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森林正在抛弃防腐剂,网友隔空喊话「两乐」

2022-12-24
要健康还是要成本?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豹变(ID:baobiannews),作者:陈杨园‍‍ ,编辑:邢昀,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很多人尚未察觉,“防腐剂”成了“无糖快乐水”背后的隐形陷阱。随着越来越多“成分党”消费者的兴起,“苯甲酸钠”这个不为人熟知的名词 也从配料中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消费者要饮料“更健康”,企业要成本与利润的考量,谁还关心“如何让国人喝上更好的饮料”?

2007年,杭州江干区人民法院,两位年轻的消费者站到了“可口可乐”的对立面。他们状告健怡可口可乐和雪碧的一家生产公司,认为该公司虽然在产品配料表中标出了苯甲酸钠成分,但并未注明苯甲酸钠为防腐剂,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起诉一经报道就引起了广泛讨论,引得可口可乐(中国)向新华社发布独家声明,表示其产品按照我国国家标准在标签上标注含“苯甲酸钠”成分,标签完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案件的最终结果是几个月后,法院审理认定,可口可乐的标识是合法的,驳回了原告诉求,但法院认为,消费者的相关诉求是合理的期许。

这起诉讼引发的另一个讨论是“防腐剂”成分使用“苯甲酸钠”还是“山梨酸钾”。

根据2003年2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食品添加剂手册(第三版)》介绍,“苯甲酸”的毒性比“山梨酸”强,因此食品厂商在不少国家已逐步用“山梨酸”取代“苯甲酸”。但在2007年的中国,苯甲酸钠仍作为主要防腐剂使用。时任可口可乐(中国)公共事务及传讯部副总监翟嵋在新华社采访中表示,防腐剂的价格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放弃廉价的防腐剂(苯甲酸钠)需要全行业一起行动。

两个年轻人的故事没能改变可乐,在这次报道中出现的“苯甲酸钠”仍然运用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如今在中国售卖的无糖可乐型汽水中。

但对“两乐”而言,更多难以忽视的变化正在不断发生——中国的饮料生意很难再像从前那么好做了。

当成分党们关注到配料表

一些变化在中国消费者中发生了。

“成分党”在消费者中崛起。《中国消费者食品标签认知及使用状况调研报告2020》调查显示,有13.1%的消费者每次购买食品时都会看配料表,仅有8.7%的消费者从来不看配料表。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食品饮料可能面临着消费者的主动“审查”。

因此而陷入争议漩涡的品牌不在少数。2022年7月,雪糕界的“爱马仕”钟薛高因为添加“卡拉胶”引起广泛讨论,一时间相关微博话题阅读次数超过10亿次。

10月初,“科技与狠活”将食品安全问题再度抛到大众眼前,短视频平台上“海天酱油国内产品添加防腐剂,海外产品零添加”等话题被引爆,“添加剂双标”风波后,海天味业丢掉了酱油品类10月电商市占率第一的位置,主打"零添加"的品牌更多进入消费者购物车。

尽管在风波中的钟薛高、海天酱油都曾以添加符合国家规范回应消费者,但对此买账的消费者并不多,某种程度上,比起老生常谈的“消费者教育”,如今的新一代中国消费者开始“教育品牌”,主动提出他们对产品的更高要求。

不止于“安全”,消费者对食品饮料的需求上升到了“更健康”。

在豆瓣、知乎、小红书等社交平台搜索零食饮料,许多消费者对品牌产品的配料表都有所研究。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年轻一代消费者更爱添加少、原汁原味、低卡少糖的产品。《中国消费者食品标签认知及使用状况调研报告2020》数据显示,我国消费者选择购买休闲食品时关注的因素中,成分健康一项占比达到了63.8%。

在豆瓣零食小组,为了减少防腐剂的摄入,许多用户乐于分享现制同款零食饮料,购买保质期更短、更鲜的食品,以求在工业化生产的当下尽可能少被一些化学添加“饲养”。

年轻人的新变中蕴藏着中国饮料市场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

在每瓶通常不过500毫升的饮料里,过去影响产品比拼的更多是品牌知名度和渠道优势,很少有人去探究瓶瓶罐罐里的奥秘。但在日益觉醒的消费权益保护意识和食品健康理念下,饮料行业的巨头们要让消费者为其买单,也开始需要更多的理由。

今年8月,《消费者报道》对比市面30款主流饮料品后,发现超五成饮品使用化学防腐剂,无糖饮料、苏打气泡水等更成为化学防腐剂“重灾区”。可口可乐零度无糖汽水、零卡柠檬味雪碧、红牛维生素风味饮料等均添加了苯甲酸钠,一改人们印象中的“健康”标签。

当消费者开始关注到瓶子里装的到底有什么成分、原料,谁能让“无糖快乐水”实现“0防腐剂”?饮料市场如何“卷”向“更健康”?这些从前无需紧迫思考的问题,成了饮料品牌们的新考验。

“要成本还是要健康?”

如何能让消费者离“0防腐剂”更近?

喜爱“0糖”背后健康概念的消费者很少意识到,许多品牌把“0糖”和“防腐剂”拉得更近了。以“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为例,二者所售卖的普通可乐中添加的仅为二氧化碳,零度、零卡系列中才含有苯甲酸钠。

这是因为,在高油高盐高酸的状态下,许多产品本身就可以达到无菌,是不需要防腐剂的,但在无糖的情况下,产品很难依靠自身就做到无菌。

中国飞速发展的无糖饮料市场长期处于这样的悖论之中,华经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无糖饮料市场规模为22.6亿元,到2020年,已达到117.8亿元。即使近几年无糖饮料市场规模增速有所放缓,但仍旧高于软饮料市场的整体增速。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为健康、无负担选择“无糖”的消费者实际上接受了更多他们所不喜爱的防腐剂。

这并非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无糖”饮料要通向“0防腐剂”,首先要解决的是“无菌技术”,换言之,只要建立无菌生产体系,就有实现不添加防腐剂的可能。《消费者报道》调查显示,零度可乐在英国、日本2个版本的零度可乐(PET瓶装)就实现了不添加苯甲酸钠。

技术问题背后,横在饮料品牌们面前的真正“0防腐剂”门槛,其实是商业成本的问题。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可口可乐的毛利率为60.3%,同比2020年的59.3%再次上升。

长久保持高毛利率的背后,是可口可乐对成本的精准把控。规模化生产和渠道的强势让可口可乐在生产、销售环节所付出的成本损耗较小,同时,在原料的使用上,可口可乐也遵循了“价格”优先。例如,可口可乐在“苯甲酸钠”与“山梨酸钾”争论中坚持使用“苯甲酸钠”,就是因为苯甲酸钠每克售价一分钱,而山梨酸钾尽管相对安全,但价格是苯甲酸钠的3倍,每克更贵两分钱。

“要成本还是要健康?”在越来越多消费者关注到防腐剂问题时,这样的问题也在被不断抛向“两乐”为首的饮料品牌们。

“两乐”尚未出现新变化,但国产品牌已经先行一步。12月21日,元气森林宣布未来全线产品不含防腐剂,在中国内地市场出售的所有旗下产品将全面放弃苯甲酸钠等化学防腐剂的使用,并呼吁全行业逐步停用苯甲酸钠。此外,元气森林还将在全国推行“0防腐剂货架”试点。农夫山泉等国产品牌们的“0防腐剂”也正在不断推进。

“0防腐剂”的消费者意愿摆在眼前,当“0防腐剂+无糖快乐水”在国产品牌的努力下成为现实时,“两乐”跟不跟?正在成为两大巨头在中国饮料市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中国饮料江湖被搅动

为了“0防腐剂”,国产品牌几乎可以说是下了“狠心”。

事实上,从2021年10月起,元气森林全线气泡水产品就不再添加苯甲酸钠等化学防腐剂,这得益于元气森林引进的无菌碳酸生产线。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元气森林5大新建工厂共建成19条无菌碳酸产线,总投资金额达50多亿元,实现了料液、包装、环境的全程无菌。农夫山泉最早于2011年就搭建了Log6无菌冷灌装生产线,第一条生产线付出了2亿元的成本,汇源等企业也以极大的成本做到了全自动无菌碳酸生产线。

摆在“两乐”面前的一个冲击是,中国饮料市场的本土玩家们正“不计成本”地表现出它们对消费者有更大的诚意和努力。

过去,由于技术、管理、资金、营销等方面的落后,中国饮料市场长期处于较为粗放的状态,“两乐”在中国轻易打败各款本土可乐,占据了中国碳酸饮料市场的半壁江山。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可口可乐在国内碳酸饮料市场占有率高达59.5%,百事可乐为32.7%,“两乐”占比92.2%。

随着中国生产技术的发展和消费市场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品牌正在发展出自己的竞争力。新式品牌元气森林用“无糖”实现了对“两乐”的突围,崂山可乐、汉工二厂、北冰洋汽水等老牌饮料则在不断创新下重新出发,统一、蒙牛等多家饮料巨头也被曝出近期正在投资无菌碳酸线设备。新老民族品牌不断追寻、探索着“中国味道”的背后,也在追赶着“两乐”依靠经典味道和先发渠道建立的“躺赢”优势。

为“0防腐剂”付出的高额成本是元气森林们击向“两乐”的一枪。在“配料表”健康与“成本利润”之间寻找平衡的国产品牌们,选择了升级配料表向消费者的健康需求让步,赌的正是中国消费者会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注重健康消费的未来趋势,相信国人值得喝上更好的饮料。

除此之外,在元气森林推出的可乐味气泡水中,除了去掉防腐剂,与可乐可乐、百事可乐相比,还去掉了磷酸、人工咖啡因,并以天然代糖替代了工业代糖。这也意味着,在饮料的技术创新和“健康竞赛”上,中国品牌正在不断“出招”、全方位进化。

国产品牌能否“撬动两乐”仍需长久的时间去回答。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没有对消费者需求的敏锐洞察以及不断产品创新的尽力满足,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危险的信号。中国饮料市场需要新的变化与诚意,消费者也能够从竞争中长期获益,“‘两乐’会是变化的参与者吗?”消费者们仍在等待回答。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