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希望让完全不会乐器的人,也能快速体验音乐的弹唱与弹奏。”
在7月18日杭州拱墅举办的2025创业邦新青年创投大会上,视感科技创始人兼CEO张博涵表示,传统乐器像汽车的手动挡,而智能乐器则像汽车的自动挡。后者依靠技术的革新,大幅降低了学习的门槛,拓宽了受众群体。
实际上,一场关于“音乐如何被重新定义”的实验,已经在10年前拉开帷幕,智能乐器,也完成了从0到1、又从1到N的三级跳。
下一步,张博涵计划把“音乐自动驾驶”从概念推向可落地的产品原型。通过AI合奏、三键成曲、实时续写,让技术拆掉门槛,把音乐从少数人的技艺变成多数人的日常语言。
以下是张博涵在创业邦2025新青年创投大会上的演讲实录,由创业邦整理。
01“更快学会”,降低音乐学习门槛
我想和大家聊聊音乐的智能化。今年4月30日,有一则行业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总书记在上海的模速空间视察时,视感科技的产品有幸登上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智能乐器从软件到硬件,从乐器到iPad,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交互整体,也让总书记与年轻人的距离更近了。
智能乐器本来是相对小众的行业,借着这样的曝光机会,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我认为,智能乐器的黄金十年已经到来。而“黄金十年”的序幕,其实在十年前就已拉开。2015到2024年期间,整个行业,包括我和许多在一线奋斗的同行们,都围绕着让用户“更快学会弹琴”这一核心目标努力。
这一时期的产品特征十分鲜明:硬件上,增加了亮灯识别功能,通过LED指示灯提示手指位置,并配合软件进行交互判断;内容层面,主要围绕考级曲目,同时涵盖一些传统流行曲目,像《爱的罗曼史》这类悦耳的曲子,其实也借鉴了流行音乐的和声;传播则主要依靠货架电商和图文形式。可以说,这一时代,整个行业的创业方向都聚焦在“如何让人们更快学会弹琴”上。
很多跨界领域发展案例都能给我们带来启发。以相机为例,过去使用相机,需要用户自己调节白平衡、光圈、焦点、快门等参数,操作门槛很高;但如今,一部手机就能清晰拍摄远处的物体,甚至能放大50倍,这都得益于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使用门槛。
汽车行业的变革更为显著:手动挡汽车对很多人来说操作复杂,一脚离合、一脚刹车,再加上六个挡位,常常能看到新手在红绿灯前熄火的场景。而自动挡技术和电车时代的到来,让开车变得简单多了,驾校考试也没以前那么难了。
这就是技术带来的变革,而这种变革同样适用于乐器行业。
02“直观掌控”,重构音乐交互与传播模式
那么,乐器的下一步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是继续保持笨重的形态,让人望而却步,还是会出现更好的交互方式,引导人们轻松掌握它?
我认为,智能乐器2.0时代从2024年开始,逐渐走到台前,被更多人所熟知。这一时代的主题,已经从“更快学会”转向“更直观地掌控音乐”。
“学会”和“掌控”看似相近,底层逻辑却截然不同:“学会”只是加快了学习速度,本质上仍需要付出大量努力,就像用更快的方式学会开手动挡车,始终不如自动挡上手快;而“掌控”则是通过技术革新,让人们更轻松地驾驭音乐。
在硬件方面,设计美学与更高颜值,已成为行业与时代的新标尺。现在的年轻人对产品的颜值外观和综合体验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满足这些体验的产品,往往诞生于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可以说,视觉传媒带来的变化正在深刻影响着智能乐器行业。
软件方面,弹唱交互上手最快,一些核心功能则通过软件对硬件的操纵,把复杂的弹奏简化成了引导明确的简单动作。就像抖音上的一个案例所展示的,借助LED亮光指引与和弦编排,即使是缺乏勇气的初学者,也能很快进行弹唱,拉近与他人的距离。这种模式让上手一首歌变得非常快,也是智能乐器未来的进化方向之一。
内容层面,我们要紧跟流行音乐的潮流。今天《别墅里唱K》火了,相关的音乐内容就要立刻跟上,而不是局限于传统古典音乐的弹奏。传播方面,兴趣电商模式,即通过视频推荐、点赞收藏加用户行为分析,将直播间精准推送给目标用户的模式,会成为下一个时代的主旋律。
其实,音乐既复杂又简单。说它复杂,是因为万千斑斓的音乐中,每首歌都有其独特的情绪和人生特质;说它简单,是因为只需主音、和弦、节奏三个维度就能将其讲清楚。接下来的创新,就是如何在这三个维度里设计出类似“自动挡”的功能,让用户更好地掌控音乐。
03拆掉门槛,乐器“手动挡”到“无人驾驶”
智能乐器的3.0时代会走向何方呢?是更偏向乐队方向,融入更多板块?还是深度结合AIGC,实现更强的AI赋能?又或者是进一步简化操作,像未来的汽车那样实现“无人驾驶”般的全自动?这是一个开放的问题,值得我们共同思考。
我们已经在AI与乐器结合的方向上进行了一些探索,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一下AI进入乐器行业后可能带来的变化。
“三键成曲”是我们围绕键盘发光功能开发的一个突出AI功能:你只需在键盘上弹三个音,系统就能通过AIGC在线生成一首曲子,并将旋律和和弦反馈回键盘。这三个音会成为动机,以重复的线索生成一段新旋律,你可以用它来练习、谱词,将其变成自己的歌,这种科技感就像有个小机器人在键盘里和你一起弹奏。
“AI续写”功能则有点像对对联:你弹一段,AI就会接一段回给你,偶尔还会有灵动的表现。
“AI合奏”则能解决弹唱中双手配合的难题——你弹主旋律,AI会实时生成伴奏,大大降低了上手第一首歌的难度。
可以看出,AI在各行业的影响都很深远,但在音乐领域还处于早期阶段,很多应用方式都值得探索。不同于图片、文本领域AI的广泛应用,音乐领域反而需要一些固定重复的元素作为讨论基础。抖音的成功虽然与“音”相关,但AI在音乐领域的商业化空间还不明确,这需要我们这些创业者不断探索。
最后,我想谈谈视感科技的“音乐密码”产品以及我们的使命愿景:通过极致的音乐交互设计,让一代小朋友成为知音律、懂审美的“音乐娃”;让一百万年轻人因音乐深刻连接彼此;让一百万个家庭变成“音乐家庭”。
今年我们将使命愿景细化了很多,它不再是浓缩的口号,而是要通过产品创新,在未来影响更多喜欢音乐的人,让所有热爱音乐的人不被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