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投资20年,一年IPO七次,押中科创板“首家过会”企业,德同资本邵俊最看好这三大领域 | 投条

2019-07-02
作为一家成立13年的老牌基金,德同资本的成绩令人瞩目。


「投条」是创业邦推出的投资领域新栏目,旨在报道VC/PE圈的新动态,捕捉最具前瞻性的新趋势,对话资本市场的伯乐,洞察最具机会的新赛道,争做走在时代前沿的瞭望者。


作为一家成立13年的老牌基金,德同资本的成绩令人瞩目:不仅创下过一年7次IPO的辉煌战绩,今年还第一个尝到了科创板的果实——押中了科创板首批过会企业微芯生物。

德同资本的执掌者邵俊,作为中国最早的风险投资人之一,他手上掌管的人民币基金超过100亿,邵俊本人主导投资并担任董事的尚德电力、银联电子支付、91无线、川仪股份(603100)、博腾医药(300363)、来伊份(603777)均从A轮成长为富有产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极高的投资命中率让邵俊和德同资本在VC市场名声大噪。

从龙科创投到德同资本,邵俊几乎完整经历了中国一级股权市场的成长曲线。多年经验使得他认为老牌基金更要与时俱进,要先看趋势,再找标的。他认为当前形势下,医药板块、新能源汽车、企业服务领域更有机会,德同资本今年也将围绕这三个赛道押注,继续捕猎独角兽。

在科创板和中美贸易战双重背景下,邵俊对德同的投资打法有了更多的思考。

以下是创业邦专访德同资本董事长邵俊实录:

创业邦:您在创业邦春季峰会的台上提过,科创板的出现将使得中国投资人分享到中国最优秀的科技类、互联网类企业最高速成长阶段的红利。那么在您看来,您认为什么样的企业是您眼中最适合登陆科创板的“优秀企业”?

邵俊:顾名思义,我认为真正的科创企业更适合。因为如果传统的资本市场还是看静态的财务指标,他反而更偏好于传统行业,因为以前的制度需要你找所谓的类比公司,如果你找不到类比公司,发行的时候,尤其是审批的时候会遇到麻烦。

科创板正好相反,我认为是鼓励创新,这个跟我们所处的阶段与经济转型的需求息息相关。回到你的问题,我认为真正有科技含量、真正有创新的、甚至模式都是首创的一些企业,或者是牺牲眼前利益来获取更长远的战略价值的公司是非常适合的。这类公司以前可能只能去做海外结构,去纳斯达克得到认可,在国内没有办法得到认可,这次是一次很大的改革。

创业邦:刚您说刚模式首创的公司很适合登陆科创板,国内大家讲得更多的是商业模式创新,而在国外可能更看重技术创新。作为投资人,在您看来,这两种创新模式哪一者更为重要?

邵俊:很多商业模式的创新就是因为有了技术创新。为创新而创新的商业模式持续不久,因为没有护城河,大家都会来学。

但如果商业模式的创新伴随着技术创新,企业就有了天然护城河。我非常尊敬的两家企业,一家是今日头条,另外一家是虽然争议很大,但我还是非常尊敬的拼多多。

别小看这两家企业,头条真的是在巨头已经垄断的时候,依靠它内部的黑科技异军突起。同样拼多多也是,很多人在嘲笑它,瞧不起它,说它消费降级,但它恰恰是用了大数据科技的手段,精准触达到了以前电商甚至互联网都触达不到的人群,比如说四五线城市,比如说中老年人。

所以我觉得这些模式的创新背后有一个核心,就是要用技术支撑,而不是只想了一个idea,这两者是有机结合的。

创业邦:您今年看好哪几个赛道?

邵俊:首先我觉得很多事情有一个周期,一级市场的周期不能用年来看,二级市场更短期。一级市场周期的形成,至少要看三年,且中间不能动摇,要耐得住寂寞。如果追逐今年的风口可能会有风险,因为我们这个行业是高度缺乏流动性的,所以要有更长的周期。

有几个行业是我们最近这三年一直关注的,也是2019年会继续关注的。第一就是对医药板块、创新板块高度的关注。资本市场把医药行业叫做防御性行业,跟宏观经济的周期没有那么正向的关系,所以我觉得这是在不确定的宏观环境里面比较好的板块。

中国过去这么多年的发展,得益于很多海归的人才,使得我们在生物医药的赛道上并不比国外落后太多,随着技术成熟,小分子药物开发进入传统药物概念。大分子领域我们落后较多,我们也将迎头赶上。

但中国可以在新医疗技术上实现弯道超车,尤其是进入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大家知道Car-T,TCR-T是精准治疗和细胞治疗的其中一个重要路线,我们内部做了一个行研,现在各种不同的Car-T靶点的研发团队在美国是460个,中国是450个左右,非常接近。尤其是机制创新上,中国也备有多个首创技术。

我不太愿意讲弯道超车,但这至少是大大缩小差距的机会。这有点类似于新能源汽车,传统汽车中国以前是市场换技术,市场是出去了,但核心技术尤其是传统的引擎技术并没有掌握。现在全世界都进入了电动车行业,美国这么大的市场也就只有一个特斯拉,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还是很热闹的,这就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

再举个例子,固定电话需要交换机,当年第一个万能交换机就是华为做的。如果沿着这条路去干,美国二战以后固定电话已经普及了,中国再走这条路就很慢,而且越到后面要铺这些成本就越高,于是我们撇开固网,直接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在移动互联网上是很领先的。

对于我们做创投的来说,一定要看这些中国有机会反超的赛道,而不是永远跟在后面me too的,me too赚点钱可以,但是遇到中美之间的摩擦,对仿制各方面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第二个是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刚才也讲到了,我还是非常看好新能源汽车,像我过去赚钱赚得最多的几笔交易,比较经典的就是1亿美金的估值投了91助手,18个月之后,以19亿估值退出。

我认为当时那个节点中国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就必须要有一个移动互联网分发的平台。当时1亿美金,大家都说贵,后来所有觉得贵的人悔的肠子都青了。你要看趋势的判断再看合适的标的。

回过头来,我认为现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也是处于这样一个阶段,这个趋势已经明确了,当一个趋势明确的时候,接下来要研究的就是这个产业链里面哪一段最好。

目前从我们的打法来讲我们不愿意站队,不愿意去投某一家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厂商,相反我们现在投的都是上游的三电,就是电机、电控、电池这三块。因为现在新能源汽车厂商我能够报得出来的至少有10个品牌,每家都融到很多钱,但是以美国作为借鉴的话,最终不可能容纳这么多,至少头部的10家里面可能要死掉2/3。

但是我现在布局的电机、电控、电池以及车身轻量化,这些都是共性的,我们布局了好几家这样的企业,每家企业服务两家、三家甚至更多的整车厂商,这样从风险和回报来看,我的风格可能更稳健。

另外一块就是对企业服务的高度关注。这个需要很大耐心,但是绝对值得关注。企业服务是慢热性的,不像C端,一个爆款就可以做一个很大的企业出来。

企业服务的特性也决定了它不像C端可以爆发,所以我们决定不扎到一些估值太高的项目,因为估值太高的隐患就是要超常规增长,我认为这是不现实的。中国以前讲野蛮生长,很多企业胆子大,圈地打仗,但现在这种粗放式的增长已经行不通了,要做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就一定要有企业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相结合,这是一个趋势。

但是要冷静的看,to B是慢热型的,长期的,不要急功近利的把to C的那套模式,包括估值体系直接砸到to B。

创业邦:去年至今,许多基金都在喊“募资难”,您对此是否感同身受?

邵俊:资管新规之后,直接、间接地都影响了我们的融资端,所以募资非常难。我们5月29日close了新的一支核心基金,20个亿。说实话这20个亿募的是我一生中最难的一次。

创业邦:难到什么程度?这期基金是为科创板特地筹备的吗?

邵俊:就是至暗时刻嘛,难到不可思议的难,我在这个行业从2000年到现在,这是最难的一次。说实话如果还是2018年的状态的话,有一些基金机构是存活不下去的。所以我们还是纯市场的来做。

我们这个基金很有意思,我们是在科创板还没有宣布时就开始募集了,不是现在回过头来去跟风科创板。我们的募资材料、领域跟科创板鼓励的领域是高度吻合的,我们不会去投存量的一二级市场的套利,因为这些套利已经没有市场了。我们本来就是要投这些领域,但是科创板出来后能让我有更好的退出。

创业邦:德同现在投资的企业上科创板名录里面有多少?

邵俊:第一批里面就有一家非常优秀的企业叫做微芯生物(注:微芯生物已成为科创板首家过会企业),而且我们有董事会席位不是一般小的投资。既然叫科创板,说明科技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第一批30家里研发占收入的比,微芯是最高的,超过50%。

我们现在有三个一点一类的新药,一个已经拿到药证了,一个马上可能拿到药证,还有一个已经进入临床三期了,这样一个一点一类的新药组合,不要说科创板,香港都是很少的。我们还有两家正在申报的过程当中。

创业邦:科创板推出后,德同今年的投资打法与之前相比是否会有一些变化?

邵俊:投资打法倒没有变化,因为我们从三年前就提出来一个叫做哑铃战略。

过去几年比较热的时候,我们比较冷静,不想去投所谓的独角兽,也不想去做接盘侠,过去几年比较疯狂的时候每个企业可以募一轮5倍甚至是10倍估值的增长,这些都是催生出来的,很多到了C轮、D轮的时候整个商业模式还没有形成一个闭环,这样估值很高的话,像德同这种主动投资者,一般会要求有董事会席位,那就要投很多钱,但是风险没有完全释放,只是个别几个KPI指数特别亮丽,就用KPI指数给他估值。

我当时对这个情况非常担忧,所以果断地把橄榄球式的投资往两边移。

第一是果断地前移,德同在过去几年都投到了Pre-A轮,例如影谱科技,Pre-A轮是我们投的,A轮是我们独家投的。

同时我们也果断的做一些后期的比较大的投资,对于真正的风险释放的、有核心价值的企业出手投的比较重,甚至从事了控股资产的投资,去年主要的一个投资就是从中兴通讯的旗下收购了中兴金云,联合摩根史丹利投了10个亿。

创业邦:中兴为什么把这个放出去呢?是因为他们受了美国的制裁,抛出了优质资产吗?

邵俊:不是,这是整个中兴集团的策略,就是要放弃非核心资产,聚焦核心资产。它的核心资产很简单,就是5G,对我们来说正好是需要投的,这是我认为特殊机会或者是风险完全得到释放的项目。

回到今年,我们还是坚持这样的打法,有了科创板,使得我前端投资的信心可能更足了,因为科创板把盈利的要求去掉以后,我就不用去顾及。以前投前端,投好的话倍数是高,但是退出的时间会超过你的周期,甚至会被逼中途下车。有了科创板之后,只要是优质的企业,我就更敢于坚定不移地执行这个策略,尤其是前端的投资我们更有信心了。

创业邦:在您看来,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的本土医疗企业会产生什么影响?

邵俊:我前面讲了,医药行业是一个最有防御性的领域。因为中国的药我们本来就没有办法出口,让美国人吃我们的药还是比较难的,我们的新药就是针对中国市场的。

以前我们买的好药都是进口的,中美贸易战限制了很多药的进口,关税很重,这对中国本土的产业可能就是一个倒逼,但我不希望走老路,倒逼又不创新了,去仿制,去偷,这样会越走越远了,摩擦越来越大。要倒逼我们下决心、下狠心去创新,这才是倒逼。中美贸易战对很多有出口导向的企业会有很大伤害,但医疗行业,我不想说是受益者,但是至少还是一个防御性很强的行业。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创业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