,一个会跳舞、后空翻,飞沙走石、立定跳远等多个技能的液压驱动机器人正式告别舞台。推出10年后,Atlas在视频合辑《告别Atlas》中献上了最后一次表演。

波士顿动力研发的目的高于商业化,8年3次易主,因为常年亏损辗转谷歌、软银、现代之手,如今又放弃了坚持多年的液压Atlas,令人唏嘘。

观众的眼泪还没擦完,波士顿动力来了个急转弯,不到24小时就把电机驱动版的Atlas抬上了桌面,拥抱全电动的敏捷和灵巧。推特配文“这绝对不是一个套皮套的人。”调侃马斯克。

图片

图源:Twitter

新版Atlas仅有20s展示从躺姿站立、旋转、走路一气呵成,不比Optimus练习一年半的效果差。Atlas炫技震撼众人,未公布续航和承重等细节,已更大潜力。报道称,它将在明年进入现代汽车和部分客户的工厂试点。

8年3次易主

波士顿动力是机器人领域的老大哥,甚至一些初创公司会用是否拥有波士顿动力前员工作为员工标准。而它有一段坎坷的经历。公司出身很辉煌,却在8年内3次易主。

20世纪9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教授Marc Raibert在校时建立了Leg(腿型)实验室,致力于主动平衡和动力学,研究出一条腿蹦跶上楼梯并保持平衡的单高跷型机器人。

1992年Boston Dynamics独立出来,受军方资金支持,在2005年,其为DARPA(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推出有名的军方项目Big Dog在崎岖道路上运送货物,还曾获得国防部数千万美元融资,推出系列六足、四足机器人辅助军务,技能全面但因回收难、续航等问题离军事用途有很大差距。

图片图源:维基百科

波士顿动力的双足机器人Atlas在2013年7月亮相,这款装有立体照相机的液压机器人在实验室里跑酷震撼世界,不到半年公司就被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以30亿美元收购。

图片图源:网络

当时,谷歌正在秘密做机器人项目,“安卓之父”Andy Rubin主导谷歌机器人公司收购。据称,不到半年,谷歌就收购了8家机器人公司,波士顿动力就是其中一家。有分析称,谷歌曾明确表态不希望机器人被军事化,所以终止了波士顿动力与军方的合同。据《纽约时报》,波士顿动力旗下机器人给该计划带来很大的声浪。

2014年Andy Rubin出走,谷歌高层多次重组,他们将赚钱的压力施加到波士顿动力等机器人公司上。然而,波士顿动力作为研发机构却没有给Alphabet创造直接收益。谷歌高层发生了分歧,认为其开发的各种机器人存在商业化的不确定性,“谷歌不可能为了一个10年后才会推出产品的部门投入超过30%的资源”。他们放弃波士顿动力早有预兆,2017年12月谷歌机器人部门并入Google X实验室,但不包括波士顿动力。

所以,它在2017年中旬又被卖给软银,收购价格未直接透露,据称约1.75亿美元。恰逢软银正在投资数十亿美元开发新技术,重点看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孙正义要押注机器人技术,认为智能机器人将成为下一阶段信息革命的关键,而波士顿动力的Atlas、BigDog、Spot都足以证明它在行业内独领风骚。

图片图源:New Atlas,波士顿动力机器人家族

软银雄心壮志,但还是把它砸手里了。波士顿动力迟迟无法实现盈利,软银将其抛售后,2020年由现代汽车8.8亿美元接手,2021年以11亿美元完成其80%股权收购,软银则通过一个附属公司保留了约20%的股份。

其实,就算有3次股东更换,也未给波士顿动力带来不良影响。Lex Fridma评价机器人团队总是有难以想象的凝聚力和快乐氛围。Robert Playter则认同地回应:“我们团队的流动性其实很小。”

反而,金主的替换给他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好处。据波士顿动力被现代收购后的采访,谷歌提供了资源探索,软银扩充了团队驱动力产品化,而现代汽车则能在扩大产品规模的工程和技术上提供帮助。

炫技但不赚钱

波士顿动力为庆祝获得现代汽车的资金,让旗下机器人共同表演了一段《Do You Love Me?》。因为机器人舞蹈动作过于流畅和幽默,不少人怀疑它是CG合成,目前这段YouTube视频的播放量已创下4098万的播放量。

来源:YouTube,《Do You Love Me》

即使跟着不同的大厂混,波士顿动力都像是一个研究机构,而不是一个企业,一直在生产炫技产品而赚不到钱,宛如一匹“吞金兽”,不少人吐槽波士顿动力浪费了10年开发,却没在市面上见过他们那些产品。

造机器人费钱且没收入是行业难题,强悍如波士顿动力也没能赚到钱。2013年,Atlas人形机器人问世后,震惊众人。在它2018年走出实验室后,又引进MPC引导系统,让Atlas能识别和运用物体,但炫技表演后却迟迟未能找着适合它们的工作——成本200万美元一台的液压机器人太贵,动作需要专业人士预先编程,放哪儿工作都不划算。

此前,波士顿动力都保持着学院派的研究风格。在2013年前,其受军方资助研发四足或跳蚤机器人,用于军事勘察或测试地形,如迭代后的LS3四足机器人,耐寒耐高温,用作全地形车能穿越80%的地形,但却未真正投入使用。

图片

图片图源:网络,图1LS3,图二spot(带头)

它到了谷歌手里,逐渐脱离军队研究,后在软银期间走向商业化。2017年,波士顿动力结合此前军事用途的四足机器人推出Spot机器狗,这是他们首款商用机器人,到后来2021年的商用版仓储物流机器人Strech也是他们试探商业化应用的一步。同一阶段,Robert Playter替代Marc Raibert成为CEO,意味着公司正走出实验室变为一家商业机器人公司。

图片图源:The Boston Globe

然而,他们的两款商用机器人都不足以实现盈利。拿Spot来说,它于2019年向政府和企业提供租赁服务,功能性、平衡力十分强大,集成了多类工业应用,能在医院、消防、警察、建工等多个领域快速部署。它的主要用途是巡视、送货和侦查。如SpaceX雇佣了Spot用于捕获测试星舰原型发射后的数据,连接WiFi后Spot按照编程到内存的路线即时进入充满高压气体环境的现场。

图片图源:tesmanian,Space X为机器狗取名“宙斯”并安置狗窝

后来,波士顿动力也开发过民用的SpotMini机器狗。2018年,Marc Raibert还在CEBIT上提出,可以将机器人打造为像安卓一样的机器人开源平台,SpotMini打造了高级API和SDK,让使用者可以为Spot构建应用程序以扩展实用性。这被视为波士顿动力迈进商业化的重要一步。

但Spot应用始终有限,在仓储环境中它受限于45公斤载重、90分钟续航和身高,且需由人来指挥。同个工时里,Spot用4小时充满电量后,人类工人早已搬走一堆货。

电力驱动、平板操作的Spot,一个要卖7.45万美元,租金数千美元/月,昂贵价格劝退多数企业/消费者。目前Spot仅进行过1500次行动部署,仍有“贵但无用”的无奈。

波士顿动力另一款Handle升级而来的Stretch则是轮式商用版仓储物流机器人,相较Spot机器狗,它们用吸盘“搬砖”更适用于工业和物流领域,也提升了高度至3m和续航能力(800个箱子/小时,续航8小时)。

图片图源:IEEE

并且,Stretch的推出正值新冠疫情期间,短缺的劳动力和激增的货物需求使其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提供实惠方案的仓储物流机器人制造商抢占市场,如Fetch Robotics的Freight 500每月价格为3500-5000美元。

2021年推出的Stretch每台售价30-50万美元,EET报道显示,2022年德国快递公司DHL曾与波士顿动力达成一笔1500万美元的Stretch机器人订单,与NFI达成1000万美元的订单,但至今还未大规模量产,是否实现盈利还未可知。

总的来看,这家已有30余年历史的公司没赚到钱,比起它公司的营生更像一位炫技>实用的“网红”。

电动Atlas明年试点

四足机器人和滚轮机器人有商业预售和试用后,波士顿动力也将双足人形机器人划入了商业化版图。人形机器人项目有潜力,马斯克表示Optimus“比特斯拉所做的任何事加起来都有价值”。

“我们全新的电动Atlas推出,凭借数十年前瞻性机器人创新和多年实践,波士顿动力正在攻克下一个商业前沿”,今年4月他们在博客里表示。

科技人士评价:“虽然Atlas已经是面向工厂或消费者的设计,但它绝不会像Optimus一样对成本、效率、大规模量产有那么执着的追求。”

如今,人形机器人赛道火热起来了,由马斯克的Optimus带头造势,挑起取代工厂人力的话头,Figure、1X等初创也要造全电动通用人形机器人。波士顿动力CEO Robert Playter不得不承认,这一趋势将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

图片图源:Twitter

“专为实际应用而设计的全电动Atlas机器人”,波士顿动力这样公示。在波士顿动力的思维里,新版Atlas有类似人类的外形,却不受人类运动范围的限制,超出人类的能力。他们停止了对液压机器人的研究,要将电动版Atlas设计得更强大、更灵巧、更敏捷。

电机驱动的机器人时代,一众电动机器人秀炒菜、拿鸡蛋、搬砖捡物后,能屈能伸的波士顿动力也加入战局,推出Atlas这一相较成熟的原型机,行动力比液压Atlas强,走路姿势比同行稳。

图片图源:Twitter

示例视频里,倒地的新型Atlas翻转小腿扭曲地直立了起来,头顶天线接收信息,脑袋和身体能做到180°旋转,自如地转方向或侧身。它的脑袋有一个皮克斯小台灯内置摄像头,也用于区分它的正面。这个起身也看得马斯克头皮发麻。

来源:YouTube,新版Atlas

图片来源:Twitter

外表来看,新型Atlas比旧版Atlas轻9公斤,可以灵巧轻松地行走。它的身体外部没有裸露的电线,以防行动时被挂住摔倒。旧版Atlas有28个关节用以行动,新版Atlas也是一样。Wayne分析表示,Atlas和Optimus的设计思路完全不同,Atlas采用全旋转执行器的配置,多个关节加入可旋转的自由度,这表明其提起货物时朝向转变更加简单。相较旧版Atlas转身需要旋转跳跃半圈,Figure01需要踱步转弯,新版Atlas可实现自由的转身动作。

图片图源:波士顿动力,旧版Atlas参数

让机器人行走,这件事对波士顿动力来说不是崭新课题。“我们可能花了10-15年的时间得到机器人良好的行走状态。”Robert回忆。

早在2009年他们拿到一份合同要为美国军方研制一款用于测试防护服的人形机器人Petman。军方要求机器人成品要自然地行走,并有人类的基础动作。波士顿动力完成了可以深蹲、俯卧撑的Petman,并有人体感官装置,它可以称得上是Atlas的上一代原型机。直到2022年,Atlas配上了用于步行控制算法的新技术,让它的行走更像人类伸直双腿走路,步履轻盈。

图片图源:New Atlas,Petman(无头)

旧版Atlas的行走速度是2.5米/秒,在脱离重型背包后,新版Atlas或将获得更快的移速。波士顿动力在2018年已经让液压和电动共同驱动的Atlas在实验室外实现户外奔跑,平衡能力超过同行。所以,当Optimus和Figure01还在蹒跚学步时,新版Atlas已经在学正确的摔跤姿势。

据官网介绍,他们为机器人配备了新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工具,如强化学习和机器视觉,用Orbit™软件集中平台管理机器人。这个软件用于Spot机器狗,之后Stretch和Atlas也将集成到这个平台方案里。

Robert认为,Atlas未来一定是通用机器人。如上文提到,波士顿动力已经构建API接口到Spot,通过多年积累的商业伙伴合作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这项技术同样可以用来控制机器人,开发用于运动和操作的算法。“这意味着你可以为机器人添加新的行为。”

不过,电动Atlas没有灵巧手,沿用了旧版的一双夹板取物,它还将继续迭代手臂和承担重物的平衡能力。

此外,Atlas身上带有多个风扇,启动时呜呜作响,其内部或装有多个高功率设备,将直接影响续航。Marc Raibert表示,旧版Atlas可以拿起复杂的大型重物,电动Atlas则只用轻量级的任务,例如搬运工具箱、开关车门等。

图片

图片图源:YouTube

5月,Optimus已经走进特斯拉工厂打工,在人类协助下做电池分类。而在去年,波士顿动力已有一段视频展示Atlas帮忙拿工具包、用模型预测控制技术制定行动、推动与体重相当的重物的能力。由此看来,Atlas的打工能力不一定差。

据The Register,现代汽车和“一小部分试点客户”明年将有机会接触到Atlas,目前尚未确定全面商业化的时间表。

这次没被催盈利

一直以来,有军方合作背景的波士顿动力研发性质高于赚钱的目的。那它背后的现代集团是否急于让它盈利?

图片图源:网络

收购之初,现代汽车集团郑义宣升任会长的同年外宣了机器人部门成立,他表示,“现代汽车未来汽车业务占比50%,城中移动出行占30%,机器人占20%。”不难看出机器人业务是其发展重点之一。

现代集团业务多元,除了汽车还涵盖机械、贸易、电子、军工等多个领域。有分析称,现代将基于波士顿动力的技术,在制造、物流和建筑领域重搭一条机器人链,反过来,波士顿动力也将为现代汽车的各渠道业务提供机器人解决方案。在2021年末,现代汽车就推出了一辆极具平衡力的MobED四轮机器人做载人/物车,契合此前他们的概念产品 Tiger X-1的设计。

图片图源:网络,MobED

现代也能用波士顿动力的技术赋能自身的机器人业务。在2022CES上,Marc Raibert称,他们计划将机器人技术引入各种出行系统,包括机器人本身、汽车城市飞行载具和人类出行机器,他们在现代的同事也正在帮助探索VEX外骨骼机器人。

图片图源:reddot,VEX可穿戴机器人

“现代集团并没有催促我们尽快盈利。实际上他们既要‘创造自主移动机器人’,又想要‘赚钱的企业’,我们正努力实现两者间的平衡。我们将成为有利可图的企业,也将保留建造下一代技术的愿景”,Robert说。

他们一方面支撑现代集团机器人业务的需求,另一方面把握具身智能的前沿方向。

在Marc Raibert的建议下,现代汽车在2022年8月又斥资4亿美元建立波士顿动力人工智能研究所用于纯粹的研究,核心围绕运动人工智能、有机硬件设计、认知人工智能等方向,由Marc亲自带队探究机器模仿人类、工厂/家用检查诊断、政府应用等项目。这给他们的通用机器人之路加了一把燃料。

图片图源:网络

让Atlas转向电动是大势所趋,也是研究前沿科技。Robert认为,马斯克做人形机器人懂得规模化生产,明白如何推动成本下降和制造电机。“(马斯克)知道利用现代化的汽车公司和机器人之间许多重叠之处,不过,我们背后也有一家现代汽车”。在他看来,现代汽车在积累下一代智能汽车的制造能力,而这一路径与新型Atlas的测试场需求完美重合。降本增效不无可能。

Marc将基于人工智能的系统视为有价值的工具。波士顿动力称:“我们已经准备好将具有影响力的AI推向市场——我们从Spot开始,这一过程将随着Atlas的加入更好、更快。”

尽管在去年4月,Robert在访谈里提到对接入大语言模的担忧,在物理场景里大语言模型可能会出现误判。半年后,集成了ChatGPT和其他AI模型的Spot开口说话,本用于四处巡查的它被改造成机器人导游,能四处走动观察环境,使用视觉问答(VQA)模型描述,再用LLM详细扩展。若波士顿动力将其运用在Atlas上,将使其具备更强的交互能力。

价格是波士顿动力的难题。Optimus10万美元制造成本,售价将低于2.5万美元,液压版Atlas的成本是其20倍,电动化的Atlas成本则未知。5月18日,宇树科技公布了Unitree G1标价“9.9万元起”,直接拉低价格。Unitree G1也表演了“躺姿站立”和“180°转身”,平衡和走姿正常,

无论价格如何,Atlas的价值若还是炫技>实用,“贵且无用”依旧会让它重蹈覆辙。但好在,比起在谷歌、软银期间的商业转化压力,波士顿动力不那么着急赚钱了。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