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9.5,尖锐指责美国不再伟大,《新闻编辑室》在快餐时代寻找新闻的荣光 | 充电

2020-04-05
一场论战,一个失去理智、说出实话的新闻主播,一个在痛苦中不知道是否该重拾初心的新闻人,拉开了《新闻编辑室》的序幕。

编者按: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报道,作者林逸,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要承认问题的存在。

——Will McAvoy

我们必须报道正确。如果我们迟了两分钟,就当作是对以往差错报道的小小救赎吧。

——Charlie Skinner

如果你真诚地告诉观众事实,那么观众会想要看新闻。并不是每个人,甚至没多少人,顶多5%。但就是这5%就足以改变这个国家。

——MacKenzie MacHale

他是一个人,医生才能宣布他的死亡,新闻不能。

——Don Keefer

若批评无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Newsroom引自法国剧作家Beaumarchais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一场论战,一个失去理智、说出实话的新闻主播,一个在痛苦中不知道是否该重拾初心的新闻人,拉开了《新闻编辑室》的序幕。

《新闻编辑室》第一季豆瓣评分9.0,第二季豆瓣评分9.1,第三季豆瓣评分9.5。2012年开播,2014年剧终,却提前4年预言了茶党对美国政坛造成的混乱,将矛头直指特朗普胜选背后的最大金主之一,美国顶级富豪科赫兄弟。

两个月前,李文亮医生去世时,《新闻编辑室》的台词截图在微博刷屏。时隔六年,再次回顾这部剧集,思想的闪光与命题的宏大不仅不过时,反而在魔幻现实的衬托之下,迸发出了更加耀眼的光芒。

在这个略显特殊的假期里,创业邦充电栏目,为大家带来这部被许多人称为“精神鸦片”的美剧:《新闻编辑室(Newsroom)》。

编剧:艾伦索尔金

(艾美、金球、奥斯卡最佳编剧/剧本奖得主)

代表作:《白宫风云》《社交网络》《乔布斯传》

解决问题的关键

是首先承认问题的存在

如果要我来选择在过去十年中,我所见过的最好的一段台词,候选中一定不会缺少《新闻编辑室》的开篇——

电视辩论的台上坐着四个人,一个大学女生正在用一个问题为这场辩论画上句点,她对台上端坐的各界精英们说:请用一句话阐述一下,是什么让美国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

这是一个陈述句,提问的女生脸上有着恰当的骄傲与甚至不愿掩饰的洋洋自得。

A说:多元和机会。

B说:自由,以及自由。

男主坐在整个舞台的最中间,想了想说:纽约喷射机队。

一个圆滑世故,温和讨喜的主播形象跃然屏幕。但三言两语之后,这个世故圆滑教科书一般的Will失控了:

“美国根本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教授,这就是我的答案。解决任何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要承认问题的存在。”

这是一个荡气回肠的开篇,不久之后,刚刚回国的战地记者和顶尖制片人McKenzie来到了Will的新闻编辑室,立下了一个令人咋舌的Flag:从《晚间新闻》开始,要一起“重塑新闻的尊严,重掌第四权(新闻监督权)”。

这是2010年的4月20日,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爆发。

长着娃娃脸但专业能力极强的高级制作人Jim Harper;《晚间新闻》节目背后的大佬与护航人Charlie Skinner;世故圆滑高傲刻薄的另一位制作人Don Keefer;有美貌也有学识的经济学家Sloan Sabbith;菜鸟新闻人Margaret Jordan;IT民工、新闻写手Neal Sampat……一个完整的新闻编辑室呈现在我们面前。

Don Keefer和Sloan Sabbith

只有医生

可以宣告一个人的死亡

想要真正的新闻,往往面临着“没人看”的窘境,以及好新闻背后可能触动的权贵们的利益。ACN只占了控股母公司AWM集团不到3%的收入,却因为大胆质疑茶党议员,而几乎搞砸了AWM集团广告收入的半壁江山。

2011年1月8日,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发生一起枪击案,来自亚利桑那州的民主党女议员加布里埃尔·吉福兹头部中弹,伤势严重,被和其他伤者一起送往了医院。

NPR(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率先发出了吉福兹的死亡信息,声称女议员已因抢救无效宣告死亡。

高级制片人Jim Harper

得到消息的那一刻,紧张中的演播室静默了几秒,然后男二号Jim问:有其他人说她死了么?

“没有。”

Jim斩钉截铁地说:“那她就没有死。”

忙碌的演播室随即恢复忙乱,McKenzie对电话另一边的人说:你给我弄到官方的确认,否则我不会发布讣告。

就在同一时间,FOX,NBC,CNN跟随NPR的报道,相继发布了“吉福兹因抢救无效宣告死亡。”的消息。愤怒的高层冲进了演播室,质问Will和McKenzie:你们每耽误一秒钟,就有1000个人转到其他台看实时消息,这就是你们所处的新闻行业,没有人看,你们就什么都不是!

然后他转过头,看向以往最为圆滑世故,在残酷行业里如鱼得水的现实主义者Don:“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Don,告诉他们!”

好像永远站在主角团队反面的Don说:那是一个人,只有医生能够宣告她的死亡,新闻不能。

两个月前,李文亮医生逝世时,这张截图曾一度流传于邦哥所在的每一个社交平台的首页。

新闻,在过往的两个月里,成为被迫待在家中的人们获取外界一切信息的最重要的渠道。有哗众取宠的媒体或营销号在重复刺激大众的娱乐神经,也有冲在第一线的记者冒着生命危险与多方压力为我们发来真实而让人痛彻心扉的报道。

《新闻编辑室》里一个又一个案例,一个又一个角色,则已经提前于现实数年开始了反思与挣扎。

社交媒体与时代的悖论

在剧集最初的10集里,Will找来了业内最知名的撰稿人来写一篇关于《晚间新闻》的独立报道,这位和Will互为情敌的著名记者在最终的稿件上描述Will为Greater fool——绝世大傻瓜。Will为此深受打击,直至Sloan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对她解释了Greater Fool的真正含义:

“博傻主义”其实是个经济学术语,比谁更容易受骗。为了让其他人获利,我们需要“Greater Fool”,他们完美融合了自欺与自负,认为自己能在他人失败之处成功,我们的整个国家,正是由这些“Greater Fool”建成的。

2011年2月10日,埃及军事政变;2011年3月12日,福岛核泄漏;2011年5月1日,本拉登被击毙;2011年9月17日,占领华尔街运动开始;2013年4月15日,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

真实的新闻事件,与虚构的故事情节穿插,Will和McKenzie们一遍见证历史,一边创造历史。《晚间新闻》的团队本着优秀媒体人的自负和良知,做出了许多与现在主流媒体不同的判断,其中不乏各种错误的决策。但即使不被认同,也赢得了敬意与尊重。

男主角Will和女主角McKenzie

曾经高傲自负的现实主义代表Don最终成为了这个团队里接过理想主义者旗帜的旗手;曾经站在主角组对立面的AWM集团CEO Leona,在《晚间新闻》误报新闻而名誉扫地的时候,挥舞着苍老的拳头对他们喊出:“Get it back!”

曾经致力于给男主和女主使绊儿的八卦记者Nina,在能给Will致命一击的时候,秘密联系了McKenzie。

她问她:“你小时候最想做什么?”

她答:“就是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

Nina笑了笑:“可能你不信,但我小时候,也想做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

只是又有几个人能成为自己曾经幻想过的样子呢?

理想主义的主角团队映衬下,是现世里常人失落的梦想与挣扎。

剧集的最后一季,ACN被收购,不得不放弃了之前所秉持的新闻理念,选题开始呈现出这个时代典型的廉价消费主义特征,流量至上,娱乐至死。我们不知道《华盛顿邮报》被贝索斯收购的时候,是否也经历过同样的痛苦,但收购后的社交媒体化改造路径,难免有着现实的影子。

一如我们如今一听到什么消息,就想要先上微博看看一样,社交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及时和覆盖范围广;而新闻的专业性在于:为了保证报道的真实性,他们往往要牺牲一定的及时性。

2013年4月15日,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ACN因为拒绝引用Twitter上的各种消息渠道而成为了主流电视台中最后一个播报爆炸案新闻的电视台,违背了新闻的及时性原则,导致收视率从第二跌到了第四。

可社交媒体的低门槛,也意味着低专业度,一条错误的信息,在被一个有六百万粉丝的记者转发后,也变成了一场一发不可收拾的闹剧,成为警方破案路上的绊脚石。

时代的悖论,在真实的案例里被呈现得淋漓尽致。McKenzie在剧中说:“你知道我喜欢Will哪一点吗?他从来不会对任何事情100%地确信。他内心永远都在挣扎着。

一如男主Will一样,剧集里的ACN被歌颂,被唾弃,被收购,被打造成他们不想要的样子,又在夹缝里依旧寻找着新闻的尊严与荣光。在时代变革的洪流面前,坚守与接纳都是留给未来的故事。无关乎对错,都只是一边挣扎,一边前行而已。

写在最后

2010年,美国中期选举,茶党异军突起,33名候选人赢得众院初选,8名候选人获得参院初选。到这部剧播出时,茶党运动甚嚣尘上,风头日盛。《新闻编辑室》却用了大段篇幅指责和揭穿茶党愚弄人民的一面,因此遭受了众多右翼媒体的唱衰和攻击。

茶党运动是发源于1773年右派民粹主义运动,2009年前后开始再次席卷美国政界。

严格来说茶党不是一个政党,而是一个草根运动;但其极端右派的背景,使得相比民主党更愿意和共和党合作。特朗普就是茶党成员,虽然以共和党身份参选,但其实在共和党党内相当不受待见。

这些右翼媒体对剧集最大的诟病就是:这部剧实在过于理想主义。

然而,周星驰有云: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回看现实,《纽约时报》的APP成绩惨淡,贝索斯以拯救者姿态对《华盛顿邮报》进行数字化改造,流媒体崛起,基于大数据思维做出的新闻快餐产品日渐走红,人们对10分钟的长视频甚至都开始失去耐心,于是有了40秒短视频的全球风靡。

互联网产品的去中心化,的确让人们越来越自由的可以选择自己想看的东西,但却也像一座玻璃囚牢一样,将人们局限于“喜好”的方寸之地。技术和算法的,成为建墙的利器,让人们亲自给自己与世界之间筑起一道高墙,只看自己喜欢看到的,津津乐道于圈子内的虚幻满足感。

开放的互联网时代,就是这样造成了可能越来越封闭的思维。

——社交媒体对传统新闻巨大的冲击,流量时代从业者们不得不做的妥协,商业选择与职业操守之间无法调和的冲突,新闻道德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取舍,理想主义者一腔孤勇对抗时代洪流的悲怆与热血,人类良知与专业要求之间的囚徒困境……都是我们这个时代无解的命题。

新闻编辑室里的IT极客Neal

有传媒工作者说,《新闻编辑室》是精神鸦片,永远心向往之,永远达不到,看剧如同精神麻痹,跟剧中人一起挣扎,好像自己也实现了遥不可及的新闻梦。

当梦结束,一切回归现实,问题永恒存在。传统与新生势力之间的对撞,专业主义与消费主义的此消彼长,商业与理想之间的挣扎,依旧是从现实走进创作的不朽主题。这其中蕴含的,不只是鸡汤式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果你足够敏锐,甚至可以从中看到整个时代的前进方向:

2019年,充电栏目曾经总结过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嘉宾发言,丁磊有一段相当具有前瞻性的判断,恰恰和《新闻编辑室》中的部分议题不谋而合。

他说:现在,我们看的听的用的,基本都在数字化。5G、AI等新技术对算力、体验的优化,会加剧这一点,进一步削弱人的自主性选择。原因很简单,人都不喜欢操作机器,会越来越多地做授权,也会因此收到越来越多低质、冗余的垃圾信息。

在未来,信息消费,很快会超越学校和家长,成为影响一个人知识结构的第一来源,进而影响社会经济体系的运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再强调,谈消费升级,不能漏掉信息消费升级——信息消费升级,是丁磊给网易定下的未来三个发展方向之一。

当我们回到《新闻编辑室》那个荡气回肠的开篇,那个日后以堂吉诃德自诩的Greater Fool坐在舞台的中央,对满座的观众,和屏幕前的我们说:

我们为正义而坚守,为道德而战;

为合乎道德而立良法,为违背道德而废恶法;

我们曾经向贫穷开战,而不是向穷人开战;

我们甘愿牺牲,关心邻里,喂饱人民的肚子而不是拍着胸脯空谈;

我们有过伟大的发明,也完成过逆天的科学成就;

我们探索宇宙,治愈疾病;

培养出世界上最出色的艺术家,和最强盛的经济体;

我们伸出手触摸星星,又心怀谦逊,像一个最普通的人类;

我们崇尚智慧,而非嘲弄知识,也从不以聪明为耻;

我们不凭借“投票给了谁”来区分和定义别人;

我们不会如此轻易地感到畏惧。

“我们之所以能在过去的日子里做到这些,是因为我们信息充足,是因为那些真正伟大和真正值得尊敬的人们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这或许就是传媒之所以存在的意义之一吧。

文章写到最后,我突然想起,许多年前,乔布斯站在斯坦福大学的操场上对我们说:Stay hungry,Stay foolish。

让商业的归商业,理想的归理想。抓住时代风口的抖音们是传奇,坚守于内心道德观念的绝世大傻瓜们也依然值得敬重。

又或者,所有妄图改变世界的人,都是某种意义上的Greater Fool吧。

去做那些不能实现的梦

去击败无法战胜的敌人

去忍耐那些难以忍受的悲伤

去勇者都不敢步入的地方

——《我,堂吉诃德》

愿我们都还有梦可以做。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