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坷的国际化战略,快手的困境如何化解?

2022-01-06
此次快手大量撤裁国际化部门员工,究竟有哪些原因?

图源:摄图网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港股研究社(ID:ganggushe),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据澎湃新闻报道,快手科技年末的裁员潮还在继续。1月4日,多位快手内部员工表示,快手从去年年底开启较大范围裁员,覆盖电商、商业化、国际化、游戏四大事业部,个别团队裁员比例达到30%。

澎湃新闻记者就裁员一事向快手求证,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快手方面此前曾回应裁员传闻称,系例行“业务优化”。

去年以来互联网公司纷纷裁员,进行战略收缩。笔者了解到,此次快手裁员,国际化部门比例接近30%。大量撤裁国际化部门员工,究竟有哪些原因?

坎坷之中的海外业务

去年快手经历了更换CEO,由原来的双核决策转为单核;以及调整组织架构,从职能型转向事业部制。成立了四大部门:电商事业部、商业化事业部、国际化事业部、游戏事业部。

其中商业化部门是快手当下最受关注的部门,带动快手的营收增长。据2021年中报财报,快手第二季度线上营销服务板块收入同比增加156.2%达100亿元,占快手集团总收入的52.1%,商业化部门贡献过半。

电商和游戏事业部,是快手增长最为快速的两个业务部门,但是如今面临增长换挡的局面。行业消息称,2021年抖音电商业务全年GMV目标万亿,而快手电商下调至6500亿元;快手游戏事业部中,2020年曾宣布月活超斗鱼虎牙之和,如今增长放缓,转到用户停留时长的竞争上。

而相较于其他部门,快手的国际化业务进展很难称得上顺利。

早在2017年初,快手就在越南、马来西亚等地区上线了国际版短视频应用Kwai。但是随后快手在海外市场的战略却左右摇摆。

本来,在前猎豹移动公司首席营销官刘新华的带领下,快手采取烧钱战略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随后时任快手CEO的宿华叫停了该战略,而快手第一阶段的国际化战略随着负责人离职而停下脚步。

2019年,看到TikTok在海外市场大杀特杀,快手联合创始人程一笑亲自带队开拓海外市场。不过由于当时快手的焦点在国内,正在计划2020年春节前冲击3亿DAU,也让快手第二次国际化战略折戟沉沙。

2020年春季,快手再一次发力国际化战略。不过遗憾的是,竞争对手不会给快手反复试错的机会——公开资料显示,截止2021年9月,抖音国际版TikTok的月活已破10亿,反观快手国际版Kwai的月活仅有1.5亿左右。

由此来看,从年底以来快手裁员比例最高的是国际化事业部,似乎也预示着快手又一次国际化战略的失利。

压力之下快手调整战略

去年以来,快手经历了股价大跌,业绩增速放缓。2月5日在香港上市时,快手市值一度达到1.75万亿港元。但截至1月5日收盘,快手市值仅剩2843亿港元,超1.4万亿港元市值蒸发。

财报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快手总营收为204.9亿元,同比增长33.4%,增速为2020年Q3以来最慢的一个季度,且环比二季度仅增长7%。与此同时,快手第三季度亏损74亿元,而前三季累计亏损高达219亿元。

用户数据方面,在与抖音的竞争中,快手压力重重。据极光数据报告显示,抖音2021年日活均值超过6亿人,而快手Q3日活均值仅为3.2亿人。除此之外,增长放缓才是快手最大的压力,3.2亿左右的日活,似乎已经触及了天花板。财报显示,2020年Q3,快手日活就达到了2.72亿,2021年Q3,这一数字也不过是3.2亿,再无此前同比50%以上的增速。

与此同时,为了国际化业务,快手也在不断地加码产品(海外)方面的研发投入。Q3财报显示,快手的研发开支达到了42亿元,相较于去年的19亿元,增长了126%。有内部人士透露,2021年上半年,快手在海外市场已花费超过55亿元。

对此,发布Q3财报后,快手也无奈地表示:“(研发投入高)主要是由于继续投资大数据及其他先进技术而增加研发人员数目及相关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导致雇员福利开支增加。”

笔者认为,面对营收增速不理想,国内用户增长放缓,海外市场研发投入较高,与TikTok差距较大等种种问题,裁员无疑是快手现阶段减少亏损,挽回资本市场信心的战略调整。

结语

根据“螺旋实验室”的观点,事实上,快手在2021年末的遭遇,其实不过是互联网行业“凛冬已至”下的一个典型缩影。当下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

QuestMobile发布的《2021中国移动互联网秋季大报告》显示,截止2021年9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用户为11.67亿。作为对比,2019年同期,这个数字就达到了11.33亿,增长几乎停滞。

正如经济观察网作者陈白所写,要想通过裁员甩包袱应对周期、度过危机,显然并不现实。从西方企业裁员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来看,裁员本身并不能为企业带来真正的再生,只有将裁员与促进管理效率提升的其他组织变革措施,如重新确立组织战略、调整组织结构、改革考核与薪酬制度、再造组织流程等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使企业走出困境。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