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要继续“冒险主义”

关注

伯虎头图(新版)4.18-恢复的-恢复的-恢复的-恢复的.png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楷楷

近段时间,特斯拉面临着诸多困境,而这些都与其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在力挺特朗普成为新一任美国总统后,马斯克成功入职白宫。但其展开的一系列改革行动,不仅没能为自己拉来好感,反而引发了公众对特斯拉的质疑和不满,拖累了特斯拉的业绩和股价。

近日,特斯拉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但公司营收、利润等核心财务指标均大幅低于预期。

报告期内,公司营收193.35亿美元,同比下降9%;净利润4.09亿美元,同比下降71%。此外,全球交付量同比下降13%至33.67万辆,是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低季度交付量。

不过,面对如此糟糕的业绩,马斯克竟然亲手砍掉了备受瞩目的平价电动车项目 Model 2。这一招到底是破釜沉舟,还是自断经脉?不想造车的马斯克,真能顺利逐梦“科技圈”吗?

01 高层劝不住马斯克

前段时间,外媒The Information称马斯克已经做出决定,将不会推出外界期待已久的全新大众市场车型Model 2。

在马斯克看来,尽管特斯拉还会继续生产汽车,但其已经不再是一家电动汽车公司,而是聚焦于自动驾驶出租车和人形机器人项目,并朝着成为一家人工智能科技公司的目标进发。

马斯克这一想法其实已经酝酿许久。在特斯拉2024年第三季度的财报会上,马斯克最后一次提及Model 2,并表示其将会于2025年上半年量产推出。

在这之后,尽管特斯拉2024年年报不如预期,特别是汽车这一核心业务的收入同比下滑6%,但马斯克依然闭口不提Model 2项目,而是大谈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领域。

据悉,过去两年马斯克已经与高管们进行了多轮拉锯式讨论,后者认为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前景堪忧,推出Model 2有望对冲这一项目所带来的潜在亏损风险,并为人工智能计划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可尽管如此,马斯克还是亲手拍板终止了Model 2项目。根据外媒报道,特斯拉内部多位力推Model 2项目的高管相继离职,足见马斯克对这一决定的坚持。

终止Model 2项目这一选择孰对孰错暂且不说,但确实是最有马斯克风格的选择,毕竟,他的人生剧本从不缺戏剧性。

在燃油车时代,特斯拉彻底颠覆了传统汽车行业的格局,引领汽车行业走向电动化、智能化;进入到智能驾驶时代,特斯拉创新性地推出了端到端智能驾驶技术,进一步提升了自动驾驶系统的决策与学习能力。

除此之外,从创立SpaceX开展太空探索,到研究脑机接口技术Neuralink,再到推动太阳能技术的SolarCity,马斯克在科技领域的探索也一直保持着前沿性,“冒险主义”是其人生的真实写照。

有知情人士透露,马斯克对做一款大众车型根本提不起兴趣。如今,电动汽车已经基本完成普及,马斯克开启“电动车时代”的目标已达成,因此,他想要投身更具有颠覆性突破的项目。

除此以外,中国市场占据了特斯拉仅1/3的销量,且内卷程度还在进一步加剧,特别是10-15万元区间已成红海。

因此,即便特斯拉推出Model 2来跑量,但这款车型在中国市场也未必一定有胜算,甚至有可能拖累特斯拉的品牌形象。

当然,马斯克想的可能更为简单,如果只是需要一款低价车型对抗竞争对手,那可以直接将Model Y降价。继春节直降5万元之后,Model Y近日再次推出了5年0息优惠。

据悉,马斯克大概在两年前就对电动汽车失去兴趣,其对汽车研发工作的关注度逐渐降低,特斯拉内部的运营更多地依赖员工独立推进。

这也让特斯拉这两年的表现变得愈发平庸。受汽车行业价格战影响,特斯拉车卖的越多,毛利率越低,今年一季度其整体汽车毛利率下滑至16.2%。

不过,即便特斯拉降价卖车,其效果也越来越不好了,其在去年交付了178.92万辆,是十年来首次出现年度销量下滑。

销量失速也直接影响了公司的“钱袋子”,今年一季度,特斯拉的净利润同比下降71%,如果没有环保监管积分,本季度的汽车销售将出现亏损。

02 自动驾驶和机器人

在外界看来,这两年特斯拉的汽车业务缺乏创新,只能通过降价来提振销量。而且,马斯克的形象在从政之后变得越来越负面,也带累了特斯拉的销售。

在今年3月,雅虎新闻发布的一项最新调查,高达67%的美国受访者表示不会考虑购买或租赁特斯拉,而马斯克本人是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

除此以外,中美关税博弈也给特斯拉带来更大的成本压力,加征关税将会导致特斯拉关键零部件成本上升,进而进一步影响逐渐走低的汽车业务毛利率。

宏观市场环境的改变,以及马斯克本人的意志,都在推动特斯拉将业务重心转向前沿科技领域,相较于汽车行业越来越固化的市场格局,自动驾驶、机器人等新业务确实更有想象空间。

在最新的季度电话会议中,特斯拉高层表示,公司的长期利润增长将主要由人工智能、软件服务及自动驾驶车队运营业务驱动。

马斯克也提到,自动驾驶出租车CyberCab将于今年6月开启运营,并在明年开始为公司贡献利润。另外,人形机器人Optimus也会在今年进入试生产阶段,目标是生产5000台。

在此之前,马斯克曾表示,人形机器人会成为工业主力。特斯拉的目标是年产10亿台人形机器人,占据市场10%以上份额,带来25 -30万亿美元的市场价值。

而且,不仅马斯克看好人工智能科技领域,国内自动驾驶、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行业也开始迎来“爆发期”。

2024年,国内人工智能领域融资超千亿元,有数百家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获投;在自动驾驶领域,去年至少已有超10家中国自动驾驶相关企业完成或推进了上市流程。

春晚上的扭秧歌机器人也让具身机器人行业彻底出圈。根据TrendForce数据,中国市场已有11家主流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在2024年开启量产计划,包括宇树科技、优必选、智元机器人等,预计今年人形机器人本体产值将超过45亿元人民币。

不过,新兴科技领域看似一片繁荣,背后其实也暗藏隐忧。以自动驾驶行业为例,尽管去年多家企业成功上市,但诸如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地平线、黑芝麻智能等仍处于常年亏损的状态。

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中国有望成为最大的Robotaxi市场,占2030年全球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市场的约58.5%。

但目前来看,即便是市场规模最大、已累计服务超过900万单的萝卜快跑,却依然未能实现盈利。马斯克扬言的“明年盈利”,又真的能顺利实现吗?

前段时间,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退出具身智能项目的言论也引发了行业热议,其指出具身机器人领域如今的商业化路径尚不清晰。

毕竟,生产原型很容易,但要兼顾成本和售价的批量生产却很难。以“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为例,其在去年仍亏损11.60亿元。

诚然,科技的迭代创新将会推动自动驾驶、机器人等行业加速发展,比如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自动驾驶的精准度和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但站在商业化前夜,特斯拉所押注的“科技蓝图”到底会驶向盈利还是亏损,在当下或许还不能马上得出答案,正因如此,马斯克的孤注一掷才会被形容为一场“冒险”。

03 特斯拉想成为“苹果”?

但马斯克却更想坚持他的“理想国”,在科技领域尝到“头啖汤”,才能占有更高的话语权,从而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争取到更多的市场份额。

上一家这么做的公司,正是苹果。马斯克的疯狂,也让人想起乔布斯对iPhone的偏执,他曾不顾团队反对砍掉了手机键盘,最终定义了智能手机。

在这之后,苹果牢牢占据了高端智能手机市场,苹果的生态圈也不断扩大,并通过软件服务在苹果生态圈中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

这一模式如今也被特斯拉、小鹏、小米等企业所借鉴,比如小米通过“人车家生态”实现了深度的互联互通,其去年的互联网服务收入以76.6%毛利率撑起净利润的半壁江山;

特斯拉凭借超级充电、车辆服务等业务,在去年实现了105.34亿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长27%,这一增速远超其汽车业务的增长。

因此,马斯克更克制地投入汽车业务,也存了集中精力占领新风口的想法。但对特斯拉而言,其问题不在于“能否成为苹果”,而在于“能否活到成为苹果那天”。

数据显示,特斯拉今年一季度的经营现金流从上季度48亿环比下滑至本季度21.6亿,这其中有库存周期增加、经营利润收缩、三费支出增加等影响。

汽车业务“失速”,对特斯拉而言将会是一个全面的冲击。接下来,如果自动驾驶出租车和人形机器人项目持续吸血,汽车业务又无法提振销量和利润,马斯克的“科技故事”又该如何说下去呢?

事实上,特斯拉高管们曾建议马斯克同时推出Model 2和Robotaxi,这样才更符合经济逻辑,但马斯克显然已对汽车业务失去了耐心。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苹果在过去数年一直占据高端智能市场的领导地位,近年也同样面临着缺乏创新、市场份额下滑的危机,但在跨界创新和战略聚焦之间,苹果选择了后者,并在去年砍掉了已坚持十年的造车计划。

在这场关乎未来的科技创新浪潮中,许多领域都会被人工智能重塑一次,所有企业都想要借势博取再一次改变世界的能力。

但在星辰大海的征程中,企业不能只有理想主义的翅膀,还需现实主义的燃料,马斯克想要成为创新时代的“下一个苹果”,除了“抬头看星”之外,或许也该学会“低头看路”。

文章封面首图及配图,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若版权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联系我们,本平台将立即更正。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