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懒熊体育”(ID:lanxiongsports),作者:王闪,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十年前,中国卖家挤在亚马逊上开店,卖的大多是白牌或代工货,能在国际上打出名号的自主品牌几乎没有。那时的跨境电商像“蚂蚁搬家”,靠低价走量,品牌溢价想都不敢想,出海渠道也单一得几乎只剩亚马逊开店。
短短十年间,扎根“中国制造”的创业者已在欧美市场闯出名堂,打造出自主品牌。其中,瑜伽服品类尤为亮眼。凭借中国供应链的速度快、反应灵活两大优势,新品开发周期压缩到5-7天,远超ZARA等快时尚巨头——像SHEIN,一件爆款防晒衣从设计到全球上架只需7天。这背后是中国制造在速度和响应上的巨大优势,当传统大厂纠结最低起订量,浙江义乌已用“500件起订、5天全球达”模式服务全球小创业者。这种效率优势,叠加TikTok上每天海量的带货短视频,硬是在成熟的欧美运动市场撕开一道口子。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数据显示,2024年体育用品出口额达283.9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38.89亿元),同比增长6.77%。跨境电商渠道功不可没,让无数中小厂商借灵活供应链快速出海。卖货的路子也大大拓宽,从早期依赖亚马逊、eBay这些传统平台,发展到如今传统平台+新兴平台(SHEIN、Temu、速卖通)+社媒电商(TikTok Shop、独立站)”的多元化矩阵。特别是TikTok Shop改变了海外的消费流程,从“搜索比价”转向“刷视频被种草、即时下单”,为中国品牌打开了全新增长大门。
区别于安踏、李宁等通过资本并购、时装秀场等层面扬名国际的巨头,本文聚焦的是另一股力量——那些通过跨境电商出海的诞生于中国的瑜伽服新兴品牌。为什么瑜伽服成了众多创业品牌出海的首选赛道?原因其实也很清晰,瑜伽全球普及度高、用户粘性强,对专业、时尚且舒适服饰的需求大且更新快。瑜伽服对贴身舒适度、功能面料(透气、速干、塑形)和快速迭代要求极高,而这恰恰是中国灵活的供应链(小单快反、面料创新、快速打样)最能发挥优势的地方。同时,lululemon等国际品牌已经完成了用户和市场培育,并且占据着高端市场(80-120美元),但相应的,其高定价正好为定位中端(20-50美元)、主打“大牌平替”和极致性价比的中国品牌创造了广阔空间。加之瑜伽服是典型的“展示型”产品,与TikTok等平台的视觉化内容营销和KOL种草天然契合,完美借力社交电商浪潮。
值得注意的是,中美关税环境的变化在今年是一股最重要的不确定因素。从反应看,一些主攻海外的品牌甚至有了貌似“回归”国内市场的动作。例如主打运动休闲的Halara,今年3月(特朗普上台后关税压力陡增时)宣布回归,但至今动静不大。另一个品牌Baleaf更早在去年4月(关税压力相对缓和期)就宣布即将回归,目前仅有小红书(有商品但未大推)和微店(无商品)等初步动作。两者时间点差异明显,Baleaf的决定或许更多是基于拓展本土市场、分散风险的长期战略;而Halara的回归的表态则受到今年年初关税压力上升推动的概率更大。
不过话说回来,无论动机如何,将原本适配海外的供应链和运营体系搬回或重建并非易事,涉及成本与策略的重整,这也解释了为何目前“回归”多停留在口头或小范围试水。关税是重要变量,但最终这些品牌能否落地生根,还需看齐自身准备和国内市场的接纳度。我们在诸多出海品牌中挑选了8家来介绍,排名不分先后。严格来说,它们如今也有许多跨出瑜伽覆盖更多品类,甚至这些运动女装起家的品牌也有不少开始涉足男装。如果大家有什么其他推荐也欢迎给我们留言或提供补充信息,也欢迎这些品牌跟我们交流探讨。此外,对于中国出海运动品牌的报道将会持续,其他品类陆续有来,这一期让我们先聚焦看起来最为强势的瑜伽服赛道。
CRZ Yoga:从运动内衣到年销15亿的瑜伽服品牌
2008年,广州千洛贸易有限公司在成立两年后,推出了主打运动内衣的品牌CRZ YOGA。仅仅两年,到2010年,它就冲上了eBay中国区内衣类卖家前十,初步证明了海外市场的潜力。2015、2016年首次涉足美国市场,并开始在亚马逊平台销售产品,开始了更深入的全球化布局。
经过几年摸索,CRZ YOGA在2017年做了一个关键决定:从运动内衣转向专业瑜伽服赛道。当时,海外瑜伽服市场已经被lululemon、Alo Yoga这些大牌占据,但团队敏锐地发现了一个机会点——消费者既想要好品质,又希望价格别太贵。于是,CRZ YOGA果断选择了“大牌平替”路线,以lululemon三分之一左右的价格(主力产品定价20-50美元,实际售价多在二三十美元区间),提供接近的产品体验。
策略很快见效。品牌抓住了女性对运动内衣防震功能的高需求和环保理念兴起两大趋势,专门推出采用回收海洋塑料制成的再生纤维的Ocean Y系列,以契合消费者价值观的转变。
图片来自CRZ YOGA官网
清晰的产品定位加上灵活的海外运营,推动CRZ YOGA迅猛增长。综合品牌官方披露以及亿恩网的报道,2020年,CRZ YOGA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人民币,获亚马逊“年度最具价值品牌”奖。到2023年,销售额稳步增至15亿元人民币,成为头部品牌之一。
在亚马逊上,CRZ YOGA表现亮眼,常占据女子瑜伽裤畅销榜(BSR)前十近半席位,女子运动短裙榜第一也常被其拿下,其中,售价26美元的“7/8裸感瑜伽打底裤”是该品牌旗下最畅销的产品,仅在亚马逊一个平台就有超过2.6万条用户评论。此外,CRZ YOGA还拓展了男装线。
为提升知名度和信任度,CRZ YOGA在社媒营销上搭建了Instagram、TikTok、YouTube矩阵账号,根据不同平台特点制作内容。在TikTok上,擅长与中小达人合作拍摄“一衣多穿”场景视频,展示产品百搭性,效果显著。据Jungle Scout数据,其一款32美元瑜伽裤曾在TikTok上月销超8万条,单月收入达284万美元。
品牌的“基本功”也没落下。在亚马逊等平台优化产品详情页(图片、文案、关键词、评论),这也显著提升了转化率;运用捆绑销售策略(如瑜伽裤搭配运动内衣)。随着规模扩大,CRZ YOGA建立了海外独立站,突出面料、尺码指南和环保认证,推出复购率达35%的订阅会员体系。
从eBay内衣起家,到亚马逊瑜伽服霸榜,再到独立站和社媒矩阵的全面布局,CRZ YOGA的核心在于走通了“大牌平替”的路子——以接近高端品牌的品质和设计,加上亲民价格和精准本地化运营,在别人的地盘上开辟了高速增长的通道。不过隐患也摆在那儿,不少消费者提起CRZ YOGA均认为其是“lululemon平替”,想要甩掉“模仿者”标签并不容易。
Baleaf:提出“回归”的亚马逊瑜伽服黑马
图片来自Baleaf官网
2014年8月,徐慕瑄在福建创立的运动服饰品牌Baleaf,公司主体是厦门俊亿供应链。最开始也做代工,但他们很快发现代工利润低而且比较被动。所以,Baleaf成立时就决定不做贴牌,而是直接面向全球消费者卖自己的牌子(DTC模式)。
刚开始,Baleaf没去挤热门赛道,而是看中了骑行装备这个小众领域。他们自己研发的第一款产品“027”超薄支撑骑行坐垫,解决长途骑行臀部不适问题,这款坐垫一上亚马逊就冲到了骑行类目销售榜第一,据亿恩网援引数据,短时间内其在美亚站的月销量就突破了几万件,成为baleaf的第一款爆品。这让他们觉得“抓住功能痛点+价格实惠”的路子走得通。
2020年疫情让很多人开始在家锻炼,Baleaf抓住机会做起了瑜伽服。他们的核心产品用了0.7mm厚的“液态莱卡”面料,宣传能“机洗500次不变形”,价格差不多是lululemon的三分之一(主力产品卖18-40美元)。其瑜伽裤很快在亚美站就冲上了服饰大类第一的位置,据亿恩网数据,在销售旺季,一个月能卖出超4万条。截至目前,其经典款女士瑜伽裤(售价19.99美元)积累超9.1万条用户评价。产品设计上强调实用细节,比如瑜伽裤侧缝隐藏口袋防手机滑落。据品牌方公开信息,复购率达到37%,一年能卖出超过200万条瑜伽裤。和很多只做女装的品牌不同,Baleaf在自己的官网上专门设了男装区。
Baleaf背靠母公司的制造经验,用的是自己设计研发、找外面工厂生产的模式。2019年他们搞了一套系统,把销售预测、生产计划和库存管理打通了。这样,一旦有爆款出现,最快72小时内就能加单生产(最少500件起做)。2021年,Baleaf母公司俊亿完成了中金资本领投的1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次年,Baleaf用上了一种获得国家专利的碳纤维抑菌纱线技术,据说能让衣服洗50次还有抗菌效果,成本还降低了18%,这也支撑了他们低价但质量还不错的策略。
亚马逊是其主力渠道,2023年贡献其总销售额13.8亿元的90%。独立站虽仅占营收10%,但承担关键用户洞察功能,指导产品开发(如高腰防滑瑜伽裤)。
2024年4月,Baleaf宣布“回归中国市场”,目前上线了微信小程序和小红书店铺,注册了“必乐赴”中文商标,独立站增设简体中文界面。但创始人徐慕瑄强调“海外仍是主战场”。
The Gym People:亚马逊黑马的垂直统治术
图片来自The Gym People官网
2017年12月,晋江宝唯贸易创始人施文明利用泉州当地成熟的运动产品供应链资源创立了瑜伽服和健身服饰品牌The Gym People,计划通过亚马逊面向欧美市场。定价在12-45美元区间,瞄准学生和年轻职场人群,比国际大牌便宜三分之一左右。
怎么打开市场呢?他们选择解决一些实际穿着中的小毛病。比如,第一款主推的高腰瑜伽裤,用了意大利的磨毛面料,关键是腰头里面缝了硅胶条,这样运动时裤子就不容易往下滑了。产品上线三个月,就冲进了亚马逊运动服品类的前50名。根据行业监测数据,The Gym People在亚马逊美国站的瑜伽服类目里,连续几年都排在最畅销榜单(BSR)的第一位,2023年销售旺季时,他们曾经创下一个月卖出13万单的纪录,至今稳居亚马逊美国站瑜伽服BSR榜首,月销近万单,评论累计超7万条。
支撑这种增长与其在泉州的大本营分不开,泉州做运动服装的产业链非常全,从纺纱织布到做成衣服,各个环节都配套齐全。这让The Gym People从有个新想法到产品最终上架销售,平均只要15天左右,比行业里通常的30到45天快了不少。2023年,他们又投钱上了自动裁剪的设备,据说这样剪裁面料更省,利用率能提到92%,成本也比同行低了大概18%。据公开信息显示,其主要用户画像为25-34岁的女性,占总收入的七成左右,欧洲市场增长特别快,比如在德国站,一年就能翻倍还多。
跟很多在海外打拼的中国品牌不一样,The Gym People在网上特别安静,几乎不在社交媒体上露面,这种全靠产品本身吸引顾客的策略曾被外媒关注,曾入选亚马逊全球5000强卖家,排名约2000位。不过,面对亚马逊流量成本上升和佣金压力,2024年其上线了独立站,这个网站主要是用来详细展示产品技术特点和细节,但下单购买还是跳转回亚马逊来完成。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The Gym People也开始在技术上下功夫,2024年他们推出了EcoFlex系列,用的是回收海洋塑料做的再生氨纶面料,可提升弹性恢复能力。在设计上,他们也更注意避开可能侵权的雷区。为了找新的增长点,他们也开始尝试线下销售。比如2024年上半年,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给德国的一家连锁超市REWE供货瑜伽垫,还给一些中小型健身房做定制团购的运动服。接下来,该品牌将把重心投向可持续创新,目前正在和泉州理工学院一起建实验室,研发基于茶多酚的天然抑菌纤维,计划今年用到新品上。
OQQ:达人营销重构瑜伽服出海路径
2019年,杭州踏博电子商务靠着义乌供应链的基础,创立了瑜伽服品牌OQQ(“Only Quality Quest”,意为“只追求品质”),瞄准欧美18-35岁的女性,定价15-45美元。创始团队过去做传统外贸出身,觉得代工利润薄、话语权弱,所以下定决心做自己的品牌。
刚起步时,OQQ就盯准了瑜伽服里那些让人头疼的小问题。比如针对倒立衣服上滑,腰部缝入医疗级硅胶防滑条,后背交叉绑带增强支撑,根据第三方检测机构SGS的报告,这个设计让衣服的防滑摩擦系数提高了40%,在部分媒体报道中提到,它曾单月卖出8万件,复购率在35%左右;他们还专门为解决运动时闷热的问题研发了一种凉感面料。
OQQ能这么快迭代产品,跟其在义乌自建工厂有关。而让OQQ真正打开销路的转折点是他们在TikTok上做达人营销。2023年,TikTok的电商功能 TikTok Shop在美国开通,OQQ是第一批入驻的中国品牌之一。他们没去找粉丝几百万的大网红,而是专门跟那些粉丝在1万到10万之间的中小型达人合作。这些达人的粉丝互动更紧密,推荐的东西感觉更真实。他们之前已经积累了190多个这样的达人资源,活动一启动,第一天就自然有订单成交。团队紧接着搞了个“千帆计划”,用阶梯式的佣金鼓励达人创作内容——比如,如果达人带货销量超过1000单,佣金比例就提高到25%。这个办法效果很快,一周之内,每天的销量就从零冲到了1000单。
据36氪出海,OQQ在TikTok上卖出的货,有58%是看了这些达人拍的视频后下单的,这个比例比行业平均水平差不多高了一倍。2024年,他们还发起了一个叫 #OQQConfidence的挑战赛,找瑜伽教练一起拍那种“在办公室一秒变出瑜伽馆”感觉的短视频,这个话题的播放量最后超过了一亿次。为了提升品牌形象,OQQ甚至在意大利米兰搞了一场达人走秀直播活动,活动期间,GMV比之前一个月涨了200%。
关于该品牌的具体业绩,品牌方舟BrandArk今年年初报道称,2025年上半年,OQQ在TikTok上的GMV超过了1506万美元,卖出去66.27万件商品,OQQ入驻TikTok Shop仅仅4个月,销售额就达到1316万美元;2024年全年GMV是3279.85万美元;到了2025年7月,他们在美国TikTok小店的累计销售额达到了5194万美元。卖得最好的产品价格在15-30美元之间,占总销量68%。25-35岁的女性是主力买家,贡献了82%收入。
随着竞争的加剧,OQQ也在加快拓宽销售渠道,2024年上线了独立站,用会员积分体系来留住老顾客。同时,他们也开始尝试线下,比如在洛杉矶跟瑜伽馆合作,试验一种“扫码就能试穿”的模式。有意思的是,访问他们官网的流量里,超过一半是用户直接在浏览器输入品牌名字或者通过收藏夹进来的,这说明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度。
OQQ的经历也说明了,“靠达人带货吸引流量”+“自家工厂快速反应生产”这套组合拳是行得通的。现在该品牌正计划参加各地瑜伽节并加强跨界合作,最终目标是希望“让中国瑜伽服成为全球职业女性的生活方式符号”。
Halara:清华女学霸在北美重构运动服饰的“通勤美学”
2020年7月,全球疫情正严重的时候,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的张小沛离开她担任联合创始人的瓜子二手车,创立运动休闲品牌Halara——它源自希腊语“Take it easy”,瞄准北美年轻女性每天从办公室到健身房的无缝切换需求。在她看来,服装和二手车一样都是“超大非标品”,交易链条长,而中国供应链的成熟加上技术赋能,有机会把效率提升好几倍。
张小沛的履历很亮眼,微软广告团队首席研发、Hulu全球副总裁、瓜子CTO,这些经历让她习惯用技术视角解构问题。Halara团队三分之一为技术人员,自研预测库分析系统(PIA),打通用户行为数据、销售预测和生产排期,实现设计到上架仅7天,比SHEIN快2天,爆款翻单效率提升300%。这使得Halara敢打“高性价比”:瑜伽裤定价20-40美元,不到lululemon最低价一半。
但光便宜不够,产品得真正解决日常痛点。Halara的设计团队很注重细节,比如运动裙里缝了隐藏口袋;针对养宠人群开发的专利面料Petitoff®;另一款Cloudful®面料则专注透气速干。品牌还特别强调包容性,官网上展示不同肤色、体型(从XXS到3XL)的女性形象,传递“身材自信”的价值观。旗下一款售价32美元的百褶裙因被泰勒·斯威夫特穿上科切拉音乐节,瞬间卖断货。
真正让Halara火起来的,主要还是在TikTok这个平台上。2021年他们先在英国站点试了试水,2023年就全力进军美国市场了,其在TikTok上开了差不多10个官方账号(主号70万粉丝),内容聚焦穿搭变装、萌宠互动,#halara、#halaragirls等话题标签播放量总计超过10亿次。
数据也印证了这套组合拳的有效性,据跨境派数据,2025年3月Halara在TikTok美国运动女装类目销量第二,4月登顶。其美国4个小店总销售额突破6300万美元(约4.57亿元),主力店Halara US连续四月蝉联TikTok运动与户外类目第一。达人带货销量占总销量的58.23%。独立站近三个月访问量超1300万,一度超过老牌网站Zaful,84.46%流量来自美国。
尽管其海外市场势头很猛,但它对中国市场显得比较谨慎。2025年3月,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我们来了》引发回归猜想,但至今尚未开放国内购买通道。
公开信息显示,其独立站流量76.57%为直接访问,这说明在美国和欧洲,认识这个牌子的人已经不少了。创始人张小沛把自己定位成一个“理性创业者”,她认为现阶段把精力集中在欧美市场是更符合商业逻辑的选择。
下一步,Halara似乎想把产品范围从瑜伽服扩大到轻户外运动装备,消费NOTE此前报道称,比如2024年其推出的冲浪防晒衣在澳大利亚试销3万件迅速售罄。同年纽约SoHo快闪店单日销售额破20万美元。Halara用技术提高供应链效率、靠内容吸引和留住用户、从一个具体的穿着场景切入已经很拥挤的市场的做法,确实走出了一条和过去单纯代工不一样的路。
NcmRyu:“一件”瑜伽服一年半卖了近3亿
图片来自NcmRyu官网
广州亦熙贸易有限公司做了二十多年的女装代工,在2022年注册了自己的运动服饰品牌NcmRyu。他们瞄准的是欧美市场,专做女性瑜伽服和运动塑身衣。品牌定位很明确:价格要实惠,设计得跟上欧美流行趋势,还得兼顾日常穿着的实用性,目标用户是6岁到45岁的女性。简单说,就是做“性价比高、功能专业、平时也能穿出去”的运动服。
品牌的销量起飞,是从2023年8月入驻TikTok Shop的美国和英国站点开始的。TikTok Shop跨境电商,当时有款螺纹连体瑜伽服,上线十几天,日销量就从零冲到了1000单,两个月后更是突破了日销一万单。这款产品在30天内销售额达到了83万美元,复购率有35%。紧接着,另一款运动塑身衣上架才十天,就卖出了8.6万单,一个月销售额54万美元,直接登上了TikTok美国运动类目的榜首。TikTok Shop一下子成了NcmRyu最主要的销售渠道,贡献了超过70%的销售额。
能这么快接住突然爆发的订单量,靠的是亦熙公司过去二十年做代工积累的供应链能力。比如第一款连体衣爆单那次,团队原本只备了一万多件的库存,眼看就要卖光了,他们的工厂硬是在7天内就把翻单的货补上了。
在营销上,NcmRyu主要找粉丝量在1万到10万之间的中小型达人合作。这些达人拍的内容比较生活化,展示在通勤路上、健身房里或者旅行时穿NcmRyu的衣服,让人觉得瑜伽服也能融入日常生活。
产品方面,他们抓准了一些用户痛点。为了解决闷热和衣服容易被勾丝的问题,使用了Vibram防滑面料和Dyneema防撕裂材料;设计上也紧跟欧美潮流,每季度会推出5-8个新颜色。据亿恩网报道,从2023年9月在TikTok Shop上线第一款产品到2025年3月,NcmRyu在TikTok平台上的总营收突破了38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73亿元),爆款瑜伽服累计卖出去了220多万件。其中在美国TikTok站点的月销售额高峰出现在2023年11月,达到56万美元;英国站点的月销售额基本稳定在11万英镑以上。到了2025年2月,NcmRyu在TikTok美国站运动户外类目的店铺热销榜上排到了第二名,仅次于美国本土品牌Comfrt。同时,在亚马逊美国站,他们的瑜伽服也挤进了畅销榜(BSR)的前十名。
NcmRyu没有把所有鸡蛋放在TikTok一个篮子里。2024年,他们同时进军了亚马逊平台,开了专门针对英国市场的本土店铺,还建立了自己的独立站来积累忠实客户。他们已在计划推出大码瑜伽服系列和男士运动产品线,并且正在筹备在TikTok上做直播电商。
从一个代工厂,转型为年营收几千万美元的国际品牌,NcmRyu的经历给不少中国工厂提供了思路——用好灵活供应链的基础,抓住社交媒体带来的巨大流量机会,就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Fanka:用技术挑战高端市场的中国运动品牌
2022年,深圳斯达领科公司推出了高端运动品牌Fanka。品牌刚一出来吸引了不少关注,因它直接把一条瑜伽裤定价到149美元,这个价格几乎赶上lululemon的主力产品(98-120美元)了,更比当时很火的“平替”品牌Halara(20-40美元)贵很多。
Fanka敢卖这么贵,主要是靠它对外宣称的技术,其做了一个叫“Fabricnology”(面料科技)的系统,说是可以把智能压缩和肌肉支撑技术直接织进面料里。明星产品Body Sculpt塑身紧身裤,品牌宣称其肌肉恢复率能达到85%-95%,这比其所说的行业平均水平(65%-75%)高不少。还有一项叫SensELAST 3D的技术,品牌称其能实现“15°臀部提升”的效果。这些功能瞄准的是对运动服装有专业需求的群体,比如长期健身的人或者术后需要塑形恢复的人。
在市场选择上,Fanka也挺特别。当很多中国品牌都往美国挤的时候,Fanka重点做的是消费能力强的欧洲市场,特别是德国和法国。欧洲是全球第二大瑜伽服市场,Statista数据显示,2025 年运动服饰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565亿欧元,年增长率高达6.4%。其中,其中女性运动服装的需求增长最快,而瑜伽裤功不可没。Fanka的母公司斯达领科曾获得了由红杉资本、字节跳动等领投的3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在跨境跨境运营方面有经验,这有助于把他们的高价产品推给目标客户。
Fanka跟消费者沟通的方式也跟一般讲技术参数的不太一样。他们更注重描述穿了之后的实际感受。比如有句广告语“Say goodbye to uneven veins and heavy legs”(告别静脉曲张,步履轻盈无感),就是直接点出久站久坐女性的烦恼。当竞争对手Halara靠着低价策略在TikTok上年卖4.5亿美元时,Fanka坚持它的高端价格,这似乎说明确实有一部分消费者愿意为它宣称的技术价值买单。
当然,走高端路线的挑战相对更大。目前Fanka的流量主要还是靠付费广告带动的,用户主动搜索品牌的自然流量占比还比较低,品牌认知度的建立需要时间。让消费者花149美元去买一个中国品牌的瑜伽裤,这比推一个20美元的“平替”产品需要更强的产品说服力和品牌信任。
Fanka在纽约的首次社区活动(图片来自品牌官网)
在产品上,Fanka延续了“靠技术支撑高端”的思路。面料是弹性纤维混纺高品质棉和莫代尔,还加上了抗菌、防臭、速干这些复合功能,成本比普通运动服高不少,从一款塑身裤开始,现在已经扩展到了全系列产品。Fanka展示了另外一种路径,不靠低价内卷,用技术瞄准高端,在欧洲成熟市场不断突破。此外,其也开始试水美国、新加坡等相对发达的市场。2023年,也就是品牌成立第二年,他们就在纽约搞了第一次社区活动,跟瑜伽爱好者互动来探市场。2024年9月,又在新加坡开了第一家线下店,这是他们布局亚洲市场的关键一步。这些动作显示Fanka正在尝试从纯线上销售转向线上线下结合的生活方式品牌,也是在为以后更全球化的扩张积累经验。
Glowmode:SHEIN运动支线的平价革命
2023年,跨境电商巨头SHEIN推出了自己的运动服饰子品牌Glowmode。这个品牌名字结合了“Glow”(光芒)和“Mode”(风尚),官方解释是想表达“让每个人闪耀”的理念。Glowmode的主要目标是提供价格远低于高端品牌 lululemon,但功能接近专业级别的瑜伽服。它的主力产品,比如瑜伽裤、运动背心等,定价基本在10-30美元之间,差不多是lululemon同类产品的五分之一左右。
虽然Glowmode能利用SHEIN强大的供应链体系,但它在产品设计上挺注重细节。品牌方注意到了不少用户反馈的实际问题,比如很多人觉得瑜伽裤没地方放手机,Glowmode就在裤子两侧加了隐藏口袋;针对做倒立等动作时裤子容易下滑的情况,它在腰部缝入了硅胶防滑条;外套袖口还设计了方便活动的拇指洞和查看智能手表的开窗。价格比较亲民,像一条交叉设计的骑行裤卖18美元,反光背心14美元,主力产品都在10-30美元这个区间,试图填补“轻奢平替”的市场空白。
能把价格控制在这个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了SHEIN成熟的“小单快反”生产模式。同时,Glowmode也公开表示他们与国际知名面料供应商如 LYCRA®(莱卡)、TENCEL™ Modal(天丝莫代尔)等合作,以保证基础品质并控制成本。
在销售渠道上,Glowmode做了一个有点特别的选择,尽管可以轻松获得SHEIN主站的巨大流量支持,它还是决定自己运营一个独立的官方网站。根据第三方网站流量监测机构SimilarWeb 2025年5月的数据,Glowmode官网的月访问量大约在4万左右,其中接近一半(47.85%)是用户直接搜索品牌名或通过收藏夹访问的自然流量。有意思的是,流量地域分布显示英国用户占比超过了美国用户,这表明它在欧洲市场的推广可能更成功一些。
社交媒体,尤其是TikTok,是Glowmode打开市场的主要阵地。它在TikTok上的官方账号积累了43.9万粉丝,发布的内容主要围绕“办公室秒变健身房”这类日常生活场景,展示产品如何融入用户生活。品牌还曾与拥有230万粉丝的健身达人@dayandari 合作,发布穿搭日记视频,其中一条视频播放量超过了百万,这些内容似乎更吸引18-24岁的年轻女性,据SimilarWeb用户画像分析,这部分人群占其用户总数的61%。
市场表现方面,据品牌方舟BrandArk,Glowmode热销的交叉骑行裤每月能卖出超过2万条,品牌方宣称的复购率在33%左右。虽然独立站的流量目前还只有SHEIN主站的很小一部分(约0.3%),但在英国市场,通过自然搜索访问其独立站的用户占比达到了34.7%,显示出一定的本土品牌认知度效果。Glowmode的产品线也不再局限于瑜伽服,开始向网球、徒步等轻户外场景延伸,甚至还尝试推出了一款定价49美元的防晒科技外套,试探市场的价格接受上限。
总的来说,Glowmode的发展路径很清晰,通过借助SHEIN的供应链优势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专注于运动服饰这个细分领域做出特色;通过独立站点和本地化内容运营来建立品牌。
这些来自中国的新兴力量已经证明,中国供应链的“平价革命”正在改写全球运动市场规则。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