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破局“不可能三角”:迈纳士AI医疗装备赋能基层,开启县域医共体智慧诊疗新时代

关注
在政策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迈纳士(Minauth)率先推出“基层医疗AI诊断工程”,以“AI+微流控+区块链”技术为核心,打造覆盖县域医共体的智能采检闭环,破解基层医疗“不可能三角”。

在政策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迈纳士(Minauth)率先推出“基层医疗AI诊断工程”,以“AI+微流控+区块链”技术为核心,打造覆盖县域医共体的智能采检闭环,破解基层医疗“不可能三角”。公司核心产品——“Magic Lab智能诊断体”已于2025年5月获得国家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正式进入临床应用阶段。该设备集自动采血机器人与多功能分析仪于一体,实现从采血、检测到报告生成的全流程自动化,真正构建“一平米检验科”。

全球医疗困局倒逼AI变革

当前,全球医疗市场总规模已接近10万亿美元。美国作为最大医疗支出国,2023年卫生总支出突破4.9万亿美元,其中约75%用于服务端。然而,医护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2023年,16.7%的美国医院预见到关键岗位人力不足,预计到2031年每年需填补超20万个护理职位。与此同时,65岁以上人口已达4600万,2050年将翻倍至9000万,慢性病与长期护理需求激增。

在中国,基层医疗同样面临“有设备无能力”的结构性困境。根据统计数据,我国107万家基层医疗机构缺乏化验能力,80%检验依赖上级医院。因此,在县域、乡镇及农村地区,居民完成一次常规血液检查常需辗转多个机构,耗时数小时甚至数日。样本转运周期长、检验结果互认难、专业检验人员匮乏等问题,导致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薄弱,群众“看病远、看病难”问题长期存在。

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医疗能力薄弱的背景下,如何实现高效、精准、普惠的医疗服务,成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重要命题。

近年来,AI在医疗装备领域的深度应用,已从单一功能辅助迈向覆盖研发、生产、临床、监管的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生态。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18至2024年,中国共有379款国产AI医疗装备获NMPA批准上市,产品覆盖诊断、治疗、康复与健康管理全链条,标志着我国AI正从“辅助诊断”迈向“全病程管理”的新阶段。这当中,先后研发智能采血机器人、Magic Lab智能诊断体的迈纳士公司即为我国AI医疗领域的典型代表之一。

Magic Lab破解不可能三角

据了解,继迈纳士公司全球首款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智能采血机器人已于2019年正式获批上市,在医疗机器人领域实现重要突破之后,公司Magic Lab智能诊断体已于2025年5月份获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认证,正式进入临床应用阶段。

迈纳士“Magic Lab智能诊断体”核心团队由一批跨学科、具备深厚医疗行业背景的专业人才组成。创始人刘子忠是医疗设备领域的连续创业者,曾创办烟台艾德康生物,带领团队研发出全国首台高通量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成功打破进口垄断。公司技术骨干包括: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硕士、中科院图像算法博士等一批融合图像算法、光路设计、自动化控制、机械设计与临床医学的多学科团队,构成了迈纳士持续创新和产业化落地的坚实基础。

据研发负责人刘彦廷介绍称,“Magic Lab智能诊断体”是基于智能采血机器人延伸开发的全自动多功能分析仪,定位基层医疗,实现“家门口的精准医疗”,居民无需跨区域奔波即可完成采血、检验和远程诊断全流程,直接惠及广大农村等基层群众常见病、慢病患者群体,实现早诊断、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治未病的新模式,能够极大程度上破解基层医疗“不可能三角”难题。

一方面,迈纳士的Magic Lab通过“AI采血+集成检测+智能报告”的一体化设计,与传统“护士采血+外送检测+人工出报”的模式相比,该设备实现从静脉采血、自动检测到报告生成的全流程闭环,总耗时由1-2天缩短至约15分钟,诊断周期得以大幅压缩。患者仅需3分钟即可完成无痛采血,15分钟内即能够获得包括血常规20+项、生化58+项、免疫20项的近百项检测结果,报告可即时打印或通过移动端推送,真正实现“随检随走”。

图表:Magic Lab与传统设备的性能对比

另一方面,全流程自动化不仅显著提升效率,更有效避免了传统模式下因人工操作、样本转运带来的误差、延误与污染风险。尤其在标本外送需6小时以上的偏远地区,迈纳士的采检一体机实现了“即时诊断、即时干预”的突破,大幅提升基层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准确性与患者体验,为县域医共体构建高效、连续的诊疗闭环提供了智能化基石。

医疗诊断最根本的需求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依赖于及时、准确的数据(化验结果)。基于此,迈纳士Magic Lab实现“15分钟出报告”这件事,本质上是将“数据获取-分析-决策”这个关键循环的速度和可及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而从根本上撼动了传统的医疗流程。

再者,迈纳士Magic Lab还在成本效益方面碾压传统模式。以日均50人次检测的乡镇卫生院为例,尽管“Magic Lab”初期设备投入相对较高,但其三年综合运营成本较外送检测模式能够降低13.6%,比分体设备模式节省25%。而且公司还可以采用租赁、投放等方式降低医疗机构投入成本。其中,最大的节约来自人力——系统几乎无需专业检验人员,每年可为每家卫生院节省约30万元以上人力成本,彻底解决了基层“无人会操作、质控难管理”的痛点。同时,单次检测耗材成本低于38元,远低于外送平均100元的费用,为医保控费和提升县域就诊率提供了有力工具。

综合来看,迈纳士的Magic Lab有望缩小城乡医疗差距。让偏远山区居民享受与城区三级医院同等质量的检验服务,破解“同县不同医”的资源配置矛盾;通过设备语音引导、大字版报告单等适老化设计,保障数字弱势群体平等就医权利。同时,有望构建医患信任的桥梁。采血检测全流程自动化减少人为操作干预,使医疗行为透明化,试点区域医疗纠纷投诉量下降50%以上;电子报告附带AI通俗化解读,破解患者“看不懂报告”的焦虑,医患沟通效率提升40%。

Magic Lab不仅是技术工具的升级,更是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构。通过AI与医疗的深度融合,实现了“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医生提效率、政府优决策”的多赢格局,为破解基层医疗困境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对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里程碑意义。

政策与需求共振,智能诊断体市场潜力巨大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并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3月12日,国家卫健委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功能指引的通知》,强调依托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进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打通医共体内信息壁垒,提升数字治理能力。

需求端,当前全国超百万家基层医疗机构缺乏化验能力80%检验依赖上级医院,因此,集采血、检验于一体的智能诊断体,在层医疗机构设备需求超100万台,国内需求潜力更超5000亿元。

在政策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目前,迈纳士已在湖北嘉鱼县成功实施“基层AI健康诊断管理惠民工程”初步落地,成为全国首个实现“AI采血+即时检验+远程诊断”闭环的示范项目。居民在村卫生室即可完成检测,结果实时上传至县域医共体平台,由县级医院医生远程审核并出具医嘱,真正实现“基层检查、远程诊断”。

公司方表示,为加速推广,迈纳士启动“村村康”项目,一方面为基层医护人员提供系统化培训,确保设备高效运维;另一方面持续优化产品适应性,提升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与兼容性。

作为医疗领域入口级产品,目前,迈纳士产品临床验证已进驻北京301医院、上海中山医院、山东齐鲁医院、重庆西南医院等近20家三甲医院,服务患者达到20万例,已累计获得45项专利(含5项发明专利),形成3-5年内无直接竞品的技术护城河。公司项目被纳入国家卫健委《“十四五”医疗装备发展规划》;被工信部列为“十四五”医疗装备重点支持方向; 被国家卫健委和工信部联合评定为《医疗领域机器人应用优秀场景》之一。

当前,迈纳士即将启动1亿元A轮融资,重点投向研发(40%)与市场开拓(40%)。相信在长期资本的助力下,公司有望成为AI医疗赛道的下一个独角兽。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