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鲨智能」应用动力外骨骼,助力工厂柔性化制造场景

2020-11-18
应用于工厂中广泛存在的非结构性环境,能大幅提升生产率、降低工人劳损。

近年来,国内市场涌现了一批机械外骨骼制造商,其产品功能多集中于医疗场景展开,主要是使用机械外骨骼辅助术后康复训练。

曾经创办两家机械外骨骼企业、有十多年机器人研发经验的傲鲨智能创始人徐振华观察到,使用机械外骨骼的康复训练患者中,有很多源于工伤。工人在搬运重物流程中积劳成疾,所以在术后要使用康复机器人协助恢复健康。那么,在手术之前能否在源头上防止他们受伤呢?

于是,基于在该赛道长期积累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对工业场景的理解,徐振华创立了傲鲨智能,专注于将机械外骨骼应用于工业领域。

在航空、工业组装、快递等诸多场景中,傲鲨智能推出了MAPS-U上肢外骨骼、HEMS-L腰部外骨骼等多款产品,从而帮助工人完成搬运作业。傲鲨智能系列产品使用机械力量,大幅减轻了重物对人体的压力。

据徐振华介绍,现存行业存在诸多痛点。以航空业为例,行李搬运员往往只能工作两年左右,因为搬运过程中的工伤累积对工人造成了不可逆的长期劳损。同理,其他工业场景下,长期劳损会给工人带来较大伤害。

同时,纯人力搬运负重方案难以保持固定的高效率。该方案下,人力不可避免地会因为能量损耗而造成效率衰减。工人往往在上午干劲十足,到了下午就难以保持同样的效率。而机械外骨骼能部分支持人力,避免工人过快的损耗。

此外,在工业应用领域存在着大量非结构化场景,难以使用大型器械进行标准化的操作。因此就需要用到人的能力。如果能将工业机器人的性能优势填补人类在力量和耐力上的不足,并利用人对各种高度复杂环境的预判、理解,就能在作业效率上实现飞跃,从而提升企业的工业生产水平。

据悉,目前市面上也有部分类似的机械外骨骼产品,然而现有方案只有少量的机械类、弹簧类结构,缺失智能化电机和运动控制部件,智能程度不高。同时为了避免机械力量过大造成人员受伤,其设计承重与力量都较小,难以填充工厂中大量非结构场景。

傲鲨智能针对上述痛点,制定了两条产品线。第一条产品线为定制化方案,主要面向高校及军民融合项目展开,根据目标项目具体要求定制化对接需求。据悉,该产品线目前已有第二军医大学等客户。

第二条产品线是动力外骨骼产品线,主要针对工业领域的搬运场景展开。该系列第一款产品为上肢外骨骼,针对肩部助力展开,以解决目高以上的货物运送需求,主要应用于整车厂等客户。第二款产品为腰部外骨骼,解决弯腰搬运问题,主要在3C家电搬运、航空地面运输服务、物流、汽车厂等场景应用。第三款产品为完整下肢外骨骼,目前仍在研发过程中,该产品增加了膝盖、脚踝等关键身体节点的动力部件,因此整套机器可以完整落地,从而使机器人本身重量承载至地面,进一步降低工人负担。

据悉,目前傲鲨智能的客户分布于汽车制造、化妆品、3C、航空等行业,大客户有大兴国际机场与中国南方航空等企业。在盈利模式上,公司主要通过直接售卖硬件获利,目前也在探索租赁等模式。徐振华透露,公司计划在2021年售出300-400台设备。

在谈及竞争壁垒时,徐振华认为,傲鲨智能的竞争性体现在多个维度上。首先,傲鲨智能产品拥有较为先进的运动控制能力,可通过力学算法实现进行力跟随、力阻控制。其次,产品中的传感器总数多、密度大,对操作者的行为预判有综合而迅速的感知能力。在综合方案上,力控集成驱动与多传感器融合,因而智能程度较高。并且,与市面解决方案相比,傲鲨智能在价格上具有竞争优势。

在软件层面,傲鲨智能将进一步探索研究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相关应用,从而使外骨骼机器人能够学习周围环境,更智能地预判使用者运动意图,并更好协助其工作。

在推广策略上,徐振华认为,许多行业头部企业对工业自动化已经理解较深,因此傲鲨智能计划先与市场头部企业合作推广,充分利用他们对自动化的认可。

在人力上,公司目前有10人团队,主要是研发团队。傲鲨智能创始人&CEO徐振华,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分别在知名外企FANUC机器人公司与GM泛亚汽车研发中心担任高级研发工程师,曾连续创办了璟和技创、傅利叶智能两家机器人公司。

经过两年多积累,傲鲨智能已经积淀了成熟的研发平台,接下来将主要依据不同客户应用反馈,及时进行迭代更新,将产品进一步落地化。在下一步的销售上,将进入日本与欧美市场。

傲鲨智能于本月初宣布完成数千万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由九合创投领投,英诺天使、明势资本跟投。徐振华表示,接下来公司对融资保持开放态度。

文章插图源自傲鲨智能,经授权使用。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