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菜品行情调研,普遍出货X元1斤,放货Y元/斤,冻库出货还要贵1角钱,”“这家短途物流成本太高,折算2分钱/,斤”“这一家的货源虽然会贵3~5分钱,但是货品质量会更好,下游商户会更加容易接受”……像这样的每一分钱都抠特别细的对话,不是发生在菜市场,而是发生在一家创业公司的业务例会上,这便是我对比菜价第一印象最为深刻的地方。
在进入比菜价公司跟随CEO侯晓琴(琴姐)实习的第一天,我便参与进了他们每晚7点准时召开的业务例会。创业公司里的员工们好像都没有加班的概念,大家都是那么充满干劲地在一起不将事情解决不罢休,每一天的晚上,十多位业务的直接相关负责人都会在会议室中,及时总结当天的业务工作并开展下一步工作计划,讨论到九、十点钟才结束已是近一个月的常态,“今晚8点多钟就结束了,还真有点不习惯呢”,一名销售区域经理就这样笑着对我说道,而前一天晚上的会议,他们就因为待商议事情较多而讨论到夜里12点。
只有结果最重要
在和琴姐的第一次对话里,琴姐问我“如果你来做CEO,你会如何去做”,我临时想了一会,以一种学生思维回答她:“清楚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然后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个目标完成,在思考的逻辑里会逐级不断地问自己各种情境下会产生的问题,然后开始思考它们的解决办法。”琴姐笑了,对我说:“所以在你眼中CEO和思想家有什么不同?”我这才讪讪地补道:“应该还有行动吧。”
琴姐则认真地告诉我,只会思考做不了CEO,一切说思考后再行动的人都是在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行动的时候我们照样可以持续地思考,一边行动,一边思考下一步行动的方向。
“只有结果是最重要的,没有结果,无论你之前看上去多么完善的思考,多么合理的逻辑,一切都没有用。”
而琴姐她在这一周里,就一直在为我做着对这段话最好的示范。选择蔬菜农副产品的B2B平台作为创业方向,对于一开始的几位创始人以及公司很多员工而言其实都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因此整条农副产品的产业链从前端到后端,琴姐不知道已经跑过了多少遍,现在的她再来到批发市场,却已经能和菜贩们熟练地谈论价格、品相、产地、拿货量,就好像她就是下游的一个菜品采购户,或者上游的产地代卖。
从CEO到“老菜农”,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必然是巨大的,据我的同事说,琴姐光亲自开车去山东看货就已经跑过好多次了,而我有时更是会在微信群里看到她半夜发来批发市场的照片。一次她与我一同到一线洽谈菜品供货商的平台入驻,看到业务员搬运货品进度较慢,由于那批货物很关键,她与我也直接上去帮忙,一直到货物全部搬完。7月末的上海空气闷热,批发市场的大棚里没有电扇也没有空调,我和琴姐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湿,却让我看见一个创业CEO最真实的样子:会思考,但更会实干,如果不冲在一线又该怎么摸清这个行业,怎么找到问题的关键?
琴姐的实干风格其实也深深地影响着公司里的每一个员工。在另一次整条供货渠道的跟进考察中,上海突然遭遇暴雨,而物流的卡车一时没有赶到,当时在场的人除我之外有公司的业务员,销售区域经理,部门leader,还有一位公司联合创始人,一时纷纷拿起遮雨布撑开来,就站在雨中保护菜品不受雨淋。等待货物上车后,我们才走到避雨的地方,大家对于突如其来的暴雨均没有准备,只能脱下湿透的衣服拧干再穿上。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没有对所做的事情有丝毫怨言,能够保护货品不受雨淋而保质地送到下游就是最重要的,拧干衣服,联创请大家吃顿饭,就又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接地气的互联网公司
原本在实习之前,我预想中的互联网公司会是所有人都坐在公司的工位里盯着电脑,忙着APP的研发与测试,忙着线上交易的完成与跟踪,或是线上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但比菜价半层楼的公司工位里,有着一小半全是空荡荡的,那是销售部及其他部分员工的位置,他们常年在外跑业务,他们工作的环境是在农贸批发市场、菜市场、街边的小菜贩、餐馆等等。在这一周内,我也一同深入参与到业务员的工作之中,感受他们每天用自己的“刷脸”和话术培养着菜贩、餐馆老板等等我们的B端客户的用户粘性,并为平台带来交易订单。
这样的前端业务给我的第一印象太不“互联网”了,太接地气了,但我逐渐在对业务过程的思考中明白,互联网化商业模式的改变在最开始一定会需要这样的人对人的直接交流来促进第一批用户的入驻与黏着,无论是将线下搬至线上,或是打破原有产业价值链,在让B端能够适应这样的转变的过程中, “人”所能起到的作用是无可代替的。
这样的过程在其他行业想来也是举一反三的,曾经我也一直思考Uber、Airbnb等商业模式创新的典范,它们的商业逻辑非常完美,当它普遍为人所知的时候已经不用发愁用户,但它们最开始的用户群是如何打开的呢?我曾经不知其解,现在想来一定也是靠着相似的方式。
对于设想的B2B的商业模式,它的核心需求来自于B,它的业务手段更要实施于B,所以可以想见,直接与B端打交道的业务员们工作的意义。看起来好像那么的不够“互联网”,但其实这几天最接地气的一线业务经历,给了我对于公司的商业逻辑的最强大的信心:越深入一线,越明白用户的需求是什么;越行动,越思考,越明白未来发展可见的困难在哪里,越清楚未来的模式应该怎样去走。
卢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大四学生,零一创投“CEO门徒计划”成员,实训公司比菜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