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下半场,还有企业敢入局?校校单车走“校方联营”路线,已获千万级天使轮融资

2017-07-24
共享单车正在向二三四线城市以及半封闭区域渗透...

不到1年的时间,共享单车瞬间成为了大家出行的标配,但快速扩张造成的一个问题是公共资源被无序侵占,最近就有媒体曝出共享单车被驱赶出特定区域的消息。

这里所说的区域主要包括公共区域和半封闭区域,前者指地铁站和公交站、商场、公园等,管理机构是政府交通、城市建设等部门,后者指住宅、工业园、医院、学校等,管理机构是安全、物业等部门。

企业想顺利投放单车,需要获得这些区域管理者的同意。目前像ofo、摩拜等共享单车企业主要的精力在公共区域投放上,这就将机会留给了那些拥有半封闭区域资源、差异化经营的共享单车企业

校校单车便是这样一家聚焦校园市场的共享单车企业,由其母体企业“校校”与上海永久自行车共同孵化,目前已获得来自团中央所属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新地地产等多方机构共千万级天使轮融资。“校校”作为高校微信第三方服务商,已与700余所高校建立线下合作关系,支持运营着超过2000所学校的2万多个官方新媒体账号,通过线上网络建立起线下的高校学联、社联社群体系,并于2016年3月获得光线传媒的战略投资。

校校单车创始人胡嘉润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关注:ichuangyebang),校校单车的目标市场是那些位处近郊远郊、离地铁站较远、人口密度大的大学城,在全国2800多家高校中,有一半多合适投放的区域,容量在300万辆。

校校单车创始人胡嘉润

目前,高校出行有以下痛点:

对于校方而言,要解决学生的校内交通问题,同时要在这个“小社会”规范管理,避免出现无序停放和质量不高的共享单车给校园造成的安全隐患,还要处理学生毕业后的“僵尸车”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有较高频次的校内用车需求,新生入学还需要专门购置自行车,对于尚未工作的他们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

2017年4月,校校单车在上海市的上海大学进行了试投放,目前已经梳理出一套高校绿色出行解决方案,并获得了30余家高校的入校协议。

校校单车采用的是与校方联合运营的模式,每次骑行产生的利润会与校方按比例共享,用于支持学生社团活动。同时,与后勤、保卫部门达成合作,共同规范进校单车数量、停放位置等,并与校团委、学生会等组织建立运营团队,共同完成定期巡查、故障申报和车辆分配等管理。

校校单车与校方联营的另一个特点,体现在可以与学生组织联合主办设计大赛,选出属于本校的特有配色,进行定制化单车制作,车体喷绘本校校徽及组织logo,成为专属校车

在投放共享单车的同时,校校单车会让学生用自有单车换取共享单车的使用权,让“共享”逐渐替换“私有”,这样就算学生毕业了,学校也不会担心“僵尸车”的问题了。

在未来的8月中下旬,校校单车将在上海奉贤大学城、临港大学城、武汉黄家湖大学城和光谷大学城等进行正式投放,建立示范区。预计在2017年年底前,校校单车将在6个省市建立15个大学城示范区,覆盖300万人。

在产品研发和生产上,校校单车的全部车型由永久自行车生产,采用实心轮胎、前置篮筐。在智能车锁的构成上,校校单车集合了蓝牙、GPS、GPRS,方便用户通过App、H5、小程序、微信打开。

校校单车

打开校校单车的APP,我们可以看到针对不同场景的收费模式。用户只需要缴纳499元押金可免骑行费,申请退押金5日后到账;如果缴纳99元押金,0.39元/半小时,押金随时退;如果学生或教职工完成校园认证,0.39元/小时,免押金。

在用户使用校校单车的过程中,还有两种特殊情况:校内人员会将单车骑往校外,或非校内人员使用,这些都会增加单车回校的困难。胡嘉润表示,对于前者,校校单车在校外周边区域划定了电子围栏,如用户没有停放到指定区域会降低信用值,影响日后车辆使用。另外还会通过免骑行费骑回校园、人工寻找和搬运等多种方式让单车回到校园。对于校外人员使用的情况,校校单车在未来会提高校外人员的认证门槛。

胡嘉润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关注:ichuangyebang),校校单车主要的优势在于长年积累的校园资源和专属校园的绿色出行方案。校校单车每辆车的运营成本可控制在社会共享单车的三分之一左右,骑行频率约为5次/车/日,是社会共享单车的2倍。在未来,校校单车更多的是想以学生的刚需性出行作为切入口,建立一个面向C端用户的流量入口,再用这个入口拓展更多的可能性。

今年上半年,共享单车领域开始出现一些倒闭企业,如悟空单车、3Vbike。目前的现状是,共享单车企业在经历了上半场野蛮的市场争夺后,产品技术和性能开始逐渐趋同和趋优,差异化经营、品牌和服务体验被放在了首要位置,比如摩拜与京东的618合作,ofo的“小黄人车”等。

不同于微信这样纯粹的“几何式增长”的互联网产品,共享单车的扩张主要依赖于线下的快速、大量投放,这受制于自行车厂商的产能和供应链,再加上中国共享出行领域的市场容量巨大,各地方和区域管理者不同的出行规定等因素,所以还没有出现一家通吃的现象,像专注二三线城市的Hellobike、专注校园市场的校校单车,以及更多的地方性共享单车便在激烈的竞争当中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时间。

目前,校校单车仍处在初创期,未来的挑战在于如何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快速与更多高校建立紧密合作,积累充足的资金弹药快速生产和投放共享单车,与暂时无暇关注特定区域的共享单车企业争夺时间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