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飞机、拓文旅、谋空运:零重力“三招”自我造血,抢占低空经济万亿红利

关注
找到距离市场最近的场景,带来现金流,实现自我造血。

图片

作者丨卜松

编辑丨刘恒涛

图源丨零重力飞机

当行业仍然沉迷“飞行汽车”概念时,零重力在飞行培训场景和文旅场景进行商业化探索,并寻求突破。

成立四个年头,作为一家专注研发低空飞行器的公司,零重力已经构建起“电动固定翼-多旋翼-倾转旋翼”的产品矩阵。

截至目前,公司旗下的电动固定翼飞机RX1E-A已取得适航证可开展商业化运营,成为通航公司的教培主力机型;多旋翼载人eVTOL ZG-ONE“鹊飞”瞄准文旅市场,以目标数百元/人的亲民指导价格冲击传统直升机观光;而倾转旋翼机型ZG-T6全尺寸工程机即将下线,实现关键技术全倾转试飞。

零重力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石红表示,三大产品矩阵的背后,是零重力“销售一代、取证一代、研发一代”的产品策略。在eVTOL审定规章和基础设施尚未完善的当下,找到距离市场最近的场景,带来现金流,实现自我造血,才是当务之急。

图片

对准低空文旅与飞行培训市场

双管齐下

当前,对于eVTOL行业来说,商业化落地是第一要务。

从2024年底开始,以德国Lilium和Volocopter为代表的欧洲eVTOL鼻祖级企业相继申请破产,这些“技术先驱”变成了“行业先烈”。外界普遍认为,缺乏政策监管支持、过度沉醉于技术突破、研发资金消耗量巨大,以及后期商业化落地路径不明朗,是让这些风光一时的独角兽倒在黎明前的重要原因。这也给中国如火如荼展开研发与试飞的eVTOL初创公司敲响了警钟。

“在未来,飞行汽车可能成为人人需要的公共交通工具,高频次是主要特点,同时要兼顾低成本,才会有真正的机会。但是当前基础设施、法规和用户习惯都不成熟,基本不可能一步到位。” 石红说,除了硬件设施不完备之外,目前飞行汽车的价格也不具备市场化的条件,因此,零重力却将目光投向飞行培训和文旅市场。

在石红看来,文旅和培训的细分场景天生具备“三高一低”特性(即低频次、高附加值、高安全性要求、高体验需求),距离市场化落地更近。

根据公开报道,中国5A级景区年客流量普遍超百万,以黄山风景区为例,日最大承载量为4万人,光是玉屏与云谷索道每小时的单向运力为4400人次。每到旺季,拥挤的人潮和超长的排队时间,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消费体验。通航公司提供直升机观光服务,但是2000-3000元的价格还是让人望而却步。一些直升机通航公司在旅游淡季打出了“三人仅186元”的促销价格广告,游客热情度极高。这也说明,只要价格足够亲民,文旅观光市场大有可为。

图片

合肥滨湖水上飞行营地,预计5月开业运营

“eVTOL对于旅行场景来说很合适,去山区的旅游景区体验一下,一年最多也不会超过十来次,大多数人是愿意付费的。”石红说。

而在飞行培训的市场端,根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4-2029年中国航空飞行培训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的预测,未来几年内,随着低空开放政策的推进和商用无人机市场的兴起,商用飞行员、私人飞行员及航空爱好者的培训需求将持续增加,航空培训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来自海外咨询公司Spherical Insights & Consulting的数据显示,全球飞行员训练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85亿美元增长至2033年的20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9.36%。

针对这两个应用场景,零重力制定了飞行培训+文旅“双管齐下”的战略。

图片

培训成本降低一半

空中观光价格打到百元级别

零重力首代产品锐翔RX1E-A,就是围绕飞行培训市场打造的一款产品。

图片

“目前,中国的航空学校里还有大量塞斯纳、西锐等来自欧美国家的产品,运维成本高,零部件也高度依赖进口。行业缺一款高性价比的国产飞机,以降低人们付费学习考飞行执照的门槛。”石红说。

RX1E-A采用了成熟的固定翼,全电驱动让维护成本骤降,巡航速度120km/h,续航里程达到280km,灵活的换电设计让补能仅需5分钟。得益于研发周期短、切入难度低,这款机型成为国内首款已取证并可商业化运营的电动轻型运动类飞机。

而作为培训机型,这款飞机操作简单、低噪音、零排放、运维成本低,简易的单螺旋桨和轻量化设计造就了极低的飞行阻力,让学员学得会、掌握快,是理想的培训类产品。根据团队的测算,其综合运营成本仅仅是同级别燃油驱动飞机的50%,“同样尺寸的轻型运动类飞机在同一个机场运行,我们的电动飞机能大大节约客户的成本。”石红说。

自投入市场以来,RX1E-A安全飞行时间累计超25000小时,已经有近60架销售订单,并有总计超过1000架的意向订单。2025年1月,零重力投控的锐恩飞机工业获批由中国民航局(CAAC)颁发的生产许可证(PC),该机型成为国内唯一已取证、可商业化运营的电动固定翼飞机。2025年3月底,零重力飞机工业投控的锐恩飞机工业向帛莱恩通航正式交付首批RX1E-A。

石红相信,这款主要卖给通航公司的“飞行教练机”,可以为零重力创造可观的现金流,也将是低空经济的重要普及者。

2024年珠海航展上,面向文旅观光市场的ZG-ONE“鹊飞”正式对外亮相。

这款12旋翼载人eVTOL以太空登陆舱为原型,采用分布式动力系统,最大特点是乘客舱处于平铺的多旋翼架构之下,乘员可拥有绝佳的270度观景视野,以提供更出色的游览体验。

作为观光飞机,首先必须具备的是高度安全性,尤其是在峡谷、山峰这类气流紊乱的地形中,也应保持平稳飞行。

另外一项便是成本。低空旅游的运营成本包含很多因素,例如飞机成本、油耗、维护成本、发动机大修间隔等等。同时,尽可能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噪音和空气污染,且无需复杂的起飞准备,也是优先考虑的特点。

图片

大多数景区的航线较为固定,ZG-ONE的飞控系统可沿既定航线自主飞行,自动驾驶功能令用户只须通过一键起飞、一键返航、一键呼叫等简单操作,即可实现安全、智能的飞行体验。目前,该款机型的型号合格证(TC)申请正式获得中国民航局受理,计划2026年取证。

针对该机型的商业化落地,石红表示,这款机型的优势是足够静音,一块平地就能起飞,电动机型不用油,电机的运维成本也很低。“所以我们的短期目标是拿下一部分传统燃油观光直升机的市场,再通过扩张运营规模,摊薄成本,最终实现在旅游旺季的百元级别票价。”

2025年3月,零重力与专注低空文旅的祥源通航达成战略合作,将依托后者母公司祥源文旅旗下运营的“大湘西”、“大黄山”、“大南岭”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围绕航空飞行营地的规划设计、景区场景运营等方面,探索低空观光、飞行培训、光影秀等新场景、新玩法、新体验,利用航空主题营地,将航空知识普及与旅游、赛事有机结合。

图片

销售一代、取证一代、研发一代

终极目标是空中交通

除此之外,零重力也积极探索城际空中交通市场。

2024年,零重力与重庆九洲神鹰、鸿石通航等企业签约,以数十架RX1E-A双座陆机和水上机型组成机队,联合打造以重庆为核心、涵盖西南地区的新能源航空器运营网络。

图片

重庆地形多样,有大山区、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是开发低空应用的天然场景。在政策上,作为全国首批低空经济试点城市,重庆设立了多个“低空经济先行区”,并与四川省合作,开通了4条跨省短途载人航线。原本主要面向教培场景的RX1E-A,因为已取证,拿到商业化运营入场券,也将探索空中交通市场,先把低空交通航线运营起来,为后续更大载重量、更长航程的机型铺路。

在零重力的规划中,承载城际空中交通重任的“未来之星”,是倾转旋翼机ZG-T6。

这款仿生设计的飞行器,借鉴并融合了鲨鱼与海燕的气动优势,采用目前全球公认的eVTOL效能最高、技术难度最大倾转旋翼构型,最大载荷6人,续航300km,巡航速度250km/h,最大飞行时间90分钟,主要应用于城市空中交通、城际交通、私人飞行等场景。

图片

据了解,ZG-T6的最新进展,是缩比工程机已经完成转换飞行测试,近期有望落地全尺寸工程机,实现关键技术全倾转试飞。

“倾转旋翼方案能同时做到垂直起降、空中悬停和高速巡航,推力大、机动性强、运营成本低,载重量惊人,是目前公认的未来城市空中交通和短途物流运输的终极答案,但需要足够的技术储备和耐心。”石红说。

销售一代、取证一代、研发一代,是零重力的产品迭代策略。“我们必须考虑活下去,才能再谈如何飞得远。”石红说。

目前,公司的“销售一代”RX1E-A,已经拿证并交付客户用于航空教培,开始贡献现金流;“取证一代”ZG-ONE,正在冲刺取证,赋能旅游观光,探索有价值的垂直场景;“研发一代”的代表产品是ZG-T6,押注未来的空中交通。

石红预测,2028年将是行业的转折点。

“届时法规、基础设施和用户接受度有希望成熟,eVTOL将出现以服务交通为主要场景的订单。一个人人都能玩得起飞机的空中交通时代,即将在我们这一代实现。”石红对未来信心满满。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