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窄播(ID:exact-interaction),作者:李威,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大疆发布全景相机,影石准备推出全景无人机。两家气质相近的企业最终还是在彼此的核心业务上有了交集。
7月31日,大疆的第一款全景相机产品Osmo 360正式亮相。在这款产品的预热阶段,全景相机领域的主要玩家影石公布了与第三方共创的消费级无人机品牌「影翎Antigravity」。新的消息是,影石还有一款自研的飞行相机产品,大疆则在研发全景无人机。
站在新影像工具的发展趋势上看,两家在共同进入运动相机领域的时候,就注定会在彼此的腹地进行一场正面交锋。
无人机、运动相机、全景相机构建起了一套新的影像工具。与传统相机相比,这套新影像工具更注重实时、真实的在场记录,更能满足用户的社交分享需求。
在大疆、GoPro、影石等企业的努力下,新影像工具正在变得更好用、易用,其目标人群也开始从运动场景、专业创作者向大众人群进行渗透。越来越多的用户会搭配使用无人机、运动相机、全景相机来记录自己的生活。甚至,智能眼镜在未来也可能会成为新影像工具的一部分。
大疆和影石都想成为新影视工具赛道的全能选手,通过更加丰富的产品全家桶,来满足一个用户对新影像工具的所有需求。
相同之处在于,两家公司有着相似的极客气质,对产品创新有自己的坚持,在关键品类的培育上有耐心,不断在追求更好的产品体验。
不同的是,大疆是在将无人机业务构建起来的生态优势不断向具备增长前景的领域溢出,更像门派里根基打磨深厚、稳重且凌厉的大师兄;影石则围绕影像创作,不断寻找能抓在手里的用户需求,进而收获市场增量,像门派里性格跳脱、灵动但不失本心的小师弟。
从长远来看,大疆和影石的竞争会是一场围绕产品、渠道、品牌、供应链进行的综合较量。双方的决胜点不在于各自有什么样的长板,而是要避免出现明显的短板。
新影像工具正在成为大市场
华泰证券认为,运动相机和全景相机从小众的极限运动爱好者的「记录工具」,逐步演变为大众用户的「创意生产力」工具。也因此,这类新影像创作工具具备了体验至上、个性化与圈层化、典型UGC工具、不断拥抱AI等新技术的属性,对追求新奇体验和个性表达的年轻消费者形成了持续的吸引力。
同时,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也被认为正在进入一个新的「破圈」节点。大疆在去年9月推出了掌上Vlog无人机——DJI Neo,售价1299元,支持自动运镜完成拍摄,进一步降低了用户使用无人机的资金和操作门槛。影石即将推出的全景无人机也在强调极简且智能化的飞行操控。这类产品的竞相上线,加速了无人机向大众用户的普及。
本质上,无人机、运动相机和全景相机,甚至智能眼镜等新影像工具的出现,是在适应用户对影像创作侧重点的变化。
一方面,这些新影像工具不再需要人们拍摄时紧盯着屏幕取景,并且能够为用户提供传统相机摄像机很难拍到的独特视角,可以更好满足单人的复杂拍摄需求,比如跟拍宠物、手持的第三人称拍摄等。
另一方面,短视频大爆炸带来了更多对视频内容的社交分享需求。影石创始人刘靖康此前有过判断:「用户需要的不是相机,而是可以分享的内容。」这类内容往往强调对真实经历的记录,和对临场感的捕捉。新影像工具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要帮助用户完成对这种真实瞬间的记录。
大疆将这种需求称之为「新摄影」。传统摄影创作会更专注于体现人文风景艺术感,讲究构图美学,曝光准确,而新摄影的主体是希望能随时随地记录生活,并发布在社交平台上与其他人分享的普通人。影石也捕捉到了这种增长信号,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在使用影石的产品记录旅行过程、家庭生活。
这种变化体现在了具体的销量增长上。沙利文发布的《2024年全球智能手持影像设备市场发展白皮书》显示,消费级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全球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64.3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364.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4.2%,并将在2023至2027年保持11.6%的整体增长率,其中中国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17.8%。
从长远来看,新影像工具能够与AI进行更密切的结合,从而诞生出更大的想象空间。影石联合创始人陈永强表示,影石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是让AI搭配相机,甚至与机器人做结合。「有没有一种可能,用户拍摄完之后,只需要在APP上输入我想要王家卫的风格,就能生成其拍摄手法、剪辑手法和配乐等。」
大疆和影石之外,还有新的入局者出现。原追觅科技高管袁谦离职创办了运动相机企业光子跃迁,并且宣布完成了亿元级别的天使轮融资。其公司的CTO杨盛有无人机研发背景和丰富的智能影像研发经验。据杨盛透露,光子跃迁将在年内发布第一款产品,同时兼顾运动场景和日常Vlog拍摄。
成熟生态VS体验创新
大疆给Osmo 360的裸机定价是2999元,畅拍套装定价3799元。在Osmo 360发布之后,影石宣布将其在今年4月发布的全景相机新品Insta360 X5的售价降低500元,到3298元起。即便如此,Osmo 360的最低到手价还是比Insta360 X5的低了将近300元。
这很容易让人想到2019年大疆进入运动相机领域时的市场波动。当时,大疆为其首款运动相机Osmo Action定价2499元。不到48小时,GoPro的天猫旗舰店就将旗舰产品Hero7 Black标准版的售价从3398元降到了2798元。此时此刻,正如彼时彼刻,只不过对象从GoPro换成了影石。
作为后来者,大疆善于利用自身在无人机业务上获得的生态积累,通过核心技术复用和对供应链的深度介入,实现更强的产品性价比,用激进的价格竞争策略向竞争对手施压。例如,用户在Osmo 360上,可以使用Action系列同款的超级增稳和专属的极广角模式。
基于生态,大疆还可以让不同产品兼容相同的配件,进一步强化「全家桶」效应,利用生态来吸引、绑定用户。Osmo 360与Osmo Action系列的电池兼容,同时快拆系统也兼容Action系列的配件。一个大疆Osmo Action系列产品的用户,可以低成本过渡到Osmo 360上。
影石也在从大疆身上分析和吸取如何系统化地对复杂品类降本的能力。第一,大疆会从设计源头去做更低成本的方案,甚至投资供应商,与供应商共创,进行降本的研发。第二,大疆会在一些关键物料上进行平台化定制,将同一款芯片应用在不同的产品上,进而降低每个产品的成本。
但是,大疆激进定价策略并不是影石想要跟随的竞争方式。刘靖康认为,理论上,一个后来者去任何一个行业,都会遇到一个品牌比你大、口袋比你深的巨头。跟随降价消除的价格差距,会很快被巨头再次拉开。影石更想不靠价格战,而是靠持续创新赢得和大公司的竞争。
这也是影石一贯坚持的产品策略。影石进入运动相机市场时,GoPro已经完成了基础的市场教育,不再需要影石向用户介绍「运动相机是什么」,而是需要影石在GoPro的基础上,找到用户痛点,进行体验创新。影石在2018年推出了全景运动相机ONE X,通过「隐形自拍杆」、「子弹时间」等功能,以及更易用的剪辑软件,吸引了极限运动爱好者。
在全景相机领域,刘靖康也针对大疆的新品列出了影石的一些更贴合使用需求的独家功能。比如,可以支持用户更换全景相机镜头镜片,Osmo 360则需要去大疆售后进行更换;支持分享全景视频到微信,并在线观看;还拥有支持多模态大模型全景自动剪辑的App。
同样都是瞄准运动和创作者群体,相比大疆给到用户的专业工具的印象,影石给到用户的感觉会更普通用户友好。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分别源自大疆在硬件生态上的强势,以及影石对软件体验、创新玩法的优化。影石更早通过形成「拍摄—剪辑」的低门槛闭环,站住了「非专业用户的专业工具」的定位。
气质相同的竞争者
在《雷锋网》的报道中,汪滔现在对影石很警惕,因为两者的核心业务重叠度很高,是大疆避无可避的竞争者。虽然大疆从无人机出发,开始进入到运动相机、全景相机、E-bike、自动驾驶、植保无人机、扫地机器人、储能等不同领域,但其业务的压舱石依然是新影像工具。
影石则垂直于新影像工具,在大疆的战略腹地上,不断拓展自己的增长曲线。全景相机和即将推出的全景无人机之外,影石布局了专业VR相机影石Insta360 Pro 2,消费级产品手持云台Flow系列、广角运动Ace系列、可穿戴Go系列、AI直播摄像头Link系列等。
但业务的重叠并不会让汪滔如此警惕,相同的企业气质可能才是大疆危机感的更大来源。
大疆和影石都有一个重视创新与强调产品体验的创始人。汪滔会强调用品味对齐大疆的商业决策、产品设计、技术取舍,致力于打造比较酷、比较美好的东西,让大疆成为一方净土,只有纯粹的创业和为梦想而生的艺术家。汪滔会因为觉得产品不完美,而拒绝出席大疆精灵3的发布会,
刘靖康也认为影石的核心竞争力是不断去创造领先的技术,要坚持把产品做到能够看出与对手有明显的差距才上市。刘靖康曾经力主砍掉了一个已经投入几千万研发经费的手持云台相机项目,原因是这个产品没有达到刘靖康对产品力的要求,解决好拿着烫手的核心短板。
这种对产品的坚持背后,需要企业付出更多耐心。刘靖康认为,大疆能够在无人机市场占据绝对优势,是因为它的对手缺乏足够的耐心。在耐心这方面,影石在向大疆学习,成为一家非常爱惜羽毛的公司,不允许自己的产品出现任何一处短板。
另一个相近的点是,两家公司都在持续寻找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大疆会在8月6日发布自己的首款扫地机器人产品,进入到又一个新的领域。影石则在2019年开始持续拓展产品品类。尽管二者的体量不同,但都选择了以核心积累为原点,去不断探索新机会,让自己平稳地穿越更多周期。
这种策略下,大疆与影石都是利用生态能力在不断寻找突破自我可能性的企业。二者最终比拼的不是谁有更多长板,而是谁能够在新影像工具上找到「无短板」的解决方案。
从这一点来看,大疆可能需要借鉴影石,补强自己的KOL共创、社交话题营销能力,而影石需要向大疆学习,补齐自己的渠道能力和供应链能力。这也可以解释,影石为什么要在今年引入大疆前员工,对经销商体系和代理商的CRM系统进行调整和优化。
影石创始人刘靖康在2022年接受《极客公园》采访时判断,接下来会涉及到品类的激烈竞争,怎么生存,或占据影石的绝大部分精力。
现在这个变化的节点已然到来了。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