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2.8亿美元弹药后,哈啰凭什么战滴滴、斗美团?

2021-11-10

哈啰出行赴美上市受挫的消息传回,不少业内人士摆出一副“我就知道”的表情。

哈啰在7月27日撤回IPO申请计划的时候,官方的解释是会根据国家监管要求和资本市场环境,适时推进IPO事宜。

不过,外界对于这个说法并不完全买账。

在知乎上有一个“哈啰出行真的可以高枕无忧做下去吗”的问题,下方最高赞的回答里,答主@绝对不后悔是这样写的:

“共享出行的上半场就是在野蛮扩张,不停烧钱拉新用户,在有了流量之后又找不到盈利的方法,这也是大部分共享单车企业走不下去的原因。”

(图片来自知乎)

可见,共享经济跑不出独角兽,更难跑出一家上市巨头,是很多人的共识。哪怕是扛过共享单车大溃败,在ofo和摩拜倒下之后仍顽强生长的哈啰,也逃不过外界的唱衰。

然而,撇开波折的上市路不说,撤回IPO申请之后的哈啰,还是用自己的表现打脸了不少唱衰者。

共享经济难跑出独角兽不假,但要说共享经济玩家的转型,哈啰可以说是一个典范。

阿里首次入股,哈啰出行完成2.8亿美元融资

11月9日,哈啰出行宣布完成2.8亿美元战略融资,投资方为蚂蚁集团和阿里巴巴。加上今年3月份刚完成的2.4亿美元的G轮融资,哈啰在年内已经完成了超5亿美元融资。

不仅如此,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翻查天眼查的融资数据发现,自2016年成立以来,哈啰已经累计完成了18轮融资。在共享经济一直被唱衰的背景下,哈啰出行的融资能力着实令人侧目。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大家都知道哈啰是阿里系企业,但此前为哈啰输送弹药的一直是蚂蚁集团,直到昨天公布的这一轮战略融资,阿里巴巴才第一次入股哈啰。

这不禁令人怀疑:阿里这是要亲自出手,将哈啰彻底收归麾下了?共享经济节节败退,哈啰画了什么大饼才能哄好阿里?

(图片来自哈啰出行官网)

关于这个问题,在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看来,可以从市场大环境和哈啰自身业务发展两个角度找答案。

前者直指反垄断大潮和滴滴因信息安全问题遭遇强监管之后,留下的市场真空。

在滴滴被下架之后,不止哈啰,T3出行、嘀嗒出行、曹操专车、如祺出行甚至此前只做打车聚合平台的高德,纷纷发力,想在共享出行市场分一杯羹。

从订单量来看,滴滴仍大幅领先,单月订单量超过6亿,曹操、T3和嘀嗒,加上滴滴孵化的花小猪位居第二集团,单月订单量在千万级别,其他平台订单量普遍未能达到千万水平线。

不过,7月滴滴遭下架之后,各大平台就开始疯狂抢资源:从司机到乘客,都是争抢对象。

易观数据显示,T3出行7月份先后在超过10座城市上线出行服务,部分新上线城市首月订单量就突破百万。同一时间,T3出行活跃用户数环比激增32.79%,美团打车和首汽约车的月活数据也大幅提升。

而滴滴,同期活跃用户数录得10%左右的环比降幅。

各大平台的发力和滴滴的颓势,可能让阿里看到了网约车市场昔日坚不可摧的金字塔结构,终于出现了缺口。

要知道,哈啰和滴滴的出行业务其实重叠程度极高——尤其是顺风车,对于两家公司来说都是不得多得的营收来源。

数据显示,哈啰顺风车2020年营收4.6亿,毛利3.8亿,两者分别录得131.2%和167%的同比增幅。截止去年年底,哈啰顺风车一共积累了2610万交易用户,且维持着不错的增长势头。

从市占率来看,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的数据显示,2020年哈啰出行顺风车业务交易规模为69.7亿,市占率不足38%,不敌嘀嗒出行——后者的年底交易规模达81亿。

不过,两者之间的差距从2019年的超过56亿,缩小至去年的约11亿——而且嘀嗒出行的交易规模从85亿降至81亿,很明显是被竞争对手抢走了不少生意。

(图片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从这个角度看,随着市场出现新变化,促使阿里、蚂蚁重新评估哈啰价值,继而追加投资,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至于后一个角度,我们大可先好好看看哈啰的未来发展方向、业务形态和营收结构——看完之后,你就会明白哈啰对阿里的作用。

以今年4月份递交的招股书为基础。数据显示,哈啰出行过去3年的营收分别为21.14亿、48.23亿和60.44亿,同期净亏损分别为22.08亿、15亿和11.33亿。在交易规模方面,哈啰2020年的GTV(出行交易总金额)录得130亿,年度交易用户为1.83亿,总交易次数52亿次。

单纯看数据,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认为,哈啰虽然尚未摆脱共享出行行业普遍亏损的命运,但营收在增长、净亏损在持续缩小,是一个不错的发展信号。

(图片来自哈啰出行招股书)

更细一点,我们不妨从营收结构上拆解哈啰的业务形态。

目前,哈啰的营收主要靠共享两轮车业务、拼车业务和其他业务三个板块支撑。其中,共享两轮车业务过去两年的营收占比都超过90%,是哈啰最重要的现金牛。

(图片来自哈啰出行招股书)

顺风车业务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这里主要讲讲共享两轮车业务。

在创始人兼CEO杨磊的主导下,哈啰很早就放弃了ofo和摩拜那一套烧钱换增长的打法,反而信奉“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以二至四线城市为主力,形成存量优势后再反攻一线城市。

根据官方说法,哈啰共享单车现已覆盖全国400多个城市,注册用户数突破4亿。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有34%的用户使用过哈啰的两种或以上的服务,用户在使用平台1/2年后的保留率分别为64%/60%。

(图片来自哈啰官网)

高用户留存度,一定程度上是受口碑支撑。

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翻看了微博、知乎等社交平台上对哈啰、滴滴青桔和美团三大平台共享单车的评价后,发现哈啰单车的综合口碑较为优秀。

微博网友@Prooooop表示,经过3个月的长期试验,哈啰单车的综合得分是最高的:

“滴滴的单车感觉最痛苦,想骑快点的时候仿佛在爬山,美团品控也不行。”

在知乎“哈啰单车、青桔单车和美团单车哪个更好骑”的问题下方,最高赞回答的答主Ekko也认为,无论新车还是半年以上的半新车,哈啰的质量都是较好的那一家。但由于设计上的问题,一年以上的哈啰老车质量就不那么稳定了。

(图片来自知乎)

共享单车之外,哈啰也率先在下沉市场加码共享电单车业务。

根据杨磊的说法,截止今年第一季度,哈啰占领贡献电单车市场超过70%的份额,主要集中在下沉市场,且市占率远超美团和滴滴两大竞争对手。

然而,随着滴滴和美团在去年开始加大共享电单车的投放和推广力度,哈啰出行的优势正在缩小——去年6月份哈啰电单车的日均订单量约为400万,同期滴滴青桔和美团电单车的订单量分别为350万和100万,滴滴马上就要迎头赶上。

而且从用户规模上看,滴滴比哈啰后劲更足。

根据电数宝统计的数据,截止去年年底,哈啰出行月活(仅计算APP)约为2084.7万,远不及滴滴的5575.18万。

毫无疑问,从用户规模的角度看,在滴滴、美团相继发力电单车业务之后,哈啰的受到的冲击一定的巨大的。

(图片来自网经社)

看到这,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得出一个结论:如果只靠共享经济那一套老玩法,哈啰很难跟资本讲好增长故事。

那么哈啰的业务里,哪一点了打动蚂蚁和阿里呢?

那一辆小小的电单车,可是承载着哈啰大大的野心。

本地生活+智能物联双核驱动

今年4月份,哈啰出行发布了适用于两轮电动车产品的VVSMART超联网车机系统,同时推出了首批搭载这一系统的两轮电动车产品,包括A80、A86和B80三大旗舰产品。

在10月份举行的杭州国际未来生活节上,搭载VVSMART系统的哈啰电动车获得“最佳智能两轮电动车”称号。

哈啰对这套系统,可以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同时也是寄予厚望。

(图片来自哈啰官网)

看到这,你以为哈啰的未来,是要转型做高科技智能两轮电动车生意?还是要做智能硬件和智能系统开发的生意?

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认为,这些说法都没错,但不够全面。

哈啰官网的公司简介上写到这样一段话:

哈啰是国内专业的本地出行及生活服务平台,致力于应用数字技术的红利,为人们提供更便捷的出行以及更好的普惠生活服务。

换句话说,智能系统对于哈啰来说是一个重要载体,也是一个重要工具,它能帮助哈啰以智能电动两轮车和本地出行服务为切入口,向智能物联网市场渗透,继而更好地撬开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大门。

要知道,本地生活服务和智能物联网的发展潜力,都比共享出行要大得多,也更容易打动资本。

(图片来自哈啰官网)

哈啰之所以以智能车机系统为切入,既是顺理成章,也有无奈。

哈啰有一个很尴尬的状况:APP端流量不及小程序。虽然两个流量入口的月活差距没有美团单车和青桔那么大,但根据亿欧网统计的数据,截止去年年底,哈啰APP端和小程序端的月活差距还在千万以上。

这表明,哈啰对支付宝的导流是十分依赖的,这也制约了哈啰在自家生态内开展更多服务的能力。

(图片来自亿欧网)

VVSMART超连网车机系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卖点是,作为开放式平台,可以装载外部开发软件,将导航、语音操控和娱乐互动等功能集于一身。

根据哈啰出行软件技术负责人刘行亮在今年7月份透露的数据,目前哈啰已经累计运营超过1000万件智能终端设备,每年能处理千亿量级的数据流入,且全面支持用户手机和智能两轮车的车机互联。

基于此,哈啰甚至逐渐开放B端入口,将合作商家引入其AIoT平台,加强在一次接入、场景互联、智能运营等领域的服务开发。

(图片来自哈啰官网)

发现没?上面这些功能,智能物联网的建设,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出行之外,抢占用户更多时间、提升使用率,用更丰富的附加功能把用户引流到哈啰APP上。

正如哈啰出行执行总裁李开逐所言:

“以用户为中心的业务是无边界的,哈啰将通过科技赋能,构建包括酒店住宿等在内的、基于出行的综合性普惠生活服务平台。”

成功利用智能物联网抢占用户实现、提高用户黏性,就等于为本地生活服务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目前,哈啰在本地生活服务这一块已经作出了许多尝试,也收到不错效果。

今年2月份开始,哈啰陆续上线到店购业务和酒店业务。

到店购的首批试点城市选择了广州、珠海等大湾区重点城市,随后宣布进军上海,看中的都是当地消费潜力较高的用户。至于酒店业务,以全资收购的上海钧住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为依托,今年年初先后在合肥、成都等城市推出自有品牌哈啰小旅馆和哈啰酒店。

(图片来自哈啰官网)

阿里自然是乐于看到哈啰在本地生活市场兴风作浪的——因为这会直接侵蚀美团、滴滴,以及携程、同程等垂直领域巨头的市场份额。

根据智研咨询统计的数据,2020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O2O市场增长率较2019年出现大幅反弹,呈现V字型走势。这种增长趋势表明,疫情的爆发的确深刻改变了国民生活习惯,给本已陷入胶着的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突破口。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到2025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将爆发式增长到35.5万亿,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保持在10%以上。而且截至目前,本地生活服务的线上渗透率仅为24.3%,还有增长的空间。

本地生活这块大蛋糕,阿里当然不想错过,哈啰自然是其冲击美团统治地位的排头兵之一。

(图片来自智研咨询)

说到这,或许我们真的不应该再用老眼光来看待哈啰了——打通智能物联网、本地生活服务等一系列业务,构筑自己以出行为基础的业务生态之后,哈啰早已摘掉共享出行企业这个标签。

但,走出共享出行,乃至共享经济圈子之后,哈啰活得越好,越能提醒我们:单靠共享,市场好像真的无法培育出一只强大的独角兽。

“共享单车业务最好只占一成”

杨磊曾说过,在哈啰未来的营收结构中,“共享单车业务在哈啰的业务里最好只占一成”。

按照哈啰现在的营收构成来看,想要达到这个目标还差很远。但本地生活服务、智能物联网和自营电单车等业务都在稳步推进,哈啰的营收正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回过头来,我们从已经作古的ofo、摩拜,再到成功转型的哈啰,可以清晰地看到共享经济——尤其是共享出行在国内的水土不服。

除了分析哈啰这个成功转型的样板之外,共享出行模式在国内的折戟,也值得我们解读。

(图片来自Pandaily)

在共享出行进入中国市场初期,摩拜和ofo在共享单车领域的大战以两败俱伤告终,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客观原因:用户消费习惯尚未形成、大数据和智能化管理不成熟、配套监管政策尚未到位、线下运营成本过高等等。

就拿政策来说。2017年,中国自行车协会成立共享单车专业委员会,次年杭州宣布对共享单车进行“大瘦身”,把计划总量减少三分之一。

当时,各大平台在杭州共投放了约77辆共享单车,政策一出它们都得花费不菲的物流费、线下人工调度费,将这些无处安放的单车运走。

而不可持续的烧钱补贴战,更是直接把ofo、摩拜完全拖垮。

不幸的是,经过多年发展,共享经济概念的确在国内深入人心,用户的消费习惯也早以形成,但各家企业却错过了最佳发展时机。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报告,自2016年达到增长峰值之后,中国共享经济市场就回归理性发展,近两年更是进入寒冬,增速明显放缓。

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为3.38万亿,同比增速3%,较2019年的11.6%和2018年的41.3%大幅下滑。其中,共享出行市场规模为2276亿元,同比录得15.7%的下滑。

贡献出行市场规模首次出现下降,疫情当然是主要原因。但另一个数据,更加令人揪心——2020年,共享出行市场规模在共享经济里所占的比例为6.73%,不及前值8.22%,且已经连续四年下滑。

(图片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一个尴尬的事实是,2020年国内移动出行用户规模已经达到5.69亿,增速放缓至1.1%,这意味着共享出行的潜在用户基本上已全部释放。

在这样的背景下,共享出行想要翻身,难如登天。

所以滴滴、哈啰纷纷扩宽业务边界,往本地生活领域发力,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而且,哪怕是成功转型的哈啰,前方也不是一片坦途。

有人说,阿里想靠哈啰再造下一个美团。

这种说法未免有些夸大,也高估了哈啰此时的战斗力。美团交易用户数超过6亿,且仍保持增长。已经全面打通的餐饮+出行+酒店+团购本地生活链条,无论是用户黏性还是留存率都远超各垂直领域巨头,阿里也望尘莫及。

哈啰的希望在于,被蚂蚁接盘,继而和阿里深度绑定之后,能够集两家之长,为自己的本地生活服务和智能物联网业务输血。

轰轰烈烈的共享经济大潮,至今仍未跑出一个真正的赢家。但愿,带有共享出行基因的哈啰,能带给我们惊喜。

写在最后

今年7月份,以“智有形、行无界”为主题的哈啰出行第二届科技开放日在上海举行,一共有200多位来自媒体、用户和合作商家的代表参与。

借助这次机会,哈啰正式推出了小哈换电面向社区家用市场的新项目——小哈能量站。

(图片来自哈啰官网)

沿用一贯的共享模式,小哈充电站以24小时远程监控、智能化平台设置、支持不同类型社区两轮车的快速充电桩等卖点迅速抢占市场,已经进驻上海多个小区。目前,小哈换电服务已经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小哈充电站也将走进更多社区。

总而言之,加紧融入社区的哈啰,正在朝着本地生活服务和智能物联网两条康庄大道大步前进。虽然前面少不免会遇到更强大的竞争对手和全新的市场环境,但好不容易从共享经济大潮中存活下来的哈啰,至少走在正确的路上。

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认为,对比早已被时代遗忘的ofo和摩拜,我们有理由相信哈啰能做得更好,赢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