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路侧设备智能化已成趋势,「浦和数据」打造车路协同领域解决方案

2020-06-20
一个显而易见的情况是,真正的智慧交通不能只依靠网联汽车。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在ToC领域的发展已经十分完善,相比之下,互联网产业化的趋势则愈发明显,利用互联网技术、AI技术与细分垂直领域结合并达到赋能效果,已经成为了科技创新类企业所追求的新方向。

以电力产业和交通领域为例,电力产业除了发电环节外,输电、供电、配电、用电等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实时数据,这些数据既是早期收集、处理技术不成熟时无法为企业所用的,但同时也是产业提质增效关键因素。交通领域更是如此,对交通流和交通事件的精准感知,以及围绕此类数据对及时的处置优化的需求愈发迫切,而这两个领域也是南京浦和数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浦和数据)持续发力的方向。

浦和数据成立于2015年5月,经过5年的发展,如今浦和数据已经成长为一家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通过硬件+软件+系统的方式为行业用户提供专业级的解决方案。2019年,在电力行业成长了四年后,浦和数据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赋能产业的经验,决定拓宽自身的业务范围并瞄准了智慧交通领域。

浦和数据创始人张磊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曾任职华为并负责南非市场,多年的工作经验使其早早就和数据的分析及赋能打起了交道。采访时张磊告诉创业邦:“目前的交通系统做不到对交通事件的全息感知,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都有所欠缺。”

时间方面,目前的交通系统的信息采集设备还无法做到全天候的实时信息采集,在面对风霜雨雪、沙尘天气、大雾、夜晚光照不足及交通高峰等情况时,其信息采集和感知能力将大幅衰减;空间方面,目前主流的摄像头视频资料的细节信息只能在很短的距离内才能被筛取,当被摄物体超过百米范围后视频资料几乎不能提供任何有价值的数据,多传感器的数据接力也并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都对数据的分析利用产生了很大的阻碍。

针对这样的情况,浦和数据自主研发了名为BotRSU智能路侧单元,并可以提供硬件设备+边缘计算+云控平台的解决方案,目前已经推出了两款产品分别为BotRSU500和BotRSU1000,其中BotRSU500路侧单元已经实现量产出货。

据了解,浦和数据的智能路侧单元在硬件设备上采用了机器视觉系统+77GHz毫米波雷达的雷视一体数据收集系统,由于雷达对运动物体的识别精度是摄像头无法比拟的,所以二者的结合将大大提高其信息感知能力,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隧道、城市快速路等场景。

南京长江隧道已经试点浦和数据的全域感知解决方案

以BotRSU500路侧单元为例,其已经在上海市多个路段路口布置,可以清楚地识别人、车、物信息及车流方向,将此类数据收集运算并输出给信号灯灯控机,可以有效优化路口信号灯配时效果,提高通行效率。

BotRSU1000路侧单元则更多面向智能网联车路协同领域,目前智能网联汽车和5G传输协议已经逐步落地,但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在设施和车辆的通信能力、时空基准定位服务的能力(保证大量的信息终端可以获得相同基准的时间定位和空间定位)等方面仍然十分欠缺,BotRSU1000路侧单元便为此研发,通过与车辆、多类型道路设施组网,其可以在收集计算信息的同时对有效数据进行大量分发,可有效服务于未来车路协同背景下的高级辅助驾驶和无人驾驶。

目前BotRSU1000路侧单元已经在南京浦和数据拥有的车路协同示范区中开始运作,张磊告诉创业邦:“车路协同是一条未来赛道,我们在其中探索和实践需要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完整的实验载体,因此我们自己的车路协同示范区也就成了最大的优势。”

目前,浦和数据的员工规模超过了60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超过了75%,同时浦和数据已经连续数年盈利,计划今年营 业额将达到5000万。此外,浦和数据于今年5月份完成了由江苏高投投资的A轮融资,张磊表示此轮融资资金将加强公司在智能网联车路协同领域的行业参与、产品研发与市场拓展。

本文文章图片来源于浦和数据,经授权使用。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