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Pay推出零钱业务,能与微信、支付宝抗衡?

2019-07-29
华为在近日推出了零钱业务,这意味着华为已经开始在硬件生态内搭建金融软件系统,结合其庞大的用户基础,很可能在未来实现快速地业务增长。

华为.png

编者按,本文来源DoNews,作者耿彪,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华为在近日推出了零钱业务,这意味着华为已经开始在硬件生态内搭建金融软件系统,结合其庞大的用户基础,很可能在未来实现快速地业务增长。如今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都在走下坡路,华为之所以能保持较高的增长,与其深耕市场的运营策略是离不开的,在未来智能硬件市场逐渐趋于饱和的状态下,提前布局软件生态市场是明智的选择。

但是,如今的移动支付领域,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和腾讯的微信依然是市场内最大的两个平台,它们都拥有超过10亿级别的用户,华为想要在移动支付领域和它们竞争压力依然很大,更何况华为主打的是智能硬件产品,软件基因本就不是很强,在金融生态系统的搭建上有天然的劣势,它有机会抗衡支付宝和微信吗?

华为Pay的技术优势

自从2014年以来,华为一直占据着国内智能手机市场销量第一的位子,今年在受到国外市场打压的情况下,销量依然有望达到2.6亿台,其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和市场空间。而且随着智能手机产品的不断升级,这个数据还会保持较为快速的增长。相比而言支付宝和微信,它们的用户增长几乎触顶,很难再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另一方面,软件系统对于硬件产品的依赖性还是很强的,它们不能独立地存在,支付宝和微信都是如此。

华为手机在进行硬件产品研发的时候,会将华为Pay的因素考虑其中,这就使得其能够很好地进行硬件搭配。华为的碰一碰支付就是将华为Pay与硬件NFC进行了很好的融合,用户在进行支付操作的时候将更加的便捷,借助于华为智能安全芯片的加持,能够很好地保证用户账户的安全。这样一来,华为在移动支付领域就建立起以“指纹+芯片+金融级安全”为基础的NFC全终端解决方案,帮助用户进行安全金融账户的搭建,这也是华为Pay的优势之处。

但是,华为Pay账户建立之后,用户如果再选择其他品牌的智能手机,就很难再使用了,也可以说使用成本就会大幅度上升,这也是大多数用户的担心之处。而且对于华为来说,如果用户不使用华为手机的话,其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的优势也就无法继续再保持下去了。这个限制把华为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华为Pay优势很明显,业务就不得不做,而做了之后则又无法解决用户更换手机的麻烦。

华为Pay开启零钱业务的重大意义

华为Pay零钱业务是华为联合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等多家银行推出的基于银行Ⅱ、Ⅲ类账户的“零钱”业务,华为也是希望借此来拓展零钱支付的应用场景,用户可以通过零钱账户一键开通HUAWEI Pay功能,华为钱包中将会为用户自动生成定制的零钱卡,这样就可以保证华为Pay的独立性,用户可以将银行卡与其进行绑定,在支付的时候用户能够自由选择扣款顺序,可以是直接从银行卡扣取,也可以从零钱包扣取,灵活性很高。

此外,华为Pay零钱功能上线之后,用户可以利用其来进行金融理财,获得持续稳定的零钱收益和资金安全保障。从商业化的角度来看,华为正在由原先的保守变得开放起来,其在金融领域的布局和运作也是开始频繁了起来,这也为今后再进行相关方面的操作提供了基础,同时还能从根本上改善当前的不利局面。

支付宝和微信虽然都没有自产智能硬件产品,可是其却能凭借业务上的运作吸引大量的用户参与到平台的运作上来,其运营能力很强。而华为的硬件用户基础也很不错,可是在软件生态领域就没有运作得那么好,这与其运作水平和格局有很大的关系。最开始的华为Pay不过就是一个中间交易渠道的角色,并没有多少商业价值,只有钱包化、功能化之后才有进一步可以运作的空间,华为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华为Pay能和支付宝、微信抗衡?

从当前的市场规模和用户量来看,华为Pay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差距还很大,很难与其进行抗衡。支付宝发展时间超过十年,又有淘宝、天猫等大型电商平台提供业务基础,阿里以支付宝为底层架构建立了蚂蚁金服集团,生态系统已经趋于成熟;而微信支付则有微信庞大的用户保有量为基础,还有腾讯作为后盾,业务范围的布局也是十分广泛,是行业内唯一一个能与支付宝进行抗衡的移动支付平台,同时它也在进行生态系统的搭建。

华为Pay推出的这几年一直在进行功能性的完善,如今推出零钱业务就是其突破了之前的限制,并开始进行业务层面的运作,这是一个新的开始。华为现在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等多个业务产品线,如果可以形成生态网,那么华为Pay功能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它将作为核心产品来将平台用户进行商业化价值的链接,并形成牢固的生态链条。

笔者认为华为Pay推出零钱业务或许仅仅是个开始,未来华为还将进行多功能的研发和应用,即便不能与支付宝、微信进行抗衡,但并不意味着就没有运作空间,只要其运营得当,依然值得期待。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Do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