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医药行业「专精特新」中的隐形冠军?

2022-05-24

“如果在座有创业者,你可能就会成为七年之后400亿的专精特新公司,当然,也有可能成为三年就估值成长10倍甚至是四年后有近百倍退出的专精特新的公司。”——昆仲资本创始合伙人姚海波在去年年底的一场峰会上表示。

过去一年,专精特新企业一直是投资机构追踪的热点。

一方面,包括消费在内的赛道经历了估值过山车,让场内的投资人们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另一方面,地缘风险、国产替代的关卡上,专精特新这个大赛道既符合行业的走势,也符合政策方向。

在超过5000家专精特新项目中,医疗项目经历了新一波高潮。即便在今年,硬科技赛道成为当红炸子鸡之时,也没有抢占医疗的C位。

“C位”医疗行业的专精特新们到底有多强势?良医将对Ai影像、生理器械、脱敏、小分子药物、睡眠呼吸、基因筛查的6个细分赛道的6家企业进行一一拆解。

良医财经「产业观察」第70篇。

??‍⚕️ 主笔/ 阿布

✂️ 文章架构师/ 丹丹

? 出品/ 良医财经

01

创投圈的钱

流向“专精特新+医疗”

潮水汇聚成河,正在涌入一条双车道——“专精特新+医疗”。

有多火?“我们之前看的几家医疗企业,评上专精特新后,估值翻倍增长,这么贵的价格,但还有大批投资机构竞争。”业内,一家头部机构投资人直言。

专精特新之风,加热了本就接近沸点的医疗项目。

2020年起,受到疫情推动,一级市场上,投资医疗行业成了一种“指导意见”。约印医疗基金创始人郑玉芬直言,“在这种大疫情过去之后,国家在未来3-5年会加大对医疗领域的投资,所以医疗领域一定会在一级市场以及二级市场再掀起一个投资的热潮。”

医药产业需求方面正经历刚需(疾病谱变迁)与可选(健康消费梯次升级)的共振,此外,医药产业供给方面正经历“精细化优质创新”逐步取代“泛泛创新”与真正意义上的“进口替代”。

在最近10个月时间中,医药板块正在经历过去5年以来最大的一次调整,但医药发展尚在早期,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医疗行业空间巨大。目前,A股和港股医药的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均进入到了低位,甚至低于2019年牛市开启之前的估值水平,已经进入长期配置区间。

今年1月30日,医药工业“十四五”发布,《规划》中明确了医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不仅对化药、中药、生物药、医疗器械四大板块提出全面的指导,同时还将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列为增强产业链竞争力的重要任务之一。

自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了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至今,已经有超过5000个项目被获评。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优势的中小企业。简单理解,专精特新指的是那些企业知名度虽不高、但却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与此相类似的有美国的利基企业、德国的隐形冠军、日本的高利基企业、韩国的中间企业等。

根据去年年底企查查数据研究院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据分析报告》显示,目前上市“小巨人”主要分布于15个细分行业,平均上市周期为14.33年。从行业分布来看,机械设备行业的上市“小巨人”企业最多;医药生物紧随其次。

如今,“专精特新+医疗”这条黄金赛道,除了吸引创投圈的钱流入,地方政府也给予了巨大的支持纷纷拿出“真金白银”进行支持,促进“专精特新”企业成长。在财政资金直接奖补的同时,多地纷纷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围绕“专精特新”设立母基金,旨在进一步畅通资金活水,撬动更多社会资本。

数据显示,2021年,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下,股权投资市场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关注度进一步上升,投资案例数量达到1600余起,总投资金额同比增长约40%。

医疗,在专精特新的加持下,愈发火热起来。

02

专精特新的“生命指症”

一只千亿股、器械项目占半数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A股中有34只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为专精特新股,4只中药行业股、18只医疗器械行业股、2只医疗服务行业股、4只生物制品行业股、6只化学制药股。

也就是说,医疗赛道的专精特新项目中,有超过半数都来自医疗器械行业。

从市值看,这34个项目中,有一家千亿市值项目——片仔癀;11只市值超100亿项目,其中高于200亿的分别是我武生物、奕瑞科技、爱博医疗、皓元医药、惠泰医疗、佰仁医疗、圣湘生物,22只市值低于100亿,其中低于30亿的分别是山河药辅、爱朋医疗、黄山胶囊、爱威科技。

在已经上市的专精特新项目中,大多数市值仍处在百亿以下。这也说明了,专精特新项目大多数皆是在细分领域中的龙头项目——他们所处赛道的天花板并不是特别高,但仍有自己强势产品、技术和细分市场的竞争优势。

专精特新医药上市企业集中表现为中小市值,但从整体财务状况看,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巨丰投顾数据显示,根据2021年上半年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中药、化学制剂、化学原料药三个板块的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盈利指标全部高于各板块的平均水平,医疗器械和生物制品板块在销售毛利率方面高于板块平均水平。

研发创新能力方面,中药、医疗器械和化学原料药专精特新医药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较高,专精特新医疗器械上市公司研发明显高于其板块的平均水平。偿债能力方面,中药、医疗器械、生物制品、化学制剂和原料药专精特新医药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低于其板块平均水平,流动比率和速动比高于板块平均水平。

03

细数小巨头中

那些细分领域的“隐藏冠军”

“我们之所以愿意花更高的估值投资专精特新的医疗项目,一个主要原因是,二级市场给了高市值接盘,虽然我们投资的估值看上去较高,但是一旦项目上市,还是能够收获较高的回报。”业内一位投资人透露,这也是行业的共识,虽然获评专精特新,让医疗项目估值水涨船高,但市场认可这一价格。

近几年,在资本的支持下,中国市场医疗市场上跑出了不少有研发实力、且有市场销售能力的优秀项目。

因文章篇幅有限,良医先挑选出6个细分领域的企业进行拆析:

  • AI影像——推想医疗

就在几天前,“推想医疗”研发的胸部骨折CT图像辅助分诊软件通过NMPA批准,进一步补全了推想医疗在胸肺部的综合辅助诊断能力。

该证下发的意义不仅在于其作为NMPA第一张多类型胸部骨折AI三类证,也是推想医疗在胸部领域获批的第三张NMPA三类证。

自此,推想医疗已一举囊括肺结节、肺炎、胸部骨折的“胸肺全三类NMPA认证,将三个产品集成为一套综合解决方案:"胸肺三件套”,让绝大部分胸肺部疾病均能通过一份CT影像找出,做到一查多筛。

推想医疗成立于2016年,属于首批切入医疗影像AI领域的创业公司。从产品结构看,推想医疗已经迭代升级多次,纵观其管线,推想已具备包含15款产品的AI矩阵。

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2020年,推想医疗营业收入分别为人民币662万元、2770万元,年增长318%;2021年一季度实现营收2213万元,较去年同期484万元同比增长357%。

目前,推想医疗的核心在于开发部署全院级AI医疗产品,产品服务医院内多科室医生,实现疾病的筛查、诊断、干预、治疗、管理及研究,特别是在肺癌治疗领域中。

值得一提的是,推想已建立包含15款医疗AI产品的矩阵。从其产品管线布局来看,从纵横两方面拓展自身产品能力,以锁定更庞大的目标市场。如今,推想医疗拥有了多样化产品组合能力,且率先拿下胸肺全三类”NMPA认证,将为其商业化拓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 生理器械——惠泰医疗

临床医学上,除了“外科靠手术、内科靠服药”的简单划分之外,还有迅速发展起来的第三大支柱性学科——介入治疗。

借助血管造影机、CT、超声、磁共振等影像诊断设备,以及穿刺针、导管、球囊等介入性医疗器械,介入治疗方式,相较外科具有手术创口小、减少正常组织损伤面积、利好不耐受手术患者等优势。

惠泰医疗成立于2002年,是国内电生理行业器械品类最齐全的公司之一,也是目前国内电生理器械市场份额最高的国产厂商,是少数能够与国外产品形成强有力竞争的企业之一。

早在2011年,惠泰医疗成为中国首家获得电生理电极导管和可控射频消融电极导管两类产品欧盟CE认证的国产厂家,拿下了产品进入欧盟市场流通的通行证。

目前,惠泰医疗已形成以完整冠脉通路和电生理医疗器械为主导,外周血管和神经介入器械为重点发展方向的业务布局。

无论是电生理市场还是冠脉通路市场,外商品牌垄断的格局都比较为明显。2019年,电生理器械市场前三名均为外资厂商,强生、雅培、美敦力分列前三,前三名厂商合计占据了87.8%的市场份额。此外,2019年中国冠脉通路类产品销售额排名前五的公司均为外资品牌,分别是泰尔茂、美敦力、雅培、麦瑞通和波士顿科学。

惠泰医疗在电生理市场的份额为3.6%,为国产厂商第一、整体市场第四;冠脉通路市场份额为2.0%,为国产厂商第三、整体市场第十。

从市场格局看,外资厂商长年累月的垄断,在国产替代的背景下,已经处在头部的惠泰医疗极有希望率先抢占到一部分份额。

  • 脱敏——我武生物

我武生物是国内脱敏药市场的龙头,主要从事过敏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开发了粉尘螨滴剂、粉尘螨皮肤点刺诊断试剂盒等多个诊断和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产品。并逐步推动在干细胞、天然药物、医学人工智能等其他领域的研究开发工作。

公司主导产品“粉尘螨滴剂”是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较大。据了解,公司产品“粉尘螨滴剂”为舌下含服脱敏制剂,于2006年上市,是目前国内已上市的三种脱敏药物之一,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便、便于携带等优势。

我武生物的主导产品“粉尘螨滴剂”主要是用来治疗由尘螨引起的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在我国整体患病率为10%~24%,而尘螨是最常见的过敏原。

粉尘螨滴剂的原理是脱敏治疗,与一般药物治疗不同,它可以直指病灶,使用变应原刺激机体,促使机体产生免疫耐受,这种方法甚至有可能完全治愈过敏疾病。

“粉尘螨滴剂”一经上市便成为国内首个尘螨过敏原舌下含服的脱敏药物,该药市场占有率自2011年起至今始终位居全国第一,均保持在70%以上,其也是公司90%以上的收入来源的保障。开创了我国“南螨北蒿”多方位脱敏的新格局。

作为国产尘螨类脱敏药物独家产品,我武生物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被称为“过敏茅”。

公司年报显示,2021年粉尘螨滴剂销售收入为7.96亿元,同比增长26.15%,毛利率为96.09%,维持在较高水平,销售量为916万支,同比增长27.27%。

  • 小分子药物——皓元医药

皓元医药是一家专注于小分子药物研发服务与产业化应用的平台型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业务为小分子药物发现领域的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的研发,以及小分子药物原料药、中间体的工艺开发和生产技术改进,于2021年6月8日登陆上交所科创板。

皓元医药是高速增长的药物研发行业“卖水者”。2015-2020年。皓元医药营业收入复合年增速高达13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复合年增速更是高达173%。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皓元医药2021年实现营收9.69亿元、同比增长52.61%,归母净利润1.91亿元、同比增长48.7%。

在客户层面,皓元医药业务领域跨越了新药研发全周期,下游客户囊括了国内外众多知名的医药企业、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CRO公司。为客户提供数万种结构新颖、功能多样的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其中自主合成的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超过10000 种,同时致力于提供高难度、高附加值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定制合成等技术服务。

  • 睡眠呼吸——万脉医疗

在中国,有超3亿人群存在睡眠障碍、睡眠不佳,人就容易感到疲倦、忧郁、从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生活中也时常精神恍惚的现象。如今,随着健康意识提升和经济条件改善,多导睡眠监测逐渐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且成为当今国际睡眠领域公认的一项重要技术,被称为诊断各种睡眠障碍和找准失眠病因的金标准。

万脉医疗所处的就是这样一个细分赛道。其成立于2013年,专业从事睡眠呼吸监测和治疗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现有主营产品为无创呼吸机、医用呼吸机、多导睡眠监测仪(PSG)等医疗设备。

据了解,万脉医疗核心研发团队17年来专注于无创正压呼吸机,呼吸治疗设备,医用诊断软件的探索和创新,致力于无创呼吸机及睡眠通气治疗的整体解决方案。首次在相关领域应用全新高精度3D传感器,不仅提高了数据准确度还增加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

此外国内首创睡眠监护云平台,依托5G网络搭建而成,可轻松实现医院、医生、患者三位一体的实时监护。

因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一贯低调的万脉医疗也迎来了发展机遇。2020年疫情最严重的1月,万脉医疗为邵阳市11家定点医院捐赠了26台呼吸机,并将全部库存100台呼吸机捐赠给武汉。

根据媒体报道,疫情爆发的两个月后,万脉医疗作为邵阳唯一一家呼吸机生产企业,医用呼吸机外单大增。疫情期间,每天生产呼吸机近100台。

目前,万脉医疗凭借自研,突破了欧美跨国公司的技术壁垒及垄断。凭借着高质量的产品,良好的信誉,产品远销欧美及其他五十几个地区。

  • 基因筛查——圣湘生物

5月20日,圣湘生物自主研发的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核酸测定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成功通过欧盟公告机构认证(CE IVDD List A),成为中国首家一口气拿下三张核酸检测欧盟CE最高认证的企业。

自2020年起,圣湘生物因新冠检测产品实现业绩大爆发,营收直接从2019年的3.65亿元暴增13倍,至2020年的47.63亿元。

在此之前,占据圣湘生物半壁江山营收的主要是病毒性肝炎系列试剂、生殖道感染与遗传系列试剂(HPV)。其中的乙肝核酸试剂是圣湘生物的“拳头产品”。

在2020年初疫情发生后,圣湘生物便联合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生研发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2020年1月28日圣湘生物的核酸检测试剂便成功获批上市,成为最早获批的6家企业之一。

2020年8月28日,圣湘生物顶着“抗疫第一股”的光环登陆科创板。首日便创下最高153.68元/股的最高点,较50.48元/股的发行价暴涨304%。

圣湘生物“疫”战成名,但鲜为人知的是,新冠试剂并不是圣湘生物第一次成功开发出来的应急检测产品。此前,猴痘病毒、非洲猪瘟、中东呼吸综合症、埃博拉、登革热等急性传染病突发后,圣湘生物也曾快速响应。在研发新冠相关产品时,圣湘生物研发的甲流乙流新冠三联检、上呼吸道病原体六联检、下呼吸道细菌六联检核酸检测试剂、HPV13+2等战略产品陆续上市。

目前,圣湘生物已构建起一支超2000余人的国际化人才团队,聚集国家级、省级行业领军人才10余名。企业还与北京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大等高校紧密合作,合力助推生命科学学科建设发展。

04

良医财经的思考

小赛道、大机会、超级独角兽

可以说,专精特新的医疗项目大多所处的都是一个相对细分的赛道,他们通过强产品、强团队在细分领域占据了市场领先优势。

一直以来,市场上的投资人喜欢在大市场找大项目,更高的天花板,带来更多市场份额,以便于企业能成长为擎天巨兽。

但专精特新中的项目,反而是更专注于某一个问题、一个疾病而生,通过逐步发展,慢慢拓宽自己的能力范围。

在政策的支持下,这类项目将得到更多资本的助力,百花齐放也将带来新的机遇。过去,那些不为人知的小赛道,未来诞生出超级独角兽,并非不可能。

但没有完美的项目。可以看到,当前一些医疗项目因战疫而成名,营收、净利润都得到爆发式增长,市场也质疑,疫情后时代,这些企业将何去何从。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发展的根本是创新和技术。

无论何时,手持技术,并不断创新,这才是大机会下小赛道诞生独角兽的唯一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