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产融结合,进一步推动创投风投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2021-05-13
创享投资创始合伙人易丽君,德物资本管理合伙人丁柏然,海尔资本董事总经理刘璐,博世创投投资合伙人、中国区风险投资负责人孙晓光,昆仲资本创始合伙人姚海波等5位嘉宾就发践行产融结合,进一步推动创投风投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议题上展开了圆桌讨论。

2021年5月7-8日,由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为指导单位的2021青岛·全球创投风投大会在青岛海天金融中心正式闭幕。本次大会以“创投风投创时代,创新创业创未来—打造高质量资本聚集高地”为主题的创投盛会。

幻灯片1.jpg

基于此,创享投资创始合伙人易丽君,德物资本管理合伙人丁柏然,海尔资本董事总经理刘璐,博世创投投资合伙人、中国区风险投资负责人孙晓光,昆仲资本创始合伙人姚海波等5位嘉宾就发践行产融结合,进一步推动创投风投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议题上展开了圆桌讨论。部分精彩观点如下:

1. 海尔资本董事总经理刘璐:所谓的产融,就是希望通过资本的纽带,不光是投钱,过程中把最直接的订单和业务带过来,同时包括我们做企业的管理经验,本身海尔有海尔大学,这三十多年的管理经验有很多模块,也会直接给企业按照需求做对接。

2. 昆仲资本创始合伙人姚海波产融融合必定是一个特别大的范畴,今天从各自的角度去解读,提供一个角度仅供大家参考,或者说管中窥豹。不像孙总和刘总他们本身是有产业的,我们本身是做资产管理的,最重要的是怎么让我们手里的资产进行升值。

3. 博世创投投资合伙人、中国区风险投资负责人孙晓光过去几年,中国创业公司,科技含量是越来越高的,这是跟十几年前不太一样的地方,也是令人感到受鼓舞的一个现象。

圆桌-易丽君.jpg

以下为演讲实录,由创业邦整理(精简):

易丽君(主持人):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2021青岛全球创投风投大会,同时也欢迎各位线上的朋友们参加这场云上群应会,本场论坛的主题是践行产融结合,进一步推动创投风投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我是本场主持人创享投资创始合伙人易丽君。整个2020年是一个向死而生的一年,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行业的投资大咖共话交流。按照惯例,大家轮流自我介绍一下。首先请刘总开始。

刘璐:谢谢主持人,我是海尔资本刘璐。青岛的峰会也是我们半个主场,因为海尔总部本来就在青岛。我们目前管理了接近300亿基金,我们是产业投资,相对投的赛道更加聚焦专注一些。所谓产业投资,我们选择的项目基本是投完以后,现有海尔的产业生态,能够直接给它带来业务合作机会,或者直接带来赋能的,这是一个重要的出发点。这次峰会也是很好的机会,本身海尔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也是落地青岛。整个投资的赛道,包括人工智能、芯片、物联网、5G、智能制造,都是或多或少跟海尔有联系的,也期待这个峰会上跟大家有更多交流。

孙晓光:大家好,我是博世创投的孙晓光。博世创投是博世风险投资的部门,我们专注于几个方向。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就是现在所谓的自动化和数字化,还有就是新兴的赋能科技。这个比较抽象一点,具体来说,我们关心关注AI、自动驾驶,包括工业互联网,还有新的软件平台,这些方方面面的东西,包括硬件、软件、算法、半导体,都是我们投资的重点。我们总部是在德国,在世界其它地方有几个分布,一个是美国硅谷,一个是以色列,还有一个是上海,我是负责中国方面的。

丁柏然:大家好,感谢大家的邀请。德物一直专注在企业服务,尤其是金融科技领域的早期的风险投资基金。我们的基金主要研究在科技和金融这两个赛道,专注这两个领域的投资,今天的议题跟我们的投资主题有很多关联性,接下来希望跟大家在具体问题上做进一步探讨。

姚海波:大家好,我是昆仲资本的创始合伙人。我是2016年跟几位合伙人创办了昆仲,目前管理规模是40亿人民币左右。在过去的五年间,成功IPO了像小鹏汽车,罗曼股份等等,在不同资本市场有IPO退出。跟各位比较接近的方向,也是做科技创新为主的早期及成长期的投资,具体的方向落地,像AI的各种商业应用落地,以及出行科技的应用落地,包括目前重点关注的双碳,碳达峰以及碳中和的各种投资机会,我们也希望在青岛的这次创投大会上跟大家共同交流。

易丽君(主持人)主持人:好的,非常荣幸跟四位在这个地方共话讨论。让我们先进入今天这个论坛的讨论环节,我们核心的主题是践行产融结合,大家在投资的这么多年中,实际的投资过程中,有没有产融结合、产融投资的经验跟大家分享?

刘璐:所谓的产融,就是希望通过资本的纽带,不光是投钱,过程中把最直接的订单和业务带过来,同时包括我们做企业的管理经验,本身海尔有海尔大学,这三十多年的管理经验有很多模块,也会直接给企业按照需求做对接。

孙晓光:产融结合,到底是什么概念?我还不是特别清楚。但是刚才刘总讲了,本身的投资都跟产业有很大联系。具体来讲,一般我们投资的公司,都会尽量利用博世自己的资源去做一些交流,互相帮助。其实我们除了投资的功能之外,还有一个小组的人做“开放博世”,会把更多创业性公司跟博世整体的各个业务部门做对接和互相接受。因为不是所有的创业公司都是我们投资的对象,但它们可能跟我们有业务合作的对象,所以这样一个平台就扩展了很多合作的机会和渠道。比如在中国,这个平台开始是2019年,去年因为有疫情,但在中国区已经有三个公司跟业务部门对接,它们会提供解决的方案和产品,给我们使用。投资部门是一个渠道,但是不管投还是被投,都是有很多跟公司合作的机会。

丁柏然:首大概十年前做过专门关于大企业产融结合的研究,早期的定义就是大型实业企业,他们通过投资、参股或者控股到金融机构,帮助他们主营业务的发展,通过受阻金融机构增加他们的杠杆,加速主营业务的发展。比较典型的,早期像汽车的主机厂商或者经销商,他们会发起汽车金融类似的金融机构,加速主业的发展,或者类似像工程机械这样的设备厂商发展融资租赁业务。

当然了,国内很多产融结合,也有一些民营企业,涉足到银行、保险等等,觉得这是好的投资机会。但是在十年前我们当时研究的结论,产融结合能够帮助企业有更好更快的发展,提升企业杠杆的效应。在环境好的情况下,会加速企业成长。但如果遇到经济周期的低谷或者黑天鹅事件,也会极大地加剧企业的风险。所以产融结合是一把双刃剑,有些企业可能由于杠杆极速的提升,导致一些风险事件。但是作为创投来说,我们看到新的对于产融结合的定义,我不知道这个定义是不是准确。

我记得去年下半年做了一个项目,其实跟昆仲资本有一些交集,主要专注在中大型企业供应链系统管理的sars(音)软件公司,是通过帮助中大型企业提供供应链管理的一套软件系统,通过这个系统掌握到大中型企业上下游供应链上几十万的供应商,整体的供应链的数据,通过掌握它的信息流、物流等信息,更好地提供新兴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现在来看这是一种新兴的产融结合的形式,过去看到很多传统的银行还有金融机构,在针对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这一块业务上,是没有特别好的方式或者抓手,通过软件更好地把控信息流和资金流,更好地控制风险,使得最终我们能比较好地服务中小型企业的供应链金融,帮助产业链成长。新兴的产融结合的方式,是未来更有发展前景的一种模式。我们如果说提到产融结合,基于新的技术、新的软件方式去进行产融结合,是未来比较大的趋势,这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领域。

姚海波:产融融合必定是一个特别大的范畴,今天从各自的角度去解读,提供一个角度仅供大家参考,或者说管中窥豹。不像孙总和刘总他们本身是有产业的,我们本身是做资产管理的,最重要的是怎么让我们手里的资产进行升值。所以我看待产融结合,其实就是产业链和融资怎么结合。首先昆仲做了很多自动驾驶和出行科技方面的布局,其中一个LP是宇通,全球最大的客车厂,它不仅投资了我们两家,一家是做激光雷达,做视觉的,同时还有一家是做“大脑”的,威远(音),同时宇通也给这两家提供了订单,这是很好的增值服务。作为投资基金来说,是在产业链上获得的一点经验和加持,这也是一个趋势,如果说早期拿到融资的同时还拿到了订单,并且最后因此获得了上下游供应链的支持,这可能是未来的趋势。

易丽君(主持人):下面进入第二个问题,现在市场上的基金纯粹单独的VC一定也有,但是产业和融资结合的,或者大家聚焦专业细分领域的产业基金业很多,特别像孙总这种天然的CBC的出现也越来越多,面临大家不同的出身投资主体不一样,未来的格局也会发生变化,那么大家在这种大趋势下,未来的投资里面会面临什么样的机会和挑战?

姚海波:易总的建议是我们探讨一下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易丽君(主持人):产融结合现在是一个大趋势,产融结合有不同的方式和定义,就像刚刚丁总也说到有不同定义思路的问题。产融结合不单纯是投资的事情,现在产融结合越来越深入,以及CBC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崛起,大综合的基金一定会有,但是细分的基金业越来越多,在这种驱使下,大家会面临怎样的机会和挑战?或者说大家的投资策略上有什么变化?有什么经验分享?

姚海波:所谓的机遇一直是存在的,否则我们很难向LP去募资,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我们认可未来是一个大的机会,目前昆仲关注的AI落地以及自动驾驶出行方向。像海尔资本也有很多我们的项目,从产业加持方面,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以前投资的百度研究院的院长,跟着走了很多相关的AI产业落地的资本,包括招商、华润,最后从这些产业资本上拿到很多投资,同时也拿下了很多订单。

挑战必然也有,确实我看到了像孙总以及刘总他们在产业的认知和协同资源方面,这个是天然的,我们可能更多是跟产业资本有一个紧密的结合。比如我们早期布局这些项目,之后先拉去给各位看看有没有产业合作的可能,而不是投资的可能。甚至很多创业者的方向,是CBC给了指引。好多优秀的科学家创业,我们投的基本是科技创新的企业,科学家对商业认知在早期还是缺乏一定的敏感性,所以以后也希望得到海尔资本等小伙伴们的加持,包括像考拉,它们之前也有很多科技金融方面的支持。

最后总结一下,我认为产融结合最重要的是对早期投资者来说,我们更早的应该先进入这个产业,应该先铆钉这个行业里面最优秀的创业者,之后拿我们手里已投的项目跟各位合作,这是我个人小的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丁柏然:对CBC的情况有一些了解,作为市场化来讲,还是要专注于自己擅长的方向。这个时点出来创业,肯定是看好未来大的趋势,因为我们本身是在金融领域做投资,也会关注金融赛道的趋势。我们觉得,2020年是整个金融市场从权益类资产高速发展的元年,未来的十到二十年,非常看好原来的非标类资产,固收类资产向权益类资产转移的趋势。在这个时点,权益类资产可能核心还在二级市场,一级市场也会有大的机会出现。当然了,前提是要开始去做这个事。虽然我们看到整个国内的一级市场好象有上万家备案的GP,但实际真正有持续出手的不超过100家,跟美国专业化的投资机构相比,我们中国专业的VC基金不是过剩,还是缺失的状态,从实际的数据看。当然了,对VC基金来说还有很大的发展机遇,我们和CBC之间的关系,刚才姚总说得非常好,我们更多是合作的关系。因为基金规模有限,所以我们也会关注在早期,比如A轮左右的阶段。在这个时点,对于CBC来说,对早期项目还是有很大挑战,因为我们看的阶段,往往商业模式没有完全定型,这时候作为产业资本,会需要一定的确定性,所以我们跟产业资本有比较好的协同或配合。实际上我们和很多相关产业方不断沟通,我们早期投的一些好的项目,也会第一时间推荐给后续的产业投资方,双方不断加强互动,共同帮助到有机会成长为独角兽的企业,帮助它们一起成长起来。

刘璐:前面几位嘉宾说得都非常好。我再补充一下,本身这个行业,因为前几年我们投科技赛道比较多,最开始集中在头部企业,细分赛道的龙头。这类企业,从我们的经历看,基本上想投还是能投得进去。但是碰到的挑战,就是估值,没办法,这就是市场充分博弈和竞争之后的相对高的估值。前年底开始,半导体这一波起来以后,很多老的大品牌机构对估值又不那么敏感,有些可能收入几千万,估值到大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项目也有出来,这方面我们是相对谨慎的。当然从一个侧面来说,也反映了整个资产端的赛道,项目相对供需不匹配。后面我们也在不断往前去前移,现在基本上A轮、B轮也有一些项目在跟进。在这些点上,前面像姚总、丁总包括孙总这边有不少协同。因为本身他们在A轮、B轮已经投的项目,如果赛道是发挥价值的,很天然的在后续是加持的。

第二,一些特别早期的项目,对于财务性的投资机构,缺少一个产业平台。我们的方式,特别早期的,产品还没有出来,在预研阶段,就跟产业一起做判断。有些能够有样品出来的,直接上产品,这对项目的判断大家互相做补充。

简而言之,我们跟早期的VC合作有很多。第一它们的广度,毕竟人手比我们充沛一些,广度会非常好。我们有现有的产业品牌的优势,对于后续的判断做一些工作。这些点上大家一起合作,反而后期比较高估值的,相信大家都会越来越谨慎。

孙晓光:过去几年,中国创业公司,科技含量是越来越高的,这是跟十几年前不太一样的地方,也是令人感到受鼓舞的一个现象。这些企业,原创性的东西出来,对于某些CBC是非常好的机会,也是发挥作用的地方。像我们有一些公司内部的资源,特别是全球的网络和资源,可以对企业做更全面深入的评判。

在比较早期的阶段,如果它发展得很好,收入、盈利都上去了,其实完全可以从商业和财务角度去评判它,但是很多创业企业在开始的时候并不是这样。过去像硅谷很多软件企业开始的时候也是这样,这时候更有条件和资源去评判它。我们投资的话,一般是AB轮或者C轮,基本处于这个阶段。我们也会投种子轮或者更早一点,这时候我们的评判一定是说A轮肯定跟投,不会只投种子轮。我们的经验,类似的企业在这个阶段的时候,往往对CBC的兴趣,要超过对其它传统基金的兴趣,因为除了资金之外,还有其它能带来的价值。当过了这个阶段以后,相比较而言,CBC带来的价值就不如纯粹的VC更多。所谓金融机构的CBC也不叫CBC,它的产本身就是融资,就不一样了。像工业性的CBC,一般它的资金量不是最大的,甚至不是很多,但它的其它价值有很多。所以这个市场里面,CBC有它独到的价值和机会。但是要发挥好这些作用,本身也必须在指导思想和内部程序上,有一些合理安排,才能发挥这样的作用,不能急功近利,它跟VC的关系,应该是非常好的互补的关系。这里面应该有非常好的协同效应,我们在这方面也有不错的经历。

易丽君(主持人):现在进入下一个问题,中国现在产业结构的分布还是比较狭长的,各地的产业发展,结构也不是那么完全均衡,我现在能感受到的,就是大家集中在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包括杭州这些地方,科技相关人才比较多。但是绝大多数的科技投入是不够的,包括很多实体经济,创投资本的进入也是偏少的。如何推动在市场变化下,推动创投风投投入实体经济,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些分享?

丁柏然:国内外资本市场的环境还是差异很大的,在美国融资效率为什么很高?就是直接融资占比的比例比较高,50%:50%,有一半的融资来自一级市场,直接融资为主,银行间接融资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不像中国这样占比90%。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最有效的方式是提高一级市场融资的比重,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因为对银行来说,银行是很难承受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只有提高融资市场的比重,才能更好地服务科创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很多人已经形成了共识。

刘璐:这个话题,企业融资难也是有所区分,不管是债权融资还是股权融资,优秀的企业相对总是容易的。对于创投公司或者说PE公司来说也一样,也不是什么样的企业都投,一定是遵循优中选精的原则。所以本身企业要有自己核心的竞争力。

第二点,由于这几年投资股权包括VC的机构越来越多,确实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科技企业融资的过程,早年科技企业研发投入比较大,体现出来前几年大概类都是亏损,这类企业从传统意义上确实不容易拿钱。但是VC/PE出现以后,优秀的创新科技企业,哪怕是连产品单品还没出来,一样能达到几千万的估值。从这个意义上讲,VC对科技企业快速发展,还是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和贡献。但还是那个前提,一定是优秀的企业。

易丽君(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因为这次大会在青岛,也相聚在云上,青岛在创投风投方面投入非常重的,政府也表现出了很大的决心,以及它要建设整个工业互联网之都,对整个青岛的产融结合,各位会给到什么样的建议?

姚海波:鉴于我对青岛的认知,首先建议是谈不上。过去几年,我是频繁去青岛,不管是创投的峰会还是母基金的峰会,甚至当地引导基金的峰会,我认为首先在资本的热情和热忱方面,是特别大的提升,对比过去到青岛出差的频次有一个展现。

这次会议中,我的感受,政府包括政府的引导基金是敢为天下先的,我了解很早之前,它们政府资金的配资在全国都是领先的,可能配到一半甚至以上的比例,这是特别的优势,也吸引到我们这样的基金去到青岛。

第二个,青岛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产业,像海尔这样的,本身有自己的产业链,包括制造基地,甚至包括非常优秀的制造业人才。可以类比一下深圳,在深圳重要的就是大湾区,全球电子供应链的聚集地,不管是手机、汽车电子以及未来很多电子产业上有一定领先,是基于长期的产业链深耕的优势,相信青岛也会在这方面有自己的特长。除了海尔这样的,也有其它的比如C2M,专门做定制,服装定制,包括红领这样优秀的企业,都是我们的代表作。还是发挥自己的优势,最终吸引人才,包括像我们这样的资本,这三者结合在一起,资本和产业的结合一定有很光明的未来。

另外我每年国庆的时候都会到青岛五四广场去跑步,我爱青岛。

丁柏然:我在青岛曾经生活过一年时间,也非常热爱当地的环境,当地的人,青岛本地人也都非常热情,青岛的啤酒也很特别。

青岛当然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在金融领域,还是需要有差异化的进行竞争,创投当然是非常好的一个点,未来创投产业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人民币基金。除此之外,类似像供应链金融,传统金融机构并没有很好解决的一些点,里面又存在大量机会,一些新型的金融是值得去投入资金和资源区发展的,只有在新的领域去投入,才会有机会拿到某一个点的高地,而不是走传统金融机构那些老的道路。

孙晓光:刚才我突然想到产融结合是什么意思,好像一个方面是说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信息不对称,这是一个。另外从传统的银行来讲,如果你提供资金给中小企业,有点说同样的工作你贷款的金额会比较小,这个问题很难用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去直接解决。因为风险投资的企业,不是所有中小企业要投资的,它投资的是有高增长性的企业,这是最基本的。在传统工业国家,包括在中国、日本、德国,很多中小企业,它的生存很长,有独特的产品技术,但是它永远不会长大,它的融资本身并不是风险投资能够解决的东西。中国制造业有很多这样的中小企业。这就谈到一个问题,真正能够解决的问题,很大的机会在于科技的进步,而风险投资可以推进科技的进步。

举个例子,我们在上海投了一个企业,滋云(音)。它们的产品能够让一个生产性企业,把所有的数据实时读取出来。除此之外,它能够把这个企业其它方面的,比如物料、人员这些数据都打通,这就提供了非常大的透明性和实时性,不仅给企业主带来好处,更主要的是给金融提供者带来好处。过去一个银行要看中小企业,就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一个贷款人大企业看够了,现在小的也要花一样时间,但是贷款额很小。在科技带来的实时的透明化和数据的公开化,就能解决这些问题。风险投资在推动科技进步,帮助这些带来科技进步的企业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

我去过青岛一次,印象是非常好的,在很多年前。但如果说今天的问题是,青岛是有很多很好制造业的城市,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那我刚才讲的例子可能是一个东西,真正的科技进步会带来生活上的很多变化,会解决很多以前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果说青岛怎么样有创业公司的环境的话?刚才几位讲得都很到点子上,可以借鉴一下深圳,为什么年轻人愿意到深圳创业?他们需要什么东西?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环境?他们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你自身条件在哪里?如果说怎么样吸引创业投资的话,其实创业投资就是跟着创业的公司去走的,所以解决了刚才说的问题,就解决了第二个问题。

刘璐:时间还有一分半,简单说一下。大家都说得很全面,我们确实扎根在这里,青岛市对企业的投资很大,投资板块,我们前前后后也做了好几个基金在青岛。从产业布局来说,前几年制造业比较多,创投大会在两年前开始办第一届,大家也看得出青岛在创投领域弯道超车是非常快的,政策的力度优于很多东部城市。我想提的一点建议,对于产业的导入,像人工智能、芯片、物联网,还是需要从外部引进,全靠本土的话,时间会更长。对于引领下一步产业方向的赛道,是不是可以给到更优惠的政策和支持力度,我们这样的产业投资人或者风投机构,能够把更多好的外地企业引到青岛。

易丽君(主持人):感谢刘璐总的分享。青岛真的是很有活力的城市,整个股权融资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的是杠杆作用,对很多企业有很强的催化,催化就会产生很强的协同合作。最重要的是所有资金汇集之后,要有汇集聚集效应,就是产业的聚集,人才的聚集,这才是青岛长效打造需要具备的几个点,这也是刚刚姚总提到的,需要有资本、人才和产业的落地。这需要时间,但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好的开端。

非常感谢各位,我们一起在这儿共话交流,谢谢大家。

幻灯片10.jpg

来源:创业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