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移情苹果背后:7亿美金生意的机会与隐忧

关注
你的鸡肋,我的鸡腿。

苹果公司以总价7亿美金的价格取代ESPN,成为接下来F1在美国市场独家转播商的交易,最近成为了美国乃至全球体育产业的一大头条新闻。

这一联手意味着F1在美国将告别有线电视,而这是美国最大的体育赛事公司都未曾采取过的举措。同样,这也是苹果首次以这种方式涉足体育赛事转播领域。

对F1和苹果来说,此番合作都是机会与风险并存。

01苹果为何能出更高价?

据《好莱坞报道》披露,ESPN与苹果是此次转播权交易中仅有的两家最终竞标者。ESPN虽有意续约,但不愿将转播费用超出每年约9000万美元的范畴(此前,ESPN与F1的合作,每年需要支付8500万美元的转播费用)。而苹果报出每年1.4亿美元的高价。

于是,在所有竞购方理性出价的前提下,苹果击败行业巨头ESPN,最终胜出。而苹果之所以这样做,LinkedIn平台上的资深体育媒体评论员Mike Darcey认为,真正的原因在于,相比ESPN,苹果与F1赛事的特性更加契合。

图片

这涉及到三个因素。

首先是商业模式的天然适配。对于ESPN等有线电视而言,广告是其商业模式的核心,这也让其与NFL等拥有中途休息时间的美式体育项目完美契合,但对F1这类没有中途暂停的赛事却难以适用。对观众来说,任何广告插播都可能让其错过关键瞬间。

反观苹果,其Apple TV的商业模式建立在订阅收入和生态价值之上,对广告的依赖度远低于传统媒体平台。一场全程无广告干扰的F1赛事直播,对苹果而言并不是收入的损失,反而是提升用户体验、强化品牌差异的亮点。从商业模式与内容特性的契合度来看,苹果每年1.4亿美元的投入,更像是一笔战略投资。

其次是用户增长的全新逻辑。在Mike Darce看来,一家拥有众多赛事版权的大型付费体育媒体平台,在考虑新增版权或为保留可能被夺走的版权出价时,会从边际价值角度评估转播权的价值。

对ESPN这样拥有庞大用户基础的平台而言,新增一个中等规模赛事带来的边际效益有限。即便失去F1,ESPN也几乎不会损失任何订阅用户,因为它仍然拥有体育迷不可或缺的丰富内容。

相比之下,对于苹果这样仍在体育行业处于边缘位置、尚未积累大量体育订阅用户的新入局者,获得同样的体育资产可能带来显著影响。一两项关键版权的加入,就能让它们在体育迷眼中成为值得关注的选择,而拿下F1转播权后,所有的新增用户都将是苹果的增量收益。

更重要的是,苹果的独立订阅模式能够实现更精准的粉丝价值变现。当F1内容从ESPN的捆绑套餐中释放出来,忠实观众只需为单一内容付费,而综合体育爱好者则可能同时订阅两个平台。这种分层触达的方式,创造了ESPN受制于传统捆绑模式所无法实现的增量空间。

更深层次的是协同效应。苹果看中的,或许不只是单一赛事的订阅收入,而是F1美国观众带来的长期价值。一个因F1而订阅Apple TV的用户,极大可能会逐渐习惯苹果提供的服务体验,甚至在未来更容易接受苹果推出的其他付费服务或硬件产品。

与此同时,F1赛事本身也成为苹果展示产品力的最佳营销地。这种深度的场景化营销与品牌曝光,对有线电视而言难以实现,却恰恰成为苹果的独特优势。这种贯穿用户整个消费周期的价值,远超赛事本身。

综合来看,ESPN为什么选择退出,苹果为什么高价收入,也就不足为奇了。

02F1为何要选苹果?

F1 拥有众多国际转播商,转播权续约本是常态,但其在美国的转播权情况却尤为特殊。

美国曾被视为F1难以攻克的市场,如今却已在拉斯维加斯、迈阿密和奥斯汀布局三场大奖赛。回顾这一过程,网飞(Netflix)的纪录片《F1:极速求生》(Drive to Survive)让F1成功破圈。现任转播方ESPN也功不可没。自2018年首次转播以来,ESPN平台的F1场均观众从55.4万增长至2022年的120万,2025赛季预计将达140万,再创新高。

正是在这样的上升势头中,F1与ESPN的合约即将到期。此时,选择谁作为新周期的转播合作伙伴,对F1在美国的持续增长至关重要。

但F1最终为什么会选择苹果?

高价的转播费自然不可忽视,这是F1的重要收入来源,其中近半数将作为车队冠军奖金分配给参赛车队。选择更具盈利能力的报价,既符合股东利益,也更容易获得车队支持,一举双得。

不过,这并非促成此次合作的决定性因素。关键在于,F1正处于其历史上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节点:只有找到吸引新观众的路径,才有机会实现新一轮的增长。

转投流媒体平台,尤其是将全年赛事打包独家授权,并不常见。但对F1而言,这是一次顺势而为。

事实上,此前苹果与F1历时三年合作的电影《F1:狂飙飞车》已为此打下基础。据IMDb票房统计网站Box Office Mojo数据显示,其全球票房已达6.28亿美元,成为票房最高的体育电影,并为F1成功拓展了观众边界。

图片

电影合作中展现的技术能力也让F1看到了未来转播的更多可能。拍摄期间,苹果为F1量身打造了基于iPhone图像传感器和A系列芯片的定制摄像系统,取代了传统转播摄像模组,甚至开发了专用iPad应用以调整拍摄参数。

这些技术尝试证明,双方的合作完全可以超越一部电影,转化为传统转播商从未提供过的观赛体验:例如借鉴电影制作工具中的控制逻辑实现快速镜头切换,或是在手机上呈现实时、高保真的赛事回放。

更重要的是,电影合作的成功,让F1看到了与转播商合作的更多可能性——不仅限于转播赛事。

2025年《全球F1观众调查》显示,美国新增观众中,18至24岁群体占比约47%,其中女性过半,这一画像与苹果用户群高度重合。

F1的目标是跻身美国主流体育行列,与顶级联赛比肩,这意味着必须触达更多新兴观众。这一点上,ESPN并未倾尽全力。ESPN的转播大多沿用天空体育的信号,仅在美国站进行本地化制作。据Puck报道,ESPN的续约条款中还包括“部分F1赛事仅在ESPN+流媒体播放”。

图片

▲图源体育媒体The Athletic。

而苹果所能提供的,正是ESPN未能做到的:全面投入F1的转播与推广。

苹果公司服务部门高级副总裁埃迪·库伊(Eddy Cue)表示,将调动所有资源,以推广电影的力度助力F1在美国的发展。具体来说,F1内容将深度融入苹果全生态系统:Apple News提供专题报道,Apple Maps推出赛事周末导航与场馆指引,Apple Music上线官方播放列表,Apple Sports实时更新赛事数据,甚至Apple Fitness+也会推出与赛车运动相关的训练内容。其生态系统,或许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推动力。

这将是一种全方位的沉浸式体验,其核心目标是提升用户粘性,将单次的观赛行为延伸为持续的内容消费,把F1打造成一种全球消费者可轻松获取的“数字优先”、全年无休的娱乐产品,而非仅仅周日两小时的赛事片段。

有着35年体育媒体科技从业经验、曾就读于哈佛商学院的商业咨询师Carlo De Marchis在LinkedIn平台上指出,此次合作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体育、娱乐与数字生态系统终于开始相互融合。

对F1而言,这是自伯尼・埃克莱斯顿时代(曾长期掌控F1商业运营)以来的一次重大转向。这项运动曾长期保持小众与精英气质,如今则在保留高端调性的同时,全力追求对更多新观众的触达,致力于打造大众化、低门槛的观赛体验。

03一场豪赌

一项处于上升期的赛事,加上一家市值数万亿美元的公司,理论上是强强联合。

但现实未必如F1车队在赛道上飞驰那般一帆风顺。从有线电视向独家流媒体平台的转变,对F1和苹果而言,都算是一场冒险。

首先是收视率。苹果在流媒体市场的地位本就不容乐观。据尼尔森2025年8月的月度分析数据,Netflix占电视及流媒体总时长的8.7%;Amazon Prime占3.9%;而Apple TV则被归在“其他”类别,仅占0.35%。

图片

▲尼尔森2025年8月的月度分析数据。

在此背景下,Apple TV的用户基数更加值得关注。尽管库伊曾在播客节目《The Town》中称,其订阅用户数“远超”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于今年3月援引匿名消息源所报道的约4500万,但具体数字仍未公开。相较之下,ESPN在美国的受众基础更为庞大。据2024年尼尔森(Nielsen)报告,ESPN通过有线电视触达约6000万美国家庭;今年2月,ESPN母公司迪士尼透露,其流媒体服务ESPN+在美国的订阅用户约为2490万。

有线电视覆盖范围更广的既定事实下,F1现有的观众数量可能会减少。

至于苹果能为F1吸引多少新观众,也有待观察。在ESPN平台上,F1虽然需要与其他赛事竞争曝光度,但频道本身具备触达“路人粉”(casual fans)的天然优势,并能通过赛事集锦实现“潜移默化式营销”,将F1的“路人粉”逐步转化为忠实观众。转至Apple TV后,观众在切换其他赛事频道时“偶遇”F1的场景将不复存在。而苹果虽坐拥海量iPhone用户,但仅仅是一条推送通知很容易被忽略,很难实现同等程度的自然触达。

其次是观赛体验。F1本身具备极大的创新空间,加之明年起增至11支车队,赛事内容将进一步丰富。

图片

▲F1新增的凯迪拉克车队。

因此,作为非传统转播商的苹果将如何制作赛事内容备受关注。参考苹果与MLS的合作效果,可以肯定的是F1赛事转播质量将有所提升。而基于此前其在F1电影的技术展示,观众或许会期待更多创新:4D音效、AR赛事数据、幕后纪实、车手第一视角直播等。

虽然在技术上苹果完全能实现这些功能,但具体制作团队和实现方式,以及苹果能否还原F1维修区与赛场上的戏剧张力,让观众身临其境体验紧张和刺激感,尚待检验。

在转播解说安排上,据BBC报道,相关方案目前尚未确定。苹果初期不会自行制作解说内容,大概率会购买F1 TV或天空电视台的解说版权。

苹果过往的体育转播成绩也难以让人完全放心。2022年,苹果拿下MLB“周五夜棒球”赛事的流媒体转播权,这是该公司首次涉足体育赛事转播领域。不久之后,它又拿下MLS的美国独家转播权,再至如今的F1。苹果在体育领域正展现出一贯的策略:仅在能掌控独家版权与用户体验的前提下转播赛事,目的是让观众在Apple TV直接看到比赛的所有内容。

但现实是,没有NFL、NBA这类顶级联盟版权,也没有例如NCAAF大学橄榄球赛事等美国大学核心体育赛事的转播,Apple TV的体育内容库规模仍小于多数流媒体竞争对手。

其现有的MLS与MLB合作案例,参考价值也有限。就像此次与F1的合作,苹果当时为MLS提供的报价也远高于市场。单从经济角度看,交易无疑是成功的。但从赛事热度看,即便苹果成功让梅西加盟,MLS也未能借此获得更多热度。MLB的“周五夜棒球”则因需要额外订阅而饱受球迷诟病。

可以说,目前尚无任何案例能证明苹果在体育转播领域的成功。

但面对拥有广泛影响力与庞大生态的苹果,F1的乐观不难理解。而鉴于F1近年来的崛起势头,苹果或许也相信,自己能成为助推这项赛事增长的关键变量。、

04更多考验

关于苹果付费流媒体的封闭生态将成为新的观赛门槛,从而不能让F1触达更多观众的普遍担忧,或许在当下并不是问题。大多数体育赛事正在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建立和维持粉丝群体,F1在这方面本就是佼佼者,进入Apple TV时代后或许会做得更好。

更值得关切的是,距离2026赛季揭幕仅剩不到五个月,对苹果和F1而言,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在苹果的规模、影响力、营销能力,以及最关键的创新投入基础上,苹果的生态系统战略能否延续F1在美国市场的增长势头,成功将观众从有线电视引向订阅流媒体?进入Apple TV时代的F1,又能否借此实现美国市场的全面渗透?

图片

诸多细节也有待明确:解说团队如何配置?制作理念有何创新?如何平衡全球公共信号与独家内容?更重要的是,在扩大影响力的同时,如何避免过度营销引发用户反感,将成为双方面临的核心挑战。

更深的层面是,当科技巨头不惜重金押注体育IP,这笔交易的影响也远超双方范畴,可能会重塑整个体育版权市场的竞争格局:传统转播商将面临更大压力,而其他体育联盟也会以此次合作为参照,在未来的版权谈判中寻求更高溢价。

如若苹果与F1的合作模式被验证成功,其影响或将覆盖奥运会版权分发乃至各大体育联盟下一轮版权套餐设计的方方面面。背后的商业逻辑也很简单,粉丝与终端设备的距离越近,商业化变现的路径就越短。

这一合作也因此成为行业格局重构的缩影。曾经被视为有线电视最后阵地的体育赛事转播,如今正被科技公司改写规则。一个局面是,科技平台不再满足于仅作内容承载方,而是积极向集内容、技术、生态于一体的综合性媒体公司转型。

无论如何,这笔交易标志着体育媒体领域正在发生的深刻转变:未来的竞争关键,不在于谁掌控着播出渠道,而在于谁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观赛体验。

而苹果官方表示,将在未来几个月公布更多制作细节和产品优化方案。所有答案,都将逐一揭晓。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