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全食在线(ID:iallfood),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前几天,远在新西兰的付老板在深夜发来了消息。
只有一句话,
“最近国外很火的冰淇淋是国内前两年走红的桃气。”
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映像,就是那个桃子造型的异形冰淇淋。这款冰淇淋不仅成为海外网红博主的主推产品,而且也成为超市货架上最亮眼的产品之一。
不对,为什么国产冰淇淋品牌会成为海外超市的主角呢?
吃过桃气冰淇淋的消费者大概还记得,这款冰淇淋吸引自己的亮点就是其3D立体蜜桃造型,这一外观专利设计高度还原蜜桃形态 ,从蜜桃的饱满轮廓到细腻绒毛质感,都栩栩如生,让人眼前一亮。其巧克力外壳采用双层结构,外层脆爽,咬下瞬间发出“咔嚓”声响,内层丝滑,与内馅完美融合。
而作为冰淇淋市场占有率高的海外市场,主要以大桶家庭装、棒支组合装、小杯装为主,很难看见造型特异的3D异形冰淇淋,更别说这款具有东方韵味的桃子。
因此独特造型的中国冰淇淋产品走红海外市场,也是意料之内的事情。
毕竟消费者的需求都是共通的,那就是在满足基本产品需求的基础上,对情绪价值的需要越来越高,而异形冰淇淋更能满足消费者的情绪价值。
换而言之,桃气冰淇淋海外走红也反映出国产冰淇淋品牌出海成果显著。
近年来中国部分冰淇淋品牌借助海外市场的需求,将产品输送到国际市场。目前中国冰淇淋已远销东南亚、中东、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欧洲等地。
2025年上半年,中国冰淇淋出口额约为3942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585万美元,同比增加67.22%。出口平均价格为3.18 USD/KG,同比增长43.08%。
例如,伊利的Joyday冰淇淋在印尼市场受到欢迎,从2018年正式上市开始,Joyday已累计上新50多款本土化产品,并出口到19个国家和地区。在沙特首都利雅得的商超,中国品牌冰淇淋占据着冷柜显眼位置,有冰棍、甜筒、纸杯冰淇淋等30多种品种,销售点在沙特有3000多个,一个月能销售近50万根冰棍。
而蒙牛旗下的艾雪冰淇淋,也成为东南亚冰淇淋市场龙头,在印尼市场份额高达34%。
如今中国冰淇淋品牌出海已经从产品出海转变为品牌出海,或许在不久的未来,中国冰淇淋品牌也能诞生一个全球性的冰淇淋品牌。
那么品牌出海是否能够成为避免国内冰淇淋内卷的新选择呢?
事实上从2022年开始,中国冰淇淋市场便进入白热化竞争,但在较为疲软的消费需求下,冰淇淋的价格战越打越激烈,但效果却越来越差,于是一部分品牌开始选择进军海外市场,那么这是避免内卷的选择吗?
事实上,目前国产冰淇淋的主力市场依旧是国内,虽然出海的冰淇淋品牌都在国外过得风生水起,但这并不足以支撑整个品牌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所以稳固国内冰淇淋市场才是品牌终极出路,但海外市场的开拓的确能够缓解国内市场内卷下带来的价格战成本的损耗。
所以在全食在线看来,如果国内冰淇淋品牌有出海的能力,一定要走出去,因为只有在国际市场上我们才能看的更远,当与全球品牌共同摆放在冰柜中,便可以快速的发现产品的弱点,正如在国内风靡一时的桃子造型冰淇淋,却成为海外市场的香饽饽,这足以说明这款产品的生命还未走到尽头。
之所以在国内仅仅流行一时,不是因为产品不好,而是因为中国的好产品太多了,消费者每年会看到上千款冰淇淋新品,反观在国外市场,大都是主流冰淇淋品牌的主力产品。
所以过度创新也是加剧中国冰淇淋市场内卷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同样,桃气走红海外市场,也给即将出海的冰淇淋品牌一个风向标,那就是异形冰淇淋是抢夺海外市场的关键。
也是国产品牌与海外冰淇淋品牌竞争的优势。
毕竟在冰淇淋模具创新上,中国的供应链非常成熟,那么有没有可能,接下来会有一批专门做文创冰淇淋的品牌,结合海外热门景点,创意景区,推出系列冰淇淋产品呢?
或许在近两年,文创冰淇淋将成为海外市场的下一个网红产品。
当国内景区开发殆尽,出海是文创类冰淇淋的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文创类冰淇淋来说,本身就是注重造型和IP,所以国内的设计生产流程很容易被复制到国外。
而桃气的走红,也恰恰说明海外消费者对冰淇淋的外形充满了兴趣。
当中国冰淇淋品牌挤进海外冰柜,不仅仅是对品牌的认可,更是对中国制造的认可,当独具中国韵味的冰淇淋走红海外市场,不仅是消费者中国冰淇淋充满了兴趣,更是一次中国文化的输出。
也许冰淇淋出海并不能让企业脱离国内内卷的市场,但当品牌立足于世界终端,品牌方获得的不仅是销量,更是成就感。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