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涌流商业”,作者:李伟,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湖北商人叶国富即将拥有第三家上市公司。
9月26日,名创优品旗下潮玩业务TOP TOY向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与5月递表的52TOYS一道,追随已上市的泡泡玛特、布鲁可,为炙手可热的潮玩产业再添热度。
永辉超市调改进入平稳执行阶段之后, 叶国富的关注从零售转向潮玩,TOP TOY在7月获得Pre-IPO融资5940万美元,投后估值约100亿港元;淡马锡通过两家子公司持股4%。
本次拆分将通过全球发售及向股东派发TOP TOY股份的方式进行。
名创优品持有TOP TOY约86.9%的股份,I PO后TOP TOY继续为其子公司。
尽管有近300家门店,TOP TO Y产品还是极其依赖名创优品渠道。2025年上半 年,TOP TOY向名创优品销售了6.19亿元,在收入中占比达45.5%,这一关联交易未来还会持续。
零售商觉醒
2020年,叶国富提出“兴趣消费”概念,公司渠道定位从“性价比贴牌零售商”向“IP零售集合店”转变。公司获得迪士尼、三丽鸥等的知名IP授权后,设计销售盲盒、玩偶、水杯等周边商品。
同年12月,TOP TOY独立运营,定位是“亚洲潮玩 集合店”。截至2025年年中,TOP TOY门店数为293家(直营38家、合作门店250家、分销商5家),比上年同期净增98家。
管理层预计,TOP TOY 2025年全年业绩将实现70%-80%增长。
8月21日的业绩会上,从叶国富快速而高亢的语调中,不难听出他的兴奋。此前一天,同行泡泡玛特业绩和股价双双大涨,“我们昨天看到泡泡玛特业绩非常好,我看了也非常开心。业绩好说明两点,第一消费者买单、看好潮玩;第二资本市场买单。”
泡泡玛特自有IP的成功,唤醒了叶国富巨大的热情,“过去我们是一条腿走路,(主要)只做国际IP授权,但是今天、实际上半年前我们开始布局,这次给大家公布一下,我们要IP双驱动,一部分是国际IP,一部分要大力发展自有IP战略。”
2021年,公司首次推出IP“卷卷羊”,至今,TOP TOY拥有17个自有IP(糯米儿、大力招财、尼尼莫等)、43个授权IP。
2024年全年和2025上半年,自有IP收入分别为0.07亿元、0.06亿元,收入贡献尚较低,销售主要还是依靠联名IP拉动。
TOP TOY和泡泡玛特相比,自有IP的孵化能力尚相差甚远。但这又是必要的一步,因为自有IP缺乏,意味着授权费将始终是公司的重要成本,而且公司在与52TOYS等对手竞争中,难以获得更高的产品溢价和估值。
挖掘IP金矿
和泡泡玛特不同,5月递表的52TOYS(乐自天成)是另一种模式的代表,自有及授权IP双轮驱动。创始人陈威早年在北京鼓楼经营玩具店,曾代理孩之宝、日本万代等玩具品牌。
截至2024年末,52TOYS拥有35个自有IP及多达80个授权IP,包括蜡笔小新、猫和老鼠、哆啦A梦、草莓熊等知名IP。
52TOYS在2022-2024年的毛利率分别为28.9%、40.5%、39.9%,IP授权费 用在收入中的占比在5%-7%左右,三年累计授权费用1.03亿元。
横向比较来看,乐自天成的毛利率低于同行泡泡玛特、布鲁克、卡游。这与公司大部分产品通过经销商销售也有关,2024年经销商销售占比达66.8%。
2023年和2024年,泡泡玛特的毛利率分别为61.32%、66.79%;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达到70.3%。
叶国富已经在行动,他透露公司已经签约9位艺术家IP,“我们会源源不断地签很多艺术家IP,签约成本并不高,不用花多少钱、不是巨资。这些小艺术家(作品)我们可以运营好。”
他说:“今年自有IP是我们一项重大战略,我们过去对这个没有认知,现在知道自有IP的价值,而且名创优品有优势。我们跟国际IP合作当中,具有了产品开发优势、营销优势、渠道优势,唯缺的是自有IP。只要我们把认知拉齐,开始行动的话,我们认为大有前途。”
而泡泡玛特现阶段不仅在孵化IP,还在长线运营IP,向更多场景和品类延伸。比如2023年起,泡泡玛特开启了乐园、影视等新业务,创造更多维的触达。泡泡玛特在搭建综合商业框架,零售、乐园、游戏各环节相互支撑。
消费者关心能不能买到毛绒玩具,而泡泡玛特的兴趣在于更广泛的商业化。
在被问及Labubu热度能持续多久、能否被复制等问题时,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想说服投资者:当一个IP成为世界级IP以后,它真正的商业价值才刚刚开始。
“同样的话题,如果讨论对象是米老鼠、火影忍者、Hello Kitty,大家并不会认为它们没有商业价值。就好比我们发现了一个金矿,大家人声鼎沸地讨论,然后人群散去的话,难道金矿就没了吗?金矿挖掘才刚刚开始。”
新势力另辟蹊径
以2024年零售额计,TOP TOY是国内最大的潮玩集合店、国内第三大潮玩零售商。前两大潮玩零售商乐高与泡泡玛特均为自有品牌零售商。
泡泡玛特是通过盲盒产品走向大众,近两年通过头部IP都毛绒产品在全球出 圈。TOP TOY产品组合更“硬核”,主要产品为手办和拼装模型。搪胶毛绒产品流行是在最近半年多,占比从2024年的3.5%提升至2025上半年的14.7%。
规模更小的52TOYS追求的定位则是“收藏玩具”,男性客户比例更高。52TOYS本身是资深玩家创业项目,除了陈威早年是万代等品牌的经销商,黄今曾联合开发了桌游《三国杀》。公司擅长的产品是发条玩具、变形装甲、拼装玩具等。
52TOYS的授权IP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还在提高,2022年为50.2%、2024年增至64.5%。授权产品中蜡笔小新系列表现突出,累计GMV超过了6亿元。
总体来看,TOP TOY与52TOYS起步规模相近,但有名创优品渠道助力,增长更快。
在2022年、2023年、2024年,TOP TOY营收分别为6.79亿元、14.61亿元、19.09亿元,2022年公司亏损3838万元,2023年、2024年分别盈利2.12亿元、2.94亿元。2025年上半年,TOP TOY营收13.6亿元,净利润1.8亿元。
52TOYS在2022年、2023年、2024年营收分别为4.63亿元、4.82亿元、6.30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为-5675.4万元、1910.3万元、3201.3万元,经调整净利率为-12.3%、+4%、+5.1%。
潮玩新势力赚钱不易。
截至2025年年中,泡泡玛特在全球共有571家店铺,几乎双倍于TOP TOY的293家,但在私域流量、机器人商店帮助下,收入规模已与后者不在同一量级:泡泡玛特2025年上半年收入138.76亿元,净利润46.82亿元;TOP TOY营收约是其1/10。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