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有了白皮书,智慧屏尚差“一口气”

2020-07-31
给电视增加“智慧”,有意义吗?

编者按:本文来自雷科技,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对于中国家庭而言,电视作为大型家电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曾是收入增长、迎来喜事的代名词。无论是和家人、朋友、邻居一起观看,还是一个人坐在电视机前,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和电视有关的回忆。

中国社会发生变革的同时,电视也迎来产品技术层面的进步:显示技术从显像管变为背投和液晶,还有QLED和OLED等新材料;内容来源从闭路电视信号到数字电视机顶盒,再到连接互联网获取在线影视节目。

到今天,电视已经是具有网络连接、智慧能力的大屏家庭设备。

观看影视内容之外,电视开始承担起智能家居、人机交互、游戏娱乐职能,因此有必要推出新的标准对规格进行约束,保证产品能力和可用性。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电子四院),就在近期发布了由其牵头编制的《2020智慧屏白皮书》,要给新形态的电视下一个定义。

“智慧屏是什么”得到定义

关于智慧屏是什么,白皮书拿出明确定义:智慧屏是智能电视的创新演进形态,是AI和IoT等新兴技术推动下的家庭智慧交互终端。在白皮书规范下,智慧屏在影音、交互、IoT控制、业务场景都有进步,是新的家庭智慧中心。

“智慧屏产品是不是电视”的种种讨论,可以有结果了。

基础能力上,白皮书给智慧屏产品提出了需要满足的八项条件:媒体信息呈现、媒体信息处理、端侧智能、多模人机交互、信息与场景感知、网络互连、设备协同、安全与隐私保护。

换句话说,智慧屏应当能呈现超高清、高动态、广色域、有运动补偿的画面,硬件不仅能完成画面编解码和显示,还要有应用语音交互和画质提升等AI技术的能力。智慧屏也不应该只是能联网,而要和网络设备协同工作,满足会议、健身、安全、手机投屏等家庭使用需求。

白皮书也对能力所对应的上层应用有所要求,分为四点:画面计算增强、基于语音和视觉的人机交互、与手机等个人设备的内容共享、对智能家居的智能控制。由此来看,华为、小米等互联网厂商,以及TCL、创维、海信等传统电视厂商推出的中高端电视,基本都可称作智慧屏。

产品已先行,那么制定智慧屏白皮书和标准还有意义吗?白皮书工作组用行动给出的答案是,通过打通不只是电视厂商的供应链上下游,推进智慧屏产品的标准化普及化。也就是说,根据标准打造的产品都可以叫做智慧屏,参与到研发生态的门槛也更低,能有更多企业进入。

从参与到白皮书编制的企业名单,我们能发现一些端倪。除了华为、长虹这样的电视企业,美的、海尔等家电企业,作为上游面板企业的京东方和华星光电,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供给内容的腾讯视频、学而思、VIPKID,共同进行了智慧屏白皮书的编制工作。

有了标准又有了相当数量上下游企业参与,智慧屏似乎能就此成为未来电视发展方向。过去定义了电视机和电视节目标准的各类协会和标准,同样是由参与到行业的数个企业共同制定,智慧屏白皮书在形式上名正言顺。

但就像十年前的蓝光和HD-DVD之争,新制定的标准能否事实上成为行业主流,还得看实际能力表现以及消费市场接受程度。因此,我们需要对白皮书所要求的细节进一步讨论,看看它是不是真正代表了电视机的进化方向。

给电视增加“智慧”,有意义吗?

顾名思义,智慧屏必定要具备能凸显其“智慧”属性的地方,白皮书中提到的,应是人工智能和智能化体验应用于电视。这里又需要细分为多条路线,对音画素质的增强,以及在人机交互、家庭智能设备管理的体现。

1、音画增强

音画素质增强范畴的技术,有超分辨率、动态补偿、色彩调整、画面降噪、抗锯齿等等,属于“电视画质引擎”的后续。与之前电视厂商虚实相间的营销术语相比,现在的音画素质增强能运行于晨星、联发科等芯片厂商的通用SoC,并引入深度学习结果,因此被可以称作人工智能。

软件层面的音画提升之前,硬件本身也应当具备能呈现对应内容的素质。智慧屏要求产品使用4K分辨率、支持HDR等规格,相较普通电视产品有了明确的技术规范,客观来看拔高了电视产品素质的基准线

之前出现过能解码HDR视频但不能HDR显示、能解码4K但不能显示4K的电视,消费者实际得到的体验与厂商重点宣传的并不完全一致,难免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智慧屏改善了消费者的影音体验,自然可以说是好事。

2、人机交互进化

人机交互层面,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是各类语音助手,电视机身集成麦克风实现的远场语音和内置摄像头带来的视觉监控,让用户可以抛弃遥控板挨个选台的低效交互。不过,电视机开始更了解用户观看喜好的同时,也应当在隐私保护管理有明确规定和执行

了解用户也体现在新的内容分发形式上,从不断切换电视频道的“人找内容”,变成了主界面或是细分频道向用户推送节目的“内容找人”。相当多时候,用户并不知道自己想看什么,电视能够学习分析用户倾向并做出推荐,是改善用户体验和影视行业表现的重大改进。

3、智能家居管理

各种智能音箱产品用低价进入家庭,却逃不开添加屏幕的迭代方向。原因无他,可视化交互始终更高效,所以屏幕尺寸最大的电视可以顺理成章成为家庭智能中心。这个观点也得到外国厂商认可,目前还仅有机顶盒产品线的苹果,就在不断加强tvOS对HomeKit生态的控制能力。

这里还对电视与家中智能设备的连接能力提出要求,有厂商在智慧屏产品上,将连接主要表现为与智能手机等产品的投屏。那其实属于内容分发的补充,连接层面更应关注电视对智能家居进行整体统筹,如场景化调整灯光和温度,或是预判需求提前展示监控画面等设备实时状态。

智慧屏需要更多厂商参与

华为在推动电视形态进化、打造智慧屏的道路上颇为积极,他们也是第一个提出智慧屏概念,并带来对应产品的厂商。在传统电视厂商看来,专注于智能手机等产品的华为消费者业务,进入电视市场的行为就像是“鲶鱼”。但有不少传统厂商,开始在新产品冠以智慧屏名称,华为搅动市场目的已然达成

智慧屏在电视市场树立了一个标杆。不是说它代表着跨界厂商的冲击,或是音画素质能力对既有产品的影响,而是其难得地建立起了清晰且完整的产品执行方向。其他厂商都能从智慧屏上看到,电视可以像手机那样实现系统性进步,而非将各种小修小补称作迭代。

我们乐意见到领先企业向整个行业开放标准,有助于提升不同品牌产品之间的平均实力。实际上,已上市的智慧屏已经用竞争力推动了电视进步,越来越多具备音画增强技术、人机交互改进、智慧连接能力的产品,开始投放到市场成为主流

白皮书开放只是第一步,真正的繁荣可能要等到更多电视厂商加入,小米、海信、创维、TCL等国产厂商乃至三星、索尼、LG等国际厂商,全行业共同推进电视进化至下个时代。如果持续处于少数电视厂商做决定的“一言堂”状态,或许难以成为新的行业标准。

回到电视的根本,无论有怎样的技术进步和使用场景更迭,始终还是服务于呈现影音内容。若不加以控制,在脱离了核心需求的细枝末节上做再多功夫,最后大都会归于白费力气。智慧屏能带领电视做出怎样的大屏内容消费变革,将是我们持续关注的重点。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