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投资与人生皆是自我修行

2020-07-07
投资与修行。

编者按:本文来自刘峥时间 (ID:liuzhengshijian),参考自《查理芒格的投资逻辑》《穷查理宝典》,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查理·芒格,美国投资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副主席。他是沃沦·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有“幕后智囊”和“最后的秘密武器”之称,他自己没有写过书,我们看到的关于他的著作基本都是别人整理而成的。查理·芒格作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合伙人,他有什么过人之处?本文带你解读查理·芒格的心法与投资逻辑。

图源:IC photo


1 保持学习,让梦想照进现实


熟悉芒格的人都知道,这位总是在公众场合露出标志性微笑的投资界前辈对阅读有着天生的执念——只要当天没有爆出类似“哈雷彗星撞击地球”这样惊世骇俗的新闻,他都会按部就班地拿起报纸或其他书籍逐一阅读。与其他人不同的是,芒格会同时阅读好几本书,他一会儿翻翻这个,一会儿翻翻那个,别人认为这不是良好的阅读方法,但芒格却乐在其中。他说道:“只看一本书会让你陷入忘我的状态,换本书就是思维重新洗牌的最佳途径。”


2017年,芒格参加了《每日周刊》的年会,期间他回答了80个以上的问题,这中间就包括和阅读有关的内容。当时有人问:“您一直说自己不喜欢铁路或者航空公司的生意,为什么还要一直关注这两大行业的发展变化呢?”


芒格回答说:“从商业的角度来讲并不存在真正的喜欢或者不关注,我们可以不称赞某一种观点,但是当机遇来临时谋求共赢依然是首要之选。在过去50年时间里我一直在阅读《巴伦周刊》,从这本杂志里我只发现了一个投资机会,然后就赚到了8000万美元。然后我又把这个项目交给李录经营,在他的推动下这8000万又变成了4、5个亿。”


听者吃惊地睁大了眼睛,但是芒格依然用一种风轻云淡的语气阐述着这件事的经过:“这样的机会很少见,但它确实存在。当发现整个项目的风险几乎为零时,我马上就决定奉上支票了。”


按照芒格的描述,这家公司主打的产品是门罗减震器,股票价格是1美元/股,垃圾债在为35美元/股。《巴伦周刊》将这家公司和它的股价信息刊印出来,同时讲解说:“这家公司的股票非常便宜,是一个不错的投资对象。”


芒格认为,售卖汽车减震器是一门极富黏性的产业,车主更换零部件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最为重要的是,1美元/股的代价实在是太低了,芒格认定如此廉价的股票完全可能在良好的市场前景之中成长起来,于是他当机立断买入了这家公司的股票。


正如芒格所料,本次投资为他带来了可观的收益:这家汽车公司的垃圾债从35美元上涨到107美元;股价则从1美元飙升至40美元!不过,芒格可不愿意担着巨大的风险去死守这40倍的利差,他在这只股票的价格涨到15美元时就全部出手了——这依然是众人称羡的好买卖。


平庸之辈往往惊叹结局的精巧,聪明的人却在依照胜利溯本逐源。芒格花费几百万美元的代价就赚到数亿美元,这其中的道理也值得剖论。实际上类似问题芒格已经在本次年会中做出了解答;“我保持着阅读的习惯,是持续不断的阅读和学习让我更具优势。”


保持阅读和学习,这是芒格几十年来一直在坚持的事情。对此霍华德·巴菲特深有感触。他曾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巴菲特和芒格约好外出郊游,本该早早收拾好行装携家人出发的巴菲特却坐在沙发上读报。


这时霍华德忍耐不住了,他上前提醒父亲“该动身了”,然而巴菲特却回答说;“查理也没有准备好,让我们给他一点时间。”


看着儿子一脸不解的样子,巴菲特又继续补充了一句:“他通常都要起来看书、读报。”


事实证明巴菲特的料想完全正确,当一个小时之后大家在芒格的家中相见时,后者才刚刚准备好钓鱼竿。


从这一天起,霍华德牢牢记住了“查理·芒格会在早上读书”的习惯,当他后来进入伯克希尔公司任职时,他也很少在这一时间段给对方打电话。甚至当见到芒格时,他也经常会给带对方一些书籍或者报刊。


可以肯定的是,持续不断的学习让芒格在评估重点项目时顺心得手,他既不盲目出击也不轻易否定,大约只需要几分钟,“好项目”和“坏生意”就被区分开了。不过,全世界不只是芒格一人保持着阅读和学习的习惯,为什么只有芒格能够成功呢?这需要从芒格的学习内容和阅读习惯方面着手分析。


正如芒格所言,他的阅读是讲求方法的:一般人读书会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刊物,但是芒格却更多将注意力集中在“有用”的出版物上。比如《巴伦周刊》——这本创办于1921年的财经周刊在大多数文学爱好者眼中“毫无乐趣”,然而芒格却对它情有独钟。从投资的角度来讲,历史悠久、由专业财经人士主笔的刊物才是最好的“加油站”,《时尚芭莎》或者《体育画报》这样娱乐休闲的出版物在商业投资方面助力不多,因此芒格的书单之中几乎看不到它们的影子。


此外,芒格还强调“自己都是几本书换着看”,这中间也隐藏着不可不说的人生哲理:“追剧”的人会沉迷在导演精心设计的剧情框架中;“追书者”同样也会被作者的思维和情节布局牢牢掌控。芒格将这类人群称为“迷体”,因为这些追随者在精神层面已经失去了完整性,因此他们的阅读往往会达到尴尬的“尽信书”状态。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芒格在阅读的时候不断让自己跳脱出来,他总是能够用客观、理性的状态阅读书籍,最终汲取到的有用信息自然也是最佳的。


通过大量的学习和阅读,芒格的事业自然也是蒸蒸日上。与其他的顶级投资者相比,芒格多了一分机巧;和新生代的后起之秀相比,芒格又保留着几分沉稳。他的分析客观理性,他的观点灵活多变,他的思维奇特独立。他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投资大师,一个永远用知识武装自己、拒绝裸奔的商海巨擘。




2 投资就像婚姻,总要追求尽善尽美


有这样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箴言:一个人的底线看他的朋友;一个人的地位看他的对手。相似的道理在资本市场中也同样适用——要避免低端对手的纠缠,那么找到一名合适的“朋友”就是极为有效的选择。在这里,芒格和巴菲特的联手就可以看作是强强联合跨出高端步伐的经典事例。那么单以芒格而言,他又是通过哪些行为使得自己在巴菲特眼中不断升值、进而获得合作邀请的呢?


很多年之后,巴菲特依然对自己和芒格的相识过程津津乐道。在他看来,这是一次完美的“联姻”,但是对芒格来讲,这或许是一次值得传唱的投资。


让我们把时钟拨到1957年,那是芒格的名字第一次传入巴菲特耳朵的时间。当时的巴菲特已经启动了自己的事业,他经营着一家投资俱乐部,资产大约30万美元。彼时的“沃伦先生”算得上是一位青年才俊,他年纪轻轻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手中掌管的资源也令人垂涎。不过即便如此,小镇的居民依然对另一个人称赞有加,那就是芒格。


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巴菲特来到艾德温·戴维斯家中向对方推介一个投资项目。在交流的过程中他很快意识到,戴维斯夫妇似乎有些心不在焉。更令巴菲特有些惊讶的是,对方几乎没有经过太多思考就表态同意拿出10万美元的投资。


巴菲特笑着说道:“你们的信任让我受宠若惊,换作别人的话,他们一定会刨根问底和我聊上一周。”


接下来,戴维斯先生简短而又充满张力的回答让巴菲特牢牢记住了一个独特的名字——他说道:“你让我想起了查理。”


从此之后,查理·芒格的名字便印刻在了巴菲特的脑海中,他开始思考“强强联手”的问题——想要将事业做大,那么找到真正的黄金搭档就是关键性的一步。那么此时的芒格又在做什么呢?当时33岁的芒格已经认识了巴菲特家族的所有人,唯独与沃伦无缘相见。当然他也希望找到一名优秀的合伙人,因此近年来在奥马哈小有名气的“巴菲特先生”让他的心中产生了一丝悸动。


懂得投资的人都明白“饥渴感”在交易行为中的重要性,芒格也是如此:他没有立刻与巴菲特相见,两人之间的会面被推迟到了1959年。在戴维斯夫妇组织的一次晚宴中,芒格第一次出现在了巴菲特的视线中。很快,两人之间就产生了强烈的默契,以至于第二天晚上两人又参加了第二轮聚会,组织者是双方的共同好友迪克·霍兰。


在普通人眼中,巴菲特是一个随性的人,他很少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甚至在餐桌上也表现得非常随意。那么要和这样一位年轻的创业者交朋友,“臭味相投”或许是个不错的计划,然而芒格却做出了另一种选择: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风度——西装、领结,以及举手投足之间淡然雅致的学院派作风。


事实证明,芒格身上独特的气质让巴菲特十分着迷,两人在餐桌上相谈甚欢,旁人甚至连插上一句话都很难。在芒格身上,巴菲特发现了其所拥有的独特气质——诚实勤勉、求知欲,以及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反传统理念。最终,若干年后摇撼华尔街的两人终于双剑合璧,成为美国投资市场中难以抵挡的新锐力量。


从哲学的角度而言,一个人的对手不单单包括真实存在的竞争者,同时还应当囊括这个人本身。用更为通俗的话语来表述就是,我们不光要战胜别人,更应当战胜自己。对芒格来讲,他是哈佛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然而年过三旬依然没有取得与自身才华相匹配的成就。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就需要战胜自己、为自我投资。


在好友的组织下,芒格遇到了意气风发的巴菲特,随后便将自己成功“推销”了出去。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入巴菲特的法眼,而芒格却恰恰做到了——这很显然是一种令人玩味的投资技术。在随后的数十年里,芒格找到了发挥自身才智的舞台,巴菲特也获得了投资生涯中最重要的智囊,可以说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双赢结局。


另有一点需要重点阐述的是,聪明的投资者都需要找到合适的对象,同那些前景惨淡或者毫无出路的项目合作只会无端消耗自我。具体而言,芒格想要投资自己、为自身找到一名理想的合伙人,于是他精挑细选发掘了巴菲特,并且与后者一起创造出了惊人的成就。假如当初,在1957年的声名堆塑中、在1959年的晚宴上,芒格没有彰显出与众不同的资质、没有为巴菲特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还能一路披荆斩棘走到今天吗?


拒绝低端对手的方法就是为自己找到一个好的帮手,不和“猪”纠缠不休的第一个投资逻辑就是为自己添加一个高水准的合伙人。当境界提升之后,那些低层次的竞争者自然就会被屏蔽在外。从这一层面来讲,芒格精心挑选了巴菲特,继而用近乎完美的“联姻”展开了令人称道的资本之旅。




3 投资若不稍具难度,那么每个人都可以致富


投资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认为投资很简单的人大概都是傻瓜”,这或许是芒格对投资最为简单的表述。世间事多为知易行难,但投资却是知其难,而行更难。


世界上不乏光鲜亮丽的公司,很多人都会产生“它能够维持多久”的想法。在芒格看来,他不会急着去评判企业的寿命,他想知道的是为什么这家企业会呈现出光鲜亮丽的色彩,然后针对这个原因去找出可否投资它的考量因素,问题自然就解决了。芒格在投资活动中,时常会采用这种思考方式去发掘一些存在特许权或品牌过硬的企业。


对于投资的难度,芒格曾以箭牌口香糖为例说明:一个品牌带给消费者的印象往往是根深蒂固的,这就像人与人之间的印象一般,是一种类似于“思维定式”的认知。当然,这种认知有好有坏,幸运的是,箭牌口香糖带给消费者的印象是积极的。很多时候,人们宁愿多花五美分,都不会去选择别的品牌的口香糖。这是箭牌口香糖的品牌优势,作用于消费者身上可谓十分“吃香”。


但如果从投资的角度出发,品牌往往会给产品带来溢价的优势,这就使得箭牌的股价比账面价值高出了8倍!是其他品牌所远远不及的。作为投资者,在持股箭牌口香糖之前,你一定会做出一番评估——这的确是一家超级棒的公司,我也知道它的内在价值非常有潜力,但是它的价值真的值得如此高的溢价吗?


在最后行动的前一刻,所有投资者都会停下来思考这个问题。最终,答案五花八门,而投资者们也被分到了成功与失败两个阵营。这就是投资的困难所在,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投资若是不具备一定的难度,那么每个人都可以发家致富了。


世界上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偶然,“越努力,越幸运”这句话是最为简单明了的道理。成功是一个过程,一个颇具难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通过各种修行来武装自己,它们会提升你接近成功的概率。对于修行的方法,芒格给出了以下建议:


1、做好风险评估,首先要明确自身的个性和承受风险的能力。


在芒格看来,投资活动就像是一场游戏,却并非每个人都能玩得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心理承受能力,有的人思想非常保守,无法承受亏损的状况,不敢去做有风险的事情,因此在投资活动中只能涉足“储蓄”这一财富经营方式;而有的人天生大胆,并且善于开拓创新,敢于尝试一些东西,那么他也许会涉足大范围的投资领域。


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投资法门,最好的永远都是最适合的,分析好自身的个性特点,然后找一种舒服契合的投资方式,才是一种负责任的投资观。


芒格的投资活动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但巴菲特不一样,他所涉足的领域似乎还没有芒格的一半,但是巴菲特有自己的投资管理方式,并且用起来得心应手,所得到的绩效也在全世界有目共睹。在巴菲特看来,一些智商高的人不见得能够成为优秀的投资者,这也许归因于他们的品性缺陷。品性往往比大脑重要得多,因为投资需要理性、冷静和自律,而一些大喜大悲的感情总是需要品性来抑制。


2、有目的的获取知识,任何时间都不忘读书。


芒格表示,投资是一项需要收集情报的活动,因此他与巴菲特总会阅读一些优质的商业杂志,这里面的企业都是被筛选出来的“精华”,从中所学到的管理经验、运营模式要比其他途径容易得多。与此同时,还能帮助你形成独有的思考习惯,把所看到的在心中积累起来,构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投资智慧。宇宙中的智慧何其多,如果没有扎实的阅读基础,很难栖身于优秀的投资人行列。


芒格的阅读范围非常之广,因为他不认为仅靠一本书就能学到所有的知识技能。当然,广泛并不意味着随意,重要的是要有目的。你需要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为什么要补充这一类信息。读书是一件非常现实的事情,因此书中的理论一定要与实际有所联系,只有能够应用于现实的知识才称得上有意义。


3、投资市场是一个变化莫测的战场,若想占据战争优势,就必须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掌握“敌方”的动向,以确保自身作出正确的应对方式。因此,提高自身的洞察力便显得尤为重要。


洞察力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芒格来说,这种能力多来源于自身对某些行业长期以来的变迁动向的观察。一个产业的寿命或许很长,但世界是处于发展中的,发展意味着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就像人类的生老病死一样,无论多优秀的产业最终也还是会走向衰落。


以20世纪城市商业区的百货公司为例,它们的产品种类繁多,能够满足绝大多数的消费需要;它们拥有高价的不动产;位于一个个有轨电车通过的十字街口,因此也得到了足够多的人流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私家车方兴未艾,有轨电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郊区定居的人们更加依赖购物中心。于是存于百年的百货商店就此被冷落了,逐渐以被淘汰者的姿态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这样看来,最初的改变只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却间接影响了一个产业的长期价值。


投资者在观察一个企业的时候,不仅要从它的过去看到今天,还要结合当下的社会环境,寻找一切对相应产业有利的、不利的因素,你所获得的答案,或许能够成为你是否进驻该行业的决定性因素。


对于特定的商业管理和所谓的经济理论,芒格向来是不以为然的。相较之下,他更愿意从一些市场中挑选一些公司投资决策作为个案,并且重点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


相信任何一位创始人创办一家公司都会抱着“永续经营”的愿望,但这个愿望的实现毕竟在少数。因此,企业家便退而求其次,开始以长期经营为目标。芒格将企业的管理方式视为一项“财务工程”,这形同一项浩大的工程建设,施工过程要足够的严谨才能使这一工程足够坚固。这样的企业才能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在一系列经济危难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芒格所说的:“在美国,一座烂桥的建设无疑是犯法的,但要是成立一家烂公司,似乎也高尚不到哪里去。”


4、成功也是有捷径的,关键是你选择与什么样的人并肩前行作为一位投资者,芒格提出投资者也有“偷懒”的权利,只要你把投资决策的任务托付给一个值得托付的人。


例如,你可以选择一家好公司,前提是它一定存在非常大的内在价值,然后把自己九成的资金都投进去,这家好公司会在任何商业活动中作出正确的决策,因此你只管坐等收钱就可以了。


对此,芒格提到了伯克希尔,这家活跃在巴菲特和芒格手中的超级公司。如果你跟随伯克希尔,那将会省去大量的时间、精力与金钱,同时还会将投资风险大幅度降低。


如果你将大量资产压在一家好企业身上,不仅能够获得丰厚的收益,还能避免资产分散的问题。对于大部分投资者,芒格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在美国找三个好企业吧,然后在它们身上投资,接下来你就可以等待了,等待长远中的丰厚报酬。与此同时,你还不用时时刻刻紧张的关注其他投资人的表现,因为好企业总会作出一系列正确的抉择。”


5、直面错误,时刻反省。


投资活动就是一场赌博,亏损与错误向来在所难免,即便是巴菲特和芒格也同样犯过投资错误。芒格表示,如果由他来制定董事长章程,他一定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检讨投资错误。


如果投资活动出现了错误,当明确这是业内常态,不要太过沉浸于自责之中,但一定要开展反省活动,把错误研究透彻,然后踩着其中的经验更上一层楼。


促成成功投资的方式并不仅局限于此,这是一场战线极长的战役,只有明确其“难”,才能认真对待,进而引导自己进驻打赢战役而致富的阵营。这是芒格的忠告,也是芒格的智慧。




4《穷查理宝典》——芒格模型


芒格到底是怎样摆脱“裸奔投资”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美国人彼得·考夫曼执笔的《穷查理宝典》中捕获些许蛛丝马迹。通过长时间的调查、整理,考夫曼收罗了芒格的大部分演讲稿,并由此梳理出了一个特殊的“芒格模型”。有了这一套体系化的理论支撑,任何时候芒格都可以摆脱“裸奔”的困扰。


在《穷查理宝典》中,考夫曼这样写道:“芒格非常热衷于从当代以及过往案例中汲取经验,他搜集了大量的现实材料,并对各行各业的人和事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事例让他在‘失败学’方面有了体系化的建树,在分析投资项目时,这套综合化的模型就能够起到关键作用。”


那么,什么是“芒格模型”呢?对此考夫曼用十则箴言对“芒格模型”进行了解释。


1、每一项投资都需要从风险评估开始。所有的投资都存在风险,但是低风险、高回报的买卖才是好生意。值得一提的是,芒格对资本参与者的品行非常在意,他尽量避免与那些行止不端、个性乖张的人打交道。在他的交际圈中,几乎所有人都是成熟稳重、心地善良的正派人物,绯闻缠身或者用心不良的人并不是芒格考虑投资的对象。


此外,芒格还会对假定的风险做出补偿条例。举例来讲,假如投资格鲁吉亚的坚果生意会存在200万美元的风险和1000万美元的回报,那么芒格就会考虑在业务洽谈的时候要求得到更高的回报结果。


在风险掌控中,芒格还非常重视通货膨胀以及银行利率的影响。这一点很好理解,货币升值或贬值对国际贸易影响巨大,银行利率调整之后也会对市场活力产生影响,所以上述两点因素都必须在投资之前作出深入考量。


最后一点,必须划定本金持续亏损的警戒线。当一只股票出现亏损时,到底价值缩水几成才忍痛割肉?不少人抱着回涨的希望死守到底,但芒格并不会将所有的精力都消耗在等待上。比如他事先设定了20%的亏损线,那么当这只股票接近该基准线时,芒格就会将其抛售。


2、保持独立思考的习惯。失去了主见的投资犹如白夜裸奔,遭遇失败只是早晚的事情。芒格指出,勿受他人之评价随波逐流是投资的基本素质。一个人的决定是否正确,这本质上来讲与他人的评议毫无瓜葛。芒格说道:“如今有很多人依靠着对某些事件或群体的评头论足而活,但是这些专栏作家和评论员本身无法对他人的行为作出影响。因此当我们操作某一项投资的时候,真正的责任人只有我们自己。”


此外,跟风式的投资不会让你获得良好的成绩。当小镇上只有一家屠宰场时,屠夫每月可以赚1万美元;等有别的屠宰场开办起来之后,所有屠夫就只能获得该事业的平均利润,这就是著名的“均数回归”理论(即每个人都获得平均业绩)。芒格认为,市场的盲目性会造就一大批跟风者,如果不能针对某一现象做出迅速反应,那么比较稳妥的方法还是“不要插手”。


3、大量的准备工作可以帮你避免“裸奔”的危险。对此,芒格给出的建议是:“大量的阅读”“更多使用科学的思维模型”“大量的准备工作”以及“自我垂问”。


在他看来,有效而广泛的阅读可以扩充我们的眼界;良好的思维模型有助于更加快捷、科学地分析问题;大量准备工作能让我们的工作具备更强容错率;多问自己“为什么”则是深挖问题根源、用逆向思维推导正确路径的有效方法。


4、谦让,懂得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优势。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芒格很注重“在自己强势的范围内活动”,他不参与比特币或者其他过于新奇的项目,因为他知道这并非自己的特长所在。他这样评价自己:“我从不认为自认无能是一件可耻的事情,相反这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商业领域的自欺欺人只会为自己带来灾难,每一个人都应当竭力避免它。”


此外,识别不确定的证据也是“谦让”的重要因素。部分情况下投资者容易受“想当然”的思维模式控制,他们不去探究某项事物的内在关联,只是根据自身经验来评估未知事物发生的可能性,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5、严格而又缜密的分析。芒格认为,分析和预判是投资者掌握主动权的重要方法。聪明的投资者必须明确以下几点:自己投资的项目将会经历哪些过程、并达到怎样的结果;在预判的过程中是否运用了逆向思维;通过自己的分析,明确该项目能否用最简单的话语表述出来;是否对风险和意外状况进行了分析比较;用宏观的市场视角来看待问题,不要让自己处于证券分析师或者市场分析师的位置上。


6、合理配置手头的资本。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每位投资者都非常重视的话题,芒格认为“金点子”非常少,一旦出现就可以考虑追加重注。他说道:“一定要将冒险主义与机会主义区分开来,前者意味着投资的活跃度,后者则是对嗅觉的考验。如果真的闻到了金子的气息,那么试探性交易就是不被推崇的。”


此外,时刻思考是否存在更加法则也是合理调配资源的重要条例。在投资过程中,芒格会经常性考量本次运作的优劣,如果尚有更好的方式存在,那么这就意味着资源配置并未达到理想效果。


7、保持永不衰竭的耐心。芒格的“耐心”可以用以下4句话来解释:保持对复利的渴望与连续性;尽量不要插手自己不喜欢或者不熟悉的领域,由此而生的交易税和摩擦性成本都是不可取的;要对潜在的好运做好准备;投资理应是一个被享受的过程,因此不要厌弃它。


8、用果决的特性武装自己,拒绝裸奔。芒格极少让自己处在犹豫的状态,他极少触碰无把握的内容,因此也能够在面临抉择时无比果断。


9、学会与变化和平共处,让自己主动适应世界。在接受现实、适应客观环境上,芒格保持着清晰的头脑和明智的逻辑思维,他乐意去观察外界环境对资本的潜在影响,同时适时调整自己的方案。虽然近年来芒格在新奇产业方面表现出的适应力有所下降,但我们要强调的是,将最核心的精力集中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这更是“适应环境”的表现。


10、像蹲伏猎物的猎豹一样专注。什么是“专注”?芒格给出的逻辑依然清晰:你要避开厌倦效应的骚扰,同时还要避免因为过于关注细节而漏掉显眼的内容。对于干扰选项的排除一定要慎重,不起眼的疏漏也可能造成重大损失。


在“芒格模型”的帮助下,相关难题都可以套用理论分析梳理。芒格坦言,当自己在拿到一些重大项目时他都会先看一眼自己的清单,然后再心平气和地接洽新项目。理论知识可以武装我们的头脑,自然也会帮投资者穿上坚实的盔甲。有了这份能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理论模型,身处何种困境,芒格都会显得从容不迫。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