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疯”的顺丰,要收“丰巢”费了

2020-05-03
快递箱能不能靠收费赚钱呢?

编者按:本文转自公众号政事堂2019,作者顾子明,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五一假期的第一天,就在特斯拉宣布降价的时候,占据国内垄断地位的丰巢快递箱宣布从免费改为收费,把自己送上了热搜,引来了全网的谩骂之声。

虽然政事堂的读者们用快递箱的可能不多,不过,这却是一个梳理“新基建”与“新动能”关系的好例子,今天也就展开聊一下。

首先,顺丰涨价丰巢,行为上是合乎逻辑的。

随着本轮疫情引发的资本荒以及无人取件业务的迅猛增长,顺丰此时收费,无外乎俩原因:一个是倒逼用户尽快取件以提升快递箱的翻台率,另一个是降低烧钱的速度以求账面上留着更多的现金。

从商业战术的角度来看,不仅正确,而且时机也选择的非常好。

不过,在政事堂看来,战术的成功并不能改变战略的失败。

快递箱能不能靠收费赚钱呢?

能,但是赚的是一个辛苦钱。

每个快递柜不仅需要一次性投入数万亿的建设费用,每年还需要支付场地费、电费、维护费以及折旧成本。

这对于靠着融资做起来的丰巢,就算收费了,其投资收益率也无法满足资本的期望。

因为快递箱的本质,是一个重资产的基建。

如果想明白丰巢是一个基建,那么就会明白顺丰错在哪里,因为基建的逻辑是要不断降低成本,不断降低收费的。

就像昨天文章的特斯拉model3,别觉得看T标有多时尚,本质也是一个基建,随着供应链的本土化,上海工厂成本降低了,特斯拉肯定会继续向自己举起屠刀。

国家也是如此,最近三年,从地租成本角度的房住不炒,到运输成本角度的高速和高铁的不断降价,再到税收角度的营改增和减税降费.....中国政府一系列动作的背后,都是降低基建的的收费,对自己动刀子。

“基建”的成本低了,“动能”的利润就来了。

就像2015年国务院逼着三大运营商“提速降费”,把运营商的利润让出来后,引爆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大繁荣,诞生了一大批的独角兽那样,投资基建不是因为基建能赚钱,而是因为基建能够孵化动能。

譬如京东物流虽然连续亏了十几年,但是大家都知道京东商城和京东数科这些动能可以赚钱;阿里的淘宝网一直都是免费亏本,但淘宝网后面的“动能”阿里妈妈则赚得盆满钵满。

QQ、淘宝、百度搜索,前台都需要大量的服务器和研发费用,但是他们都不像用户收费,而资本认可他们的不收费,是因为这些基建的背后,都有能赚钱的动能。

因此我们会发现,顺丰的丰巢本身就有巨大的逻辑问题。

“五岳盟主”完成流量私域化的阿里菜鸟,是奔着物联网OS去的,不断降价Model3的特斯拉,则是奔着车联网OS去的,大佬们根本不怕赔钱,因为他们都是奔着收未来的铸币税去的。

而丰巢只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无法从阿里、拼多多以及竞争对手的四通一达手里拿到完整的商品与物流信息,因此不管投资多少,也很难孵化出新的“动能”。

而且,快递箱的技术含量远低于共享单车和送餐快递,几乎是毫无入门门槛,竞争对手只要肯烧钱,很快就能追上你的进度。

甚至就像共享单车那样,先发展的错成本过高,后发展的反而可以通过统一制式,大幅降低成本、增添更实用的功能。

更悲剧的,就像就像国产新能源车几年来花费巨大的宣传反而是在替特斯拉做推广那样,顺丰的丰巢烧了几十亿,是在帮助卖货的阿里和拼多多降低物流成本,而这两家公司还都在以高纬度向快递领域切入准备做OS,将成为顺丰的竞争对手。

所以呢,我们要明白,把时间拉的足够长,搞基建能赚钱,但是不能赚大钱的,哪怕你是新基建。

就像当年号称“中国新四大发明”的共享单车,本质就是一个当年的重资产新基建。

支付宝、微信、美团、滴滴们为了支付和出行大战的时候,这些重资产基建就拥有非常高的估值。

可是,当列强们不去烧钱竞争了,这些重资产基建就会像ofo那样迅速陨落,估值迅速回归。

这就是新基建的本质,有的要负责启动新动能的崛起,有的要作为入口驱动新动能的竞争。

竞争的背后,就像过去的苹果产业链,未来的特斯拉产业链的基建企业,以及阿里投资的“五岳联盟”快递公司.......

这些干苦力的基建公司,价值并非是取决于自身,而是背后看重他们的动能公司为了赚取超额利润,为了在竞争中确立自身的优势,愿意花费多大的代价去投资和驱动他们。

所以,认清基建的底层逻辑对于企业家和投资者都非常重要,饿了么和摩拜就实现了高位套现,而拎不清的顺丰丰巢,就像ofo那样砸在了自己的手里。

企业如此,国家亦如此。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