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姐姐出剑了 - 从IP到爆品,视频赛道大乱斗

2020-08-22
在表面看来是电影因为电影院关闭的不得已为之,而背后隐隐埋伏着中美视频和互联网发展脉络的草蛇灰线。

编者按:本文来自公众号Richer有话说,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让大家重新开始讨论视频的出发点来自于电影《花木兰》,神仙姐姐刘亦菲在年初好莱坞办完发布会,就郁闷的迎来全球疫情,美国院线全线停摆。等了半年,制作团队终于熬不住了,近期《花木兰》在迪士尼旗下流媒体平台Disney+以$29.99上线,电影直接上流媒体在美国没有先例,这无疑给固若金汤的好莱坞电影行业响了一声小惊雷,带来了流媒体是否会干掉传统院线的话题。到底是一场乱斗打响?还是昙花一现?

首先说,行业中应该没人同意这一次流媒体代替院线代表着后者必死。不用说IMAX有充足的现金储备,光是从互联网场景的角度,不管你说3D巨幕还是说爆米花,目前在家看视频是无法取代在电影院看电影这一场景的。也有人提出过VR等技术的应用对场景的影响,目前来看,这些都是场景的丰富,并不是颠覆。

无独有偶,中国互联网人和电影人在年初贺岁档合作的《囧妈》比《花木兰》玩的还更彻底,直接免费。在表面看来是两部电影因为电影院关闭的不得已为之,而背后隐隐埋伏着中美视频和互联网发展脉络的草蛇灰线。

视频领域至少能分以下赛道

我们先来简单划分一下视频或者说视频出海生态,中美视频行业都已经有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维度的生态。我平时看项目的时候,也遵循视频行业几个维度:(当然不一定全,从业者也各有不同分类)

在平台角度,行业基本没什么异议,分为短视频,中长视频(综合类),直播类三类分类。

  1. 短视频:中国的抖音、快手,美国的Tiktok、Lasso(已死)、Quibi、Triller、东南亚Likee、Reel等等,可谓是一片红海不可开交。

  2. 中长视频(综合视频):流媒体平台Netflix、Amazon Prime Video、MX player、芒果TV、爱奇艺、优酷,聚合类平台Bilibili、Youtube等。

  3. 直播类:Twitch、斗鱼、虎牙、猿辅导等

在上下游还有一些生态我们比较关注:

  • 内容产生:包含IP、KOL、MCN、KOL搜索引擎

  • 底层科技:视频AI,我们熟悉的鉴黄、字幕生成、BGM创作等

  • 工具生态:主要以视频剪辑为主,短视频腾飞的核心原因之一,著名产品包含剪映、小影、inshot、Magisto、boomerang等等,另外云服务如Vimeo等也愈发重要

  • 渠道及变现生态:分发渠道、广告投放、流量引擎、变现引擎等等,如字节旗下的巨量、广告生态的bidalgo等

  • 硬件:手机、VR、运动相机等硬件生态

在以上的八个方向内,每一个都包含海量项目和投资机会。这几年随着平台机会饱和,大部分基金在出海领域都关注了大量的生态赛道项目,我们基金刚才列举的五个分类均有布局。但是,这还不够,我仍旧在考虑平台类的可能性。《花木兰》将美国的流媒体之战又放到了我们的征途前方。

平台类竞争格局,底层之辩

中美切入流媒体甚至整个视频行业有很大的不同。美国的电影和电视产业极其发达,电视服务行业非常完善。中国这方面相对弱一些. 影视IP上不如美日韩发展的早成体系。这反倒造成了美日传统渠道对于IP的管控很强,最后大IP相对难以普及到互联网上。实际操作来说,美国市场里,在电影上线后,只有经过院线销售、影碟销售、电视销售三个环节,最后才能到流媒体。以头部公司Netflix或Appletv为例,一般在电影上线12月之后才有可能上线。等级森严,自上而下。而一些垂类头部的内容比如SuperBowl的转播权更是天价,网络流媒体难以负担。在一个完善的固化体系下,IP版权、背景音乐或片花素材等等也都往往突破无解。(举例来说,想在你的视频里剪一段米老鼠或者钢铁侠,你就要注意了,因为你没有版权。)归根到底,唱主角的仍旧是传统的电视电影传媒巨头。

而中国的互联网已经开始从源头掌握中国的头部内容,中美对“大IP”的理解也是有区别的,我们现在叫“爆品”。我想大家可以仔细咀嚼一下这两个词从公检法到互联网批发市场的不同思维逻辑。美国的电影绝对独大,掌控森严不同,中国市场更为百花齐放。所以互联网创新的生态,尤其是流媒体,明显更为丰富。

在中国,流媒体在这里掌握着重要的一大块头部蛋糕——综艺,一部《乘风破浪的姐姐》又一次把芒果TV顶到了榜单首页。另外,中国大量的番剧与IP爆品自下而上生长,从表情包,到漫画,到番剧到游戏到大电影的路径,从下而上,像暴走漫画、一品芝麻狐、十万个冷笑话、大王不高兴都是沿着这条路热了起来。而短视频和直播更不用讲代表着中国世界第一的KOL网红经济。农村包围城市并不是偶然,这背后是中国极端丰富的自媒体和UGC生态。草根内容创作者能看到,在这个生态里,能挣到钱,能挣到“大钱”。他们就有投入的积极性。

我们在讨论短视频行业时,常常说,“美国的短视频不如中国”,我想大家并不是说美国的短视频市场不如中国,Tiktok在美国的增长和收益,美国的高ROI都说明了这里是短视频优质的市场。“美国不如中国”说的是玩家不如中国,从Facebook开始,从上到下,做lasso惨淡的成绩单,Vine作为短视频鼻祖前“背”仆街。从产品、到运营、到变现都难以与中国相提并论。大家公认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形成了丰富的自下而上的视频生态,已经在这个赛道对全球产生了降维打击的效应。

而在综合视频赛道,美国携IP的优势,Amazon 和netfilx,Youtube等已经在全世界出海市场先行一步。而美国IP自上而下的生态,加上综合类平台对东南亚市场的投入(Google泰国分部几乎全是Youtube雇员,Amazon Video在印度的剧集数量不断攀升)决定了中国未来在综合类视频在海外与美国仍有一场攻坚战要打。抓住我们短视频和直播积累的经验和中国优势恐怕是胜局的关键。

未来的可能趋势

第一部分讲的几个生态维度都有机会,我想这些上下游机会就不用多说了,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平台方面,我认为也有以下几个可能的创新点:

01

视频和图文之间的一些中间态模式

在去年到今年我开始关注音频,而介于视频、音频、图文之间的一些碎片化中间态的媒体模式让大家非常关注,Facebook在今年收购GIF企业Giphy,腾讯音乐近期的动作,拭目以待新形态的诞生。可能的中间态能在不显著增加创作门槛的条件下,让用户有更丰富的创作能力。

02

视频寿命长期化

撇开名著电影这些进入历史的艺术品不谈,内容的生命长度是一个蛮有趣的突破点,这里说的是一个内容被人关注的时间寿命。

举例来说,目前一篇图文的寿命最短,因为既不能抄袭,大家看完也就是24小时,而短视频虽然活跃时间短,但是创意可以引领大家在平台上不断模仿,比如过去的“海草舞”“草原最美的花”。而短视频赛道内,头部KOL李佳琪、李现一条短视频like量到小几百万也就到头了,相比于一些B站、油管镇楼,比如鬼畜版的司徒同学镇楼4600万的播放量,不可同日而语。说明很多观众会不断的去看这些优质的UGC内容,而如何让自媒体、UGC不断突破原有寿命,蕴藏着行业难解的痛点。抖音的号内置顶就是一个这方面逻辑的探索。

03

垂类、创意、跨界撕出的口子

综合平台鼎立,生态逐渐饱和,大部分企业都将突破口放在了创意、垂类、跨界等方面。迪士尼今年在运动流媒体ESPN上下了重注,类似的垂类平台Tasty、NBA,中国的糖豆广场舞等等都在巨头垄断的赛道内找到了一席之地。而创意在工具领域表现的淋漓尽致,几年前的激萌、足记等等都引起了一阵小旋风,而创业者也顺利退出,被理想的大企业并购。而视频与教育、游戏、社交等领域的跨界,Twitch、YY、好未来甚至字节都在这些领域打出了(准备打)一条新路。

视频出海走向终局的挑战

西方过去几百年最成功的事就是讲故事,以至于世界大部分人都接受了“上帝”、“礼拜日”、“自由”、“钞票”的名词和背后的价值观。举例来说,金本位决定了英美几百年站在世界金融话事人的竞争格局(所有国家得把黄金存在美国),连带后续的WTO甚至联合国林林总总的游戏规则,都是美国价值观的输出。而美国的电影输出,不也输出的是国家故事?

美国电影输出的“自由”,日本动漫输出的“热血”影响着全球下一代人。而这些优质内容的核心——IP背后隐含着“版权”、“价值观”、“政策”、“本地化”等等话题。美国和印度对Tiktok的制裁在经济原因之后潜藏着对中国故事的恐惧,光提供平台是不够的。中国出海人能不能输出或者发掘符合立足中国与海外两侧的核心价值观是未来成败的关键。从这点说,可能更多出海人要在“本地化内容”、“人类普世价值”等方面多下功夫了。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