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文娱人力摸底:四万七从业,广进仅2%,芒果均降12万

关注
职工薪酬下降、头部管理人员激励减少、人员流失仍在娱乐行业发生。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作者:张逸虹 ,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小娱在去年曾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老牌综艺制作人的“离职风”,在2024年吹的特别猛烈;包括原腾讯在线视频节目内容制作部副总经理邱越、芒果TV副总裁兼节目中心总经理吴梦知、爱奇艺高级副总裁陈伟在内的多名老牌制作人都发生了离职、跳槽等变化。

芒果超媒刚刚发布了2024年报,我们发现芒果超媒的人均薪酬下降了12万接近33%,恰好彼时芒果通过《关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2023年度薪酬和2024年度薪酬考核方案的议案》,之后高管也同步降薪27%,其中总经理梁德平的薪酬就从2023年的500万元下降34%到了2024年的330万。

可以看出,职工薪酬下降、头部管理人员激励减少、人员流失仍在娱乐行业发生

由此,小娱统计了包含视频平台、电视剧、电影行业在内的23家国内外上市公司的员工及薪酬情况。由于各个上市公司商业模式、薪酬结构、人员构成存在差异,娱乐资本论本文以纵向对比为主,横向对比为辅,发现:

1、爱奇艺关键管理人员(高管及董事)薪酬下降20%,芒果27%,平均远高于影视制作公司;

2、薪酬(不含股权激励)最高的是欢喜传媒的执行总裁项绍琨,为1998万港币年薪

3、全文娱上市公司2024年一共47638人(不包含外包和项目制合作者),相比2023年下降2%,已经非常不错了,但这里面占比近一半的电影影院管理和发行人员,2025年在后哪吒时代的日子都不会太好过。

比起2024年降薪裁员的历史,更让人担心的,是为了适应新常态如五一档暴跌55%的观影人数,找到新的盈亏平衡点,和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发生更进一步的质量下滑、观众流失的负向螺旋,哪一个先到来?

图片

图1各上市公司人均薪酬(注:爱奇艺未披露人均薪酬情况 )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同花顺iFIND(下同)

01跳槽:与平台换乘恋爱如何收场?

吴梦知的离职在综艺界可以算得上引起震动。这一次,小娱在芒果超媒的年报中找到了2024年综艺行业频繁爆出跳槽新闻的可能原因。

除了芒果超媒自身的人均薪酬在2024年下降10万元外,芒果超媒还在营业成本部分披露了新媒体互动娱乐内容制作与运营业务的职工薪酬,2024年发生额为1.26亿元,同比下降22.6%。作为对比,据公司年报,芒果超媒2024年上新160部综艺(2023年为100+)创下新高;剧集方面从去年微短剧+重点影视剧共128部飞跃至新的高点,光是微短剧便有340部。

根据芒果超媒年报,新媒体互动娱乐内容制作包括内容制作及运营、艺人经纪、音乐版权、IP衍生等业务。其中内容制作及运营业务主要通过创制及出品综艺、电视剧和少儿动漫等影视节目,以内容运营、版权分销等方式实现创收。

内容成本部分向版权和制作成本转移是职工薪酬相对下降的可能原因。但考虑到芒果TV和湖南卫视的输出综艺作品的质量和数量,芒果在用极低人力成本做最多综艺的这一结论仍然成立

根据云合数据,从数量上来看,芒果是视频平台中综艺上新数最高的一个。从质量上来看,2023年与2024年芒果TV自制综艺在云合网络综艺有效霸屏榜TOP20上都能稳稳占据8席。而芒果TV的综艺团队却从2023年的56个缩减至2024年的55个;相较而言,芒果正在试图加速补足剧集短板,影视制作团队增加2个,“新芒计划”增加4家。

图片

图3. 2024年网络综艺有效播放霸屏榜

数据来源:云合数据

又要控制成本,又要加大综艺上线数目,还要保证头部综艺播出效果,从股东利益来看,芒果TV已经取得了不错的结果;但站在打工人的视角来看,在综艺这样一个一贯以“压力大待遇差”闻名的行业,综艺人的“生存质量”很难看到提升的希望。芒果不是唯一一个在降本增效的平台:爱奇艺将与内容获取、许可和制作直接相关的人员薪酬费用重新归类为内容成本后,2024年内容成本较去年下降4.8%。

与盘子不断缩小的电影和电视剧行业相比,2024年的综艺市场竟然还稍显乐观:根据云合数据,2024年上新季播综艺329部,同比增加54部,头部季播综艺的综n代稳中有进,如《哈哈哈哈哈》、《大侦探》、《种地吧》2024年新一季的有效播放量都超出2023年。

即便如此,综艺行业仍在蔓延着焦虑:市场上项目缩水严重,没有这么多项目给到待业的导演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吴梦知们跳槽到了其他平台,综艺人“赛马式”竞争仍不会停止。在“降本增效”的涛涛浪潮面前,综艺行业极难走出“高产出低待遇”的不良生态。

02降薪:谁还在背刺股东?

内容成本的下降并不是上述人事变动的唯一原因。对于头部制作人而言,不仅是下属团队的待遇受限,自身的职业生涯天花板也愈发明显。小娱盘点了23家上市公司管理层年度报酬总额(即关键管理人员报酬),发现竟只有6家管理层报酬保持增长!即使去除陈祉希离任中国儒意董事会就职万达、以及猫眼娱乐2024年无股权激励支出的影响,剩余20家公司的平均关键管理人员报酬在2024年下降5%。

需要注意的是,1)由于在港交所及海外上市的公司普遍使用更加丰富的管理层薪酬结构,包括巨额的股权激励开支等;2)A股部分上市公司存在董事不从公司直接获取薪酬而是从关联方获取薪酬的情况,H股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无论在绝对值还是在变化率的角度都较A股上市公司更加突出

图片

图4. 各上市公司关键管理人员报酬

进一步来看各个上市公司最高行政人员薪酬情况,便更能感受到影视行业公司“上下一心降本增效”的决心。

如前文所述,哔哩哔哩、稻草熊娱乐、猫眼娱乐都存在高额股权激励支出,去掉这一部分后,几家执行总裁年薪回归到正常的百万级别。但令人惊讶的是,欢喜传媒在营收下降97%、一年亏掉两个亿的情况下,仍给执行总裁项绍琨开出了1998万港币年薪(且并不包含股权激励)!相比较而言,像北京文化这样业绩不见起色但能给总裁开出稳稳120万年薪,何尝不是一种长期主义。

相对而言,A股上市公司给总经理开出的年薪相对保守,甚至部分企业的总裁年薪低于百万。相对瞩目的是陈祉希在掌舵万达后,年薪从在中国儒意去除股份激励后实际到手316万元一举上升至在万达的一千万元,来到柯利明的同一数量级。

图片

图5. 各上市公司总经理/执行总裁年度薪酬

注:爱奇艺未披露高管薪酬中国儒意无执行总裁,稻草熊娱乐与哔哩哔哩2022-2024年及猫眼娱乐2023年执行总裁薪酬包含以权益结算的购股权开支。

令人欣慰的是,至少绝大多数公司管理层都没有做出“背刺”投资人的举动。上至管理层下至打工人,整个娱乐行业都在“勒紧腰带过苦日子”。而在此之前,文娱行业已经经历了多轮降薪,管理层自然也不能幸免。而如小娱先前所说,包括剧集行业在内,整个文娱行业仍在寻找盈亏平衡的新锚点。在这一过程中,头部制作人们既要对团队成果负责,又要“自我降本”,那么人才流失、在其他赛道找出路也无法避免。

图片

图6. A股上市公司管理费用情况

03裁员:行业出清还需要多久?

管理层报酬的下降可能部分来自于公司可能采取与业绩挂钩的薪酬结构;但更重要的是,这一现象指向了行业左侧出清过程中的集体阵痛还在持续,并或将进一步对行业活力造成负面影响

除了降薪,人员流失也是上市公司年报中共同反应的问题。在23家上市公司中,近半数在2024年员工人数出现下降;平均员工人数在2024年同比下降2%。

从视频平台来看,爱奇艺裁员百人,比起2022年的八百人裁员规模已经温柔许多;哔哩哔哩裁掉的八百人中约有六百人是审核人员,这类技术门槛较低的岗位被取代的风险正在上行;芒果超媒增加的员工数集中在技术方面

图片

AI作图 by娱乐资本论

电影行业,特别是院线公司,人员流失最为严重。上市公司中只有横店影视和博纳影业还在坚持扩张其直营影院数量,就连万达电影都出现了直营影院和加盟影院的一齐缩减。 影院倒闭、人员流失,对院线公司员工数量影响是最大的。欢喜传媒、万达电影、金逸影视、幸福蓝海、中国电影都出现了员工数量下降、人均薪酬下降的“双杀”

进入2025年,在一季度《哪吒2》带来的短暂刺激过后,电影市场又陷入了更长时间的沉寂。春节过后,已经出现了一波影院倒闭潮;而五一档腰斩到仅剩去年一半的7个亿票房,似乎也预示着今年院线公司的影院及员工数量的持续下降或在所难免。

图片

图7. 各上市公司员工人数

相比较而言,电视剧行业公司员工数量还在上行。然而,如果去除行政、管理、财务等职能型人才,只考虑负责一线业务的员工,可以发现一线业务人员的流失问题比整体员工数量下降更为严重。一线业务人员的下降蕴含一个令人不安的假设:行业必须确保能够使用更少的人力成本实现同等乃至更高的作品质量。

上市公司的员工流失只是整个娱乐行业的缩影。像北京文化、慈文传媒这样员工数仅有20人的公司的背后,是无数根据项目临时召集的小公司、小团队。在当下的大环境下,即使是上市公司员工也无法避免地面临裁员风险,这意味着:

(1)在项目数量减少的大环境下,小公司面临的风险上升,而抗风险能力下行

(2)上市公司同样会出现内部分化,好的人才或将更进一步向头部集中

娱乐行业本就具有高流动性,如今微短剧、团播、短视频综艺等新兴业务正在容纳被迫转行的影视人。但问题在于:这些业务的是否能容纳影视行业需要出清的全部人力成本?

图片

图8. 部分上市公司业务人员数量

注:业务人员数量=总员工人数-行政、管理、财务人员数量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