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续集和翻拍,迪士尼电影的商业模式能否持续?| 海外头条

2020-01-08
迪士尼高层的唯一兴趣似乎只在于最大规模的财务回报,像真人版《狮子王》这样的电影会继续大摇大摆地占据影院。

编者按:

《海外头条》是创业邦推出的海外栏目,服务于广大创业人群,为他们提供专业、有启发性和实用性的海外讯息。

栏目通过分享优秀的行业热点文章,帮助创业者打开新思路,洞悉全球市场动向,掌握大企业背后的秘密。创业不应盲目,张开眼睛看世界,才能找到新风景。本文作者若卡,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9年又是迪士尼电影事业成功的一年。在收购了20世纪福克斯之后,迪士尼也有机会参与了更多影片的制作。

美联社报道称,尽管电影质量参差不齐,总体票房较去年下降4.4%,但总进账达到了130亿美元。

很明显,迪士尼的全球粉丝基础十分庞大,在2019年票房收入前十的电影中,有八部来自迪士尼和漫威的发行商。

但本期推介文章作者Ryan Dorman认为,人们不应该高估迪士尼的商业模式,即通过不断推出续集和翻拍来赚钱,从而逐步丧失了艺术创造力。

文章来自Boardwalk Times网站《迪斯尼的电影优势:质量和控制之间的界线》(Disney’s Cinematic Superiority: The Line Between Quality and Control)。

2019年迪士尼8部票房最高的电影无一例外都是翻拍和续集。作者认为,迪士尼作为公司来说确实很聪明,它利用已经创造出的足够同质化的品牌形象吸引观众走进影院,并保证获得可观的回报。

根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的数据,2019年所有迪士尼品牌的总票房收入占好莱坞总票房收入的38%,与它们最接近的竞争对手华纳兄弟(Warner Brothers)只有其收入的三分之一。

目前迪士尼尚不算是电影届的垄断企业,但现在的用户留存率趋势表明,它离垄断已经不远了。

今年每一部非迪士尼动画电影的回报率都很低,而其他电影公司发行的原创电影也遭受了类似的损失。电影质量暂且不说,缺乏迪士尼的品牌效应扼杀了一切。

而且似乎没人抵抗得住迪士尼持续供应的“文化上瘾”策略,《复仇者联盟:终局之战》(Avengers: Endgame)不是今年最好的电影,但观众就如迪士尼高层预见的那样涌入影院。

作者表示,迪士尼的支持者们不觉得这是个问题。发行的电影能赚钱就好,而赚了钱的就是最好的电影。这种逻辑本身就有缺陷,因为它有意忽视了一个日益崛起的品牌的内在力量。

除了观众,电影业另一个重要载体就是电影院。一些小的连锁影院掀起了“反对迪士尼控制”的运动,抵制播放迪士尼电影。

然而,只有当观众有能力做决定时,自由市场才会起作用。当观众被一部部续集吸引,如果不播放迪士尼电影,大部分小影院无法存活。

换句话说,迪士尼对小影院的控制和与大型连锁影院的关系不仅限制了观众做决定的自由,它要求在一定数量的影院保证占有一定数量的屏幕,也限制了决定的环境。

面对这样一家庞大的文化公司,人们可以清楚感知到什么叫超越主导文化的品牌把控。作者指出,不管你最喜欢的品牌赚钱有多厉害,压制电影的自由发展只会伤害观众本身。

迪士尼近乎垄断的地位已经影响了整个行业,当它自己的续集丧失了吸引力时,观众也不得不面临无止境的交叉宣传,因为其他精彩的原创电影早就被挤压在了缝隙之中,没有了生命力。

迪士尼高层的唯一兴趣似乎只在于最大规模的财务回报,像真人版《狮子王》这样的电影会继续大摇大摆地占据影院。

事实上,迪士尼完全有能力继续原创有意义的作品,前提是观众和影迷能够理性对待每一部电影,对它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的品牌下再迈出一步。

否则,电影会变得越来越像主题公园,将成为文化迎合的产物,品牌也早晚有一天会失去光彩。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