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改变中国创投生态的歌曲排练

2023-10-17
历史的发展方向是必然的,不以某一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之路资本 El Camino(ID:ElCaminoVC),作者:之路资本管理合伙人 薛军,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人生岔路口,向左和向右可能是截然不同的景象。此时,若有“贵人”或为你指点迷津、或与你风雨同行,也许会少走很多的弯路。

“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在创投这个荆棘丛生又充满希望的行业里,我们希望可以创业者一起相互扶持,披荆斩棘,无畏远方。贵人在侧,做彼此的良师益友。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良师亦是如此。”

关于「科技成果转化」话题的讨论,已经告一个段落了,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些创投老兵-“薛军”的故事,是我自己对过去的总结和思考,也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参考吧。

到今年八月,我从事创投事业就满二十年了。一路走来,得到许多人的帮助和支持,按照老话说,他们都是我的贵人。事业起步的早期,是最艰难的,这期间,有三位贵人令我终生难忘。我就用三篇短文,讲讲他们的故事。

第一位贵人,是梅萌老师,他是清华科技园的创始人,也是我开始创投事业的最初引路人和坚定支持者。

图片

图:1996年,朱镕基副总理和王大中校长听取梅萌关于清华科技园规划的汇报

我和梅老师的缘分,起源于一首歌的演唱。

1983年的冬天,我还是一个刚入大学的新生。按照清华大学的传统,每年都要举办纪念“一二九运动”新生歌咏比赛,全体新生都要参加。为了准备这个比赛,我们班主任薛镭和辅导员刘卓请来了一位专业的指导,时任清华文艺社团团长的梅萌老师。

我们选择的参赛歌曲是《长征组歌》的一段:《过雪山草地》。非常有幸,班里文艺委员推荐我担任男生领唱。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滩泥毡扎营盘 ... ..."

"停!"

还没等我唱完,梅老师就大声打断了我:“你这唱的是什么呀!这娘娘腔,咩...咩...咩的,哪里像红军钢铁汉呀?!”

顿时臊了我一个大红脸,我能感到同学们在我的背后偷笑,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那时,我们刚入校两个多月,同学之间还没有完全“破冰”,又都是来自各地的“状元”,年轻人之间,都是暗中较劲的,当众被人批评和奚落,是一定会引来“嘲笑”的。果然,多年以后,我班同学回忆往事时,已经没有人记得梅萌是谁,但都清晰记得那个曾经让薛军下不来台的、英俊帅气、会唱歌的青年教师。

2000年前后,在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时候,我经历了一段不成功的创业。总结失败的教训,原因很多,其中一条是:要做好To-B的业务,没有一个平台的背书,小公司很难获得客户的信任。在关掉前一家公司,思考下一件新事儿的时候,寻找到一个可靠的平台或品牌加持,就成为必要前提。

我找到大学同学,时任清华科技园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邰志强,希望向他融资。邰总笑着回答说:我没钱投你,但可以帮你,你可以用我的办公室,再看能否以清华科技园的名义做些事情。于是,我和田力就借用了邰总在清华东门外华业大厦四楼办公室的两个工位,开始了我们的新事儿,计划以清华科技园为依托,成立一个事业部,做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咨询业务。

要借人家的名分做事儿,总是要得到当家人的首肯。邰总说,这事儿必须得到梅总的同意才行,那时,梅萌老师是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的主任。一次,科技园召开新员工培训会,虽然我们不是新员工,邰总还是安排我和田力也去参加,由此,我再次见到了梅总。

自我介绍后,梅总并无法识别路人甲和路人乙的区别。于是,我就提起了十九年前那次新生歌咏比赛的排练,梅总一听就笑了:是有这么回事儿,就是你呀?你还记得?那时你特别没面子吧?!

那时的清华科技园,虽然已经十岁了,但还处在创业的初期阶段。资金、人才等各项资源都很匮乏,但不缺的就是各种创新的理念和想法,以及创业的激情。对于我和田力提出的做企业信息化咨询的业务设想,梅总并没有给予积极的回应,但我还是不断创造机会和梅总交流和沟通。

2002年8月,梅总到硅谷访问。启程回国的那天早上,借用一点儿空闲时间,我就陪着梅总到Valley Fair的Macy‘s闲逛,聊着聊着,就聊到了硅谷的VC生态和运作机制。那时,我也没有做过VC,只是耳濡目染。没吃过猪肉,但见过猪跑。我给梅总讲解了硅谷VC基金的募集概念,GP和LP的关系,以及管理公司和基金的运作模式。梅总大感兴趣,特别是对于从第三方募资,管理别人资产,投资自己擅长项目的理念,非常兴奋,认为这就是清华科技园需要的、但当前缺少的关键能力。

那时,创业投资的概念,虽然在国内已经被广泛接受,但真正有能力付诸实践的机构少之又少,除了少数几家最早在国内拓荒的美元基金,如IDG、中经合、华登国际等,人民币基金的模式几乎不存在。当时,清华科技园成立了两家公司,一个叫清华科技园孵化器有限公司,一个叫清华科技园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通过有限的自有资金,也做了一些投资的尝试,但毕竟资金规模有限,杯水车薪。如果能利用别人的钱,投自己熟悉和孵化的项目,那就太好了。这个新观念,深深地打动了梅总。

我们边走边聊,梅总边听边问,全然没有注意身边琳琅满目的商品。在准备下滚梯离开Macy’s的时候,梅总突然驻足,看着我说:“你愿意来清华科技园做创投这件事儿吗?用你说的硅谷的理念做,我会全力支持你的!”

没有任何的思想准备,我愣在那里几秒钟。已经不记得当时是什么心情,有激动、有紧张、有兴奋、更有不知所措。但我的回答是:“好啊!”

图片

图:2004年6月23日,北京市长王岐山会见梅萌等清华校友企业家,左一为本文作者

从此,我正式加入了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回国后,梅总又和邰总做了安排,我就有了一个“清华科技园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名片,开始了我的创投生涯。那时,我除了有些道听途说的VC知识,实践经验是零,根本就没干过,完全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和“无知者无畏”的状态。当时家人问我,做这件事需要多少时间能做成?我的回答是,少则三年,多则五年,我就能把事情干成,可以回家了。没想到,这是一张单程票,走的是单行线和不归路,是一生的承诺。日后我总结,假如当时我对VC业务的了解有今天的10%,我都不会答应梅总的邀请。

梅总是一个非常有人格魅力的领导者,在他那里总是可以得到充分的信任和授权,他具有敏锐的战略眼光和创新思维,抓大放小,珍惜人才。在他的带领下,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从无到有,清华科技园成为了世界大学科技园的标杆。事实证明,梅总对于创投作用和意义的敏感,不仅将清华科技园的事业,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也开创了中国创投事业的先河。

这个故事,可以视为是“蝴蝶效应”的一个例证。一次普通的大学生歌咏比赛排练,最终影响了二十年后我们国家创业投资事业的生态体系格局,确立了清华在中国创投界的影响力;甚至,奠定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基础格局,这一点,以后会讲到。

历史的发展方向是必然的,不以某一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当历史的转折点到来的时候,恰好站在转折点上的那个人,就是幸运的,历史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他。如果他能主动拥抱这个被“选择”,他也将反过来影响这个转折并从中获益。

我感谢那个时代,更感谢梅总把我推到那个转折点上,被时代选择。

图片

薛军 先生

管理合伙人

之路资本 (El Camino Capital)

二十年风险投资经验的资深创业投资家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