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营收超7000亿,这对夫妇如何做出一家大型企业?

2022-10-20
勤劳与诚实,实干加巧干。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冯仑风马牛(冯仑)(ID:fengluntalk),作者:大军,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据彭博亿万富豪榜实时数据,10月13日,范红卫以89.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3亿元)财富位列全球富豪第193位,超过龙湖集团董事会主席吴亚军,新晋成为中国女首富。

在中国民营企业家中,恒力集团创始人陈建华、范红卫夫妇被人们称为「模范夫妻」,他们白手起家,创办了一个庞大的企业。在2022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上,范红卫、陈建华夫妇以1700亿元身家排名第48位。

其公司官网介绍:恒力集团始建于1994年,立足主业,坚守实业,是以炼油、石化、聚酯新材料和纺织全产业链发展的国际型企业。恒力集团2021年总营收7323亿元,现位列世界500强第75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位。

陈建华曾说,「恒力起步于苏州一家占地三亩三分的小织造厂,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苦奋斗永远是我们一路走下去坚守的信条;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咬紧牙关,越要心怀光明与希望,是支撑我们闯难关、过险关,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坚定信念。在变与不变之间,恒力总是选择了站在真理、规律、方法正确的一面、科学的一方。」

01

「我叫陈建华,1971年出生于吴江盛泽。小时候家里很穷,连每年读书的几元钱学费都要东拼西凑……」在《我的创业路》中,陈建华曾这样写道。

13岁那年,因家贫陈建华无奈辍学,干起了建筑工地上的泥瓦匠,一做就是4年。在一次意外事故中,陈建华不慎从三楼摔了下来,落下了腰椎病,无奈之际只能改行收废丝。

陈建华

废丝是织厂的断头丝,是与垃圾同一概念的废物。在接受采访时,陈建华曾回忆说,「我先是通过收购工厂的废丝、乱丝等下脚料攒下了一些钱,之后南下开始做白丝厂生意,走南闯北收丝。」

通过丝绸贸易,20岁的陈建华便积攒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有了百万元的资产,这在当时可是一个天文数字。然而,小富即安的想法从来没有出现在陈建华的念头里,他所想的是要干实业。陈建华曾表示,「干实业才是真正的事业。从创业之初开始,我就有这样淳朴的理想,做国家实体经济中的一块基石。」

1994年,陈建华夫妇突破重重困难,冒着举债的风险,用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以369万元购入濒临破产的镇办企业原吴江化纤织造厂,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彼时,他们将「团结拼搏,艰苦创业」、「建世界一流企业,创国际知名品牌」写在恒力工厂最显目的位置。

在陈建华夫妇看来,民营企业不能搞成「夫妻店」,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科学管理制度。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企业员工素质的竞争。企业必须像父母疼爱自己子女样对待自己的员工。

为此,收购工厂后,陈建华夫妇随即烧了「三把火」:一是改变织造厂以往年底才发工资的惯例,每月15日按时给员工发工资;二是出台「三不」原则--不担保、不欠债、不进亲戚朋友,杜绝三角债及管理上的弊端;三是整顿生产环节,精简管理人员。这「三把火」一烧,员工的工作激情也被重新燃起,濒临倒闭的企业得以绝处逢生。

整顿完公司内部弊端后,陈建华夫妇便马不停蹄,开始了具体业务的改革。在创业之初,陈建华就把创新确定为恒力立业之魂。他曾说,「创新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没有创新,企业是最可怕的。企业不是做得最大就是最强。最精、最好,才是最强。而这些,只有依靠不断创新,才能实现。恒力要想领先国际市场、就必须做到:装备领先、技术领先、管理领先和客户群体领先,只有这四个领先达到了,做到了,恒力才会在竞争中赢得商机。所以我们不仅要向东丽、帝人、台塑等一流化纤企业学习,更要有自己的原创,坚持四个领先,走差异化道路。」

恒力创办的第一个月,陈建华夫妇便立即淘汰了原来厂里的有梭织机,引进了1200锭网络车,调整产品结构,实行以销定产,按照市场经济的经营模式进行运作。当时,企业重点发展前道(网络、整经),以销售原料外发织机加工方式发展生产,从100台发展到600多台,家庭型织机户遍及江、浙临近7个乡镇。

范红卫

那时候,陈建华吃在厂里,睡在厂里,没日没夜地干。过度的劳累使得他常常流鼻血,心疼的妻子劝陈建华回家休息,他却始终不肯离开企业半步。不过,陈建华夫妇的努力最终得到了回报,1995年,恒力盈利已逾千万元;1996年,该厂的盈利进一步增至2700多万元。

「没有危机的时候要创造危机,有危机的时候需要危中见机」,这是陈建华夫妇对自己和恒力管理人员的告诫。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许多企业面临倒闭和停产的风险。在这个人人自危的特殊阶段,陈建华夫妇却笑对风霜,提出了一个「猫蛇论」。即冬天里的猫,虽然缩在洞里取暖,但是始终看着外面,绝不放过机会;而蛇一钻进洞就不肯出来了,只会冬眠。他们认为,企业要过「猫冬」,不能过「蛇冬」。因此,恒力在「寒冬」中不断积蓄能量,始终坚持大投入、大技改,在复苏中拔得头筹。

在接受采访时,陈建华曾回忆,「那是企业成立以来经历的最大一次打击,但是我想,只要人还要穿衣服,布就不会没有需求。于是决定逢低吸纳,继续大量购买设备,摊低设备成本。企业只有敢为人先,跑在别人前面,才能赢得商机。」

02

「我每时每刻都在提醒自己,要做第一就意味着要付出更多。想领跑,关键在于不断超越。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领跑者。」陈建华说。

在2000年以前,中国纺织化纤产品更多地被国际同行认为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面对日新月异的国际形势,陈建华夫妇认为:只有不受制于人,不被「卡脖子」,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做企业最怕的就是跟风。

于是在2002年,恒力迈出了攀登产业链的第一步,突破各种限制和国内大型化纤企业的层层围追堵截,从下游织造向上游化纤生产挺进。

陈建华夫妇表示,「既然已经选择了化纤,要做就做最好,恒力就像是我的儿子,不仅要把它带大,还要教它怎么做人、做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恒力一举成为全球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品质最优的工业丝生产基地,成为纺织行业的领跑者。

不过,陈建华的发展眼光并没有就此止步。2010年,恒力再次实施战略转型升级,进军产业链上游石化行业。

如今,恒力集团已成为一家以炼油、石化、聚酯新材料和纺织全产业链发展的国际型企业。集团现拥有全球产能最大的PTA工厂之一、全球最大的功能性纤维生产基地和织造企业之一,员工达12万,建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企业竞争力和产品品牌价值均列国际行业前列。

对于取得如此傲人成绩的原因,陈建华夫妇曾表示:不管是哪个行业,前瞻性思维和高技术含量都是「龙头老大」的基本特质,而恒力集团的成功同样是因为拥有这两大法宝。「产品唯一性、技术专属性」,意味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别人没有做或者不敢做的事情我们去做了,这就是成功。

03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这代人的成就;没有党的政策引领,恒力也不可能走上今天的发展道路。恒力之志在于实业崛起,在于家国繁荣;恒力之志在于做中国实体经济的一块'基石',在于为民族工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直以来,人们都很好奇陈建华夫妇的成功到底是归于运气还是实力?对此,陈建华曾笑言:勤劳与诚实,实干加巧干。

陈建华表示,「我14岁不到就辍学创业,通过在实践中自学企业管理,将企业做到目前的规模,说明了个道理:青年人只要肯吃苦、真勤奋、愿学习,扎扎实实从基层做起,看准了机会就要干,狠命地干,持之以恒地干,长期坚守,必有成就。每一个时代都会有每一个时代的机遇。」

资料来源

1.恒力集团官网

2.恒力石化董事长范红卫成为中国女首富,界面新闻,徐宁

3.她成了中国新女首富:集团年营收超过7000亿元!,中国基金报

4.「纺织巨子」的纺织人生--记江苏恒力化纤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华,苏南科技开发,沈文荣

5.实业兴邦恒力前进--访恒力集团董事长、总裁陈建华,中国报业,钱鹏飞杨群峰刘韶滨

6.恒力之志在于实业兴邦--恒力集团董事长陈建华的家国情怀,商业观察,邓睿

7.恒力久远志在世界--访恒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陈建华,中国纺织,梁龙梁莉萍

8.化纤巨子,恒力为之,纺织服装周刊,李晓慧

9.苏州首富陈建华「点石成金」财技,新财富杂志,杜冬东

10.志恒者力久--访江苏省工商联副主席、恒力集团董事长、总裁陈建华,现代金融

11.「什么时代做什么事」探寻恒力集团陈建华的成功秘诀,证券市场红周刊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