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需要马云归来?

2021-08-09
有前员工直言现在阿里急需马云回归“重振”,那么,有马云的阿里会更好吗?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罗超频道(ID:luochaotmt),作者:罗超,创业邦经授权转载,图源:摄图网。

8月7日网上有人曝出,阿里旗下淘鲜达业务某女性员工,7月27日在上级组长强制要求下出差,陪酒商家,酒醉后疑似被商家和组长多次猥亵。该女员工第一时间在事发地济南报警,警方调查尚无结论,该女员工8月2日起向阿里上级反馈控诉,无果后被逼在内网发帖、食堂发传单等,这一过程甚至受到相关同事威胁,最终被有正义感的同事曝光到公网上,激起群愤,现已有多条相关热搜。

最初以为只是简单的职场纠纷,觉得这种事情应该等子弹再飞一会,等候警方公布调查结果。然而看了当事女生控诉的原文PDF,虽说只是一面之词(有监控、聊天记录等相关证据),但从其描述细节来看整个事件还是令人发指,当事女生应该是受到极大伤害、被逼到绝路才会以如此姿态维权。

8月7日阿里官方回应,无非是成立调查组、对当事员工以及其主管停职处理之类。8月8日凌晨,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CEO张勇在内网发帖,表示“震惊、气愤、羞愧!”指出“相关的各级业务主管都有责任,都首先应该为冷漠、为没有及时处理而道歉!”

通过职场权利以种种手段性侵女生的男人无异于禽兽,这种人确实不少,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是阿里推卸责任的理由。阿里甩不掉的锅是:27日的事情为什么一直到8月7日网络舆情压不住的时候,才爆出来,这10天到底发生了什么?如果当事女生第一时间报警,哪怕没有主动反馈到公司,公司在知悉后就应主动作为进行调查,包括对当事人进行停职处理。然而事实是怎样的?

10天被捅到公网CEO才知情?

一张截图显示,本次调查组组长、阿里集团副首席人力官蒋芳在内网简单透露了事件过程:当事女生28日报警,8月2日向主管与HRG报告没有结论。8月6日当事女生被逼到食堂散发传单,集团才得知此事。在内部闹得很大,集团已知晓的情况下,张勇内网发帖却显示8月7日晚上他本人才得知此事,这比许多公网网友知情时间还要晚。

今天互联网通讯如此发达,阿里拥有号称市场第一的企业协作软件钉钉,集团知道一个重大危机事件竟然需要员工到食堂散发传单,CEO知道则要在事件发酵成了全网危机之后,获取信息的时间只能跟网友同步。阿里的信息阻塞已经到了何种地步?信息到不了集团,到不了逍遥子,是不是有人在刻意打压?如果是,阿里不只是要处理相关人,更要大力优化下信息反馈通路才行,至少任何企业CEO都应该让任何一线员工直接联系上,都应该积极、及时和认真地倾听一线声音。没有信息,指挥官如何指挥打仗?

在这次事件中,阿里落得万人捶:

一是反应淡漠,10天事情被捅上热搜才成立联合调查组,CEO才知情,这中间HR等相关角色十分冷漠,完全没有身而为人的同理心,更多是考虑公司利益、企业流程与规章制度,机械化运作;

二是流程不对,阿里应该先开除对应员工(不只是停职)以及反馈后无动于衷的领导,在处理后阿里再同时配合警方调查;

三是力度不够,停职只停几个基层主管显然不够,因为10天的时间差就不是基层主管可以左右的,只牺牲几个基层主管跟彭钢们“大不了开除几个员工”一样,难以平息众怒。

在处理对应责任人的基础上,阿里更需要反思,自己一直强调的企业文化与价值观建设,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特别是在马云退后,阿里的底色是不是正在褪去?

笔者本人从不参加任何酒局,不过有多位互联网从业者向笔者透露,这种打着“商务酒局”的猎艳活动在互联网行业,甚至各行各业都是很普遍的现象,吃亏的女生很多,站出来的很少,这次事件很可能会掀起一股职场酒局性侵的“me too”现象,互联网职场人如此艰难,反映出互联网行业“传统行业化”,内卷更严重等趋势。

恐怕不只是“队伍大了不好带”

截至2020年年底,阿里巴巴员工总数为25.2万人,9月底这个数字是12.2万人,员工翻倍的主要原因是来自高鑫零售合并。从员工绝对数量来看,阿里是一个超级庞大的企业,且依然在快速扩张。

由于阿里经常收购企业整合,因此原来的江湖难免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山头融入到一个大集体本身就不容易,特别是在短时间内消耗另一个庞大的组织。本次事件当事人隶属于阿里本地生活旗下饿了么,正是属于“收编”而来的业务。

队伍大了不好带,但这不是阿里为自己开脱的理由。看了下当事女生上司只是P7小组长,一般毕业几年的应届生就有机会担任,在阿里别说是高管,中层领导都算不上。然而就是这样的人可以强制要求女下属出差,且可以与商家联手做出下作的事情。谁给了他和商家这样的胆量?阿里现在拓展与维护商家已经需要这么卖力了吗?如果女生的描述如实,两位男当事人可谓是驾轻就熟,一幅老手的样子,在现东家以及前东家有没有其他受害女生?

跟往年出现其他负面消息不同,这次事件后很多阿里在职了离职员工都在外网公开发声。一位男性员工表示,他在震惊、气氛和羞愧中度过了一天,阿里在职员工4000多人很快涌入新建的支持女同事的钉钉群“勇敢牛牛”,想尽己所能地帮助她,凌晨三点还有同事说“已经努力在睡觉了,但心疼的睡不着”,他们冒着违反公司纪律甚至丢掉工作的风险公开发声,体现出的是人性和共情。

也有不止一位离职员工表示出离愤怒,怒其不争,其中一位前员工表示:“一早醒来看到这个,不禁泪目了。在朋友圈和群里刷了一晚的愤怒,久久不能入睡。一个如此明显的错误,呼唤正义之路却格外艰难。各级主管如此冷漠的回应,真TM都是一群混蛋。”甚至质疑:“阿里的价值观为何扭曲撕裂到了如此田地?这份曾经让我们无比珍视的组织文化,这个历经几代同学共同捍卫的价值操守,为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极速崩塌?

对内,对外,对上,阿里都需要给出一个更加有力的回应。担任本次调查组组长的是蒋芳,她是阿里巴巴集团创始员工“十八罗汉”之一,阿里小二亲切称呼她为“姐姐”,此前她曾亲自将几位阿里高管“送进去”,被视作是阿里价值观的捍卫者。作为阿里副首席人力官,对阿里企业文化以及组织管理都负有主要责任,不知道这次会给出一个什么样的回答?

前述阿里前员工表示:“离开的这两年里,阿里校友曾经引以为傲的文化价值观,被一件件看似无关的事件冲击和侵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希望2019年大会上万人齐唱、挽肩痛哭的高光时刻,不会成为所有阿里人记忆中逐渐褪色的巅峰。”他所说的2019年大会正是马云宣布辞任董事局主席的告别仪式,自此,马云彻底退出阿里日常管理事宜。

也有前员工直言现在阿里急需马云回归“重振”,那么,有马云的阿里会更好吗?

有马云阿里会更好吗?

这是一个我在2018年就讨论过的话题。

2018年9月,距离刘强东明州事件过去不久,《纽约时报》报道称,在当年教师节也是马云生日这天,马云将辞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轰动业界。在当时解读这一事件的文章《阿里可以没有马云》中,我指出“马云给阿里搭建了一套完整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体系,这样阿里巴巴在缺少任何一个人(包括马云自己)的情况下,都能正常运转。”同时我也指出,“阿里可以没有马云,但有马云阿里更好”。

这两年阿里不是特别顺,迎来拼多多等强敌,SheIn等新锐在眼皮底下崛起,首个被反垄断开刀罚没182亿巨款,股价在2020年被调查后长期低迷,公司出的“幺蛾子”事件更是不少。一方面,与市场竞争格局和监管环境的客观剧变有关,另一方面则是企业难以摆脱的“创始人退役”魔咒。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阶段后,创始人都期望不再亲力亲为,会将重心放在战略方向,企业文化,顶层设计上。在互联网行业,因为种种原因,不少企业创始人会找合适时机离开一线,特别是在互联网发展已有二三十年的情况下,第一波互联网创始人都上了年龄,不只是马云,萌生退意的正越来越多,包括像黄峥、张一鸣这样的正值壮年的后起之秀,都想成为杨致远一样的酋长。

雅虎联合创始人杨致远有个外号叫“雅虎酋长(YahooChief)”,意思是说他虽然参与制定雅虎的重要决策和战略规划,但是他并不承担直接的运营责任,他更多是从战略、公共关系、文化的角度来影响公司的发展,在科技圈这样的“酋长”挺多,比如梁建章之于携程、LarryPage之于谷歌、黄章之于魅族。

然而,创始人离开不见得是一件好事。科技史上,回归企业做一把手的创始人也不少见。国外戴尔创始人Michael Dell、谷歌联合创始人Larry Page、Twitter创始人Jack Dorsey,国内搜狐张朝阳、魅族黄章,都有从退居二线到回归一线的经历。

最为人所知的是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在被“卖可乐”的斯考利(John Sculley)挤出苹果后,他在12年的时间内创办NeXT和皮克斯,都取得成功,然而苹果却濒临破产。乔布斯在最后时刻回归苹果,进行大刀阔斧的组织改革、重新划定方向、解决疑难杂症,通过推出划时代的iMac,帮助苹果起死回生,这几年稳居市值最高公司。

“乔布斯式回归”的发生,往往都是在企业最需要创始人的时候,创始人离开后的企业往往会遇到麻烦,创始人回归后往往都给企业带来了很好的变化。

职业经理人有职业经理人的价值,然而创始人对企业却有不容替代的意义,Andreessen Horowitz 创始合伙人 Ben Horowitz在《伟大创始人应该具备的三大特质》中指出:

“职业经理人在如何最大化利润及降低运营成本方面是专家,但在寻找和发现新产品周期时,他们不擅长。创始人让一个创始人学会最大化产品周期,要比让一个职业经理人学会如何发现新的产品周期容易得多。”

发现新的产品周期意味着创新,创新是科技企业的核心驱动力。如果你不创造新产品周期,而是维持原有产品周期,就会被更创新的产品所取代,而且这种更替周期在科技行业相当快。

科技公司的本质是通过新技术来解决商业世界的问题,发明一个新产品解决了问题,但不能因此而止步不前,因为会有新技术、产品和模式更好地解决问题。因此,科技公司一直都要源源不断地在技术上投入,创造新产品,更好地解决问题。

此外,企业是创始人的“孩子”,创始人会更关注长期价值、公司远景和创业初心,而职业经理人会对履职周期负责,这意味着他们会更加关注短期结果,如财务数据,短期指标,公司股价等等。还有,在公司要进行改革时,职业经理人遇到的阻力也会比创始人大。

从数据统计来看,企业最好的掌舵人是创始人,而不是职业经理人,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研究显示:

“创始人是CEO 的公司表现,持续击败职业经理人担任 CEO 的公司,这种击败,表现在资本效率(获融资次数)、退出时间、退出估值,及投资机构投资回报率等指标上。”

《财富》杂志2009 年 11 月寻找当年最佳 CEO 时曾列出 12 位候选人,其中包括巴菲特,但最终奖项归于乔布斯。当时《财富》指出:这12 个候选人,没有一个是被董事会聘用的职业经理人。

当时我也指出:“未来某天如果需要,马云还可以像乔布斯一样回归,毕竟马云才54岁,依然年轻。”

不管马云是否会回归阿里,阿里都需要一场彻彻底底的变革了。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