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薯片到酸奶,品牌为何喜欢往产品里加“气泡”?

关注
小小气泡为何让人如此上瘾?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全食在线”,作者:百万食饮人都在看,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提到带气泡的食品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是不是便利店、超市、餐馆等多种场景里随处可见的可乐?无论是在炎热的夏季,还是香辣诱人的火锅和烧烤桌边,亦或是外出游玩的悠闲时刻,打开一罐冰镇可乐,感受碳酸气泡在喉咙中的跃动,那爽感,简直好比秦始皇摸电门——赢麻了。

不过,带气泡的食饮不只有可乐,近日,曾被称为中产酸奶的简爱推出了一款“开菲尔kefir微气泡酸奶”,根据品牌介绍,这款酸奶中的气泡均来自酸奶中的菌群自然呼吸,非人工充气。

再看其概念,开菲尔酸奶,源于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古时牧民将乳放羊皮袋自然发酵成酸乳酒,残留物补乳再发酵,形成开菲尔粒。凭借独特工艺和健康益处被誉为开菲尔,其名意为“吃完后感觉良好”。简爱开菲尔酸奶则利用菌群呼吸打造了独特微气泡感,口感清爽,绵密细腻,带来气泡酸奶的全新体验。

在惊喜之余,“气泡+”食品这一概念也吸引了小编的目光。

往前回溯,全食在线发现,中外食饮品牌推出的带气泡产品可真不少。

美国的跳跳糖品牌POP ROCKS,定位爱玩的儿童、青少年和怀旧成年人,以“a fun and unique experience”为口号,主推旗下气泡糖果。该品牌并不拘泥于糖果本身,随后还大胆创新食用方式,将跳跳糖和冰淇淋与酸奶结合,带来别样的味觉体验。

雀巢旗下的Aero主营气泡巧克力,该品牌利用充气工艺使巧克力口感独特。该品牌为了体现产品的气泡概念,不仅将品牌logo设计成气泡纹样,巧克力产品上海带有气泡孔洞。该款气泡巧克力有焦糖、橘子、薄荷等口味,还针对不同消费场景推出了巧克力棒、分享袋、礼品装等包装。

2020年,知名零食品牌乐事还推出了春季限定气泡薯片。根据品牌介绍,该系列产品共有三种口味,分别是:乳酸菌苏打水、樱花粉荔气泡水、白葡萄汽水。该款产品外包装配色清新印有气泡水图案,还通过添加在薯片中添加碳酸氢钠的方式制造气泡感,当清脆的薯片搭配清爽的气泡,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

放眼食饮国牌,也推出过不少“气泡+”产品。

伊利旗下的安慕希就曾推出过常温气泡酸奶,还取名“有汽儿”,该款酸奶将二氧化碳注入酸奶中,在营造气泡清爽口感的同时保留酸奶的风味。不过,由于该款产品概念太过于超前,加之消费者心智还未被教育成熟,安慕希于2024年5月便停止了销售。

休闲零食方面,三只松鼠曾推出过一款气泡核桃仁产品,该系列有荔枝、雪碧、菠萝啤、葡萄口味,食用时会有冒泡的新奇体验,仿佛在饮用一瓶气泡饮料。

主营麦片的欧扎克推出过气泡麦片,该系列产品有白桃和甜橙两个口味,该款产品依旧沿用添加碳酸氢钠的方式使麦片带泡,在营造新奇口感的同时,产品还添加膳食纤维和乳酸菌,兼具营养。

饮品方面,气泡+产品相对上述零食糖果相对来说发展的相对成熟,品类也更为广泛。

在气泡+水方面,有成绩早已响当当的十亿大单品元气森林气泡水,该款产品的上市甚至推动了气泡水品类和市场规模的大发展。

在气泡+乳品方面,除伊利外,蒙牛也有相应布局,推出优益C气泡饮料——优益C活菌泡泡。根据品牌介绍,该款产品开创性地在气泡水中加入强活性益生菌,让消费者在享受“低糖0脂”带来的负轻盈同时,加强肠道健康管理,得到双倍“活”体验。

气泡+茶赛道同样竞争激烈。卖水一哥农夫山泉就曾推出过主打真茶、真汽、低糖的碳酸茶饮“汽茶”。

在搜集资料时,小编还发现了这样一则趣事,早在20005年农夫山泉就曾推出过旗下最早的气泡茶饮,这是最早的“汽茶”。但后续由于广告宣传争议和产品概念超前折戟市场,后续推出的碳酸+茶组合饮品,市场反响皆不尽人意。

时隔16年,2022年农夫山泉再战气泡茶,该系列产品还有三个口味,分别是:百香乌龙、青柑普洱、黄皮茉莉。农夫山泉汽茶的研发人员表示,他们希望这一创新品类能为千篇一律的气泡饮料市场带来不一样的新品方向,用“真材实料”来升级气泡饮料。不过现在小编在各大电商平台搜索该款产品,并没有商家售卖,或许结果上看,这款产品还是无法赢得市场青睐。

区域茶饮品牌茶颜悦色也推出过气泡+茶的组合。2022年,茶颜悦色上新了玻璃气泡茶系列,分别是高山乌龙茶底的筝筝气,高山茉莉绿茶茶底+微量酒精的少年气,岩韵乌龙茶底气泡茶烟火气。这款茶饮在当时每瓶售价8.9元,包装采用酷似啤酒瓶的细颈玻璃瓶,用来减少运输过程中颠簸导致的风味损失。

气泡+功能性饮品方面,也有众多品牌布局。

2022年的妇女节期间,娃哈哈上线了一款“85气”气泡水。这款产品包装设计上虽然保留着一定的品牌“土土的审美”(这不是笔者一人认为,众多文章下消费者经销商都有所呼声,品牌方莫怪),但整体来看,从花字logo到配色,产品都非常活泼鲜明。新品主要瞄准年轻女性消费者发力,主打0卡0糖0脂,口味清爽无负担。每瓶产品中还添加了85mg透明质酸钠(也就是玻尿酸),宣传称其为“可以喝的面膜”。

源究所这一品牌还推出过“气泡+白芸豆提取物”的“淀击”系列饮品。据源究所介绍,新品添加了450mg的白芸豆提取物,提取物中有丰富的α-淀粉酶抑制物,可阻碍人体内淀粉的分解、减少淀粉的转换吸收,适合随餐饮用。新品共有两个口味,分别是文旦柚子味和柑橘柠檬草味。除此之外,新品还主打0糖、0脂、0卡,饮用起来轻负担。

气泡+功能方面,达能、东鹏饮料、华熙生物等也有所布局,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众多头部品牌布局,足见该赛道之火热。

根据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消费者与市场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中国食品消费趋势白皮书》显示,“气泡”这一关键词在天猫食品饮料排行榜的搜索指数上同比增长近700%,“气”感自2021年起已进入增长期,渗透至饮品各个品类,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变化和玩法。

那么为什么“气泡+”赛道会如此火爆呢?

首先在从口感体验方面,根据网络上公开论文显示,当气泡破裂时,会刺激舌头上的痛觉感受器,通过三叉神经向大脑发出信号,刺激人体释放“快乐素”——内啡肽,从而形成一种良性自虐。良性自虐(Benign Masochism)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家 Paul Rozin 提出的一种理论,即当大脑意识到不存在真正的危险时,某些“危险”行为可以带来愉悦感。这也就是为啥有时候我们喝可乐虽然辣嗓子,但是越喝越上瘾,喝了一口还想继续喝。

其次,气泡+的品类跨界兼具个性化与社交属性,将气泡水与时尚、潮流生活方式绑定,并通过社交媒体分享新奇口味,带来自身品味彰显,赢得自我或群体认可,强化社交属性。

最后,气泡+产品带来了消费场景的多元化。气泡与茶、咖啡、酒精(如气泡白酒)、乳制品(气泡酸奶)等结合,拓展了消费场景,为消费创造了更多的可能。

从舌尖跃动的气泡到消费场景的无限延展,体现了消费者对感官刺激与情感共鸣的双重渴求。未来,如何赋予气泡+更硬核的产品质量和更深层的情绪价值,或许将是品牌突围的关键。毕竟,能让人从喉咙到心灵都"为之一振"的气泡,才是真正经得起市场淘洗的爆款密码。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