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奋的植物肉市场,缺少一个理性玩家

2021-03-13
你吃过哪家的植物肉呢?

一个阳光和煦的午后,白领小A走进了一家茶餐厅,手捧一本书,桌上是一杯美式,以及一盘精致的植物基肉丸沙拉。

这,或许是植物肉未来普世化的场景,也是每一名植物肉创业者的愿景

“植物肉的最大意义在于农业工业化,把农牧业小农经济转化为工业化生产,解决疫情之下的食品安全问题。植物肉未来形态并非只局限于素食餐厅,它是一款面向全球餐饮行业和消费者的大众化产品。它的存在并不是为了教育市场,或者改变人们的消费和饮食习惯,而是为了满足大众消费者的本能饮食需求,增加一个健康、低脂、环保的非肉食解决方案。”未食达Vesta创始人解子涵在接受创业邦采访时说。

成立于2019年的未食达正在做的,便是以智能化科技化手段,不断完善产品口感、风味以及纤维形态,使植物肉产品达到有别于传统素肉,又接近真肉的程度,从而推进整个植物肉行业,尤其是B端餐饮领域的市场化进程。

创始人解子涵是科技行业从业者,同时是个吃货,对一切新兴食品和技术都充满猎奇心。

在2018年,一次荷兰出差的旅途中,他第一次品尝到了植物肉基汉堡。据他的回忆“以大豆、豌豆、小麦等作物提取的植物蛋白为原料制作而成,却在口感、外观方面都与动物肉相差不大”。意外的发现,让他对植物肉产生了浓厚兴趣。

“欧美的植物肉产品制作方式大多以煎、烤、炸为主,但在国内本地化市场里,国人更倾向于蒸煮、烹炒、火锅、酱拌、炖制等口感丰富的烹调方法。”解子涵说。

于是,他开始大胆设想,将植物肉技术与中餐烹饪方式结合,成立未食达,筹备研发适用于国人餐饮习惯的植物肉产品。

为增强公司科技研发能力,他还邀请了世界科研机构食品研究院研究员、三星米其林厨师、世界500强企业高分子化学家,以及顶级名校食品工程系博士组成技术研发团队,潜心以分子料理视角解构“肉”。

随着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在中国布局脚步的加快,国内玩家也开始逐渐显露头角,与此同时,拉面说、金鼎轩、肯德基等餐饮连锁品牌也已纷纷纳入植物肉产品。

在市场热度激增的另一面,我们从资本层面也看到了VC的亢奋:

2020年,植物基行业(植物肉、植物奶等产品)热度不减反增,频频受到头部机构重注。据第一财经的数据显示,从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一年时间内,国内针对植物基公司的投资事件多达21件,同比增长500%,约占整个食品及保健品赛道的10%。

“不管是产品技术的可持续研发能力、市场接受程度,还是规模化生产方面,植物肉赛道都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亢奋的环境下,我们初创公司更需要企业稳扎稳打,逐步建立真正的长期壁垒。”解子涵表示。

就这样,当友商纷纷将重心投向市场端,解子涵带领着团队一头扎进了科研实验室。在他看来,打磨产品是现阶段最重要的事。

这段时间,他主要做了两件事:

其一,完善产品本身,让产品适应国内烹饪方式。独创纳米筋膜技术,未食达在原有植物蛋白表面覆盖了一层薄薄的凝胶层,利用纵横交错的植物组织,让产品更加耐蒸煮。据解子涵介绍,应用了这项技术的组织蛋白,在耐煮性能上比市售产品提高了至少14倍。

其二,降低综合生产成本。在研发维度,未食达重点关注产权发展,将整个制作配方和工艺的复杂度简化,高效地利用昂贵原材料,同时,提高生产流程中的产品良品率和生产效率。

现阶段,未食达产品已更新至第五代,陆续推出了更大肉粒的西式蕃茄味植物肉酱、中式麻辣味植物肉酱、模拟高品质黑猪肉的植物肉水饺等多款产品。

在市场推进方面,未食达选择了非激进方式的稳节奏,与包括创新品牌拉面说、老字号金鼎轩在内的十几家B端餐饮品牌达成了长期供应的战略合作。

因为产品在市场上的认可和团队持续的努力,未食达还已于2019年获得IMO Ventures的天使轮融资,并于2020年获得雪榕生物的1400万元战略投资加持。此外,公司还获得了北京朝阳区海外人才创业大赛(OTEC)消费升级赛道的第二名,IFA2020国际未来农业食品百强和替代蛋白榜前20的好成绩。

解子涵透露,根据行业咨询公司和研究机构的初步测算,全球植物肉市场在千亿美金级别,倘若在我国市值超3万亿的肉类市场中分出10%,就能轻松地撑起几千亿元的植物肉市场。

对于未食达在内的植物肉企业而言,如何找到最佳切入口,并打造标杆产品,都有可能成为智能手机时代来临前,重新定义市场的苹果公司。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