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最朴素的方式厘清了投资人今年关注什么方向

2020-04-27
塔勒布在《黑天鹅》中提到,投资应归类于具有突破性的工作,少数将攫取蛋糕的大部分。

先简单回顾下上一篇,投资人关注的第一梯队的关键词:效率、数字化、城市级科技。

第二梯队

再来看第二梯队,第二梯队被提及的次数普遍在5次上下,其领军方向便是AI。毫无疑问的是,前几年的科技投资是AI的天下,英雄迟暮,如今已经滑落到第二梯队。

为什么会这样,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应该是慢。既有技术发展慢,也有商业落地慢。几年前,似乎随便一个看AI的投资人都能来上两句什么增强学习、GAN这些,现在几乎也没人把这些名词挂在嘴边炫技。人们发现原来AI搞不定的事,现在依旧搞不定;原来能搞定的事情,除了抖音上的美颜越做越美,似乎也没有看到其他更好的变化。商业落地就更慢了,把大把AI公司的营收拉出来看看就知道了。

这是投资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以AI为典型代表的科技创业的成长速度较想象中来得更慢。

让我想起我的奶奶。很小的时候,我兴奋的冲到厨房里和奶奶说电脑是个多么神奇的东西,“电脑什么都能做”。正在厨房里忙活的奶奶回复了我一句现在看起来是灵魂拷问的话,“能做饭吗?”科技当然是好东西,同时也更应该被寄予合理的期待。

其实并非看衰AI,AI的发展停滞了吗,当然没有。AI只是以更隐秘的角色渗透到了上述数字化的过程,像过去互联网一样作为基础能力开始赋能。那么在AI+行业的趋势下,哪些行业有机会跑出来,候选运动员如下:

  • AI+工业
  • AI+机器人
  • AI+医疗
  • AI+零售
  • ……

例如AI+机器人所衍生出的商业服务机器人,包括送餐、清洁等场景,代替人类完成单一和基础性的工作。这一点已经被疫情完全推动和佐证。

在上述的具体行业和场景,AI和Data的关系同样是密不可分,Data甚至是直接判定这场比赛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顺着AI和Data思考下去,便引出了IoT,三者结合起来就是AIoT。IoT,包括边缘计算这些也是被炒了几年的概念了。之所以被大家热炒,我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IoT的商业模型是接近完美的,满足了智能商业的在线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特质。但遗憾的是,目前IoT的发展还没有找到杀手级的应用,不过好在苗头已经初现。

顺着AI、Data和IoT再思考下去,便引出了5G,这4个组成了一个叫做5AIoT的东西,同样具备了很多性感的元素,但必然需要观望。5G这个点去年因为一些活动我还专门研究过,结论总体上倾向于确实能给很多产品带来实质性的变化,但从基础设施建设过渡到应用层面提升还需要周期。

第三梯队

第三梯队的特点就是基本仅有个别的投资人提到,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属于相对比较长尾的方向。有一个有意思的点是,提到这些长尾行业的基本都是人民币基金,并且每家关注的点都有所差别。

关于这个第三梯队,我仅简单列举如下(其排序并不代表任何意义),供大家参考:

  • 安全:特别是与数据或者5G相关的安全。总体来说,看安全的投资人确实不是很多。
  • 芯片:提到芯片的投资人数量也非常少,这一点和我想象的差异较大。
  • Fintech、区块链:包括财富管理、保障型保险、医疗健康险和保险科技。
  • AR
  • 商业航天
  • 核心零部件、传感器、基础材料
  • 新能源汽车
  • 无人机
  • ……

区别以往的特质与机会

前面从三个梯队的角度讨论了细分方向的前景和受关注度。抽离出具体的方向,我们看还有什么共性的东西可以进一步凝练出来。

(一)科技融合和边界模糊

从上述的分析也可以感受到,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科技融合和边界模糊的程度愈演愈烈。我们原来讲AI,现在要AIoT或5AIoT合在一起讲才可以。同样,我们在看诸如云原生这些赛道的公司时,似乎每个公司之间的产品多少都能有些交叠和重合。其实不单是软件,硬件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对科技项目的判断需要从技术的单一维度逐渐向技术、产品、团队等多个维度过渡,但首先不得不面对的挑战是,技术本身已经是多维度的判断。

(二)客户和需求驱动

技术融合和边界模糊并不是企业自己拍脑袋拍出来的,若非客户有需求的驱动力在里面,何必给自己找麻烦。这里反映出来的另一个侧面必然是客户的需求也在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发展,越来越综合,而客户需求的影响力是终究要超过技术发展的影响力的。

创新工场的汪华总在去年年末接受采访时有句话我印象深刻,他用反问的语气说,“仅靠技术能让世界变得更好吗”。为数并不算少的科技类项目,几乎都是先有技术,拿着技术做产品,再拿着产品找客户,链条脱节的严重,最后产品卖不出去,典型的技术思维导向,总结起来叫“拿着锤子找钉子”。这个问题不光企业有,投资人也有,几乎是这一波技术创业和投资的共性问题。逐渐,各方均要回归到商业的本质。

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里提到,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定义,创造顾客,而企业的主要功能,一个是营销,另一个是创新。这两句话,我愿意搬个板凳坐在科技创业者的对面唠叨上100遍。

在客户和需求的导向下,相信还会带来商业模式上的转变,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最终呈现给客户的,都会是一种服务态,Anything as a Service (XaaS)。

(三)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

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是去年明显感受到的阶段性驱动力,即使不存在中美关系的问题,这个驱力也是在的,只是不会像去年表现的那么明显。

很多投资人会把这个机会认为是短期的机会,当然确实短期内的影响会比较明显,但它的持续性可能比想象的更长。最终是否能替代不一定,但从意愿上一定是肯定的。

(四)科技出海

在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牵引下,国内企业有越来越多的机会走出去,有点类似于航母旁边的驱逐舰一样,在这个大策略的支持下,国内企业走出去的环境会更加顺畅、更加健康。

关于科技出海,我在去年做过一次系统的分析,不仅包括研究,还调研了不少企业,应该是市面上对科技出海比较系统的研究了。

本篇接近尾声。有点类似于开卷考试,至少得先知道从哪里找答案。正如塔勒布在《黑天鹅》中提到的,投资应归类于具有突破性的工作,少数将攫取蛋糕的大部分。所以知道翻答案是远远不够的,怎么在这场考试中拿到更高的分数呢。下一篇,将会分享一些在投资机构应对策略上并不成熟的想法。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德联资本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