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考公遇上AI,粉笔能吸引用户付费吗?

业绩增长有压力,AI产品来帮忙。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连线insight”(ID:lxinsight),作者:窦文雪,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随着高速发展的生成式AI技术进入新的纪元,AI赋能其他行业的故事就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而教育行业就是其中之一。放眼国际,OpenAI就曾在去年6月,推出了为高校场景设计的ChatGPT版本——GPT-edu,能为学生与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并灵活应用于学习、教学、科研等细分场景。

国内的不少教企也早已开始布局,网易有道、好未来、作业帮、猿辅导等企业均已推出各自训练的教育大模型,在学习机、词典笔等硬件中落地。

在更细分的市场——考公培训赛道也在跟随AI产品研发的浪潮。作为公考培训三巨头之一的粉笔,近年来也在加速对AI的探索。其不仅宣称加大AI投入,还先后推出了AI老师、AI刷题系统班等产品,不少产品的商业化落地表现也不错。

AI技术能为其他行业带来的变革有很多,例如为后者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人为操作的准确度,提供个性化服务、24小时在线服务等等。

而作为一家最初就向线上赛道发力的公考培训企业,粉笔需要跟上AI的浪潮。

此外,考公市场如今又在面临“僧多粥少”的局面,热门岗位年年增长的报录比让粉笔引来不少用户,也让效率成了其不得不关注的重点。

但AI产品的ToC生意并不好做,粉笔昔日的竞争对手也都在发力。想让产品竞争力更强,就需要持续地投入。

而粉笔近期还面临着“宣称加大AI投入,但研发费用降低”的质疑。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粉笔更需要拿出站得住脚的AI产品,来回应期待,也回应质疑。

粉笔,为什么要做AI?

粉笔总裁魏亮曾在一场发布会中透露,“接下来,粉笔将以每年30%的增速加码AI研发投入,联合顶尖机构共建教育大模型实验室,打造具备‘诊断-预测-进化’能力的智慧教育中枢。”

这句代表粉笔对AI研发的表态发布于今年的4月2日,彼时,粉笔上线了AI刷题系统班。

而在此之前的2024年,粉笔就已经发布了公考垂直大模型,上线了AI老师、AI面试点评、AI面试模考大赛等AI应用。

可以说,从教学到出题,再到解析、批改、面试,粉笔的AI在用户备考的过程中存在感很高。

粉笔为什么要做AI?这或许来源于市场环境与用户需求等多重因素的推动。

如今,考公考编依然是毕业生就业规划的首选之一。猎聘调研数据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3届和2024届高校毕业生毕业规划首选中,选择考公考编的毕业生占到了13%和22.86%。

近几年,就业形势严峻,公务员的报考人数也屡创新高。

据国家公务员局消息,2026年,国考计划招录3.81万人,较去年下降1600余人,为近年来首次下降。但202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通过资格审查的人数为371.8万,较2025年增加了30.2万,创历史新高。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缩招并没有缩减报考热情,竞争越激烈,备考软件就越有市场。

早在5年前,用粉笔做模拟考、刷题的用户就有很多。根据粉笔在2020年8月发布的一篇文章,当年的7月,粉笔APP的日活就达到了150万,月活超过了500万。

时至今日,粉笔也几乎是用户公认的考公必备APP之一,截至今年6月30日,粉笔的平均月活跃用户已经达到了930万。

但月活用户未必能全部转化为付费用户,多数用户更倾向于使用更有性价比的产品,从而减少备考的资金成本。

今年上半年,粉笔拿出了一份营收净利双降的业绩报告。报告期内,粉笔实现营收14.92亿元,同比下滑8.5%;净利润2.27亿元,同比减少18.34%。

粉笔2025年中期业绩情况,图源粉笔2025年中期报告

纵观公考培训市场,出现业绩下滑的也不只有粉笔一家。以中公教育为例,今年上半年,其实现营收11.5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0.21%;净利润为6178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6.69%。

火爆的市场环境与头部机构业绩下滑形成的强烈反差,背后折射出考公机构竞争激烈的事实。

粉笔也在财报中将培训服务、图书销售及其他这两项业务的下滑分别归咎于中国招录类考试培训行业短期内依然保持强烈的竞争态势和市场竞争加剧。

市场很热,但头部企业却赚不到钱,是因为逐年增长的报录比可能会激发考生的焦虑,刺激其购买一些培训课程,但也可能导致用户在上岸几率渺茫的情况下,选择更有性价比的课程。

此外,线上备考软件的另一个痛点还在于,用户为产品付费后的使用体验,与用户的自律息息相关。而平台为了让课程或产品更好卖,可能会降低退费门槛,承诺跟不上进度或没空学习可退款。

因此,粉笔需要推出更有性价比的学习工具和课程,吸引用户付费。这个突破口就在AI身上。

AI课程的优势在于能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以粉笔推出的AI刷题系统班为例,该产品的推荐页显示,AI刷题系统班具备深度思考能力,拥有“科学制定学习计划、锚定薄弱精准刷题、整合资源高效听课”等能力。

而这些能力此前可能需要人工才能完成,要耗费教师的大量精力,且价格较低,AI刷题系统班的标价为349-399元,相比于动辄千元的精品班要实惠很多。

除此之外,不管是批阅申论等主观题,还是作为面试考官,AI的准确率和稳定性往往都高于人工。很多用户也有可能选择购买AI批阅、AI老师作为辅助学习工具,提升效率。

看来,即便“宇宙的尽头是考公”,通向宇宙尽头的必经之路上也未必一定有公考培训机构,公考培训机构还是要拿出便宜好用的产品,才能获得更多市场。

市场竞争激烈,粉笔能靠AI抢到多少蛋糕?

从目前粉笔披露的情况来看,其AI产品的商业化落地初见成效。

其中,AI刷题系统班被写在粉笔的中期报告中,截至2025年6月30日,AI刷题系统班已销售约5万人次,收款约2000万元。

此外,在2026年国考报名公告发布的次日,AI刷题系统班又迎来了一次销量增长。该产品单日的销量突破了14000单。

AI刷题系统班推荐页面,图源粉笔APP

据粉笔业务副总裁、公考业务负责人刘帅透露,“AI刷题系统班”至少提升了用户29%的学习效率;粉笔华北大区校长李梦圆也表示,在AI赋能下,用户的学习效率有近40%的提升,模考成绩平均分提高15-20分。

在粉笔看来,如今AI刷题班不仅调动了存量用户的积极性,还已经与其他产品形成了协同效应。

粉笔向连线Insight透露,截至目前,在AI刷题系统班近20万的购课用户中,首次付费、注册超过1年的老用户占比达到90%;今年8-10月,粉笔原定价为980,现定价为1280的明星产品系统班,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提升超10%。

除了AI刷题班,AI面试也是用户常用的功能,粉笔向连线Insight透露,目前粉笔AI面试累计点评量470万次,参与AI面试点评的用户达到35万。

另据第一财经报道,2025年上半年新推出的AI面试模考大赛有近150万人次参与,AI面试点评类练习工具已深度嵌入用户高频备考场景,有高达98.43%受访用户愿意进一步向备考朋友推荐面试模考产品。

不过,从中期报告显示的情况来看,目前AI还没有起到帮助粉笔节省成本、提升业绩的作用。

今年上半年,粉笔的收入成本为6.86亿元,同比减少了8.2%。但粉笔并没有将成本的下滑归功于AI技术的使用,其认为成本的下滑主要原因是随着收入同步下降。

从师资情况来看,粉笔当前的雇员总数在持续下滑,其中,全职讲师的人数也在减少,从2024年上半年的3145人减少到了今年上半年的2784人。

在人员减少的情况下,或许AI产品能带来一些补充。

不过放眼整个行业,粉笔的AI之路也面临挑战。

在公考培训市场中,选择入局AI的机构不止粉笔一个。“公考培训三巨头”中的另两家公司华图与中公也都在布局。

其中,华图教育的AI路线与粉笔相似,不同的是粉笔的产品更注重教学层面,华图教育目前的AI产品更关注面试的点评、申论的批改等环节。

近期,华图教育上线了一款针对公考面试场景的AI点评产品,下半年还陆续上线针对申论、行测等科目的AI产品。

据华图教育官方公众号,其AI面试点评上线40天使用量即突破100万,AI申论批改月用量持续翻倍。

中公教育也将AI作为主要发力点,不过,其瞄准的是就业与再就业服务,推出的自研大模型“云信”,可用于AI答疑、智能选岗等等。

AI大模型公司也是粉笔的隐藏竞争对象。

社交平台中就有普通人如何利用AI进行申论批改的攻略,攻略中列举的AI应用是DeepSeek。

虽然粉笔也有AI申论批改功能,但其需要付费。有粉笔用户向连线Insight透露,粉笔的申论智能批改功能仅限于粉笔题库内的题目,且按天数收费,最少购买三天,价格为5元。

考公用户是对产品质量、性价比很敏感的人群,如果用户通过三天的试用,发现付费的产品生成内容不够准确,还不如免费的大模型好用,反而会不看好粉笔的这项AI产品。

总体而言,AI对于寻求新增长故事的粉笔而言,已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从当前粉笔发布的数据来看,其AI故事也算是开了个好头。

但粉笔还远远没到能够庆祝的时刻。可以预见的是,其要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加大研发投入,做出内容精准、体验流畅、真正能提升用户学习效果和通过率的AI产品。

只有在背靠的每个环节都能推出经得起检验、创造销量的产品,粉笔的AI路线才算真正跑通。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