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CEO一样思考——零一创投“CEO门徒计划”成员公司实训(十六)

关注
要以结果为导向

第二周里,我参与了运营后台的开发工作,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业务流程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认识到了数据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在本周公司组织了3次新人培训讲座,不同的互联网前辈的人生体会从不同角度给了我很多启发。

用户调研

在一次会议中,有人提到,消费者在使用一个陌生的购物网站,尤其是海淘类商品购物时,通常会优先购买他们以前通过别的途径买过的、熟悉的商品,商品到手之后再去对比,如果认为是正品,那么他们就会很快信任这个网站。还有人说到,用户在下载了某款购物app之后,上网去查,如果发现很多负面评价,就会去卸载这个app。

我听到这些话的当下,内心是震惊的,因为我以前认为这些事情是明白可见却又稀松平常的,明白可见是觉得这些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和逻辑推理出来,稀松平常是自己并不会重视这些近乎常识性的东西。可是产品组所有人都非常重视这些事情,而且他们说的这些话并不是自己想出来的,而是有真实的用户调研作为支撑的。

后来CEO在一次邮件里写道:“商业的核心是‘让服务与产品对接用户需求’,这个对接过程,最重要的靠‘对用户的了解’,次要靠一些‘逻辑’。”原来逻辑重要,可是“对用户的了解”比“逻辑”更重要。

我想,如果只靠逻辑推理,那么一切都是一些可能性,只是我知道有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多一些,有的可能性小一些。而通过用户调研,我才能确定,哪些是正在发生的。更为重要的是,我能够通过现实的反馈,来判断自己逻辑推理的准确度,然后才知道如何去改进自己的思考方法。就像做阅读题,如果只有前面做题的部分,没有做完后校对答案的过程,那么做题时就可能永远看不到自己的思维漏洞;而如果从来不做题,总是先看答案,那也是不行的,同样不能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所以,用户调研的事前推理和事后总结修正都缺一不可。

以结果为导向

我读到过一篇文章,上面说“知识必须能够在你大脑中自如运行,有一套完整的思维体系。这个体系至少应该包括:观察、分析、预判、行动、矫正、结果、反馈这么7个步骤。”

“结果”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公司里就是以结果为导向,强调每一个人的产出。只有做下去看到结果,然后才能拿到现实的反馈,之前的付出才能总结成为自己的经验。

以结果为导向,很自然地就会强调执行力。执行力是初入职场生存的必要能力。以我个人为例,当我非常想要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我有时会陷入漫长的“准备”陷阱,想得很多,但是执行力很低,而一旦终于从准备进入到着手做的环节,准备太多反而成了负担,因为一旦发现做的事情和想的不一样,就容易陷入对过去所准备的一切全盘否定的情绪中去。由此可知,做好的第一步是先把东西做出来,而不是过多地去担心如何做好。

那在完成工作的时候可不可以有自己的判断呢?我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90%的精力保证执行力,10%用来思考自己对这件事情的判断,然后用结果来验证自己的预判。有人说过“在大学时期创业,相比步入社会后创业,前者的成本要小”,我把前者理解为低成本的实验。而现在我发现,进入社会工作后一样可以做低成本的实验,关键在于你有没有自我学习提升的欲望。

从概念到产品

IOS9人机界面指南关于“从概念到产品”的设计策略中是这么说的:

1、列出所有你认为用户可能喜欢的功能,可以直接进行头脑风暴,列出所有与产品核心想法有关的任务。

2、确定目标用户。确定在此情此景下,什么是对你的用户最重要的。

3、根据目标用户过滤功能清单。好的应用应该是高度聚焦在能帮用户完成的任务上的。例如,即使第一步想出的那些可能需要的功能都是有用的,也不一定是第二步定义的目标用户需要的。

4、当你想要新增一个功能时,以用户目标为指导,理解用户期望通过你的应用完成什么。

本周我参与了后台开发的设计工作,回顾整个一周,我发现以上这些策略是非常有指导意义的。感触最深的是,当我在挑选关键词筛选需要的字段时,我参考了多家购物网站,然后尽可能列了很多我觉得用得上的字段。直到后来产品经理提醒我,作为一家创业公司,应该考虑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效益,综合考虑到后台开发的技术成本和运营实际的需求,我最后留下了运营平常筛选工作时用得到的字段。

芮蕾,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大二学生,零一创投“CEO门徒计划”成员,实训公司杭州铕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