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万人裁员与AI无关:美国消费已塌陷

关注
亚马逊正在进行新一轮大规模裁员,声称旨在提升企业灵活性。但这些岗位流失真的源于对美国经济的担忧?亚马逊零售业务又将受到何种影响?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ID:alpworks),作者:GERGELY,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电商巨头亚马逊上周初意外宣布裁员1.4万人。此次大规模裁员之前,该公司近年来已多次实施批量解雇:

- 2023年1月:裁员1.8万人

- 2023年3月:再裁9000人

- 2023年11月: Alexa团队裁员数百人,亚马逊计划将Alexa进一步向生成式AI转型

- 2024年4月:亚马逊云科技(AWS)裁员数百人

据科技媒体GeekWire报道,软件工程师在此次裁员中受冲击最为严重:华盛顿州2300名被裁员工中,25%为软件工程师。我们虽无法推测公司其他地区的裁员比例,但若总部的裁员重点集中在工程部门,其他地区的形势恐怕不容乐观。

亚马逊人力资源与技术高级副总裁贝丝·加勒蒂(Beth Galetti)发给员工的备忘录并未给出太多解释:

“有人可能会问,为何公司业绩良好却要削减岗位?我们旗下各业务线每天都在提供优质客户体验、快速推进创新,且取得了强劲的业务成果。但我们必须记住,世界正快速变化。这一代AI是自互联网以来最具变革性的技术,它正助力企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创新——无论是在现有细分市场,还是在全新领域。我们坚信,为了更快地响应客户需求、推动业务发展,公司需要架构更精简、层级更少、权责更清晰的组织形态。”

这份声明令人完全困惑,核心矛盾在于“业务表现优异,却仍需裁员”。裁员通常意味着企业陷入困境,但亚马逊显然并非如此。那么,此次裁员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

01裁员提效?

公司备忘录中提到:

“我们坚信,为了更快地响应客户需求、推动业务发展,公司需要架构更精简、层级更少、权责更清晰的组织形态。”

这一理由或许听起来耳熟——2023年的多数裁员都以同样的话术为由。2020至2021年疫情期间,科技行业大举扩招,导致组织架构臃肿、决策速度变慢。2023年2月,我曾报道过“减少中层管理者”的趋势,Meta是首家缩减管理层级的科技巨头。2023年,多数科技巨头纷纷通过裁员或重组跟进这一策略:管理者管辖人数增加,CEO与基层员工之间的层级减少。

鉴于亚马逊2023年已进行过多次大规模裁员,其不可能忽视行业内“精简管理层”的趋势。此次裁员似乎确实针对管理者群体——华盛顿州的被裁员工中20%为管理者——但总体而言,基层员工的裁员人数仍多于管理者。因此,这一官方解释在我看来并不合理。

02裁员采购更多GPU?

在宣布裁员的次日,亚马逊又发布了一则AI领域的重磅消息:推出亚马逊云科技(AWS)史上规模最大的AI计算平台“雷纳计划(Project Rainer)”。

该平台已配备50万块亚马逊自研的Trainium2芯片,算力较AWS历史上任何一款AI计算平台都高出70%,而Anthropic公司正全额占用这一算力训练下一代模型。以下是雷纳计划多个数据中心之一的实拍图,内部布满亚马逊GPU:

图片

图片

下一代Claude模型正在此类数据中心进行训练。来源:Amazon

建设数据中心需要巨额资本投入:仅雷纳计划一项,亚马逊就已投入110亿美元。尽管亚马逊盈利能力强劲,但它或许希望将更多现金投入数据中心建设。因此,裁员的一个可能原因是将原本用于支付薪资和福利的资金,重新调配至数据中心建设。

在进行具体测算前,需先明确两个关键概念:

- 自由现金流(FCF):扣除资本支出(如数据中心融资)后的利润。若企业希望尽量减少债务,自由现金流至关重要。若亚马逊不愿贷款且不想动用储备金,数据中心投资将依赖自由现金流,这会进一步减少自由现金流规模。

- 现金储备:企业的流动性储备资产,通常包括债券、证券等金融工具投资或现金存款。

以下是亚马逊的关键财务数据:

- 现金储备:930亿美元(亚马逊目前持有的储备资金)

- 自由现金流:320亿美元(根据最新季度财报估算,已扣除当前数据中心投资)

- 裁员节省成本:20-40亿美元(据我估算,1.4万名员工的总薪酬规模)

由此可见,此次裁员节省的资金甚至不足以覆盖雷纳计划一半的投入(总计110亿美元),且亚马逊明年无需动用储备金,就能轻松建设3个同等规模的雷纳计划平台!

当然,亚马逊秉持着著名的“节俭原则”,但1.4万人的大规模裁员,并不会对其数据中心投资能力产生太大影响——只要它愿意,原本就有能力投入更多资金!

03“精简架构”与“AI替代”难以解释裁员合理性

不仅我对“裁员是为了精简公司架构或向AI领域重新分配资源”的说法存疑,曾在亚马逊任职近20年的软件研发经理(SDM)阿恩·克努森(Arne Knudson)也在今年早些时候离职后,结合内部信息分享了自己的分析:

“在亚马逊的18年里,我经历过几次裁员和招聘冻结。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连续多年大规模裁员的情况——即便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的低谷期,也未曾如此严重。如今,亚马逊的裁员已持续近3年。

‘疫情高峰期扩招过度,如今收缩规模’的说法在我看来站不住脚。那已经是3年前的事了,亚马逊不至于傻到把多余的人留3年才裁——那些人早在2022年就该被裁掉了。

我也不相信这是AI带来的优化。我本身拥有AI相关学位,也曾在亚马逊从事AI相关工作;目前的自动化技术还不够成熟,准确性也不足,不足以替代3万人。错误决策的成本太高了。当然,我也可能判断失误——或许他们已经把假阴性和假阳性率控制到足够低,足以避免AWS出现大范围服务中断(也可能没有)。

我看到有文章称此次裁员会波及人力资源部门,作为前管理者,我可以说,过去5-7年里,与人力资源部门合作的体验一直在持续恶化。他们外包了大量工作,让现有员工超负荷运转,人员流动率极高,我永远不知道该对接哪位负责人。

当我需要为员工制定绩效改进计划,或为新员工协调入职安排时,每次对接的似乎都是不同的人。如果他们真的要再裁掉数万名人力资源员工,情况只会变得更糟。

而且我猜测,这意味着未来一年或更长时间里,各业务部门都不打算扩招了。因此,依我判断,此次裁员的意义远不止‘精简人力’‘AI替代’或‘不需要那么多人力资源员工’那么简单。”

04亚马逊裁员该归咎于美国经济?

从雷纳计划的推进和数据中心建设规划来看,亚马逊云科技(AWS)这一业务线的表现无疑是良好的。但电商业务的运营状况如何?前景又将怎样?

亚马逊规模庞大,且自称始终以客户为中心,其业务能反映全美各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堪称美国经济的“晴雨表”。若美国经济出现预警信号,电商行业可能即将面临艰难时期,这或许是亚马逊提前削减成本的原因。

其他行业已出现关于美国经济的担忧信号。以下是连锁餐厅Chipotle首席执行官的表述:

“今年早些时候,随着消费者信心大幅下滑,所有收入群体的消费频次都普遍下降。

此后,差距进一步扩大,中低收入客户的消费频次持续减少。我们认为,这些家庭年收入低于10万美元的客户,约占我们总销售额的40%。根据我们的数据,由于对经济和通货膨胀的担忧,他们外出就餐的次数正在减少。

25-35岁年龄段的客户面临的压力尤为突出。我们认为,这一趋势并非Chipotle独有,而是遍及整个餐饮行业以及众多非必需消费领域。该群体正面临多重压力,包括失业、学生贷款偿还压力增大以及实际工资增长放缓。与整个餐饮行业相比,我们的客户群体更年轻,对这一年龄段的覆盖比例也更高。”

Chipotle表示,受通货膨胀影响,所有人的外出就餐频次都在减少,尤其是25-35岁群体。如果人们因物价上涨而减少在Chipotle的消费,那么他们可能也会出于同样原因,削减包括亚马逊购物在内的其他开支。

电商供应链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等物流企业的包裹配送量正在减少。说到UPS,该公司两天前也宣布了大规模裁员:

“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今年已裁员4.8万人,这是自疫情以来美国企业单次年度裁员规模最大的案例之一。这家包裹配送巨头正竭力控制成本,提振低迷的股价。

这家总部位于亚特兰大的配送巨头在周二公布第三季度财报时披露了这一裁员数据,该季度财报表现超出华尔街预期。

UPS表示,4.8万裁员中,3.4万人来自司机和仓库运营部门,1.4万人来自管理岗位……

尽管营收和利润同比下滑,但UPS股价在周二午后交易中上涨了近9%。”

UPS营收同比下降,这表明包裹配送量(或包裹价值)确实在减少。与亚马逊此次裁员类似,UPS的大幅裁员可能有多种原因,但最直接的解释是其预期未来贸易活动将减少。

若美国消费者支出呈下降趋势,电商行业将率先受到冲击。这或许能解释亚马逊为何选择此时裁员,也能说明为何谷歌、Meta和微软的业务未受影响——它们不像亚马逊那样涉足零售领域,且AI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

在所有科技巨头中,亚马逊最能敏锐捕捉美国消费者支出的变化。谷歌和Meta的收入更多依赖广告业务,微软则更多依赖企业支出。与亚马逊类似,苹果凭借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消费电子产品,也能较好地感知市场变化。

我认为亚马逊在商业决策上高度理性,因此有必要弄清其在2023年大规模裁员后,短短两年内再次实施重大裁员的真正原因。

我更倾向于认为,罪魁祸首是经济形势——亚马逊可能预计消费者将全面削减开支,包括在亚马逊平台的消费。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