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财富飘零录

2019-07-11
资产管理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告别红利,没有捷径,欢迎来到丛林。

编者按:本文转自寻瑕记,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一条黄浦江,将陆家嘴环抱怀中,密布的格子间和散落的烟波亭,承载了无数人的财富梦想。

财富管理、基金管理、资产管理,无论冠以什么样的字号,只要把公司名字镶在陆家嘴某个写字楼大堂的铭牌上,把陆家嘴办公地址印在写着“投资总监”“执行董事”头衔的名片上,搭个精致的网站,集结一班人马,抓住几个核心客户,就可以开张了。

除了一张金融许可证,他们曾经拥有一切。

01 依旧似水雷年

3月,小牛资本旗下小牛新财富天津分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已被立案侦查。小牛新财富代售的富汇华夏企业价值投资1号、2号、3号全部延期,用于投资金一文化应收账款收益权,而小牛资本第二大股东北京碧空龙翔同时是金一文化大股东,关联方融资痕迹明显。

4月,主攻特色小镇和保障房PPP的金诚集团崩塌,80后实控人韦杰归案,旗下6家私募机构共计发行私募产品350余只,涉案规模百亿以上。

5月,集结了明星合伙人和明星股权项目的“知名PE机构”永柏资本爆雷,实控人金赟在上海虹桥机场出境时被捕,旗下募资平台红银财富在10余个一二线城市建立营业网点,66亿产品待兑付,涉投资者超千人。

5月,新华信托财富事业部脱胎而来的新华财富出现多款私募产品违约,2017年即出逃海外的实控人郑孝和被广东警方从希腊引渡回国。

7月,网信CEO盛佳在内部群宣布,先锋系旗下P2P平台网银普惠“良性退出”,网信集团也发出平台逾期公告,由于大额企业标的逾期和部分借款人逃废债,目前59亿待还,涉及15万投资者。

去年就已着墨颇多的爆雷潮在今年演变成了一张张蓝底白字的警情通报。

禁止“错配”“自融”“挪用”“资金池”的监管禁区变成了财富湮灭的惨痛案例。

我们在《三方财富“现形记”》里提过的老友们,也在今年纷纷续写了新剧情。

恒天财富元老梁越带着与老东家不可言说的恩怨纠葛,携杨勇等一帮亲信创办盈泰财富云,规模一度达到200亿,但去年以来接连踩雷乐视、中弘股份、利民股份、腾邦国际等项目无法退出,陆续有多只产品违约展期;在一封言辞恳切的“盈泰产品延期说明函”之后,迟迟未收到进展的投资人近日再次在某监管门前集结。

胡天翔在钜派的权力斗争中失利后黯然离开,此后公开的头衔包括甦翔投资集团董事、钜登投资创始人以及翼勋董事长。其中翼勋旗下的P2P钜宝盆在2018年被曝存在大面积逾期,钜登投资则在宣传中捆绑钜派遭到撇清。今年再听到老胡的消息,已是“失联”“被带走”列入“失信被执行人”等传言齐飞。钜派则在接连踩雷和内部举报后,剩下区区7700万美元市值。

一张“宜信马上出事”的煽动性截图在风声鹤唳的市场中迅速传播,引发7月5日宜信官网公告回应“已找到造谣者信息并报警。针对捏造和散布谣言的不法分子,我们将保留通过法律武器保护合法权益的权利。”

同样奋而报警的,还有被舆论推到风口浪尖的诺亚财富。

汪静波从湘财证券出走创立诺亚财富,她早期个人客户、乐百氏创始人何伯权为诺亚带来了第一笔天使投资,还帮助诺亚在2007年带来了沈南鹏的红杉资本。时至今日,投出了久久丫、7天连锁酒店和喜茶等项目的何伯权依然说:

“诺亚财富大概带给我4000倍的投资回报,这也是我最骄傲的一笔投资。”

诺亚财富的“成名需趁早”,狠狠吃了08年四万亿的红利,又踩准了几轮资产周期。别人卖保险ta卖信托,别人卖信托ta卖基金,别人卖基金了ta早布局了PE,待到PE退出难,诺亚搭建了歌斐资产,转型做资产管理。

只是这歌斐木打造的一叶方舟,赶上了加杠杆的海天盛筵,经不起去杠杆的惊涛骇浪。

02 于今谁解其中义

2015-2017年间,混迹非标资管圈的金融民工们大多都接到过广州承兴供应链融资的单子。期限6-12个月不等,规模5000万到数亿不等,底层资产有对苏宁的,有对京东的,有对移动的,一水儿的应收账款确认函,一水儿的应收账款打8折外加人行系统登记,一水儿的账户共管+广州承兴回购,一水儿的应付方实力雄厚。

也许就是传说中的应付方实力太雄厚了,项目百般好,就是做不到“在职高管,面签双录”。

金融民工们这些年没少被骗,早已不敢轻信天上会掉下包装如此精美的项目。

见过真会议室里的假董事长,见过假售楼处里的真沙盘,追回款结果凭证是假的,做保理结果商票是假的,去询证结果整个营业部都是假的,好不容易做一单买入返售,保险柜里的银票都能变成一堆报纸。

所谓的“底层确权”,也只需要核心企业会议室里的几个群演,和一个萝卜。

所谓的“供应链融资”,缺失了核心企业确权和层层核验,不过是一笔笔信用放款。

这几年卷入供应链黑洞的还有九有股份旗下的润泰供应链、宁波东力旗下的年富供应链,和将现货交易、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互联网金融汇聚一体的金银岛。

大型核心企业早已参透一切,供应链金融必须围绕核心企业展开,否则就是耍流氓。纷纷自建保理公司、搭建系统进行对外融资,将资金提供给上下游企业赚取利差,再将资产打包挂牌证券化。

曾经,承兴的应收账款或许是真的,京东苏宁的确认函或许也真过,随着坐拥境内外三家上市公司的罗静,资本野心的逐步膨胀,供应链层层注水,环环相扣,推介材料里完美的风控闭环,变成了一条贪嗜的利益锁链。

而试图绕开监管的部分三方财富、私募基金还在以供应链名义发行产品募资,大量纯信用贷款被包装成低风险固收产品,成为造假欺诈的重灾区。

如今诺亚踩雷承兴的34亿炸开了锅,发现锅里还有汪静波的老东家湘财证券,以及经湘财证券拉拢入局的云南信托等一干难兄难弟。至于躲过这单“完美交易”的弟兄们,都在心中默默感激风控“当年大义凛然的不批之恩”。

这一场各执一词的罗生门,承兴是“处心积虑”的江湖骗子,诺亚是“无辜上当”的管理人,京东则是“事不关己”的局外人。

在“不是你被抓就是我被抓”的终极两难面前,纵是美女董事长,也怕会报警的塑料姐妹花。

在“不是你背锅就是我背锅”的互相推诿面前,经过明尼苏达一役的京东甩了个彻底。

在“不是风控缺位尽调失职,是我好傻好天真”的巧妙开脱面前,诺亚看来是要推开地产和城投沉重的身躯,只身扛起破刚兑的大旗。

中江信托踩雷大连机床虚构6.7亿应收款的判例在前,合同诈骗的官司一审二审打了两年,打到大连机床破产重整,董事长被通缉拘捕,退赔诈骗款遥遥无期。

投资人只能在依法维权和自力救济之间凌乱,“信任托付”的基石碎了一地,“投资须谨慎”的代价如此高昂,不仅要承担资产的贬损,市场的波动,还要擦亮双眼识别风控措施是不是沦为摆设,项目合同是不是一纸空文,融资人会不会涉嫌刑事犯罪,管理人会不会毫无招架之力的被卷入一场骗局。

2015年,有人在访谈时问汪静波,你的投资理念是什么?她的回答是:

“做自己看得懂的,真正懂的才投进去。”

03 万里风波一叶舟

在三方财富发展的历程中,代销曾经,现在也依然是业务的主流。

有实力、有资源的财富管理机构成为总代理,拿下较好的理财产品资源,或直销给终端客户,或分销给其他二级或三级代理。

但代销业务准入门槛低,没有护城河,如果不能傍上个强大的股东,在无序的市场竞争中,不仅产品供给不稳定,人员容易跳槽流失,利润还要被层层盘剥。到头来,客户对平台没有粘性,销售对平台也缺乏忠诚。

面对微利的激烈竞争,和不断被后来者蚕食的市场份额,财富管理机构纷纷谋求转型,逐步从产品代销转向了资产管理。毕竟“卖别人的产品”不如“做自己的产品”,只赚资金端的钱不如把资金端到资产端的钱都挣了。

财富管理机构的转型更像是与时间的赛跑,和对存量客户的变现,如果不能在销售优势丧失之前,快速形成资产管理的能力,那么就意味着转型的失败。诺亚设歌斐、钜派立钜洲、盈泰财富云搭恒宇天泽,莫不如此。

但是,流淌在血液中的销售基因让营销能力凌驾于管理能力,当销售的佣金不与机构的业绩表现挂钩,只与销售规模挂钩,再好的金融产品都会在急功近利的KPI驱动下走样变形,投资人的个性化需求和切身利益也将被抛在脑后。

靠谱的金融机构在认购之前提示说“投资有风险”;而不靠谱的金融机构在爆雷之后才告知说“投资有风险!”

30年光景,金融行业在中国经济的地位已经从稀缺走向过剩,从风险滞后暴露走向了产能逐步出清,当一个行业从精兵强将走向全民参与,也就离全面洗牌不远了。

在刚性兑付的迷幻笼罩下,市场充斥着营销胜于管理,风控不如销售的乱象。泡沫随一轮轮放水越吹越大,总有新的资金涌入接走上一棒。

所谓的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变成一个伪命题,因为无限续杯的鸩酒是如此甜美,鼓吹信仰的话术是如此简单,多么专业的资产筛选和甄别,都不如几个美女销售来的直接。

所谓的风险定价能力在趋势面前毫无意义,产品高度同质化,底层永远看不清,100多页的合同也被客户和销售共同简化成了刚兑的历史,诱人的收益,体面的背景,光鲜的履历。

所谓的刚兑信仰麻痹了“散户投资者”的学习能力,“看信用,拼爹”麻痹了金融机构的学习能力。在一个共同学习日渐倒退的境况中,谈任何创新和突围都无异于痴人说梦。

面对经济下行周期的资产荒,资产的总体收益率下降,但人们对收益的预期并没有随之下降。让收益预期回归平庸,让真正优秀的机构淬火而生必然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踩雷、阵痛,最终迎来对风险的敬畏。

刚兑这条路看似平坦却荆棘密布,总有人假借信仰之名编织梦想,殊不知,刚兑应该是资产筛选能力、资本实力、风险缓释能力、项目处置能力的比拼,而不是,空谈信仰的虚妄。

资产管理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告别红利,没有捷径,欢迎来到丛林。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