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黑”成都,疫情+高温+限电,餐饮遭遇“三连暴击”

2022-08-25
渡劫中的成都餐饮人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餐企老板内参(ID:cylbnc),作者:王盼 孙婷,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01 告急!成都全市限电

春熙路没了光亮,餐饮人“苦中自救”

这两天,“成都限电”的消息频繁冲上热搜。

近期,四川省下发通知,8月15日至8月20日,全省(除攀枝花、凉山)对所有工业电力用户实施生产全停,让电于民。

然而,因电力供需依旧紧张,8月21日,四川省启动突发事件能源供应保障一级(最高级)应急响应,限电时间延长。

“6层以下区域不开启电梯”

“餐饮单位空调温度夏季不低于27℃”

“室内外LED大屏等设备全天候关闭”

“沿街的饭店,照明和空调30%启动”

……

为响应政府号召,成都多个商场和市场关闭部分空调和照明灯,只开启应急绿灯,秒变“密室逃脱”现场。春熙路从2002年开街至今,第一次迎来真正意义上的“黑夜”,接近700家商铺调弱灯光,关闭空调,店员拿着蒲扇,为进店顾客手动送风;IFS的网红3D裸眼动画被关闭,没有了光亮的地标,人们甚至找不到春熙路的入口。

“逛街要带手电筒”成为市民心照不宣的共识。

左:某商场服装区如同“鬼屋”,右:市民出行和生活受限制,下:晚上八、九点的春熙路商圈

疫情刚刚平缓,高温+限电,使得成都的餐饮门店受到了不小的影响。自然客流量锐减、甚至被迫拉闸关门、禁止点亮门头招牌、只有换气无冷风、空调开至27℃以上……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餐饮人和顾客纷纷上演“花式就餐”:

1、人工降温派。部分餐厅是空调和灯光轮流受限。于是,衍生出了“手持电扇派”、“冰块降温派”、“人肉风扇派”……

2、摸黑吃饭派。一些“弃明投凉”的餐厅,通过蜡烛等方式给顾客照明,而顾客也在微弱的光亮里进食。

图片来源:抖音截图

不只是成都,重庆、东三省、广东、江苏、浙江等地也陆续发布限电通知。以重庆为例,8月17日启动有序用电一级方案,让电于民,时间为8月17日-8月24日。

疫情+高温+限电,让很多餐饮同行直呼“遭不住了”!

02 又热又穷!我们采访了两位积极自救的餐饮同行

成都餐饮人,如今正经历着怎样的“历练”?我们找了两位餐饮同行,分别对应“社区店”和“商场店”,为大家带来真实的成都餐饮一线状态。

陈盘盘创始人·陈妮:“堂食9单,外卖98单,春熙路的烟火气没了。”

“又穷又热的我,连饭都不想吃了。”

这句话是陈盘盘创始人陈妮接受内参君采访时说的“当前现状”。听起来有点好笑,但属实无奈,还有一点心酸。

她所创办的“陈盘盘”算是跟着疫情起来的品牌。诞生于疫情初始、环境险恶的2020年,这个品牌成立时就研究好了店模型,把效率做到极致。面积30-50㎡,一个店只需要3-5人。背靠辣海生物(大龙燚的供应链),这个品牌拓店虽不算快,但走得稳。如今,在成都有10家门店,大多为社区店。

8月中旬,最先收到“限电通知”的是工厂端。“让停产5天,于是我们火速储备了库存。那时候已经嗅到了危机,提前准备了不少小扇子。”

接下来,陈盘盘各个门店陆续受到通知:关闭门头的招牌灯,且空调需调到27℃以上。

“不只是餐饮门店的限制。从整个成都来看,很多办公楼的电梯也停了,不少公司开始居家办公。另外,上一波疫情的打击,让一些公司陷入裁员状态,甚至连一些公务员朋友也减薪并离职……大环境+疫情+限电,大大降低了人们消费的欲望。从消费端到经营端,从门店端到工厂端,大家都很焦虑,没钱又燥热。”

右:排队进入写字楼的白领左:办公室内的冰块降温

好在陈盘盘的定位是“火锅串串的降维”,没有汤底,更便于外送。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依然可以通过外卖稳住经营。“营业额总体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堂食减少了很多。比如天府四街店,昨天堂食9单,外卖98单。我们日常的比例是外卖占比30%,现在已经完全‘失衡’了。”

“春熙路的烟火气没了,一片乌漆嘛黑。我上周去重庆,看到嘉陵江的水都干了,非常心疼。疫情倒逼我们加速自我优化,以前是极致小店模型,以后还要更极致。”陈妮说。

甘食记成都肥肠粉第三代传承人·甘乐:“商场客流不到正常情况的1/3,街头客人不到1/5。”

相比陈盘盘的街边店模式,有着“非遗认证的肥肠粉品牌”甘食记则大多数门店都布局在商场。第三代传承人甘乐在接受采访时坦言:首先是理解国家政策,优先保民生;其次,餐饮企业只能“保存实力”,练好内功静候酷暑过去。

对于成都这座旅游旺城来说,7、8月份正是旺季。然而,7月中下旬的两拨疫情,打乱了不少餐饮的经营计划。没想到疫情刚被严控住,又赶上高温+限电,“刚有一点恢复的态势,又一下子陷入了高温限电的危机。”

换句话说,虽然还未到开学季,但成都今年的暑期经营旺季,还没开始就基本宣告结束了。

甘食记成都肥肠粉在成都市区内约有20多家店,大多数是商场店。在保民生的政策下,大多数商场除了1楼有凉气,绝大多数中央空调制冷停止。“店内只有换风,没有冷风。这也导致商场客流锐减,大概是平日的1/3不到。大街上也基本没有人,前几天上街看了看,人流量也就平时的1/5。”

针对现在的情况,甘乐认为做促销和引流有点“无济于事”,需要保存实力,提炼内功,保存继续经营良好的信心。“从疫情防控的情况来看,大家还是对政府很有信心的,但高温这件事,需要时间来缓解,我们只能等待下去。”

目前,甘食记成都肥肠粉每天每店外卖100单左右,可以让员工不下岗的同时保持积极工作状态。合理地控制人工,在备品和库存方面做减缓,并加强外卖运营能力,升级优化老产品提升顾客满意度,并基于小程序和企微的点餐,加强私域建设和运营能力。

“将正确的、有长期价值的事情继续做。保存实力,等待高温限电的结束。”

03 每一次危机,都倒逼餐饮人“向内求生”

陈盘盘和甘食记,是危机之中努力求生的两个“小店模型”典型范本。而在这些品牌之外,更多的传统成都餐饮人,还在“生存or毁灭”中苦苦挣扎。

据悉,万象城商圈的一个餐饮老店,经营多年、口碑良好,之前一天1-2万流水很正常。但是在这个夏天,堂食进不来人,外卖则因为客单价偏高,单量也起不来,一天几百块钱的营收显得格外艰难。

“现在卖个饭太不容易了,而且所谓的流量,无论线下还是线上,想要获取,都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餐饮人录段子、拍抖音,回过头还要照顾店内的前厅后厨。再加上疫情的不确定性,门槛和考验越来越多。”一位成都餐饮同行坦言。

不过,成都人民自古有着安居乐业的乐观心态。在这次危机前,内参君也梳理出大家的一些观点,给其它城市的餐饮同行一些鼓励:

相信政府!士气不能垮!采访中,不少同行表达了积极响应政府的心意,越是艰难时刻,越需要彼此理解。

产品端本本分分,营销端可以花哨一些。门店侧,做好服务和产品,本本分分满足客户的基本需求,不需要折腾那么多花样。但营销端,可以考虑一些成本可控的联动、创始人个人IP等方式,提高品牌曝光度。

消费低迷,就抱团取暖搞点创意。据悉,陈盘盘正和大龙燚、书亦、M99进口啤酒馆等品牌共同策划一个“地摊售卖”的活动,联合摩托车队和车企跨界,卖车、卖饭、卖饮料一同参与,给消费者带来新的感受,探索如何在艰难时期拉近和消费者的距离,同时也给自己“打气”。

供应链、单店模型是永恒的目标。这两个维度,归根结底是效率的问题。未来,面对各类不确定性,餐饮模型会持续从效率的角度继续优化。极致没有终点,比极致“更极致”才是解题之路。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