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店业的“新四强”,坐实了?

关注
这场关于定义下一个十年的竞赛,才刚刚拉开帷幕。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新氪度(ID:gh_1032c7f9c2bb),作者:微斯人,编辑:破晓,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近日,美国《HOTELS》杂志最新发布的全球酒店集团排名,再次成为行业焦点。华住、锦江、首旅如家和尚美数智四大中国集团强势占据全球前十席位,构建起“中国酒店新四强”的崭新格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尚美数智已连续四年稳居前十,华住则凭借汉庭等经济型酒店品牌的强势表现,巩固了其在该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无疑是过去十年中国酒店业高速发展的缩影。

然而,荣耀之下,这份成绩单的获得远非坦途。近几年,酒店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内卷”,外部巨头如京东、美团亦加码酒旅赛道,OTA平台与抖音等新兴流量入口的流量大战更是硝烟弥漫。在这场多方角力的复杂局面下,新四强的诞生不仅是实力的证明,更预示着一场关于行业未来的深刻变革。

迭代与阵痛

回溯中国酒店业的发展轨迹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伴随着经济周期、消费习惯变迁和技术浪潮,经历了数次显著的迭代与阵痛。

早期,酒店更多是满足基本住宿需求的功能性场所,品牌意识淡薄,锦江等国企凭借资源优势率先布局。随着改革开放和旅游业的兴起,连锁酒店模式开始引入,标准化、品牌化成为行业发展的第一波浪潮,华住、如家、七天、格林豪泰等通过资本运作迅速壮大,尚美数智旗下的尚客优后来居上。

21世纪初至2010年代,以携程、去哪儿、同程为代表的OTA平台异军突起。它们凭借强大的线上流量和技术能力,深刻改变了旅客的预订习惯,也重塑了酒店与客人的连接方式。酒店集团开始重视线上渠道,行业进入“渠道为王”的时代。资本大量涌入,加速了酒店品牌的扩张和并购,华住、锦江等通过资本运作迅速壮大,形成了初步的竞争格局。

进入移动互联网下半场,尤其是疫情之后,酒店行业的发展逻辑再次被改写。一方面,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客房数量增速放缓,同质化竞争加剧,“内卷”成为常态。另一方面,外部竞争者跨界而来,京东、美团等凭借其在电商、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深厚积累,开始布局或加码酒店预订,进一步挤压了传统OTA和酒店集团的生存空间。酒店企业不仅要面对同行的激烈竞争,还要应对跨界者的降维打击,经营压力陡增。同时,消费者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对服务体验和性价比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对传统酒店的运营模式和盈利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可以说,中国酒店业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过往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新的发展动能亟待寻找。

流量争夺的白热化

在当前酒店行业的复杂生态中,流量的争夺无疑是核心战场,而这场战争的主导者,正是OTA平台与新兴的抖音。

携程、美团等OTA平台,凭借多年的用户积累和完善的预订系统,构建了强大的流量护城河。它们仍然是绝大多数商务和休闲旅客预订酒店的首选入口。然而,面对抖音等新兴力量的冲击,OTA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焦虑。它们不得不持续投入巨资进行品牌营销和用户补贴,以维持用户粘性和市场份额,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抖音凭借其庞大的用户基数、强大的内容种草能力和精准的算法推荐,迅速切入酒店预订市场。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酒店得以更直观、更具吸引力的方式触达潜在客户,实现了“内容即营销,营销即销售”的闭环。这种“兴趣电商”模式,对传统的搜索式预订形成了“降维打击”,尤其擅长激发用户的冲动消费和休闲度假需求。酒店集团纷纷将抖音视为新的增长引擎,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内容创作和投放,流量大战由此进入白热化阶段。

这场流量争夺战,直接推高了酒店的获客成本。酒店不仅需要向平台支付佣金,还需要自行投入大量营销费用,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同时,多平台运营也带来了管理上的复杂性,不同平台的规则、用户画像、优惠策略各异,如何在各平台间平衡投入、保持品牌形象和用户体验的一致性,成为酒店集团新的管理难题。流量获取与实际入住体验之间的潜在割裂,也可能影响用户的长远忠诚度。

流量争夺战正在深刻改变酒店行业的游戏规则,从单纯的产品竞争转向了品牌、内容、技术和渠道能力的综合较量。

谁来定义下一个十年?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华住、锦江、首旅如家和尚美数智组成的“新四强”,既是行业变革的受益者,也必然是未来方向的塑造者。他们各自不同的基因和战略选择,预示着中国酒店业下一个十年的可能走向。

华住一直以数字化为标签,从会员体系到运营管理,都走在行业前列。未来,它可能会进一步深化数字化能力,利用大数据优化选址、定价和个性化服务。但如何将数字化优势转化为更广泛的盈利能力,尤其是在经济型酒店面临成本压力时,是其需要破解的课题。

锦江凭借强大的资本运作能力,拥有庞大的品牌矩阵。未来,锦江可能继续通过并购整合扩大规模,同时更加注重不同品牌间的协同效应和精细化管理。如何在“大”与“强”之间找到平衡,避免品牌稀释和管理失控,是其长期挑战。如何利用资本优势,在流量争夺中占据有利位置,也是关键。

作为国企背景的首旅如家在经济型酒店领域根基深厚,然而面对汉庭、尚客优等的强势经济型酒店品牌的崛起,首旅如家需要思考如何在保持经济型酒店核心优势的同时,提升品牌调性和服务体验,应对“小镇青年”等新兴客群的需求变化。其稳健的财务状况是其优势,但也可能限制其在高风险、高回报领域的投入。

尚美数智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精准的“小镇战略”和对“设计,智能,会员”的核心竞争力,它深刻洞察了下沉市场的潜力,并通过标准化、智能化的运营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率。尚美数智酒店集团也正在思考如何持续创新产品和服务,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以及如何应对来自头部集团和跨界玩家的双重挤压。

新四强的诞生,是中国酒店业走向成熟和多元的重要标志。然而,前十的排名并非终点,而是新起点。下一个十年,酒店业的定义权,将不仅仅取决于规模的大小和排名的高低,更在于谁能更深刻地理解变化中的中国消费者,谁能更有效地整合资源、驾驭流量,谁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创新、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住宿体验。

无论是华住的数字化、锦江的资本力、首旅如家的经济型根基,还是尚美数智的下沉市场洞察,最终的胜出者,必然是那些能在变局中找准定位、灵活应变、并始终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

这场关于定义下一个十年的竞赛,才刚刚拉开帷幕。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