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硅兔君(ID:gh_1faae33d0655),作者:Xuushan,编辑:伊凡,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当软银愿景基金、贝索斯家族办公室和沃尔玛共同加持的独角兽轰然倒下,垂直农业的泡沫终于被刺破。
3月23日,Plenty,这家曾以“每平米年产900公斤番茄”的豪言,颠覆农业认知的硅谷宠儿,宣布进入第11章破产保护。在烧光了10亿美元后,留下了空置的厂房和估值暴跌99%的残局。(Plenty 最高估值曾达到 19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30 亿元。)
Plenty成立于2014年,高光时刻,曾拿下年度融资最高的4亿美元融资。
Plenty的成长经历,充满了硅谷式的创新特点——技术背景的创始人、明星资本、一项颠覆性技术、一个改变世界的点子。
资本神话最终依然需要直面财务报表。Plenty曾引以为傲的成本曲线,成为了压倒这只独角兽的最后一根稻草。
Plenty的兴衰也验证了导致初创公司失败的两个重要原因:一方面是基础设施尚不成熟——垂直农场的建设成本过高,尤其是能耗成本和照明成本,是其无法绕过去的坎;另一方面是难以跑通的单位经济模型,导致只能通过不断烧钱来实现快速增长。
01诞生在风口之下的创业想法
Nate Storey与农业的交集起源于中国,彼时他在父亲的支持下参加了一个交流项目。
在这座东方大国的乡村公寓,Nate Storey可以俯瞰整个打谷场,农民们弯腰拔蒜、娴熟地剥玉米,把一卡车的农作物运过来,倒在空地。“这一切美好而自然。”他后来回忆。
这一切充满希望的田园牧歌式场景,正在与许多其他地区的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比如撒哈拉沙漠的边缘、战乱与饥饿交织的南苏丹以及中东贫瘠的沙漠土地……
Nate Storey意识到并非人人都活在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里。
于是,Nate Storey选择一路攻读农学,从本科到博士都在怀俄明大学研究如何让小农户主们以更少资源打造更高效的粮食生产,让粮食生产区域能够分布均匀。最终,这一系列研究指向了一个疯狂的解法——垂直农业。
Plenty联合创始人Nate Storey|图源:bristolfarms
“垂直农业”的概念在1998年由哥伦比亚大学的生态学家迪克森·德斯波米尔(Dickson De-spommier)首次提出,他的设想是在城市里 30 层以下高度的建筑物中生产食物(包括养殖鱼类和家禽)来供给附近居民。
Plenty并不是他在垂直农业赛道方向的创业首秀。
早在2010年,Nate Storey曾创办Brad Agritech,通过垂直农业技术帮助农民能在当地社区种植更好的粮食。
Brad Agritech的产品服务包括室内水培仓库农场、垂直水培温室,甚至各种高密度集装箱农场等解决方案,主要希望帮助农民打造小面积高密度粮食生产基地。
Storey带领团队,做了一个垂直种植塔,利用传统的水培技术应用于垂直重力喂养系统,水中加入营养液流过垂直种植塔,使作物在一个垂直面上长得格外茂盛;农场墙,这种种植方式不但节约用水,还可以种植出美丽、可口的作物。使用农场墙不会受到空间、以及土地的限制,你可以在任何地方自己打造一个属于你的花园或是小型植物墙……这些专利成为了后续Plenty依靠的技术基石。
不过,早期的Brad Agritech更像是一个从研究室里“长出来”的试点项目,主要在社区内担任“技术专家”,它的第一个示范农场甚至是设立在谷歌园区。
但“专家”角色,让Brad Agritech能够触达到的天花板十分有限,很快,Brad Agritech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就在内部会议上向Nate Storey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参与到生产环节中去。
Plenty正是承载着这样的愿景于2014年诞生的,成为了垂直农业创企的典型代表企业之一。
2014年前后,垂直农场技术正处于早期验证阶段,北美和欧洲企业率先获得资本关注,Green Sense Farms刚刚搭建好自己首个商业化垂直农场,AeroFarms刚获得早期融资支持,这时的垂直农业初创企业以融资基本在数百万至数千万美元。
Plenty在一个小型集装箱里设立基础的实验场地,第一次搭设生产场地,Nate Storey就先后调整了数十余次方案,想要找出最佳解法。
他们通过反向拆解,弄清农场的配置。“我们通过打造农场回答问题,又通过拆除它分析问题,在这个迭代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明白农场架构是什么,农场配置需要什么,我们遇到的解决问题是什么,遇到的挑战又是什么,这是一个漫长而又劳累的过程。”Nate Storey回忆。
渐渐地,Nate Storey的工作重心也从Brad Agritech转向了Plenty,2017年,Plenty收购了Brad Agritech,将资源重新进行整合,以Plenty的形式继续运营。
2017年也成为了垂直农业创企的成为分水岭,Bowery Farming等垂直农业企业先后获得数亿美元级融资,推动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垂直农业领域投融资总额从2015-2016年的6000万美元激增至4.14亿美元,增速达560%,预测全球垂直农业市场价值约为23亿美元。
02建厂、建厂,再建厂
在旧金山的工厂里,种植墙上布满了绿油油的种苗,其占地面积,是传统农业的1%,用水量也不到的5%,水能够通过垂直浇灌方式进行多重利用。
自古埃及时期,农业的生产方式一直是平地和户外。
Plenty从一开始,要做的就是颠覆传统农业的模式——利用系统工程、科学地打造一个室内温室,给一些中小型农场主在小区域里带来更大的生产效益。
Plenty垂直农场|图源:Plenty官网
光照上,Plenty利用低成本的LED尖端照明技术、数据处理以及AI传感器技术,在植物生长不同时期,提供不同的光照和湿度控制,并且同步进行病虫害管理。
具象的参数显示了这家农场的野心,一组数据显示了其惊人的产量:在Plenty最初设想里,他们希望在一平方米的面积上种植900、1000到1200公斤的西红柿,用仅需使用传统农业所需土地的1%,就能实现每英亩30倍至150倍的产量。另一组数据则解释了Plenty的成本,Plenty宣称可以在相同空间内种植更多的农作物:在相同区域内的农作物产量是传统农场的3.5倍,而且比传统农场节约99% 的用水量。
“人们都认为我们疯了,但这确实是我们的理想。”
Plenty也成功地让投资人为这种理想买单。曾经媒体记载,在2017年,DCM风险投资公司联合创始人David Chao曾将Plenty介绍给软银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孙正义,后者随即对这家公司的发展愿景感到兴奋,以至于原本只计划15分钟的会议,到会议结束竟超时了半个钟头。两周后,巴纳德和Chao飞往东京与孙正义进行了另一次会面,Chao表示,“孙正义起初抱着怀疑的态度,但最后却对Plenty公司的发展前景买了单。”孙正义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他相信Plenty的团队能重塑当前粮食体系,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于是,Plenty开始四处建厂,希望能够打造本地化的农业基地。“这将会是一个更具弹性的供应链体系,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客户的生活、需求、他们喜欢什么,并减去很多中间环节的成本。”Nate Storey说道。
Plenty公司计划在大城市周边建立农场,而不是直接建在市区。因为其团队认为,直接在市中心建立农场的成本过高,只将配送中心设在市内才是最有经济性的做法。
Plenty在怀俄明州拉勒米运营着同类最大的室内植物科学研究设施,在加利福尼亚州康普顿建造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垂直室内农场。
Plenty还与阿联酋Alpha Dhabi Holding PJSC旗下子公司合作,开发阿布扎比首个室内垂直农场,耗资超过5亿迪拉姆(1.36亿美元)。
2024年9月,Plenty耗资3亿在通过在30英尺高的塔楼上进行垂直种植,计划在不到4万平方英尺的面积内每年生产超过400万磅草莓。
Plenty Richmond农场|图源:Plenty官网
可以看到,Plenty一开始就将“建厂”设为第一KPI,投入了相当大的资金。后期,Nate Storey提到建厂并非是一件易事。
“五年前,每个人都说我们要在两年内建100个农场,而现实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你要结合工程学、生物学或数据科学、建筑管理以及可持续运营,这些学科本身就是一个挑战,你必须非常擅长,你把它们整合在一起,让它们以一种特别复杂的方式协同工作。”他提到,美国已经很久没有新型农业基础设施,过去内部提问都是以“如果”开始,随着几年建厂,内部问题已经过渡到“何时”。
建设工厂过程中,Plenty也逐渐改变自己的种植策略,最开始尝试研究50多种不同作物生长情况,后来将种植范围缩小到绿色蔬菜和西红柿,再后来就仅保留了一项:草莓。
“草莓是一个季节性的植物,它的产品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最佳。我们也能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现适合草莓生长的条件。”Nate Storey说道。
2022年,Plenty还与顶级新鲜浆果品牌Driscolls达成了一项联合开发协议,将种植Driscoll's的专利草莓,计划从2026年开始每年生产超过200万公斤草莓。“草莓是一个季节性的植物,它的产品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最佳。我们也能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现适合草莓生长的条件。Driscolls则拥有优质草莓的种植经验,这是一场双赢的合作。”
同期,Plenty还和沃尔玛建立新的战略商业合作伙伴关系,引领一种新的新鲜产品,让Plenty农场以及其无农药、可持续农产品可以全年更贴近沃尔玛客户。
这也是Plenty最辉煌的时刻。2022年,Plenty拿下4亿美元E轮融资,也是近年来室内农业公司规模最大的一轮融资,由新投资者One Madison Group和JS Capital领投。老东家软银愿景基金再次跟投,战略合作伙伴沃尔玛、品牌方Driscolls也参与了此轮融资。
此外,Plenty长期和怀俄明大学保持合作,拥有95+研发人员。Plenty还与拉勒米市政府保持良好关系,在拉勒米市设立研发中心,并且获得2000万美元的政府资助。
可以看出,这时的Plenty背靠着学界的人才、产届的供应链和分销商,以及政界的优惠政策,再加上大资本的“输血”,Plenty拿到了一个相当好的开局。
但Plenty所忽视的是高昂的能耗成本,这种投入,相当于是“与阳光争夺定价权”。根据公开报道记载,在垂直农场中,一公斤食物的产出需要消耗38.8千瓦时的能量,相当于一台洗衣机中洗17件衣服所耗费的能量。这其中,为保证环境气候温和与一致性,植物生长过程中所必须利用的阳光被数以百千计的LED补光灯所代替,数据显示,如若想用垂直农业方式生产出美国全年的小麦产量,仅补光用电所需的电量就是美国所有电站1年生产总电量的8倍,能耗惊人。即便Plenty声称,其使用的是低能耗的LED,这个成本依然惊人。技术的壁垒,成为了吞金的黑洞。
这种高昂的成本使得垂直农业食品的售价较传统农产品高出一至数倍。2022年,沃尔玛为Plenty提供了一笔4亿美元的融资,并决定将该公司的产品引入沃尔玛旗下超市。垂直农场商在不断降低价格,但这样的做法收效甚微,之前另一家垂直农场Bowery Farming,销售包括黄油莴苣和小甜菜等在内的六种绿叶蔬菜。定价与有机蔬菜类似,5盎司(约150g)的价格从3.49到3.99美元。仍然高出正常的蔬菜价格。
2023年,Plenty的情况开始急转而下。2023年12月,Plenty宣布由于成本上升,将关闭位于加州康普顿的叶类蔬菜工厂。
人们开始发现,之前Plenty立下的多数工厂计划最终并没有完成。在Plenty最初开设的三家农场中,目前只有一个草莓农场还在运营,而且产量刚刚开始扩大。Plenty内部也开始出现频繁的高管变动。
Plenty先是宣布,由农业科技领域先驱和资深人士、农业综合企业和食品科技风险投资公司Finistere Ventures的联合创始人和合伙人 Arama Kukutai取代原来的Matt Barnard和Nate Storey,为新任首席执行官,随后管理层进入了无限动荡,最终丹尼尔·马利克(Daniel Malech)担任了Plenty临时首席执行官。Matt转向了其他创业项目,而Nate Storey,进入了无限期休假。
管理层的动荡,意味着战略的摇摆,最大的战略调整时,公司决定不再种植多种农作物,转而专注于高利润的草莓,因为草莓可以全年高价出售。
即便如此,也没能拯救这家岌岌可危的企业。2025年3月23日,Plenty宣布进入第11章破产保护,公司已获得2070万美元的债务人持有资产融资承诺。该公司计划继续运营位于弗吉尼亚州的一家草莓农场和位于怀俄明州的一家植物科学研发中心。
03独角兽倒在了“填鸭式”融资里
Plenty的倒下,意味着垂直农场创企正进入冰河期。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北美已经有5家垂直农场创企倒闭。它们大多数成立于2015年-2016年前后,在2021年前后迎来估值高点,随后在2024年先后开始破产重组。
垂直农业创企生存情况|硅兔君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并制表
农业科技公司Source CEO Rien Kamman曾表示推动不成熟的技术创新商业化将会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仅Plenty、AppHarvest等4家破产企业,就蒸发投资者27亿美元。若将这些资金用于建设食品产业集群建设,可满足3000万人蔬果供应。”
从Plenty的发展历程上,我们能够观察到造成这场败局的,既有企业自身规划失控,也有行业商业模式不明。
首先是产品思路不清晰。我们对比了Plenty创始人从在2021、 2023、2024年的三场播客采访内容,发现Plenty早期仍秉持高校实验室的“实验思维”,花费大量资金在探索不同创新路径上,并没有几条清晰可见的产品路径。这也导致了后期Plenty的种植产品从绿叶蔬菜转换到番茄,再到草莓,研发产品以及接近方案的成本不断翻倍。
“Plenty是最具有‘硅谷’风格的垂直农业公司。”
Agritecture首席执行官兼室内农业专家Henry Gordon-Smith说:“他们谈论的是室内种植西瓜和果树。虽然从技术上讲你‘可以’,但从经济上讲呢?差得远——绝对不能大规模种植,而且短期内不可能。”同时,他提到Plenty最终有机产品的售价,并不会比其他农业产品价格低。有些消费者认为Plenty的目的不是改善食品体系,而是为了抬高食品估值。
其次是商业化落地节奏失控。我们看到Plenty最初的愿景是在小社区、小面积的土地上实现高效农业化生产。但在真正落地时,Plenty却四处建设厂房,占地面积不小,并且投入成本相当高。有农业学者算过,Plenty烧掉的10亿美元可建100公顷高科温室,年产番茄7000-8000万公斤。从当下的综合成本对比来看,Plenty根本不占据商业经济和价格优势。
最后,快速融资的节奏成为压死Plenty最后一根“稻草”。Plenty在成立11年时间内,共融资8轮融资,早期几乎维持1年1轮的节奏,在垂直农业领域来说,十分罕见。融资轮次在不断增加,设施规模在不断扩大,垂直农业建立合作关系不断加强,一切看来向好,但实际中却并未有较大的实质性进展。
Plenty破产前的融资信息
从总部位置到贝佐斯的支持,再到领导层的说话风格,充斥着改变世界的宏大叙事。
例如,在过往的播客中,创始人表示与Driscoll的合作,是要将草莓带给从未吃过草莓的人;他们希望能够让人们在任何时间能够获得完美口味的浆果;他们要做的是一个60年的农场……
诸如此类的说法对投资者来说很管用,但对农业生产效率却毫无用处。这也是当下高科技农业创企很喜欢的画饼方式。
Plenty曾制定了一条引以为傲的成本曲线,并声称这条成本曲线是他们建立业务的核心,包括LED、数据存储、传感技术……而在这份围绕成本曲线的设想中,成本可以逐年下降,产量则逐年上升。
但团队所忽略的是,最终其生产出的产品价格与投入成本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导致成本与收入的两条线迟迟无法相交。
而为了吸引投资者,许多垂直农业公司制定了事后看来根本无法实现的商业计划和财务模型。
调查结果显示,全球3.7亿公顷农业设施中,70%是传统农田种植,高科技农场仅占7万公顷,垂直农场更不足千公顷。从成本效益来看,无论是传统农产+科学管理,还是集装箱种植,又或者是社区种植,与之相比,垂直农场都不具有经济效益。
最早的垂直农场可能要溯源到605~562年的巴比伦空中花园,但巴比伦空中花园是为求一己之私,不计成本的工程项目。硅谷的魅力在于,风投愿意为异想天开的点子买单,但这也给诸多创业者塑造了不切实际的幻像。垂直农业无疑是一个好点子,但其真正商业化,或许要等到能源成本降低的那天,LED才能与阳光争夺用户。
文末互动:
Plenty的轰然倒塌对你有什么启示呢?你还见过哪些失败的独角兽?欢迎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
参考资料:
1、Vertical farming company Plenty files for bankruptcy after raising nearly $1B
2、PLENTY UNDERTAKES RESTRUCTURING PROCESS TO SUPPORT FOCUS ON PREMIUM STRAWBERRY MARKET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