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转眼已是实习的最后一周,在这一周里,我参与了库存管理的梳理设计,了解到一个好的供应链对于电商创业公司的重要性,同时我还整理核对了部分收支的数据,认识到财务数据的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
“选择一个方法,然后为结果负责”
本周我设计了两个业务上的流程,第一个是关于下单的,第二个是关于发货的。两个流程的落地效果反差很大,大部分人反映不愿意执行第一个方案,而第二个方案则得到了相关人员的肯定。反思后,我总结出差别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有没有负责到底。
首先,在把第一个方案的详情传达给执行者的这一步,我做的比较失败,很多人反映并没有听懂我的方案。
原因有几个,首先是我本身没有想得特别透彻;第二,表达能力有待提高;第三,没有做好方案的跟进。那时我还没有深刻地意识到:你不是你所想的,你是你所说和所做的。
原来设计出一个方案只是开端,设计方案并不是做事的目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提高执行者的效率,在这个目的没有达到之前,我不能停下脚步。我需要更好地表达我的想法,并且尽可能去推动执行者过一遍流程,收集他们的反馈,弄明白这些反馈背后的原因。
而第二个方案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原因在于我花了半天的时间陪着相关人员过了一遍流程,与此同时,收集反馈来对方案进行实时调整,力求更好地服务使用者。
此外,我本周的工作主要是在和excel打交道,因此更容易专注于每天可以被现实反馈的小目标,利用自己的长处做好手上的事情。
创业书不能坐在自习室里看
IOS人机界面指南中写道“定义应用”有三个步骤:
1、列出所有你认为用户可能喜欢的功能,头脑风暴与产品核心想法有关的任务
2、确定目标用户,什么对我的用户最重要,提取目标用户的三个特征
3、根据目标用户过滤功能清单,高度聚焦
而在最后一周,我突然意识到:从第一步到第二步,我以前之所以会觉得好像没有什么区别,是因为我总是直接靠自己思考就走完了中间的过程,我站在自己的立场思考去什么对我的用户最重要。但是,书中没有写到的是:从第一步到第二步一定要有用户调研的过程。
原来创业工具书中的那些步骤和步骤之间隐藏了大量需要实操的部分。
第一,摆正心态,接受学习成本
回顾实习的四周,每当遇到自己做出来的东西需要被修改或者推翻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总是能很好地接受然后向前看。我想这很可能与我的心态有关系,因为在实习的第一周,CEO就让我知道了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怎样的期待:在一开始的时候想要把事情做好是有难度的,但是至少先得把事情做完,拿出结果。把做事情当做学习机会的时候,就不会太纠结于自己过去的付出,而是能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自我期待,并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
第二,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公司的两位联合创始人是完美的搭档,他们让我对于“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又多了一层认识。一位是互联网行业里执行力最高的产品经理,重视结果,能够推动团队不断创造价值,另一位高瞻远瞩,用国际化的视角构建公司未来的蓝图。在他们身上,我认识到虽然人无完人,但是互补能够创造1+1>2的价值。
第三,生活在别处
《重返十七岁》里有一句歌词:“如果能重来一回,插上翅膀你敢不敢高飞,就算拥有曾经沧海的智慧,我们还是新新人类”。经过这次宝贵的抽离校园生活的经历,我更加珍惜剩下的大学时光,虽然现在我还没有“曾经沧海的智慧”,但幸运的是一切还在进行时。另一方面,我更加确信,大学没有部可以按,没有班可以就,只有自己的心可以追随。
芮蕾,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大二学生,零一创投“CEO门徒计划”成员,实训公司杭州铕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