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产业基金管理合伙人王晓波:百亿产业资本系统布局中国先进制造

我们希望能够用一系列更有效率的解决方案,来为我们所投的制造业项目持续赋能,提升它们的生产效率、提升竞争力。

WechatIMG1075.jpeg

12月14日,“2018中国企业战略投资峰会”在北京诺金酒店举行。小米产业基金管理合伙人王晓波发表了“小米产业投资进化论”的主题演讲。犀利观点如下:

1、雷军总总结中国国货出现的问题:设计差,效率低,用户体验差;

2、过去8年多时间,小米战略投资超过200多家项目,将近一半是互联网及家居产品,是我们对生态链的布局;

3、雷总要求我们在5年募集600亿,系统布局中国的先进制造;

4、我们希望能够用一系列更有效率的解决方案,为我们所投的制造业项目持续赋能,提升它们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以下是王晓波演讲实录:

大家下午好!感谢南立新南总的邀请,也感谢高通创投沈总点将,沈总希望我代表小米产业基金在今天向各位汇报一下小米投资情况及小米产业基金基本情况。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在正式场合介绍小米产业基金,非常荣幸能够有这个机会。

小米业务进化:从硬件到生态链

今天的主题是“进化”,首先跟大家汇报一下小米的业务是如何进化的。

今年在IPO时雷军总给投资人写了一封信,标题是:“小米是谁?小米为什么而奋斗?”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小米,但我仍然要介绍一下小米。小米是谁?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

我们的价值观是什么?始终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重视创新、品质、设计和用户体验,持续保持极致高效,打造“新国货”。

今年三季报,小米交出了非常亮眼的成绩单。截至2018年9月30日,小米总收入同比增长了64%,手机全年出货量已经超过1亿部。我们的国际化也持续在发力,前三个季度仍然保持着超过100%的增速。小米在全球第二大市场——印度手机市场连续四个月稳居第一,印尼排名第二,西欧手机市场Q3同比增长386%。

作为年轻的互联网公司,作为新进IPO的上市公司,我们在8年时间做了什么?首先看一下我们成长的轨迹:2010年成立,2年后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2014年成为大陆排名第一的手机公司,销售收入突破100亿美元;2017年营收超过1000亿人民币。

这背后是小米的业务模型,我们称它为“铁人三项”——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小米是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手机是我们最先推出的硬件产品,小米也是在世界上第一个利用自己互联网电商平台来卖手机的公司。

很多人都不知道,小米实际也是中国名列前茅的电商平台。手机和生态链智能硬件是我们流量工具,米粉是我们的终极用户。我们从2013年开始通过投资一系列智能硬件和消费品公司,形成了小米的生态链,形成了我们的产品矩阵。

小米为什么要做手机、做这么多硬件?因为我们希望打造中国的“新国货”。

如何定义“新国货”?创业之初,我们就在想:中国的国货究竟出了什么问题?雷总在不同的场合也做过分享,他在创办小米时思考中国的国货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设计差。我们现在讲“颜值即正义”,这个产品好,但是它不漂亮,大家没有购买的欲望,不愿意出价、不愿意下单;

第二,效率低。效率低体现在很多方面,主要是渠道效率。互联网或者电子商务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渠道效率。过去从制造端到零售端,经过不同环节的层层加价,等这样的产品到了消费者的手里之后,发现又贵又不好用;

第三,用户体验差。当然,这个包含很多因素,我们的服务、产品定义、客户管理能力、以用户为导向的设计能力等,导致最终拿到一件国货时感受没有那么好。所以一方面国内大量的商品和消费品过盛,另一方面,中国人在全世界扫货,包括日本人的马桶盖。国人心中洋货和国货差异很大。

所以小米的逻辑是什么?通过创新、设计、效率、用户体验来打造我们的“新国货”,围绕小米的“新国货”的初心进化。通过生态链的产品布局,小米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级的IoT平台。

我们的三季报显示:小米全球连接智能设备的数量超过1.32亿,已经有近2000款支持的设备,覆盖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小米的销售只进入到全球80几个国家,但我们的产品已经遍及全球各地。所以IoT平台、物联网也是我们业务进化的一部分,小米所有的智能硬件都可以在自己的IoT平台上实现互联互通。

当我们把硬件做好,做到中国第一的时候,我们的互联网平台有越来越强的流量基础,线上有2亿米粉。几年前,小米又开始布局线下,发力新零售,到现在为止有500多家小米之家店,在全国拥有超过36000多家小米直供店、小米体验店、小米小店,已经初步形成小米线下网络格局。

互联网服务则是我们变现的一个主要通道,我们有自己优化的安卓平台MIUI、小米金融、小米互娱线上平台和系统。这是小米业务进化的基本节奏。

小米投资进化:发力先进制造

业务进化的同时,小米也把手机相关产业投资作为业务的一部分,所以投资也是小米业务的一个核心战略。

小米的投资到目前为止分为两个业务单元:战略投资和产业投资。

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小米生态链投资,现在内部由一个战略投资部负责,主要是做直投。过去8年多时间,小米战略投资超过200多家项目,将近一半投到生态链产品;互联网业务、媒体娱乐内容加在一起占另半壁江山;所以有100多家是生态链投资,100多家集中在内容和互联网应用服务,投资额超过100亿。伙伴基金顺为投出去300家企业,“小米战略投资+顺为”共投出500多家企业。到现在为止,小米投资组合中有9家公司IPO。

为大家介绍一个小米战略投资生态链的案例——华米。我们2013年启动生态链战略,2014年投资华米,累计投资大概770万人民币,占股比例在14.6%。今年2月,华米在美国IPO,我们持股的价值大概在9000万美金左右;现在华米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手环公司。除了华米之外,还有做小米净化器的智米,还有充电宝的紫米,有扫地机器人的石头科技,有9号平衡车的纳恩博,这都是我们生态链投资的项目,在目前各个细分赛道行业中名列前茅。

我们通过“投资+孵化”的模式投资小米生态链取得的巨大成果,同时也是小米模式在不同的细分赛道上复制成功的一个结果。所以小米到现在为止仍然是一个充满着活力的产业生态系统,大家都在研究小米的生态链投资方法论。

那很多人问我产业投资部是什么? 随着我们互联网和IoT生态链投资的成功,2017年小米设立了产业投资部,发力下一个阶段的产业投资,又开始在投资方面的新的进化。小米和湖北省政府联合发起“湖北小米长江产业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是120亿,通过小米联合几家基石投资人撬动社会资本,主要关注手机、智能硬件、消费电子领域的先进制造项目。过去我们的投资布局一半是互联网,一半是智能硬件和消费品,还有一部分内容。而这支基金开始发力在先进制造。

请注意我刚才说到我们的初心是什么,小米的初心就是要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前一阶段我们重点投资布局在做中国的“新国货”,这个阶段我们要拿小米产业投资或者小米产业基金这个平台,直接布局中国的先进制造。

把刚才说的那几个领域细分一下,手机、智能硬件供应链相关的核心器件、新的装备、新的工艺、新的材料等都是我们的方向。而且这只是小米要做的第一支产业基金的起点,雷总要求我们在5年募集600亿,系统布局中国的先进制造。我们的压力很大,但我们要投硬科技、投先进制造,的确需要大体量的资金长期投入。

随着我们基金募资的完成,我们已经开始了投资的布局,通过几个已经投出的项目来说说投资方向和逻辑。我们投了一个手机射频前端器件滤波器的公司,投了3C电池,投了做设备检测的公司,投了手机摄像头光学检测组件的公司,都是围绕手机周边的生态做布局。我们还投了一个工业机器人的公司,做系统集成,在国内3C领域排在最前面。

我们要一只手要投在核心器件和周边生态系统先进制造的项目,另外一只手会关注工业互联网、关注机器人、关注智能制造的服务提供商和系统集成商,希望能够用一系列更有效率的解决方案,来为我们所投的制造业项目持续赋能,提升它们的生产效率、提升竞争力。这也是我们通过投资和连接要做的,我们的投资除了提供小米平台的赋能之外,还是希望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帮助我们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它们的运作效率。

这件事情如何做到?第一步,要通过投资来连接;第二步,通过平台来赋能,包括产品体系,包括AIoT系统;第三步,通过机器人、通过工业互联网的平台和策略推动被投先进制造企业自我进化。

最后,是不是有可能把整个的制造系统,通过互联互通打造一个虚拟的生产系统,实现用户网络、零售网络和制造网络之间的某种协同?这是我们正在思考的,也许是一个终极目标。

雷总也给我们提出了目标:要打造中国制造业的BAT。我们在想什么是制造业的BAT?也许是几个不同网络的叠加。在我们这个生态系统里,过去已经通过互联网极大地改善了渠道效率,今天要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通过产业投资的连接做下一次进化,就是提升制造网络的效率。

如果有一天我们把制造网络效率跟渠道效率结合起来,小米也许有可能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多、更加极致性价比的好产品和“新国货”,这也是我们产业投资基金的奋斗目标。

今天跟很多同行介绍了小米业务的进化、小米投资的进化,也希望跟很多投资界的同行能够一起发展。大家在策略方面可以互通,好的项目可以共同布局。小米产业基金是一支新军,以后有更多机会通过创业邦平台、创投联盟平台与大家互动。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