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闯入中国充电行业!国家电网也出手了:接入超100万根桩 | 撩车

2020-12-01
搅局充电行业,只是为了卖更多的车?

编者按:本文为创业邦原创作者 大湿兄,编辑子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搅局充电行业,只是为了卖更多的车?

近日,特斯拉提交的最新文件显示,该公司计划在上海投资4200万元人民币,建设一座超级充电桩工厂。新厂于2021年第一季度投产,初期规划年产1万根超级充电桩,主要产品为V3超级充电桩。

盖厂造桩的本质,是建桩铺设充电网络,提高特斯拉车主充电便利性,反过来刺激销量的增长。但要知道特斯拉在欧美国家已经有太阳能、储能业务。如今“重兵”杀入中国的充电行业,那么意味着对储能行业下手,时日不远了。

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从始至终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左脚迈一步,右脚也得迈一步。

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这一规划的出台,无异于新能源汽车的“十五年计划”。

如果2025年,全国总销量仍保持与2019年相同的2500万辆量级,那么20%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对应着500万辆。但而截至去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仅381万辆。所以,相当于那1年的增量超过当前整体市场保有量。

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各类充电桩保有量为132.2万个。如今接近3:1的车桩比,都没有实现“充电比加油更方便”,那么按照现在的建桩速度,2025年卖出去500万辆车,用户的充电问题也会异常艰难。相反,没有足够便利的充电条件,更不会有人愿意买一个“电动爹”。

对于20%的这一目标,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态:中国新能源汽车在购买成本、充电便利性等方面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还有一些差距,要推动实现20%的目标,还需要向欧洲国家学习,也需要双向发力,从供给和需求两侧推进。

大方向定了,剩下的就靠人民群众的勤劳和智慧去实现它。

电动车充电

何时能比加油更方便

团购、打车,似乎在中国,每个新兴的行业中,都要经历跑马圈地、洗牌重整、巨头诞生的过程,如今这一幕在充电桩行业里再次上演。

按照2015年《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规划,将2020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定在500万辆,与之相匹配的充电桩数量则是480万个,车桩比近1:1。换而言之,当时是想要实现卖多少车,建多少桩,实现车与桩在体量上一一对应。

在行业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追求车桩比1:1并非完美的解决路径。对用户来说,建桩难、找桩难、充电慢,依旧是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推广应用;而平台多、接入难、盈利难,则成为了困扰充换电运营商的难题。

“全国一张网”,是国网电动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国网智慧车联网平台已接入充电桩超过103万个,覆盖全国29个省份、273个城市,服务电动汽车消费者550万人。”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阙诗丰在11月20日举行的“新基建百万接入 新动能能源互联”主题发布活动上表示。

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阙诗丰

这103万个桩里,有公共充电桩62.6万,占到了全国公共充电桩总量的93%,占全球公共充电桩总量的66%,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充电服务网络。作为对比,第二大新能源市场的欧洲,截止到2019年共建有慢充充电桩18.73万座,快充充电桩2.66万座。

比数量更重要的是质量。在专访中,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充电服务首席运营官李厚志告诉创业邦,针对目前充电桩的痛点,国网电动的发展规划主要从三个场景入手:高速桩、城市公共桩,个人桩。

首先看高速场景。因为它具有潮汐性,大型节假日的需求暴增,平日则大量空置,并且涉及电网铺设、服务区租金,所以进入成本和运营成本都高昂。李厚志表示,从经营的角度来说,国家电网投资高速桩是亏钱的。那么在高速场景下的基建,国网电动注定是“孤独”的。

一方面,在继续加大充电网络的密度。根据李厚志的介绍,目前国网充电桩已覆盖171个城市,5万余公里,平均算下来每50公里就有一个国网的充电站,俗称十纵十横。下一步将对远郊、西部地区加大投放的力度。

另一方面,是技术迭代。针对2014年到2015年建设的老旧充电桩,进行更新换代。到今年年底,把充电功率达不到额定功率的充电桩,进行模块的更换。再有,是从明年开始将运用新一代超级快充技术,不断提高充电速度。

一名车主正在充电(配图来自东方ic)

其次,是城市场景。因为早期行业玩家众多,以跑马圈地的形式先占地后运营,但经过几年的大浪淘沙,充电行业逐渐达成“以需定桩”的共识。

从商业化的角度,今年国网电动发起“合伙人计划”,联合各类的场地方。比如原来分为两派的地产和物业,国网牵头,通过明确商务条款、分成机制,来确保对方利益得到保障,从而解决用户在一些商场等公共区域的充电需求。此外,在技术上,增加可以预约、可以远程遥控的智能地锁,来解决燃油车占位的情况。

北京蟹岛的僵尸桩(配图来自猎云网)

再则是,“潜力巨大”的个人桩。这类主要指的是用户购车后安装的充电桩,以小功率慢充为主。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截止去年全国私人桩的数量达到70万个,相比之下公共桩才52万个。“如果老百姓平时上下班,在公司和在家都能充上,基本上可以解决70%的充电需求。”李厚志说道。

针对有桩的用户,国网电动会为“非智能桩”进行改造,升级成可共享、能参与有序充电的“智慧”充电桩,今年的目标是完成5万根个人桩的改造。针对无桩用户,将通过统建统管的方式,在小区、社区建设固定充电车位。针对新购车用户,未来合作车企所附带的家用充电桩,会直接支持接入智慧车联网平台。

实际上,在这些规划的背后,需要多方企业的共同努力,既涉及最上游的充电桩厂家,也涉及最下游的场地运营方,以及各类的大型主机厂和互联网科技企业,甚至还要面对数以万计的普通用户。

但对此,李厚志也抱以积极的态度:“不同行业的人把自己先进的技术带过来,对整个技术的提升也会有一个好的改善。”

他认为,此前整个社会对充电行业处在一个观望期和迷茫期,但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确认了方向之后,很多企业能感觉到价值建设。比如华为、中兴等科技企业,就从光伏逆变器、充电设施等智能硬件产品切入充电行业。

对于政策的利好,他也欣慰的表示,“站在国网运营商的角度来说,会比之前的投资预算要宽裕一些。”

新能源

为何还不够“新”

在电动车充电桩的背后,其实还有更大的一场“战役”——能源转型。

“我们得到一个启示,这场革命从电动汽车起源的,但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我们的角度更加聚焦于能源。”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欧阳明高表示,无论是出于能源安全,还是节能环保,对于“煤多油少”的中国,都是一次具有挑战的转型。

这背后的数据是,2019年中国燃煤电站发电量占全球煤电50.2% ,全球第一。欧阳明高也表示,中国是温室气体排放最大的国家,去年排放102亿吨。相比之下,美国去年降了1.52亿吨,欧盟降了1.35亿吨,中国不降反增,压力不小。

此前最大的质疑声也在于此——新能源汽车的电,是烧煤炭发电而来的。

在采访中,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能源事业部总监彭晓峰表示,“电动车天然的具备了和电网进行交互、去消纳绿色能源的能力。”(绿色能源也叫可再生能源,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等等。)所以,在能源转型这一宏观且长期的战略中,新能源汽车更应该先“新”起来。

能够实现“新能源车用新能源电”的前提,是接入大量的桩,去形成下一步电动车与电网自由的交互。“目前,我们已经通过区块链技术,让充的每一度电能够溯源到电厂发出来的每一度电,具备了带曲线交易的可能,使充电时间与发电时间可以一一对应。”彭晓峰表示,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多的消纳“新能源电”。

截至今年10月,北京地区电动汽车首次用上了来自西北地区的清洁绿电,定向消纳青海及甘肃的清洁电力。本次采购的7000万千瓦时,预计可满足约200万辆次充电电量,相当于减少标准煤燃烧2.0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排放6.72万吨。

除此之外,有序充电和V2G也是能源转型的重要“两环”。

众所周知,电厂是全天候持续平稳发电,但是用电高峰通常在白天,这就往往会造成“白天不够用,晚上用不了”被浪费的现象。另外还有季节变化、节假日等因素的影响等等。此时,分布式储能成为“削峰填谷”的重要调节手段。

根据彭晓峰介绍,目前在用户侧充电推行有序充电,利用峰谷电价,即高峰、低谷不同的电价政策来引导用户低谷充电。对用户来说,插入充电枪后,系统自动会将充电行为安排在半夜0点至早上7点,也就是低谷电价的时间,既可以保证早上能充满,又能减少高峰充电的高电价,同时还能减少电网压力。

一方面,是用负荷低谷充电,降低充电成本。另一方面,是在电网用电高峰时向电网反向送电,为用户赚钱。

这种反向送电的技术叫V2G,主要是指的,当电动汽车闲置时,将电池里的电能销售给电网的技术。“我们做的V2G商业验证,一个用户通过放电的收益大概一年4000块钱左右,足够覆盖用户充电的成本,相当于终身免费充电。”彭晓峰表示。当然,推行这两项技术的背后,是基于数据的思考。

国网电动汽车公司总经理沈建新在演讲中表示,“有80%的私家车充电结束的SOC(剩余电量)在80%到90%,充电后停留时间8小时以上的私家车占到37.2%,所以大量的私家车的电池是闲置而且长时间的停在固定的地方。”所以他认为,私家车与电网互动的潜力非常巨大。

此外,随着电动车数量的增加,几乎每个车辆都是一个移动的储能设备,甚至可以覆盖一部分居民用电需求。“我们预计到2030年每天移动储能的电池将达到5亿千瓦时,这个数字基本已经接近我们当前全社会用电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虽然意义深远,但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对电池的损害、充放电安全问题依旧是需要逐一攻破的心里难题。而这些新兴业务的展开,与上下游的电池厂商与车企合作密不可分。

彭晓峰表示,目前普遍的电池质量,已经具备了除了满足车辆全生命周期的需求外,还有大量的余量。比如现在的动力电池能达到3000次充放电,但行驶20万公里,最多900次就够了,剩余2000多次寿命是浪费的。

车企和电池厂商有意愿给出条件,来保护参与V2G技术的用户。比如电池合作方宁德时代、比亚迪,在使用周期内,因为参与电网的充放,而产生超过正常范围的衰减,厂商予以免费更换,以此打消用户顾虑。

写在最后

“这是第三次能源革命,第一次煤炭、蒸汽机,第二次内燃机、石油,第三次就是可再生能源革命,它会改变我们化石能源所有体系。”欧阳明高院士总结到:“我相信,这场革命会让我们整个经济的发展跃上新台阶。”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