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金错刀(ID:ijincuodao),作者:云摇,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为了盘活零售市场,巨头们开始“软硬兼施”。
继2023年软折扣超市成为潮流后,今年夏天硬折扣超市的战火也越烧越旺。
先是德国巨头奥乐齐杀入苏州、无锡市场;而后物美旗下的“物美超值”六店齐发;京东的华冠折扣超市将在8月连开5家,美团的首家硬折扣店“快乐猴”也将在月底开业。
除了商超和互联网大佬,鸣鸣很忙、万辰集团等零食巨头也纷纷加码硬折扣赛道。有机构预测,未来10年,硬折扣将超过便利店,成为中国零售增长最快的业态之一。
这个预测早在去年就有人说过:“硬折扣未来5-10年不会过时!”
图源:快消品大商访谈截图
敢在资本还未下场的时候大胆开麦,这个人有绝对的底气,他就是乐尔乐创始人陈正国。
很多人没听过这个品牌,但在硬折扣市场,乐尔乐是少有的能和外国巨头掰手腕的人。乐尔乐目前在全国有9000家门店,全年销售规模超500亿。
在中国超市界,陈正国的地位甚至能和于东来平起平坐,黄光裕曾两次去找他学习到深夜。
陈正国敢自称零售界天花板,全靠三个硬核人设。
01价格屠夫:摆地摊发家,干成硬折扣鼻祖
陈正国“价格屠夫”人设的来源,能从每一家乐尔乐超市中看出端倪。
如果说胖东来是超市界的服务天花板,那乐尔乐就是低价天花板,东西实在太便宜了。举个例子,在饮料行业有个无法撼动的价格锚点:一罐可乐普通超市卖2.5元,零食店卖2.4元,但乐尔乐只卖1.9元。
除此之外还有1.9元的冰红茶、0.9元的农夫山泉和3.7元的东方树叶。
基于超低的价格,很多人把乐尔乐称为“线下拼多多”,实际上陈正国成立的第一家乐尔乐的时间,比拼多多还早4年。
和很多草根创始人一样,陈正国的创业史也围绕一个关键词:赚钱改命。
陈正国父母去世早,只有他和弟弟相依为命。为了养活弟弟,陈正国努力考上了湖南理工学院的师范生,毕业就捧起了教师的铁饭碗,但他只干了5个月就辞职创业,因为每月800元工资不够给弟弟交学费。
好在他大学就开始摆地摊赚学费,靠摆摊卖书和杂货一年能赚十几万元。
2011年,35岁的陈正国带着32万元积蓄,在长沙中南大学附近开出了第一家乐尔乐超市。当时距离比宜德进入中国还有5年时间,乐尔乐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硬折扣鼻祖”。
当时陈正国还没考虑这么长远,开店的目的除了赚钱,还有朴素的想法:想让学生们能用低价买到正品,帮他们父母省点钱。
基于这个想法,陈正国用了《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乐而乐”当店名。
乐尔乐的第一家店就把低价进行到底,因为太便宜,很多人都觉得是假货,前三个月销量非常惨淡。
为了让大家信任,陈正国向王守义、老干妈等老一辈企业家学习,把自己的照片挂在最显眼的地方,为产品质量做担保。
陈正国还亲自坐镇收银台,结账时零头直接免掉。靠着低价和真诚,乐尔乐很快就火出圈,这个123平方米的小店年入1700万元,楼下大超市被抢了生意,干脆把店卖给了他。
当时的盛况陈正国始终记忆犹新,“一年按坏了二十几个计算器,雇了14个人上货,商品太多差点把货架压垮”。
从2011年的第一家店到2025年的9000家店,陈正国还有一个杀手锏:加盟。
2014年乐尔乐开放加盟,和大家认知中的加盟店不同,陈正国做加盟也是“价格屠夫”。
乐尔乐前期不收加盟费,只要挂上乐尔乐的牌子,就传授销售经验、定价逻辑。靠着这个方法,当年乐尔乐就开出80家店。
直到现在,加盟一家100平方米的店也只用三万,因为陈正国想赚的并不是加盟商的钱,只是想用规模效应把价格打下来。
别看乐尔乐90%的门店都是加盟店,但60%的销售额却靠10%的直营店撑着。
02抠门老板:货架当仓库,靠捡漏年入500亿
“谁敢跟我比价格?”
敢把这句话明着喊出来的,上一个还是“愤怒女士”陶华碧。
在乐尔乐的超市里,这句话被做成巨大的灯牌,进店就能看到。喊出这句话的乐尔乐,确实有狂的底气。
乐尔乐的产品价格有多低?很多大牌产品都低于供货价。有多位经销商透露,农夫山泉、统一等多个品牌都对乐尔乐断供。
比品牌供货价还低、保障正品、比同行利润低却赚钱多,这听起来不符合商业逻辑的模式,却在乐尔乐跑通了十几年。
这多亏了陈正国的“抠门”人设,乐尔乐的利润都是抠出来的。
1.选址全靠捡漏,靠“边角料”赚大钱
选址界经常引用围棋战略中的“金角银边草肚皮”,底层逻辑是客流量越大的地方,价值就越高。
然而陈正国开店却反其道而行,专挑别人看不上的“边角料”。
除了二楼乐尔乐还喜欢开在地下室、农贸市场及偏远厂区周边,这种叛逆选址的原因只有一个:便宜。
厂区、农贸市场的二楼或地下室,租金仅为同商圈黄金位置的1/3;就算开到大城市,乐尔乐也多会想尽办法把租金压下来。
除了这些边角料位置,陈正国还喜欢“捡漏”,即接盘别人干不下去的超市,原因无它还是便宜。
当“接盘侠”还有个让人无法拒绝的理由,能省下货架、装修的钱,直接换个门头把货往货架上一摆就能开卖。
在乐尔乐门店中,装修、设备、租金等硬性投入只占30%,其余70%的投入都在进货上,成本结构与其他连锁便利店相反。
2.“叙利亚风”超市,成本压缩到极致
“硬折扣是没有服务的。”陈正国开第一家店时,就已经想透这个道理。
因此,很多人进入乐尔乐的第一反应,都是这个店太寒酸了:地面不是瓷砖也不是水泥,而是铁板铺路;房顶、墙面都是叙利亚风,唯一的装饰就是各种土到极致的大字广告。
这还不是陈正国最抠门的地方,在乐尔乐每个空间都会被压榨到极致。
开第一家乐尔乐时,为了省钱陈正国买的货架都是最薄的,既便宜又能多放货。后来随着货品增加,“豆腐渣”货架差点发生意外。
于是陈正国再辟蹊径,在高度上下功夫。普通超市的货架高度为1.8米,为了体验好可能会更低,但乐尔乐直接干到了2.25米。
顾客够不着的地方,就是乐尔乐的仓库,这样能省下20%的仓储面积。
更离谱的是,偌大的乐尔乐还要抠水电费。在“中国四大火炉”之一的长沙,有一家两万多平方米的乐尔乐总店,里面也没有空调只有电扇在玩命旋转。
这些抠门政策,陈正国将其称为“针上削铁”。
他们公司内部算过一笔账,开一家新门店,行业平均装修成本是每平米1200-1500元,乐尔乐的这个数字是每平米268元。
有加盟商表示,公司要求“装修从简,主要靠货”,他开一家店,装修只花了3万元。
这么抠的结果就是,乐尔乐最优秀的门店,面积仅100平方米,年营业额却有11.7亿元,坪效超10万元。要知道,中国商超行业的平均坪效预估在2-3万元左右。
03供应商老大:振臂一呼,10分钟收5000万现金
对于硬折扣店而言,规模=效率=利润,没有规模就不会有极致的利润。
现在很多折扣店在规模这一环上,都靠资本输血。乐尔乐作为老牌硬折扣店,并没有资本助力,却还能在内卷的市场上稳如泰山。除了十年的积淀,最大的底牌是陈正国的“供应链江湖”。
没错!不是体系、模式,而是江湖。
陈正国在供应商中最广为人知的称号不是“陈总”,而是“老大”。陈正国虽然是百亿企业老板,却留着很“社会”的发型。
他对媒体的解释是,刚创业时自己把价格打下来,招致很多人不满,需要时刻摆出冲锋与战斗的姿态,这个发型看起来“不好惹”。
但如今在长沙零售圈,流传着一个说法:“陈正国到高桥去振臂一呼,10分钟内就能够收到5000万现金。”
高桥大市场是全国第二大、中南地区最大的批发市场,仅次于义乌批发市场。陈正国在高桥有这样的号召力,靠的就是他用14年打下的“供应链江山”。
陈正国大学时摆地摊能赚到钱,除了靠自己的胆识,更多的是靠邵阳老乡。
“全国无论哪个批发市场都有我老乡,所以即使当时我没有本钱,那些老乡也愿意帮扶我。几十个批发商来扶持一个零售商,那还是比较简单。”陈正国在采访时提到当初的创业史,仍满心骄傲。
因此,这种老乡帮带模式也刻在乐尔乐的基因里。乐尔乐在高桥大市场有一个由230家核心供应商组成的强大联盟。
这些供应商与乐尔乐不仅是合作关系,他们更像共同创业者。陈正国每周都会和这些供应商老板开会,商讨采购计划。
这些老板与乐尔乐高度绑定,除了信任还有实打实的利益。
首先,乐尔乐背靠9000家店铺,采购量自是不用说。其次,乐尔乐从2014年就自建仓储,在全国有很多仓库,和批发市场供应商签订的都是独家包销协议,商品直接送到乐尔乐仓库大门,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陈正国也很舍得分钱,乐尔乐取消了上架、条码、授权等一系列运营费用,这中间有十几个点全让利给了加盟店老板和消费者。
一家普通的便利店,在不计算门店与运营成本的前提下,商品利润大约在15%-25%之间,而乐尔乐定价却比同行低了15%-20%,这种情况下,乐尔乐仍有17%的毛利。
更吸引人的是,陈正国采用现金结算模式。做实体生意的都知道,不压账的含金量有多高。
在陈正国的供应链江湖下,乐尔乐不用和山姆、Costco抢中产钱包,只要把老百姓的菜篮子做好,也能和外国巨头奥乐齐掰手腕。
正如陈正国所说:“我们就是做平民超市,想打动的人在哪我就去哪。”
无论是胖东来还是乐尔乐,总有人拜访参观,寻求“独门秘籍”,他们的答案都简单且朴实。
于东来说:“你把别人当个人,别人才能把你当回事。”
陈正国说:“尽我所能,为您省钱。”
这看似最笨的生意,却有最致命的吸引力。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